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专题研究报告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如何把数学学习变成学生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如何指导教师不滥用情境,积极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效的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将数学和生活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研究这个小专题的宗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
2、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一、小专题研究的意义及研究背景目前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只考虑情境创设为教学带来的热闹,“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细细品味有些情境,总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还有的数学教师一味地为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似乎找不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就无法进行教学,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甚至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这个宗旨。主要表现在:、情境创设离教学内容太远,目
3、的不明确 、过分的强调情境的生活化,设计复杂且脱离了教学内容的情境;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情境不能凸现数学内容的本质属性为此,我们在金凤区各小学开展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的小专题的研究活动,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思考问题、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具有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二、本小专题研究要达到的目的和研究策略1、小
4、专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对“创设教学情境”小专题的研究,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的创设更加有效,能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和教师能够将数学和生活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提高一个实效,即校本研究的实效。真正完善“以校为本”的现代教研制度,通过本小专题的研究,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并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研究。2、小专题研究的内容1、 1、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能促进学生哪些自主发展。2、 2、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
5、创设的要素。3、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类型。4、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通过对本小专题的研究,使我们的教师逐步把“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小专题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效的情境,使我们的课堂有新的起色,并引导老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小专题研究实施策略小专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专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专题论证、专题分解、研讨交流、专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
6、理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素养小专题研究成功与否,与研究成员素质有很大关系。为提高小专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小专题研究的方法、更有效的开展小专题的研究,我们就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认真学习小专题研究的相关理论、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课堂教学论、情境教学的理论框架、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等,这些学习使参与小专题研究的教师明确了“课堂教学”、“有效”及“有效情境”等概念的界定,明确了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一些基础理论。我们还组织全体成员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材料,学习了与小专题研究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
7、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开展专题研究、网络教研等活动形式,每次活动实行点名制度,学习的过程中组员必须进行学习笔录。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小专题的研究工作,让各位教师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学习和研究,每个教师都撰写了小专题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等。(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小专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自如何创设课堂有效情境这一小专题的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教研室两位数学教研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小专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参与教师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
8、为小专题的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以使小专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小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重点,选定小组实验人员,确定实验教师的具体工作;确定每周利用两节课进行研究,开展小专题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在实施该小专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如何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上,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协作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我们在本小专题的研究过程中,根据金凤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小专题研究的方案、目标要求,把本小专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
9、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小专题研究,规范小专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我们先后组织了多次城市学校之间,城乡学校之间的跨校研讨,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同时为了使此专题研究 扎实有效,我们组织了跨区域间的研讨,如:2005年11月在自治区“二期质量工程”现场交流上金凤一小和金凤三小两位数学教师就此小专题进行了现场做课,备课组成员进行了现场评课与反思,良田镇中心备课组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光盘课中研究了“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006年6月二十六中小学部和金凤八小联合组成备课组 “在银川市二期质量工程现场会”上就“如何创设生活情境,解决数学问题”这一专
10、题进行“两阶段两反思”研讨活动的展示,受到与会专家和教师的好评;2006年11月丰登回民小学、亲水苑回民小学以及双渠口小学组成城乡联片教研组在“自治区川区教研员培训会”上就“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渗透数学思想”进行了“两阶段两反思”的现场研讨展示;2007年5月先后和石嘴山市大武口三小2008年5月由金凤区教研室和兴庆区教研室组织的金凤三小备课组和兴庆区唐徕小学备课组就“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这一专题进行了“同课异构同题”专题研讨交流活动,为两区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几年来老师自制的有关情境的教学具达千余件,通过平时的点滴思考、点滴积累,所以研究此专题的教师人人参与,
11、纷纷撰写了有关情境教学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从2005年至今,在小专题的研究过程中,金凤区数学教师首先从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次通过本小专题的研究有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研究。(4)加大听课的力度为了搞好小专题的研究工作,教研室两位数学教研员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听课。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参与小专题研究的学校的分管领导、教研组长、教师之间每周必须听一节或一节以上数学课,在听课之后要与上课老师交换意见,时反馈做课教师在教学中对情境创设的运用,并及时汇总。上课老师也虚心接受教研员何听课教师的指导与建议,及时
12、整改教学中的不足,继续发扬教学中的优点。通过这项活动,使参与小专题研究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获得切实的提高。(5)加强课例研究1、开展集体备课,和叙事研究活动。2、开展本校教师、跨校教师、城乡教师间的“同课异构”、“两阶段两反思”、 就本小专题进行说课、上课、评课与反思,等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3、充分利用录象技术研究课堂教学,突出录象技术认识自己的实践,深刻反思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熟中的作用。4、利用微格技术对课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进行再设计,从而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三、小专题研究的成果(1)学生方面有效情境的创设,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转变学习方
13、式,发展了学习能力。能够将数学和生活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教师方面磨炼了参与小专题研究的数学教师队伍,增强了小专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课改意识,促进了小专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理论与实践的互为补充,加强了教师创设课堂有效情境的意识,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近几年来,参与小专题研究的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素养的提升这两方面。四、本小专题研究的收获:通过小专题的研究,我们认识到:(1)情境创设要有现实性“情境”的创设应
14、符合客观现实,不能因为教学的需要而随意捏造情境。创设情境要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因为“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而有所区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现实”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事和物。颜色、声音、动画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教师要多创设美丽生动的童话故事、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等情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现实”更多的是与他们有关的生活环境中可以直接或间接看见、听说的事和物,也可以是一些与他们自己或同伴密切相关的事情。对于这一学段,教师既要安排一些有趣
15、的数学直观性活动,更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我持续性发展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尽量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数学情境与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2)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猜想和验证、思考和分析、归纳和抽象等数学活动的开展,经历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解决问题到进一步应用和拓展数学化的全过程,使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在数学教学中,材料和活动的情境创设应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3)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
16、泼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从情境中引出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情境的创设都是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为背景,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进而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情境的创设充分发挥了既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学好数学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的作用。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境创设的材料与活动应尽量新颖有趣。对材料或活动的直接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4)情境创设要有思考性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解决问题的过程
17、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和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能激活认知,引起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思考。(5)情境创设要有探究性维果斯基认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维。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和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力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动机。五、本小专题研究的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
18、们感到情境创设的类型很多,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类型一:巧设疑问创设情境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内在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由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心欲言而不能”的“悱愤”境界,这样学生的探究意识就会孕育而生。金凤八小王芳老师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首先请学生为老师安排衣服的搭配“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为一
19、种穿法,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穿法?”接着在教学数字迷宫这一环节时问:“用2、5、6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可以组成哪些数?怎样安排不重复不遗漏?”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他们跃跃欲试,开始探求新知识。整堂课由于教师善于用问题创设情境,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学得兴趣盎然,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课例见光盘)类型二:走进生活创设情境关注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如果不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就没有现实的感觉,学生也就缺乏学习的动机。必须改变课堂等于教室、学习资源仅限于书本的观念,随时从学生熟悉的现时“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关注的话题,将沸腾的、变幻的生活及时纳入课程和课堂
20、中。要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世界贴近,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背景相符,强调对“生活的回归”,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使知识不再是零散的;孤立的与生活隔离的东西,而是使学生能自己意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知识、蕴含知识。总之,要让生活走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要更多地走向课外、户外,因为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金凤三小马丽老师执教“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课例见光盘),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银川近几年的变化:高楼拔地而起,马路四通八达,最后画面定格在银川新建的斜拉桥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找三角形,引出新课。教师用身边的事例入手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体会到了数
21、学的重要性。类型三:设计游戏创设情境爱游戏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游戏进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开心地合作,把抽象的数学趣味化,既激发了学习热情,又学习了知识,理解了概念,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稳定性差,对事物的内部活动,对学习目的,意义缺乏认识,是处在直接兴趣阶段,在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王国,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王芳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设计了“词语乐园”这一游戏情境导入,老师出示两排字:江、河
22、、湖、海水、里、边让学生分别从每排中选一个字,组成一个词。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很快就得出了12种不同结果。(课例见光盘)类型四:巧用故事创设情境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例如:金凤二小的李晓琴老师在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了个故事:“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的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大鱼。而小
23、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猫妈妈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几表示,钓到二条大鱼呢?小猫一条也没有钓到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本来数的认识教学是比较单调、乏味的,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后,学生的兴趣浓厚,很自然地就把学习转化成一种内在需要和间接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 类型五:利用数学实验利用数学实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是很平常的事情,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然后总结得到数学结论。金凤三小马丽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让学生用小棒、吸管等做了一个三角形,然后再用手拉,看是否会变形。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
24、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思维活跃,不但弄清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有稳定性,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课例件光盘)类型六:利用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应当指出,这种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转换”。它具有不可逆转的单向性。金凤三小乔凤霞老师在教学“最小公倍数”一课时,出示狐狸每次可向前跳4米,黄鼠狼每次可向前跳2米。它们每秒种都只跳一次。比赛途中,从起点开始,每隔12米设有一个陷阱, 当它们之中有一个掉进陷阱时,另 一个跳了多少米?这是一个实际问题,但通过分析知道,当狐狸(或黄鼠狼)第一
25、次掉进陷阱时,它所跳过的距离即是它每次所跳距离4(或2米的整倍数,又是陷阱间隔12米的整倍数,也就是4和12 的“ 最小公倍数”(或2和12 的“最小公倍数”)。针对两种情况,再分别算出各跳了几次,确定谁先掉 入陷阱,问题就基本解决了。上面的思考过程,实质上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转化、归结为一个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即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这种化归思想正是数学能力的表现之一。总之,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六、对本小专题研究过程的反思反思这
26、几年研究过程,我们的体会颇多。第一,小专题的研究在所有参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有效情境创设”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金凤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第二,对本小专题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教师”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即对“学生参与”的研究还需更全面、更深入。第三,课堂是本小专题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比较好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但我们感觉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方面还需加大监控力度,以进一步做好质的研究。总之,该小专题研究实施一年来,小组全体成员的理论素养提高了。所有组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达到了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2014年12月金凤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