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摘要: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主要是通过游戏来实现。本文从剖析游戏的意义入手,分析游戏的本质和内涵,通过游戏的特点透视出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幼儿游戏;学前教育;意义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园里,游戏不仅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成为组织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还逐渐认识到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手段,幼儿很喜欢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体验到快乐和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通过游戏来发展各项智能,并让胜任的需求得到满足。(一)、热爱游戏是幼儿的天
2、性天性是指“先天之本性”,英文为nature是指事物或人的内在本质;宇宙中的创造力、控制力或者个体内部的力量;物质的基本特征或者本质特征;有机体的生理构造或内驱力;整体性的外部世界;人的先天和自然条件。可见,“天性”在逻辑上先于文化,它是基础性的条件;其次它是一种有控制性的力量,具有自身规律,是有着固有特点的,再次,它来自自然之天或是意志之天。“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之所以爱游戏,之所以乐此不疲,是其大脑细胞的发育需要。所以,幼儿才专注地从事着在成人看来极其枯燥无味的游戏。但对他们来说那里的世界是无比神奇的,充满着快乐。幼儿喜欢游戏,尤其喜欢复杂的游戏。因为游戏越是复杂,对
3、幼儿的刺激越大,幼儿就越兴奋。复杂的游戏让幼儿有去探究的欲望,通过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开拓智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形成团结友爱和互相合作等社会性行为。让幼儿得到多方位发展,真可谓一举多得。所以说幼儿生来就有一种求得胜任的内在欲望,就有去做、去学如何做的冲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们的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让儿童的天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让孩子的天赋得到发展和增值。这是符合学前教育原则的。游戏的内在价值在于它是儿童的生命活动,是完整而真切的体验本身,具有无目的性而又合目的的特点。任何附加的价值都不会高于这个价值,这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保持的教育立场。我们允许和鼓励幼儿游戏,不仅是因为游
4、戏能够使儿童的身心得到有益发展,更因为游戏是儿童内心的迫切需要,是他们作为一个初涉人世小生命的权利。他们有权利去游戏,去在那快乐的世界里驰骋,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利用游戏形式去达到教学目的是合宜的,但关键在于这种游戏形式必须是真正生动,积极的活动,能吸引孩子的,能让孩子感兴趣的,而不是形式上的、空洞的、乏味的。仅仅拥有一个游戏的生硬外壳,却没有实质作用。起不到为幼儿发展服务的,这样的游戏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多大价值和作用。(二)游戏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儿童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三大层次九方面需要,第一层次需要是维持生命、安全和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第二层次需要是认知水平的需要或者说是与外界环境保持
5、平衡与协调的需要,包括理解环境的需要和影响环境的需要,其生理机制是中枢神经系统维持最佳觉醒水平的需要。第三层次需要是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三大层次九种需要是儿童的基本需要。首先,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由于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儿童在生理上要求不断地变换活动。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所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因此,游戏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从而避免厌烦和疲劳,使机体感到舒适和愉快。第二,游戏可以满足儿童认知发展的需要。幼儿对周围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心,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操作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
6、象来模仿和表现周围的人与事物。第三,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游戏是儿童人际交往需要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这种需要寻求满足的途径。游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对其他孩子的注意和交往的兴趣,玩具往往成为孩子交往的媒介,共同游戏是交往的表现形式。第四,游戏可以满足儿童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和控制环境的能力,可以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在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自主感,可以满足儿童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游戏是幼儿主要的活动和幼儿园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最佳途径。教师应该坚定信念,游戏是自然赋予儿童的非人力所能控制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爱玩、
7、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三)游戏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在某些情况下,游戏行为往往不被鼓励,还会得到批评,爱玩常被看作是淘气、调皮捣蛋、不用功、没出息。喜欢不喜欢玩,会不会玩,对大人来说不那么重要,但对婴幼儿却是件大事,不要忽视掉它的存在。游戏是衡量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的指标之一。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会通过游戏折射出来,我们作为教师就更因该会观察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一些行为和表现。会玩的儿童总是聪明能干的、身体健壮的、善于交往合作的。因此游戏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孩子需要游戏,就像人需要足够的食物与休息,他们在游戏中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后,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和发展。游戏
8、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发展了儿童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在户外进行游戏可以使儿童接触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同时使肢体动作和技能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增强了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让孩子得到愉快和满足的感受,以及轻松愉悦的心情,又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另一方面游戏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其功能表现为自我满足。儿童沉浸在游戏中,这时儿童是生活于现实以外梦想的世界,通过想象来联系外部世界。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失败中体验胜任感,让身心得到满足。游戏也可作为情绪宣泄的方式之一,让幼儿在现实中压抑的情绪在游戏中得到排解和释放,孩子在游戏时是无比快乐的,那里没有外部现实世界太多无法掌控的东西,他们能够胜任
9、并乐此不疲,在那里他们是主人,他们是操控者,这一点是任何一种活动形式都无法取代的,游戏是幼儿自己的世界,幼儿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受活动以外的目标和他人的控制,是自由自在的,所以,孩子们很喜欢游戏,这是孩童时期的典型特点。(四)游戏是幼儿创造性想象的源泉游戏既是自发的、自愿的和自由自在的;又是愉快的、充满幻想和创造性。对于游戏中的儿童而言,梦想世界的真实并不亚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所以想象力在游戏中会得到很大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很多时候,儿童的游戏行为看上去都像是一位展开想像的诗人,他们展开充分的想象去发掘可以游戏的条件,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他们亲手重新安排自己周围的世界,无需他人的参与,并
10、使自己以自己更喜欢的新面貌显现出来。在游戏中,各种生活领域中的界限被消除了。当儿童以竹为马、以椅为车时,竹虽不足以代表马、椅虽不足以代表车,可是儿童觉得无关紧要。当游戏中的生物仅仅成为暗示的工具或行动的线索时,它们就远远超越了原来的生物本身,这与儿童丰富的想像力有着密切关系。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不同的玩法。如儿童在玩沙、玩泥的时候,他们会想出不同的玩法,并且玩得津津有味。所以每一种玩法,作为教师,不要先就否定,再听了幼儿的想法后也许会有另外一番天地。在这个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分别为:34岁儿童出现最初步的生活自理,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45岁儿童更加活泼
11、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56岁儿童好学好问,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游戏就是玩,是“假装的,不是真的”。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个侧面为基础,但又不是照样模仿,如幼儿用一根棍子当马骑,用一根冰棍棍当注射器等,加入了人的想象活动。所以在孩子的这个时期一定不要扼杀他们游戏的欲望和权利,在适当时期给予适当引导才是教师应该去做的事情。(五)游戏具有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功能游戏伴随着儿童成长。儿童通过学习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说:“游戏犹如火焰,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
12、到许多知识,同时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如在攀登一定高度的物体时能体会到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他会感觉到干与湿,玩积木的时候他能够体会并认识到大小、形状、颜色等。玩娃娃家时能够体会到角色的特点并表达角色语言,并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以及协作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器官刺激有助于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如推小汽车玩,他会观察到汽车的速度和用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如搭积木,可以感觉到积木之间的空间关系,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儿童的创造力在游戏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在搭积木的时候,就要去想象,去思考:我想搭一个什么样的
13、东西?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里只要包含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用什么搭?怎样搭才像?然后创造出一个新的“产品”,这个思考,想象的过程就是孩子发展创造力的过程。其实,对于这个思考的过程的作用远远大于是个什么样子的产品,幼儿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中建构了一个认知体系。游戏是个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幼儿在操作物体的动作中建构经验,因而它同时是一种自发性学习,具有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功能。这一功能一方面表现为自发探索,幼儿在游戏中的尝试性行为的频发率是极高的。凡是用来游戏的物体,孩子们从不马虎,他们会用敲敲打打、摸摸看看、拆拆弄弄等各种作用于物体的方法了解物体的性质,然后要作为工具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一切就成
14、了他们的游戏行为。另一方面表现为幼儿的自发练习。幼儿游戏的主要外显特征就是重复性行为。他们天生就有一种不断重复刚出现的动作、刚获得的经验的活动倾向。这跟幼儿爱模仿也是有一定关系的,这种重复的价值就在于练习,每一次的练习让幼儿有可能告别以往的经验,上升到更丰富的经验层次。同时不断的重复就表明这个活动是孩子力所能及,却还没有充分发展完善的一种能力表现。也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实现最近发展区,在这种重复中巩固了刚刚萌发的许多新的身体能力和心理水平,让幼儿身心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同时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提升。这一点对幼儿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应将教育意图内隐在游戏中的能力,将课程内容物化在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游戏材料的投放之中,使幼儿在环境和材料的互动的过程中悄然获得教师想让幼儿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师具有细致观察和准确评价的幼儿发展能力,即教师必须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能够判断幼儿游戏行为中蕴涵的发展水平,并能预测当前活动中幼儿可能获得的发展,即善于在游戏中发现幼儿正在进行的无意性学习,并给予幼儿适当的支持,促使幼儿的发展。总之,将游戏贯穿于一日活动中,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