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的复习教案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6592953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3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的复习教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的复习教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的复习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的复习教案 .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彭竟亮 学员 物理 科目第 4 次个性化教案授课时间教师姓名谢玉娟备课时间学员年级初三课题名称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的复习教学阶段第()周课时总数共( 2 )课时教育顾问教学目标同步教学知识内容复习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并做同步的练习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帮助学生系统的复习第二章的知识点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学重点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探究实验探究,学会测量和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作业检查与评讲1.小明对冰加热,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在此过程中他通过测量绘

2、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AB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B、冰有一定的熔点,说明冰是晶体C、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小D、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2. 如图是某种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蜡的凝固过程海波的熔化过程海波的凝固过程3. 物态变化现象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

3、是凝华现象4. 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B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D杯子中的冰块,过一段时间也会变成水5. 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B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不一定升高 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温度时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二、回顾与复习一水的三态通过实验探究,可以看到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

4、的条件下,水的三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化。二熔化和凝固1.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2.物质中含有杂质会使物质的熔点(凝固点)降低(冬天下雪后,在雪上撒盐,可使雪的凝固点降低,防止结冰)3.同种晶体物质所受的压强不同,熔点也会随之改变。1) 对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要升高;2) 对水这样的物质,与大多数物质不同,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体积要缩小,当压强增大时冰的熔点要降低。4.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2)熔化的特点:晶体在加热过程中,固液共存,

5、温度不变;非晶体在加热过程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最后全部成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3)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要达到熔点;(2)要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要达到凝固点;(2)要继续放热。5. 熔化和凝固的曲线图三汽化和液化1.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 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情况2) 液体沸腾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要继续吸收热量。2. 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 常见的液化现象烧开水时水壶嘴上方的“白气”,就是水壶内的水

6、蒸气遇到冷空气在空中浮尘上液化产生的小水滴;夏天剥开冰棍纸时冒的“白气”,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冷冰棍的周围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四实验探究问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 有关“探究冰的熔点”的实验问题1)在加热冰熔化的过程中,搅拌器的作用是:搅拌物质,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2)在本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使被加热物体受热缓慢,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3)在本实验中,尽量在试管中多放一些被加热的物质,并且将酒精灯的火焰调小一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使

7、被加热物体受热缓慢,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4)冰熔化结束后,还要继续加热几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对比便于观察熔化过程和熔化结束后,温度变化的规律。5)观察冰熔化图像发现冰熔化成水后升温变化比熔化前慢,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2有关“探究水的沸点”的实验问题1)水沸腾前的现象:有少量气泡产生,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逐渐变小,至液面破裂。2)水沸腾后的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逐渐变大,上升至液面破裂;同时水面不平静。3)缩短加热至沸腾时间的方法:加水要适量,尽量少些在烧杯中加温水适当加大酒精灯的火焰沸腾前加热过程中,可在烧杯上加盖4)在实验中测得水的沸

8、点不等于100的原因: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的气压有关。当水面上的气压小于1 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于100;当杯口的盖密封较严时,水面上方的气压高于 1 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会高于100. 三、新内容讲解一参照物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在研究一个物体运动情况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3.参照物的选择:我们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参照物,选择参照物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任意性原则,指除了研究对象之外的任何其他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二是方便性原则, 应使我们容易描述或便于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简单、清楚。二运动和

9、静止的相对性1.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因此说一个物体静止不是说它绝对不动,而是由于这个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2.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所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物体做机械运动的情况也不同。3.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平常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常常也会不一样。故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不加特殊说明时,我们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做参照物。三长度测量1.使用刻度尺前做到“三看”:1) 看刻度

10、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应从其他刻度量起。2) 看刻度尺的量程。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 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分度值应从实际测量的角度出发兼顾选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使用时应做到“五会” :1) 会“选”。指刻度尺的选择。不同的刻度尺其准确程度不同,也就是分度值不同。测量对象不同,所需的精确程度也不同。2) 会“放”。尺要沿着所测的物体长度

11、,不用磨损刻线。所谓沿着,一是指放正不放斜;二是指要尽可能的使刻度尺的刻线贴近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时应以某一刻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指定刻线前的数字。3)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4) 会“读”。精确的测量需要估读,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字外,还要注明单位,只写了数字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时没有意义的。记录数据的最后一位为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所显示的单位就是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四测量的特殊方法1.积累法:把长度较小的多个相同物体放在一起,用所测出的长度除以叠放的物体个数,得到

12、单个物体的长度。如:测纸张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等。2.配合法:借助一些辅助工具的配合来测量的方法。如:测量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常用两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配合进行测量。3.棉线法:用弹性小的软棉线沿着曲线放置,与被测曲线重合,记下头尾,然后将其拉直,读出头尾之间的线长即为曲线长。如:粗测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海岸线长度等。4.滚轮法:让滚轮沿曲线滚动,然后用滚动的圈数n 乘以滚轮的周长C即为曲线总长L=nC。5.分段法: 对于那些较长的直线长度,因测量工具的量程有限,可采取分段法测量然后求和。五学会估测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长度范围:普通住宅楼房间的高度约为3m ,房门的高度约为2m,中

13、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80cm,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2mm 等。六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摆钟、机械表、电子表、停表等。2.单位及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00ms, 1 毫秒 =1000 微秒, 1 微秒 =1000 纳秒七测量误差1 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本身不精密及测量人造成的。3 减小误差的方法: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4 辨析:误差与错误误差错误产生的原因仪器精密度不够或者实验方法不完善;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及环境对仪器的影响。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

14、使用规则, 或者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的原因造成的。是否可避免不可避免可避免如何判断有误差的实验数据比较接近真实值错误的数据往往偏离了真实值八速度和平均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公式:由v=s/t变形有 s=vt,t=s/v,运用公式时要注意s、 v、t 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路程,单位要统一。速度的单位是m/s,常用的单位还有km/h。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区别1) 在匀速

15、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何时刻、任何位置的运动速度一样,与路程 s 和时间 t 无关。2) 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只能通过定义式v=s总/t总来计算, 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4.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反映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或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由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一般是随时间的变化的,所以在粗略的描述其运动的快慢时,把物体在这段时间里的运动看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用求匀速直线运动的办法来求其速度,也就是用s=vt表示它的运动快慢,这个速度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物体是在哪段时间内或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九物体是运动还

16、是静止的判断方法1.确定参照物2.观察比较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有无变化3.做出判断结论,如果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就是静止的。十参照物的辨别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2.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那么观察比较研究对象相对于哪个物体的位置改变了,那么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那么观察比较研究对象相对于哪个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十一 . 判断多个物体相对运动的方法1.找准题中的参照物:若题中没有给出参照物而要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若给出参照物,则按照参照物进行判定。2.找准突

17、破口:在选取看上去是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既要考虑到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快慢关系,又要考虑到运动方向的关系,才能作出正确的判定,同时还要注意到同一物体可能有多种运动情况。十二 . 有关“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问题1.正确使用刻度尺的第一步是“观察”,具体地说就是观察三个项目:1)量程: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被测物体长度必须在刻度尺的量程之内;2)分度值:是指刻度尺上最小的两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它标志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3)零刻度:看零刻度线是否清晰,如果零刻度线不清晰,则测量时可以以某一整刻度为起点进行测量。2.一个测量值都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两部分,在测量工具一定的情况下,只要

18、是正确使用和正确读数, 准确值都是相同的,但在每次测量中估计值可能不同,这就是所谓的人为误差。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这种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由于在测量过程中只有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的,所以在求平均值时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位数。十三 . 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在利用公式v=s/t计算平均速度时,公式中的“s”是在时间“ t ”内通过的路程, “t ”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 “v”即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特别要注意的是,时间 t 应包括在中途停留的时间。2.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上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19、度。因为在不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路程上或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通常情况下是不同的。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路程上速度的平均值。四巩固练习1.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该公路的便道上向东散步,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则人()A.向西运动 B.向东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2.如图所示,在建国60 周年阅兵式上,空军加油机与“歼10”战斗机以空中受油的状态列队飞行若把加油机看作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天空中浮动的云 B、地面 C、阅兵式主席台上的人 D、 “

20、歼 10”战斗机3. 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4. 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窜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所示,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 - 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 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 8:20

21、-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千米/ 时D.在 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千米 / 时5. 一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时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米()A.一位学生的身高我16.3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D.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为1.9 6.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 ,纽扣的直径是cm7.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

22、时:分:秒”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 s/cm 26 时间 t/s 4 速度 V/(cms-1) 15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五、课后作业、复习或预习内容布置试卷一份六、学员自我总结教学反思学员学习态度:非常好良好一般基础知识掌握:非常好良好一般接受能力如何:非常好良好一般本次课成功处:本次课不足处:提交时间教研组长审批备注上课时间至完成程度学生 签 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