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新课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新课教案 .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单元备课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技能掌握程度,把握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2. 在授课中尽可能做到释疑解惑,巩固好基础知识, 为传授新的地理知识扫除障碍。3. 深化提高学生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学生“ 以文释图 ” ,“ 以图释文 ” 和“ 以图释图 ” 的基本能力和方法。过程与方法 :采用“图文结合法”,以图为点,串点成线,串线成网,逐步使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 能力体系。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 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及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探究性和自主性。情感
2、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内容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及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发展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是中国地理最后一个分区教学的内容,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我国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 本章以特殊地貌环境的黄土高原和以长江为共同发展纽带的长江沿江地带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黄土高原是典型的跨省自然地理区域,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 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 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来引导
3、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等地理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合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本章知识结构如下: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沟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壑成因:风成说纵地形支离破碎,结构疏松,多孔隙,地表横自然原因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的原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人为原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土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土壤肥力降
4、低,农作物产量下降,给河道整高治和防洪带来很大困难原自然灾害频繁:旱灾、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脆弱的 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影响:人口增加乱砍滥伐垦荒破坏生态环境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等工程措施结合生态建设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控制人口,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减轻环境压力地理位 优越的地理位置置和自 地形: 低平, 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然条件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夏季炎热 , 冬季温和 , 四季分明 ,降水丰沛稠密 , 湖泊众多 , 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富集的地区 , 水运便利自然资源 :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不同河段利用方式:上游发电旅游;中下游航运、淡水养殖、旅游形格局:长江干流为轴线,西接
5、广大内陆,东连沿海经济带纽带 联系了下游与上游的省内经济区域沟通了东西两大经济区,形成了自东向西的产业、技术、信息、商贸通道,自西向东的江海联运交通要道长 基础与条件: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开江 水准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沿 辐 动力: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江 射 方向:通过众多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北辐射地 意义:使我国南北经济融为一体,加强了区域间的合作带 四个特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沿江地带的城市中下游城市分布的差异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四大工业基地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沿江地带工业沪宁
6、杭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工业走廊工业走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汽车工业走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中下游: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酸雨本章内容既是对以往自然地理知识的应用和综合,又是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分析和总结。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意义。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2. 教学难点造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原因;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矛盾和协调;
7、对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分析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正确认识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法内容结构: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课时安排: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二课时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二课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目标知识
8、与能力1. 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 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原因。2. 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3. 能够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 并能够通过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4. 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文原因,并能够提出治理与保护的措施。情感态度目标1. 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2.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3. 对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方法探讨过程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教学重
9、点1.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2. 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教学难点1.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2. 造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导入新课)播放美丽的大脚的一段录像。教师:从录像的画面中同学们是否能够判断出录像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学生:黄土高原。教师:从录像中同学们能够认识这是我国的黄土高原,看来同学们对黄土高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 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黄土高原有多大?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怎么形成了今天这种独特的外貌?现在我们就来对黄土高原进行一次全面的认识。
10、(进行新课)板书: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教师:我们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哪个小组能够用数据说明?(教师提供一个表格,让学生填写数据)面积64万平方千米海拔10002000米黄土厚度100米,最厚可达 150 米教师:从这组数据中我们不难证实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有人曾经形容如果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做成1 米宽和 1 米厚的黄土墙,则能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 下面哪个小组能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具体分布
11、范围?学生:指图 8.1 ,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包括: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东部和宁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根据资料和图 8.2 描述黄土高原的景观特征。1. “黄土塬”:黄土覆盖得较厚的平地, 又称“黄土平台”。 四周流水切割,顶面广阔平缓, 面积一般在数平方千米以上, 侵蚀作用微弱, 是良好的耕作地区。2. “黄土梁”: 长条状的黄土高地, 由两条平行的沟谷分割地面,或黄土塬被切割而成。一般长几百米至数十千米。顶面一般比较平坦。3. “黄土峁”:孤立的黄土丘陵。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由黄土塬和黄土梁经长期侵蚀切割或黄土覆盖原来的丘陵而成。
12、教师:听了介绍,看了图片, 我们用“千沟万壑”来形容黄土高原还真是不过分。那么这里的黄土是从哪来的呢?这种沟壑纵横的景观又是怎么形成的?学生活动:讨论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风成说”的观点:第一,从图 8.3“黄土形成过程示意”中可以看出,黄土的形成与我国的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是一致的。 在黄土高原的北部是分部在内蒙古高原上的沙漠,如毛乌素沙漠等, 在内蒙古高原的西北部是分布在新疆、甘肃和蒙古境内的戈壁。因此,我们认为黄土高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第二,从以下的证据中不难得出“风成说”的结论:1. 说明只有风才能将黄土均匀覆盖在不同的地形上。2. 说明由于风力从西北到东南是由
13、强到弱的,因此在风的吹送下, 越向东南黄土越细。3. 说明了黄土高原的黄土不是本地基岩受侵蚀和风化形成的,是外来的,而外来的动力只有风最合适。4. 说明多层的古土壤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气候适宜而形成, 更加证实了“风成说”。教师:这个小组的同学不但同意“风成说”,而且论证得很充分, 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教师:科学需要不断的探索, 目前对于黄土高原的成因问题在科学界有着不同的认识, “风成说”得到普遍的认可, 同时还需要更加的完善, 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习,为科
14、学的探索出一份力。(承转)既然“风成说”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是均匀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 为什么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象?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录像。录像:高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板书:二、严重的水土流失教师:从录像中不难看出, 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最真实的写照。水土流失严重是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事实上黄土高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还记得我们学习过的黄河, 她的下游被称为地上河、 悬河,就是因为黄河从黄土高原上带来大量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河床堆积而成的。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这么严重?观察书上的实验。实验一:植被覆盖很好的坡地, 被雨淋后的水土流失情
15、况 (看量杯内的水量和土量)。实验二:植被破坏掉的坡地, 被雨淋后的水土流失情况 (看量杯内的水量和土量)。教师:谈谈这两个实验说明的问题。学生:说明水土流失严重是由黄土高原缺少植物保护造成的。教师:对,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请同学们读图8.4 ,分析归纳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读图 8.11“延安年内各月降水量”)学生(某个小组):归纳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 自然因素(1)地形:地面破碎平地少,斜坡多易造成水土流失。(2)气候:降水集中在7、8 月份而且多暴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3)黄土本身: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16、。2. 人为原因(1)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2)开矿、修路不注意水土保持,使地表疏松。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图8.7 的对话,谈谈你的看法。是因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千沟万壑?还是因千沟万壑导致的水土流失?学生:植被的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 形成千沟万壑, 而地表的破坏又会加剧水土流失。教师:对,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并且归根到底,地表植被破坏是造成这一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请同学们将下列内容填在相应的空格内: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千沟万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名师精编优秀
17、教案1.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2. 水土流失后留下了更多、 更大更深的沟谷, 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还给黄河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会使黄土高原变得更加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而且会破坏土壤,造成生态的恶化。请同学们阅读图8.8 ,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1.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除了黄土高原以外,还包括哪些地区?2.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大都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又在第几级阶梯上?3.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降水量在哪个范围内?学生:1.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除了黄土高原以外,还包括四川盆地和云贵
18、高原、华北北部山区等地。2.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大都分布在高原、山区和盆地,都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3. 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教师:综上分析,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具备了什么条件?学生:第一是地形条件:山区,地表坡度较大。第二是降水条件:降水量大或者是降水的季节性差异大 (如北方的黄土高原,本身年降水量不大,但是降水集中在夏季,又多暴雨)。板书:三、脆弱的生态环境教师承转:看来, 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教师:请同学们做P71的“
19、活动 1”。阅读图 8.11 、图 8.12 和图 8.13,分析黄土高原会产生哪些气象灾害?为什么?从分析图 8.11 、图 8.12 和图 8.13,不难看出, 黄土高原非常容易发生旱灾和涝灾。 因为从图中看出, 黄土高原各月降水量非常不均衡,容易发生春旱和夏涝。同时,这里降水的年际变化也非常大,如:1993年到 1994年间降水量超过 600 毫米,而 1994 年到 1995 年之间降水量仅 300 多毫米,因此判断 1993年是涝年, 1994 年又是大旱年。从图8.13 中看出旱灾多于涝灾。题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结果?1. 会引起泥石流、滑坡、塌陷的
20、自然灾害。2. 还会破坏农田、住房和道路等设施。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图 8.9 那位农民爷爷的话, 并根据我们以上的分析, 能否用一句话评价一下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学生: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很脆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教师:请同学们做 P72的“活动 2”:“为什么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下面是三位同学的讨论,请你加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一是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本身造成的,二是人们的破坏很难恢复, 造成脆弱的生态环境。教师:这说明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
21、影响、相互制约的, 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就必须保护好环境,并且还要控制人口, 否则人和环境之间就是一种恶性循环。请同学们阅读图8.10 ,理解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恶性循环。教师: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想使社会、 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板书:四、生态建设教师:黄土高原的人民如何做才能改善生态环境?请同学们讨论。1.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植树种草,修挡土坝,可以减少水土流失。2. 应该控制人口,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3. 应该加强科技的投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科学种田。4. 在不该种粮食的地方,如坡地,就应该退耕还林、还草,这样,既
22、保护了环境又能发展畜牧业。5. 应该研究发展生物饲料,让羊不吃天然草,可以改善生态环境。6. 把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地方的人们转移到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教师:黄土高原的人们是如何加强生态建设的呢?例 1:位于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是我国西部开发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目前,我国已在这里实施了包括生态环境重点县项目、退耕还林还草项目、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等一大批生态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为黄土高原在农、牧、林、水、乡镇企业等领域提供了巨大的可开发市场,一个以林果、草畜、苗木、加工为主的生态产业正在黄土高原崛起。 伴随着退耕还林、 还草项目的实施, 栽植既利于植被恢
23、复又有效益的经济林, 已成为黄土高原农民的首选。 仅陕北地区就栽植果树70 多万公顷,年产苹果、红枣等400 多万吨。此外,各地还结合生态环境重点县项目、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等项目的建设,积极发展畜牧和加工等产业,鄂尔多斯高原在禁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舍饲养羊和羊绒加工业,建成了鄂尔多斯羊绒衫厂。例 2:各地将市场机制引入生态建设中,采取谁造林谁受益的办法,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承包经营“四荒”,形成了多方投资开发生态产业的新态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许多企业和个人纷纷将资本投向荒山、荒漠
24、,植树种草,发展生态产业。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广夏股份公司出巨资购买沙地10万亩,种植了 3 万亩酿酒用的葡萄, 200多万株树木以及药用麻黄草,建成麻黄草种植基地和麻黄加工厂,每年收益数亿元。 甘肃省定西地区临洮县太石镇农民石建全筹资购买1 万多亩荒山经营权, 栽植优质油桃 4 万株,侧柏大苗 1.5 万株,总投资 130多万元。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不但了解了黄土高原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的认识,让我们懂得了人类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用科学的方法为人类反馈练习1. 填空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使农作物;使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减少。还
25、向输送大量泥沙给和造成巨大困难。(2) 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气候, 夏季, 冬季;降水集中在季。(3)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2. 简答题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哪些?答案 :1. (1)地表肥沃的土地沟谷耕地面积黄河下游河道整治防洪(2)温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寒冷干燥夏季(3)旱涝灾害2. 略营造美好的家园。练习作业板书设计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2. 黄土高原的景观特征3.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 水土流失的原因2. 造成的后果三、脆弱的生态环境四、生态建设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26、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 学生能够说明其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本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单的评价;2. 学习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能力目标1. 初步培养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2. 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 培养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
27、分层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上、 中、下游景观图片, 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的学习能力。3. 通过本区内容及“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阅读材料的学习,初步掌握沿江地带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从交通、 商业贸易、高新技术、 西部开发等方面综合分析其纽带与辐射作用的综合能力, 初步树立区域协作、 共同发展、 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2.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江水污染、酸雨等生态问题的危害与治理保护,培养推理和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逐步树立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1. 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
28、辐射作用2. 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3. 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教学难点1. 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与辐射作用,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读图分析法教学准备挂图、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 播放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纪实片断,学生回忆并讨论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水灾的防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 经过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
29、多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导入新课,板书。【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1. 在黑板前挂出大幅“中国地形图”, 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和回答下列问题: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概括长江沿江地带最重要的地理位置特点?为什么说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 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图、 上海等三城市气温与降水量统计图表、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特点?长江上、中、下游的地形差异对其各段水文特征有何影响?长江流域有哪些自然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其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1. 要求学生按下列步骤画出长江沿江地带“H ”形
30、的经济格局略图:画出长江干流略图;标注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位置;标注出西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位置、长江沿江地带。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以长江为横轴连接的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构成了什么样的图形?读图说明为什么长江沿江地带具有纽带作用?沿海地带与西部地区各自的经济发展优势是什么?从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入手,具体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3. 让学生在长江干流示意图上绘出长江主要的南北支流和铁路干线,然后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什么?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是哪一个?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哪些方向辐射?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重要
31、意义是什么?4. 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 并补充莱茵河流域经济带的相关资料,分组讨论问题: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形成的有利条件。莱茵河流域经济带与长江沿江经济地带在形成条件、纽带作用、辐射作用等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学习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的基本思路有哪些?【沿江地带的城市】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0 页的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 完成下列学习活动:思考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分布与长江的干支流有何内在联系?在图中圈出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四大城市密集地区。举例说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作为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内外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比较说明长江上、中、下游城市的密度差异。
32、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活动中上海辐射作用的相关内容,分组讨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整个流域乃至全国都有极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沿江地带的工业】1. 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说明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2. 让学生以汽车品牌为例, 说出长江沿江地带中汽车工业走廊的主要产品与生产基地。3. 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和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比较分析四大工业基地工业部门构成与其所在区域自然资源种类构成的内在关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公布几个探究性问题,学生讨论:1. 长江上游地区大规模毁林开荒的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2.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直接损失、环境危害及对策;3. 长江干流地区水污染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4. 长江沿江地带及其附近地区三大酸雨区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练习作业板书设计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三、沿江地带的城市与工业基地四、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