《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五下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意图: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一张是“春雨绵绵”的无锡,另一张是“春雨贵如油”的北京对比,这个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这是他们平时生活中锻炼最多的体育项目。因此,不管在课前的谈话引入还是新授时的引导学生走进这个生活情境中,以及巩固运用时所选择的三个题目,都是有目的而选取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
2、,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全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根据要求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推理,解决相应问题。3、 进一步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难点: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解决相应问题。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电脑、视频展台、课件、练习纸等。教学过程:课前谈话:(FLASH动画)江南春雨说说有关“春雨”的诗句,为什么还说“春雨一滴贵如油”呢?【设计思考:在唯美动画背景中,和学生交流关于春雨的古诗,体会春雨多; 与“春雨一滴贵如油”的谚语发生冲突。教师的解说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异,春季降雨量情况各不相同。课前短短几分钟,学生经历“
4、美疑悟”的过程,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关于气候的一些常识为新课的引入作了铺垫。】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1、读图辨析,复习旧知(1)出示两张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一张是“春雨绵绵”的无锡,另一张是“春雨贵如油”的北京。(2)判断哪张是无锡的月降水量统计图?哪张是北京的?并说明理由。判断交流追问:横轴表示 ,纵轴表示 ,单位 ,每一格单位长度是 。追问:你还能看出什么呢?过渡:北京就是一个冬春干旱,夏季多雨的城市。小结:像这样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设计思考:课前谈话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辨析两张降水量统计图,复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名
5、称、特点、作用,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打下伏笔。】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对比激疑,引出新知谈话:从这两张单式统计图中,你能很快看出北京和无锡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 学生交流得出两张图合二为一方便比较。示范画图:借助白板把这两张图合为一体。明确:因为是对两个城市的月降水量进行统计,图中会有两条折线。为了加以区分,可用图例说明。红色实线表示北京的月降水量。蓝色虚线表示无锡的月降水量。统计图的名称要稍作改动,横轴仍表示月份,纵轴仍表示降水量。同样要写上制图的日期。画图的步骤:描点写数据、连线揭题:这就是一张完整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设计思考:
6、此环节教师提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从而巧妙地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师顺应学生的想法,用电子白板将两张图合二为一,与学生一起完成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操作后,对如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有了较清晰的印象,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而教师的操作给学生提供了准确的示范,也为之后学生独立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打好了基础。】2、观察比较,获取信息谈话:你能根据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吗?你是怎么看的? 追问: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7、小结:从整体上看17月的降水量呈上升趋势,712月的降水量逐渐减少,呈下降趋势。但每个月的降水量不同,上升和下降的幅度也不同。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上又获得了大量的信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感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具有哪些特点?小结: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设计思考:通过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看图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情况,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3、练习反馈,巩固新知:谈话: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进行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在生活中无处不有。(出示练一练1:改名称为我国男女生6岁以后平均身高统
8、计图)探讨: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现在身高多少?与我国同龄的小学生平均身高比一比。追问:为什么他们的身高和统计图中的不一样?4、巧妙延续,独立制图 启发提问:看了这张图你有什么问题?谈话:同学们认为生活中男生最后基本都比女生高。这只是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事实怎样要用数据来说明。出示:我国1218岁男、女生平均身高的统计表。提问: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可以把它制作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明确: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学生在练习纸上作图(一生在电子白板上直接操作画图)全班交流反馈。交流:男生的平均身高大约在哪个年龄段开始超过女生?请你比较男女生的身高变化有什么不同?追问:回答刚才的问题时,你喜欢看统计
9、表还是看统计图?为什么?【设计思考:此环节是对“练一练”情境的巧妙延续。对练一练名称的修改引发学生对统计图质疑,利用生活经验制造冲突,自然引出12岁之后男女生身高的发展统计图,教师出示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的弱点更烘托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的长处。此时学生迫切地想动手独立制作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求,学习兴致再次高涨。电子白板的遮罩、双页显示等功能的合理运用,既激发了兴趣,又提供了适时的教学反馈】三、应用新知,拓展延伸:1、举例: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有广泛的应用。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复式折线统计图? (展示各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图片)2、出示: 02年上海和悉尼的月平均温度。追问:从图中你知道哪些
10、信息?追问:是02年悉尼气温又一场,还是悉尼气温一贯如此呢?出示:悉尼145年间与02年年平均气温统计图。老师暑假想去悉尼旅游,你会建议老师带什么衣服呢?探讨交流2、谈话:第29届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在哪举办的?追问:北京是一个夏季多雨的城市,为什么还要选在8月举办奥运会?为了确保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此之前,国家气象部门做了周密的统计。出示北京0304年和0506年8月降水量统计图。探讨:8月中旬的降水量多吗?(虽然有,但不多。)故事拓展:奥运会背后的故事反思: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
11、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一)、从生活中引出折线统计图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提供了2015年月平均气温的记录,但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他们已经上五年级了,几年来,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了学校的发展
12、和进步,而学校几年来的一些事情变化的数据也很好调查和搜集,而这些数据既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呈现,也可以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这是非常好的素材。所以我在学生绘制完条形统计图之后,把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到了另外的世界,“这样的数据还可以用别的形式统计图呈现吗?”使学生打开思路,展开联想,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讨折线统计图的欲望。(二)在探索中绘制折线统计图当有人想到了折线统计图时,我有意让学生猜测和试画折线的样子,再给学生出示股票行情或其他事情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所感知,为学生进一步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奠定知识基础。再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完成折线统计图。接着,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得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正确分析,培养学生统计意识。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让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