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课时)乡宁三中 林夏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过程;(2)掌握现代人地关系的发展进程;(3)了解现代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初步认识其演变的条件、原因,学会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2、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讨论,对比归纳;(2)认真阅读教材图及补充资料,归纳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掌握归纳法的运用;(3)查阅资料,了解不同人地关系思想的代表人物及论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重点难点】1、重点(1)人地关系思想
2、产生和发展的过程;(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产生条件及其影响。2、难点 从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得出人地关系的正确选择可持续发展论。第一案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从人类出现那一刻起,为了生存与发展就不断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从弱到强,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球,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变化。板书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渡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差异,我们把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分为古代和现代两个时期来说明,古代人地关系的思想是怎样的呢?读课本P94-95,思考、讨论,
3、并填写下表。时期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板书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点拨时期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采猎文明时期极为低下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采集和渔猎,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弱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不严重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开始探索人地关系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出现各种环境问题改造自然,出现地理环境决定论、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阅读”思考读课本P94“阅读”,思考: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
4、的产生与影响点拨这段材料是说明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相关思想,这时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只是处于萌芽状态。“阅读”思考读课本P95“阅读”,说明:中国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点拨这三部分内容,分别体现人定胜天的思想、天人相关论的思想和因地制宜的思想。采猎文明生产力低下影响微弱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小结板书1、农业文明环境趋于恶化改造自然生产力发展对抗性增强2、跟踪练习读中美洲玛雅文明的消失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题a森林植被edb砍伐焚烧约20年放弃耕种森林植被消失不可避免砍伐和焚烧其他地域的森林植被c80-100年再生树林农业生产力下降(1)在a、b、c、d、e中填写适当的内容:建
5、筑材料、燃料、农田、水土流失、文明衰落(2)玛雅文明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形成于 洲。(3)从图中可以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 年地力才能重新使用。(4)从图中还得到另一信息,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 就不可避免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 (外力作用)非常严重。点拨中美洲文明的消失主要是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当造成的。原始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玛雅文明的消失。答案为:(1)a-、b-、c-、d-、e-(2)中美(3)100(4)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活动”探究读课本P96“活动”,思考、
6、讨论、回答题1、2点拨题1:该县的引水工程是“人定胜天”思想的表现,体现了当地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辛,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题2:引水工程的成功,会使清澈的渠水淌进千百年来干涸的土地,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引水工程对本县及邻县生态环境的副作用,要根据引水量的大小来判断。只要引水量的大小适中,利用得当,就不会有副作用。但如果引水量太大,就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也会出现土地的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承转古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中,出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近现代人地关系的思想又有什么特点呢?板书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过渡现代人地关
7、系思想的发展,可以分为工业社会时期、后工业化时期,读课文P96-97,思考、讨论并填写下表时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工业社会时期后工业化时期点拨时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工业社会时期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征服自然后工业化时期人类认识到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寻求人地协调的道路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谋求人地协调承转从18世纪中叶第一次技术革命以来,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地关系的思想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8、可持续发展论20世纪80年代和谐论“二战”后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20世纪初地理环境决定论19世纪认识人地矛盾18世纪中叶点拨环境问题严重人地矛盾激化征服自然 生产力较发达工业文明时期小结板书1、环境和发展得到普遍关注寻求和谐发展谋求人地协调生产力高度发达后工业化时期2、跟踪练习读下题,思考作答:和谐论观点的主要思想是:A.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B.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长期的适应C.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D.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点拨“二战”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地方的
9、人地关系矛盾已尖锐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有些问题危及到全人类的发展,这样,“和谐论”应运而生,它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答案为C“活动”探究读P97“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题1、2、3点拨题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人类社会早期、农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时期和“二战”以后四个阶段。题2: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例如,18世纪以来先后出现的地理环境决定论、适应论和人地协调论等,就反映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有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题3:工业社会时期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在方式、范围、强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农业社会时期,原始的
10、刀耕火种,尽管对自然景观有所破坏,但由于这种迁移农业的生产方式落后,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能得到恢复。而工业社会时期则是集约化大规模生产,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恢复。课堂小结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是一个渐进过程。在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等方面是不同的,进而产生相应的人地关系思想类型,这些思想又指导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必然选择。要通过“活动”、练习,熟练掌握知识。课堂练习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开始出现于(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 D.现代文明的信息社会2.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
11、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3.“竭泽而渔,虽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句话启示我们( )A.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B.要保护生态平衡C.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要考虑区域差异4.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体现了人地关系的何种思想(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定胜天论C.可持续发展论D.天人相关论5.读“人类社会演进(甲)和人地关系(乙)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
12、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1. B 2. C 3. C 4.B5. (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板书设计】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采猎文明生产力低下影响微弱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1、农业
13、文明环境趋于恶化改造自然生产力发展对抗性增强2、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环境问题严重人地矛盾激化征服自然 生产力较发达工业文明时期1、环境和发展得到普遍关注寻求和谐发展谋求人地协调生产力高度发达后工业化时期2、【教学反思】从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才能使人类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确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形成正确的环境观。第二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入新课,交待教学目标了解学习任务,明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习兴趣2、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1、指导
14、学生读课本P96第二部分,展示附件一,让学生填写;学生填写、回答后,展示附件二点拨;2、指导学生读P94“阅读”,总结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学生回答后展示附件三,点拨说明;3、指导学生读P95“阅读”,总结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观点;学生回答后,展示附件四点拨说明;4、展示附件五,指导学生练习;学生练习、解答后,展示附件六点拨、纠正;5、指导学生做P96“活动”题;学生回答后,展示附件七,点拨纠正。1、读课本P96第二部分,填写附件一,说明“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2、读P94“阅读”,说明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通过附件三明确答案;3、P94“阅读”,说明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15、并通过附件四明确答案;4、做附件五跟踪练习;并通过附件六明确答案;5、读P96“活动”思考、讨论、回答,并通过附件七明确答案。列表比较,阅读提炼,明确主要观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1、指导学生读课本P96及P97内容,填写附件八表格(展示附件八);学生填写、回答后,展示附件九点拨;2、展示附件十,说明18世纪以来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3、展示附件十一“练习题”,学生思考解答后,展示附件十二点拨;4、指导学生做P97,学生回答后,展示附件十三点拨。1、读课本P96及P97内容,填写附件八表格,说明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并通过附件九明确答案;2、通过附件十,明确18世纪以
16、来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3、做附件十一“练习题”,并通过附件十二明确答案;4、读P97“活动”题,思考、讨论、回答,并通过附件十三明确答案。讲练结合,边讲边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通过纲要信号,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4、课堂小结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是一个渐进过程。在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等方面是不同的,进而产生相应的人地关系思想类型,这些思想又指导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必然选择。要通过“活动”、练习,熟练掌握知识。5、课堂练习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开始出现于(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 D.现代文明
17、的信息社会2.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3.“竭泽而渔,虽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句话启示我们( )A.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B.要保护生态平衡C.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要考虑区域差异4.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体现了人地关系何种思想(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定胜天论C.可持续发展论D.天人相关论5.读“人类社会演进(甲)和人地关系(乙)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
18、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1. B 2. C 3. C 4.B5. (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板书设计】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现代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
19、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时期狩猎文明时期【教学反思】从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才能使人类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确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形成正确的环境观。PPT展示的材料:附件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附件二:时期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采猎文明时期极为低下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采集和渔猎,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弱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不严重崇
20、拜自然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开始探索人地关系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出现各种环境问题改造自然,出现地理环境决定论、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附件三: P94“阅读”点拨:这段材料是说明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相关思想,这时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只是处于萌芽状态。附件四:P95“阅读”点拨:这三部分内容,分别体现人定胜天的思想、天人相关论的思想和因地制宜的思想。附件五:读中美洲玛雅文明的消失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题a森林植被edb砍伐焚烧约20年放弃耕种森林植被消失不可避免砍伐和焚烧其他地域的森林植被c80-100年再生
21、树林农业生产力下降(1)在a、b、c、d、e中填写适当的内容:建筑材料、燃料、农田、水土流失、文明衰落(2)玛雅文明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形成于 洲。(3)从图中可以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 年地力才能重新使用。(4)从图中还得到另一信息,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 就不可避免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 (外力作用)非常严重。附件六:中美洲文明的消失主要是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当造成的。原始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玛雅文明的消失。答案为:(1)a-、b-、c-、d-、e-(2)中美(3)1
22、00(4)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附件七:P96“活动”题1:该县的引水工程是“人定胜天”思想的表现,体现了当地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辛,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题2:引水工程的成功,会使清澈的渠水淌进千百年来干涸的土地,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引水工程对本县及邻县生态环境的副作用,要根据引水量的大小来判断。只要引水量的大小适中,利用得当,就不会有副作用。但如果引水量太大,就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也会出现土地的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附件八:时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工业社会时期后工业化时期附件九:时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工业社会时期人类改造
23、自然能力增强,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征服自然后工业化时期人类认识到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寻求人地协调的道路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谋求人地协调附件十:从18世纪中叶第一次技术革命以来,人地关系思想都的变化可持续发展论20世纪80年代和谐论“二战”后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20世纪初地理环境决定论19世纪认识人地矛盾18世纪中叶附件十一:读下题,思考作答:和谐论观点的主要思想是:A.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B.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产
24、生长期的适应C.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D.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附件十二:“二战”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地方的人地关系矛盾已尖锐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有些问题危及到全人类的发展,这样,“和谐论”应运而生,它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答案为C附件十三:P97“活动”题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人类社会早期、农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时期和“二战”以后四个阶段。题2: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例如,18世纪以来先后出现的地理环境决定论、适应论和人地协调论等,就反映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有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题3:工业社会时期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在方式、范围、强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农业社会时期,原始的刀耕火种,尽管对自然景观有所破坏,但由于这种迁移农业的生产方式落后,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能得到恢复。而工业社会时期则是集约化大规模生产,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