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doc(9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1第一节 身边的生物科学1第二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4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7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第1 课时)7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第2课时)10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第3课时)13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第4课时)16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第5课时)19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第6课时)22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25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课时)28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课时)31第三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34第三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课时)37第四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40第四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课时)
2、43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46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第1课时)46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第2课时)49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第1课时)52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第2课时)55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第3课时)58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61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64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1课时)64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2课时)67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3课时)70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73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课时)76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第3课时)79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第4课时)82第五章 人与环境85第一节 人类影响
3、环境85第二节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88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一节 身边的生物科学 课时编号:1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说出物种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2.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3.举例说出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方法。教学重点(1)物种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3)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物种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3)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方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知识回顾:生物多样性是什么?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它是40亿年来自然进化的结果,包括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种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4、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由这些生物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导入新课物种灭绝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使生物物种从世界上逐渐消失的现象。生物物种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到灭亡的过程。在自然状态下,一种物种消亡了,新的物种又产生发展了,从而使地球上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但是,由于人为的干预,物种消失的速度会大大加快。从1600年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年1950年间,灭绝了78种。物种灭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的污染和外来物种的引入。物种
5、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防止物种灭绝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任务。进行新课【知识点1】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丧失(一)现状 课件展示:科学家经过充分调查证实,在19411988年期间下列8种动物已经绝灭。8种动物绝灭的资料物种最后一次看到的时间和地点绝灭的可能原因齐亚色斯蓝蝴蝶1941年,旧金山半岛陆地变化托拜厄斯石蛾20世纪50年代,德国莱茵河工业与城市污染深水白鲑1952年,林伦湖和密歇根过度捕捞加勒比海僧海豹20世纪50年代,加勒比海过度捕猎多布森狐蝠20世纪70年代,菲律宾宿务岛森林破坏,过度捕猎关岛阔嘴鹟1983年,关岛外来褐色树蛇的
6、吞食考爱吸蜜鸟1987年夏威夷考爱岛疾病、老鼠捕食鳉鱼1988年,墨西哥缺少食物分析:这些物种的绝灭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保护濒危动物?如何保护?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各组讨论结果。师生共同总结。(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组长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精讲点拨:1内因:物种特化和基因功能丧失国宝大熊猫特化为主要以箭竹为食,一旦环境变化引起其栖息地内的箭竹大面积死亡,大熊猫就可能出现生存危机;朱鹮(图1-1)由于长期人工饲养和近亲繁殖,导致朱鹮某些适应于野外生存的基因功能逐渐丧失,这些都可能加快其绝灭的进程。2外因:(1)乱捕滥猎是物种濒危和绝灭的直接原因之一由于
7、蟒蛇的肉味鲜美,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便招来捕杀之祸,导致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野生蟒蛇数量急剧减少。目前,蟒蛇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人类滥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都可能直接造成野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例如,我国特有的灵长类滇金丝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数量的减少就和栖息地的破坏有直接关系。(3)外来物种的入侵,如凤眼莲(图1-2)、大米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图1-3)等外来物种的入侵加剧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减少。(4)环境污染(5)自然灾害 例如,长江洪灾和汶川地震导致许多栖息于沿江平原、丘陵和山区的野生动物(包括大熊猫在
8、内)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知识点2】生物科学与社会: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乱捕滥猎,不但破坏了自身生存的环境,而且终将会毁灭自己。我们应该对千百年来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努力做到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动物资源,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及时纠正、补充:(一)麻雀事件所引发的思考任何一种动物(生物)都有它生存的必要性,对生态平衡的维持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二)合理保护动物的方法我们不仅要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动物的氛围,也要对动物保护观念淡漠的人晓之以理,对触犯相关法律的人绳之以法,还要依靠生物科学与技术来保护动物。具体做法有以下4个方面:1.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
9、2.采用人工繁殖技术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20世纪70年代末扬子鳄的总数不足500条。由于人工繁殖扬子鳄技术的突破与改进,目前每年可繁殖幼鳄1000多条。3.实施再引进工程4.科学引种在保护当地物种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引入外来物种。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物种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由于几次引入外地经济鱼类(如草鱼等),云南省原有的许多当地鱼类几近绝灭。板书设计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一节 身边的生物科学一、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二、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措施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采用人工繁殖技术实施再引进工程科学引种教后反思第二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课时编号:2 复备
10、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征服病毒的漫漫路程;2举例说出一个科学研究的故事;3概述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4尝试进行科学研究。教学重点1.了解科学家征服病毒的漫漫路程;2.举例说出一个科学研究的故事;3.概述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4.尝试进行科学研究。教学难点1.了解科学家征服病毒的漫漫路程;2.举例说出一个科学研究的故事;3.概述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4.尝试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导入新课100多年前,俄国青年学者伊凡诺夫斯基创造性的采用新方法发现了病毒。100多年来,人类探索病毒奥秘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20世纪80年代AIDS的出现和21世纪初SARS
1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突然袭击,更加快了人类对病毒的研究步伐。人类认识和利用病毒的过程也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进行新课一、科学家不断研究:征服致病病毒路漫漫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教师引导、总结。1烟草的怪病(病毒的发现与发现者)1892年,俄国生物学家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有烟草斑纹病,如将病叶捣碎,将叶汁擦到健康叶上,能使其生病。但如将病叶汁加热,再擦到叶上,叶不发病。他用细菌陶土过滤器将病叶汁过滤来获得无菌的叶汁,擦到健康叶上,也能引起斑纹病。他认为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细菌太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第二种是细菌虽被阻,细菌分泌的毒素存在于滤液中,可以致病。他的创新之处是设计出新的
12、研究方案,他的实验假设是由某种细菌释放的毒素引起的烟草病,经过一代一代地接种,毒素的致病作用应该越来越小。实验证明,滤过叶汁中的致病因素在感染到新叶中后,有繁殖增生的能力。因此他确认,这个致病因素是一种很小的、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能引起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当时他把这种致病因子叫做“滤过性病毒”。2可怕的瘟疫(1)19181919年,全世界流行的流感夺去了2000万人的生命。流感患者具有发烧、流涕、浑身酸痛等症状。(2)麻疹病是麻疹病毒侵入呼吸道黏膜以后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已有疫苗防治。(3)小儿麻痹症是指由人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消化道黏膜以后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疫苗防治效果好,已被消灭。
13、(4)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于不同类型的肝炎已有不同的预防措施。(5)AIDS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HIV感染人体引起的。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一是性行为传播;二是血液途径传播,如静脉注射,输血以及输入血制品;三是妊娠时以胎盘为媒介的母婴传播。目前还没有好的治疗措施。3SARS偷袭SARS病毒侵入人体机理: 世界卫生组织将“非典”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简称SARS。 科学家将引起SARS的新的变种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病毒”,SARS病毒与禽流感病毒完全不同,最为可靠的区分方法是DNA探针。 关于SARS研究的一种新设计方案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外源HR1和HR
14、2,将其用作药物注入人体,这样外源HR1和HR2抢先和病毒上S蛋白内的HR2和HR1分别结合,使病毒自身的HR1和HR2不能相互缠绕,从而阻止病毒侵入人体细胞。这样,人类将不再恐慌SARS。二、像科学家一样开展研究:科学探究1提出问题:指能够通过收集证据而回答的问题。2作出假设: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它也是建立在观察和以往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3设计实验:目的是验证假设。设计实验需要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需要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技术,但更重要的是创新。实验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实验设计包括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4实施实验:是探究的重要阶段之一,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细致而
15、客观地收集实验中观察、测量到的各种现象和数据。5分析证据:客观地处理和分析实验中得到的证据,研究其中蕴含的规律或趋势,思考它们能够说明什么问题,能不能支持作出的假设,是否需要进一步收集证据。相关的数据可用表格和曲线表示。6得出结论:是对实验研究所作的总结。在下结论时,应充分肯定收集的证据是否支持原先的假设,在得出最终结论前,通常需要重复实验多次。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性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实验目的确定;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提出实验预期的结果;要观察和搜集的数据及方法。书写实验设计方案通常包括:“实验课题”、“实验假说”、“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证据”、“得
16、出结论”等项目。 积极思维:在发现病毒的研究中,伊凡诺夫斯基的创新之处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三、抗病毒时代的到来精讲点拨:人类对所有的病毒性传染病都没有针对性的特效药。但研制抗病毒药物的基本思路有:阻止病毒进入细胞;阻碍病毒的复制,遏止病毒的扩散和传播。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掌握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是学好生物学必不可少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等步骤。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仔细观察、思考是提出问题的基础。【例1】在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鸣叫次数的影响中,下列设计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A.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同
17、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B.记录同一时间不同天气该种鸟鸣叫次数C.记录繁殖季节该种鸟雌鸟和雄鸟鸣叫次数D.记录不同季节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解析:依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要研究不同的光照强度对鸟鸣叫次数的影响,控制的实验变量应是不同的光照强度。从题意来看,同一天的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的同一时间,不同季节都是控制的光照强度,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在繁殖季节因生殖的需要,鸣叫次数会有很大变化,此时的影响因素很可能不是光照强度一种了。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即单一变量原则。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第1 课时)课时编号:3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
18、1掌握内环境的概念;2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及调节;3. 引导学生认识内环境的发生过程和作用,培养学生识图与图文转换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及调节;2,4,6教学难点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及调节;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3张图片: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巡逻、工人在炼钢炉前工作、抗洪战士在补充体能。就这3种场景提出问题:1无论在冰天雪地的严冬,还是在酷暑难当的盛夏,人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2抗洪战士大量排汗来散热的目的和及时补充食物的目的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在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课题“内环境与稳态”,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自学质疑:1
19、体液包括什么?2 细胞外液包括什么?3 内环境的概念?4 稳态的概念?5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6 正反馈与负反馈的概念及实例?一、 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 提出问题: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的组织细胞一般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那么人体的组织细胞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的呢?课件展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并出示课本P12积极思维的2个事实,问:1组织细胞、血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精讲点拨: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
20、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3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是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直接生活的环境。二、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机制1 相对于人体赖以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又称为内环境。即: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 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 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该知识点由学生总结并识记理解2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知识拓展】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1、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则反。 酸碱度:正常的血浆PH为7.357.45, 如生活中,剧烈运动产生的酸胀感,在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失,这是为什么呢? 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3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概念中应该特别注意强调是“相对稳定”,并不是恒定)。4人体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可先投影以下问题,再让学生回答:人的体温升高时为什么会患病
22、?(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血钙的含量过低或过高时,会引发什么现象?(血钙过低影响骨发育,血钙过高则引起肌无力等症状)体内的尿素和无机盐过多时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引起尿毒症等疾病)淋巴循环受阻会产生什么现象?(组织水肿)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交流展示:各小组展示课后搜集到的关于稳态调节机制的一些解释。精讲点拨: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是由于细胞代谢和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内环境的稳态有赖于反馈调节,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作用,使输出进一步增强的调节称为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作用,使输出减弱的调节称为负反馈。如:当
23、人体血压因某种因素偏离了正常的范围时,人体就会通过负反馈调控,使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如图所示:正反馈举例:人的排尿排便反射小结本节课板书设计2.1人体的稳态(稳态的生理意义)细胞内液 2内环境的概念(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3反馈调节及实例1体液 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 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教后反思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第2课时)课时编号:4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及意义;2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3.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并绘制直观图;4培养化繁为简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体温平衡的意义及其调节2,4,6;教学难点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教学媒
24、体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课前引言:1910年英国斯科特(Scott Robert Falcon l8681912)探险队和挪威阿蒙森探险队都宣布将向南极点进军,两支探险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阿蒙森一行五人,用狗拉雪橇,经过千辛万苦于1911年12月14日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极点的人。而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使用的是马拉和人拉的雪橇,结果马在严寒中陷入了泥沼。他们用雪橇拉着设备,顶风冒雪经过82天,于1912年1月16日终于到达南极点。斯科特探险队在南极探险的路上跋涉了1 450 km之后,归途中因饥饿劳累倒下。 两支探险队都在零下三十七度的南极艰难跋涉,阿蒙森队的胜利表明人类可
25、以战胜严寒,而斯科特队永远留在了南极也表明如果严寒加上饥饿、疲惫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命。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60 ,低至零下70 。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一、人体的体温学生活动:用三种常用测体温的方法,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到底哪个是体温呢? 教师明确:体温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而上述的三种方法测出的都是体表温度,用于代替体温。指导学生绘制全班同学的体温直观图,提出问题,学生自学: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3选择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投影展示并得出结论:
26、1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不超过一度。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3体温会有个体差异。4体温会因活动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被试者应处于平静状态中进行测量。二、人体的产热与散热自学质疑: 1为什么斯科特探险队因饥饿劳累冻死在南极? 2体温是哪来的?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3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什么? 4产热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5产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6人体散热的结构有哪些?学生交流展示得出结论:体温是机体代谢活动的结果,也是生命活动必需的条件。 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安静状态下以肝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 产热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27、,脂肪和蛋白质。 产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人体散热主要由皮肤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完成。教师小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下面等式成立:产热=散热三、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请大家分析:在炎热和寒冷的环境中怎样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呢?将全班同学分为2组,寒冷组和炎热组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展示。学生活动:1 寒冷组(代表发言):寒冷环境中必须增加产热,如骨骼肌会不自主地颤抖,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如几乎不出汗,以减少蒸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从而减少散热;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也可减少热量散失。2 炎热组(代表发言):炎热环境中必须减少产热,如减少运动;炎热环境中可以减
28、少产热,但不产热是不可能的,故炎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机体的这种产热和散热过程受到谁的控制和调节呢?学生自主发言讲解;精讲点拨: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如37)时,血液温度降至37以下,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主要通过战栗产热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温度。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如37)时,血液温度升至37以上,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温度。教师指导学生绘制如下体温调节的直观图.并请学生补充完整下面这个图形。代谢水平提高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寒冷环境 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增加产热减少
29、散热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肾上腺垂体 温觉感受器 炎热环境拓展延伸:1发热后体温一般不超过40 。体温高于40 ,称为体温过高,体温高达445 而能生存的已是罕见。一般认为人的最高致死体温大约是455 。而人体细胞冷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比如在治疗不育症时使用的精子冷冻、卵子冷冻、胚胎冷冻技术。人体冷冻技术使人的太空旅行有了实现的可能。目前不能确定人的最低致死体温。 2动物会寻求温度适中的环境,如在冷环境中趋向热源,热环境中迁到风口等。动物还有姿势的变更,如暑热时伸展肢体,严寒时则个体蜷缩、拱肩缩背或拥挤成群、踏步或跑动等。人为保温御寒、降温避暑的方法有添衣、脱衣,甚至有安装空调等主
30、动影响环境的行为。本课小结:打个不怎么恰当的比方,人体像一个自动控温的空调器。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人体的体温通常是通过自身调节和行为调节来保持相对的平衡。不过人体体温的自我调节是有限度的,任何情况引起的体温变动超过了人体自身调节的能力,就会给人体造成实质性的损害,甚至死亡。所以会有中暑、冻死等不幸事故发生。板书设计2.1人体的稳态(体温调节)1 体温 2.体温恒定的维持 3.体温调节机制教后反思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第3课时)课时编号:5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 了解肾的结构及功能;2 理解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机制;3 能运用有关知识,对水和无机盐代谢失衡产生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31、教学重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机制。教学难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机制。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引入新课: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吃的东西过咸,会感到口渴;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以饮料代水”的做法会适得其反,越喝越渴;海水为什么越喝越渴?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一、水和无机盐平衡的维持学生讨论:1. 人体内水的来源与去向?2. 人体内无机盐离子的来源与去向(如Na+)?交流展示:1人体内水的来源主要是饮食和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其中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水分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2无机盐离子主要来源于饮食,可以通过尿液、汗液和粪便将无机盐排出体外
32、。精讲点拨:产生水的物质代谢有: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有氧呼吸等。小结:1. 饮水 来源 食物 物质代谢水的平衡 肾脏排尿 动态平衡 排出 皮肤排汗 肺呼气排出水汽2. 大肠排便投影肾的结构图;学生自学并展示肾的结构:肾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主要由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单位是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正常人的原尿中不会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中不会有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学生讨论后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尿液的形成包括三个连续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和分泌排泄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般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
33、物质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透过它们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等,最后形成尿液。二、水平衡的调节复习渗透压的有关知识;自学质疑:1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的途径?2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如何进行调节?学生讨论交流展示:投影仪展示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降低途径以及机体的调节过程,由学生根据以上知识自行讨论总结并展示。精讲点拨:与水平衡的调节关系最密切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的肽类激素。合成后,运送并贮存在垂体后叶的神经末梢颗粒中。受到刺激时,神经末梢就将它释放到血液中。即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从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增
34、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三、无机盐的调节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展示无机盐的平衡调节:精讲点拨: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和K+的分泌。由于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水的被动重吸收增加,结果细胞外液的Na+增多,从而也保存了细胞外液的水。概括地说,醛固酮的作用有三点: 1.促进钠的重吸收,2.促进钾的分泌排出,3.促进水的重吸收。前两个作用可单独完成,后一个作用是派生功能。简单的说就是保钠排钾。小结本节课板书设计2.1人体的稳态(水和无机盐的调节)一、 水和无机盐的来源与去向1 水
35、的来源与去向二、 无机盐的来源与去向三、 水平衡的调节机制抗利尿激素四、 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机制醛固酮教后反思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第4课时)课时编号:6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4 了解动物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和血糖平衡的调节;5 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及其防治;6 能够说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7 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糖尿病的成因;教学难点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和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引入新课:1为什么有的同学常在第三节课后感到心慌,注意力难以集中?2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时候,同学
36、们为什么常常给运动员买巧克力?3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进行新课:一、 血糖的来源与去向自学质疑:1 什么是血糖?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是多少?2 血糖来源有几个途径? (1)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消化糖类的场所在哪儿?利用了哪些消化酶? (2)肝糖元分解:什么条件?主要场所在哪? (3)非糖物质转化:条件?能否全部转化?3.血糖的去路有几个途径? (1)氧化分解:(场所?) (2)合成(条件?场所?) (3)转化(条件?)学生互动探究并交流展示教师总结如下图(投影)二、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学生自学后总结:1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2 胰岛素能促进
37、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尿或脂肪酸,同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3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调节,使血糖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生理范围内,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稳态。三、 血糖平衡的调节学生自学并每组绘制血糖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交流并展示:精讲点拨:教师投影血糖平衡调节的示意图:学生讨论该图,并请学生讲解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一生: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方面通过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另方面也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刺激肾
38、上腺素的分泌,直接作用于肝脏加速糖元分解和其它非糖物质转变为血糖;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使血糖浓度升高。一生: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另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迅速使胰岛B细胞的运动增强并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唯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它方面能促进肝脏、肌肉等处合成相应糖元,促进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另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总的结果是既增加了血糖的去路,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教师小结: 激素除了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发挥调节作用外,还可以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间接发挥调节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过程中共同起拮抗作用,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39、起协同作用。四、 糖尿病及其预防 糖尿病人除了有高血糖和尿糖的症状外,还具有多尿、多饮和多食的现象,与此同时糖尿病人逐渐消瘦,其原因是由于糖尿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在排出糖时,要由水来溶解,因而尿量增加,形成多尿;多尿造成体内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于是口渴、多饮;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分解释放能量的作用,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患者总感受饥饿而导致多食。又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逐渐消瘦。拓展探究:1糖尿病患者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如何治疗呢?2尿糖如何进行检测?小结本节课板书设计2.1人体的稳态(血糖调节)一、 血糖
40、的来源与去向二、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三、 血糖平衡的调节四、 糖尿病及其预防教后反思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第5课时)课时编号:7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8 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9 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10 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知识;11 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教学重点1抗原和抗体;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课前准备:把知识点分成6点分别由6组学生分别准备引入新课:教师用投影展示:中国古代种人痘和詹纳种牛痘的图。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人通过穿患者的衣服、用痘痂研细吹入鼻孔的
41、方法预防天花,这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是一大创举,而詹纳的工作开创了免疫疗法的先河。教师提问:为什么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由于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的结构很相似,牛痘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的抗体与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的抗体相似,所以能用牛痘病毒刺激人体产生对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我们就把天花病毒、牛痘病毒都称为抗原。 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上介绍抗原与抗体的概念及发现过程。进行新课(在课前预习的情况下由学生讲解): 一组学生展示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功能。二组学生展示人体的免疫系统: 三组展示: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42、 四组展示: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对各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即对病原体不具有选择性或特异性。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针对某种病原体由特异性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参与的防御作用。 五组展示: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淋巴细胞,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六组展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解:细胞免疫过程图解:精讲点拨:1 体液免疫的两个关键过程是:产生高效而短命的效应B细胞,由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清除抗原;产生寿命长的记忆细胞,在血液和淋巴中循环,随时“监察”,如有同样抗原再度入侵,立即发生免疫反应以消灭之(二次反应)。2 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有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而成的淋巴细胞,叫做B
43、淋巴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的淋巴细胞,叫做T淋巴细胞。【典例】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人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小结本节课板书设计2.1人体的稳态(免疫)五、 免疫的概念及免疫系统的组成六、 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七、 体液免疫的过程八、 细胞免疫的过程九、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教后反思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第6课时)课时编号:8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说出关于艾滋病的一些常识;2能够解释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教学重点免疫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