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练习--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练习--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练习基础巩固某校学生利用河道模型、饮料瓶、沙子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实验。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饮料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匀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实验装置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实验结果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A.甲处冲走的沙子最多B.乙处留下的沙子最多C.丙处小颗粒沙子堆积最多D.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地多2.该模型模拟的河段()A. 主要为河流的上游,常见“V”形峡谷地貌B. 乙处适宜发展聚落C. 主要为河流中下游,以搬运、堆积作用为主D. 丁处适宜建河港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下图为
2、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读图,完成第34题。3.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B.断裂下陷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4.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第56题。5.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侵蚀平原6.按照“在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完成第78题。7.关于图中各地形成的地
3、貌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地为槽形河谷B.与甲地相比,乙地受到河流的侵蚀作用强C.C地为河漫滩平原D.B地为三角洲平原8.C地比A地更易发展为城市,是因为C地()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地势平坦开阔A.B.C.D.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聚落景观图。读图,完成第910题。9.该聚落的分布特征是()聚落规模大聚落规模小呈团块状分布呈带状沿河分布A.B.C.D.10.该聚落最可能分布在()A.塔里木盆地B.黄土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华北平原11.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2)判断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3)分析图示地区2020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其对地貌的影响。(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简述其原因。能力提升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速度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完成第13题。1.坡是()A.迎水坡,流速快 B.迎水坡,流速慢C.背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2.图示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A.坡和
5、坡B.坡和坡C.坡和坡D.坡和坡3.图示沙波的移动方向是()A.向上游移动B.向下游移动C.维持在原地D.往复摆动下图示意某河流一河段的断面。图中地层的砾石平均粒径大小为处最大、处最小,同为现代形成的细砂状流水沉积物。读图,完成第45题。4.地层形成时期河流流速大小为()A.B.C.D.5.目前,该河流()A.流域面积不断变小B.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C.流域内年降水量增大D.洪水期河流能淹没整个河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完成第67题。材料:两块相同的木板(模拟土坡)、沙土、草皮、自来水、两个水壶、两个水槽。步骤:在坡度一致的两块木板上铺等量的沙土,其中一块木板再铺上草皮。用装有同等
6、水量的水壶分别在两土坡上以相同高度、速度持续浇水,水流最终分别流入下方的甲、乙水槽中。观察坡面的形态变化和水槽中沉积物的数量差异。6.实验中沙子逐渐沉到水槽底部的现象是在模拟()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7.若某区域正经历从图2到图1的演变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A.降水变化率减少B.土壤肥力增加C.河流含沙量增大D.风力堆积明显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通常,河流受地转偏向力、离心力的影响,河岸不断被侵蚀或接受堆积。图1为北半球某河流局部平面示意图,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河流曾经广泛发育。图2为沿图1中AB线所作的地质剖面图。该河流注入内海
7、,河口地区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河床底部沙、砂层消失,淤泥层出露,淤泥中巨大的沉积木被拖出。图1图2(1)分析河流AB处南北两岸地貌特点及成因。(2)说明形成C处沙洲的作用力。(3)推测该河流河底淤泥中沉积木的主要来源。参考答案基础巩固答案:1.D2.C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在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乙、丙为凹岸,甲、丁为凸岸,故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地多。第2题,图示模型模拟的是河曲,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以搬运、堆积作用为主,“V”形峡谷地貌位于河流上游;乙、丙位于凹岸,以侵蚀为主,适宜建河港;甲、丁位于凸岸,流速慢,泥沙
8、沉积,适宜发展聚落。答案:3.C4.A解析:第3题,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为流水作用。第4题,甲处为凹岸,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乙处为凸岸,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作用。答案:5.B6.B解析:第5题,由等高线图可知,P处是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河流流出山口多形成冲积扇。第6题,乙地地势较高,不易发生水患,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且临河,是聚落的最佳选址。答案:7.B8.C解析:第7题,据图分析,A为“V”形谷,C为河口三角洲,B为河漫滩平原。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乙地位于河流的右岸,侵蚀作用明显,甲地位于左岸,堆积作用明显
9、。第8题,A地位于河流出山口位置,交通不便,地形复杂。C地临海,且位于河口,江海联运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答案:9.D10.C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聚落规模小且呈带状沿河分布。第10题,该聚落可能位于我国南方河流冲积平原地区。11.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呈“V”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3)变化:林地减少,耕地增加。影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沿河、沿海岸分布地形平坦,土
10、壤肥沃,水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解析:第(1)题,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形。第(2)题,C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典型地貌为冲积扇。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这种变化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河口三角洲的面积扩大。第(4)题,该地区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等有关。能力提升答案:1.B2.D3.A解析:第1题,从图中水流方向可以直接看出坡为迎水坡。由材料“水流速度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可知,背水坡
11、水流速度较快,迎水坡水流速度较慢。同时,从前、后期沙波剖面也可以直接看出坡泥沙堆积,从而推知坡水流速度慢。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背水坡泥沙易被侵蚀,迎水坡泥沙易堆积,根据图中水流方向可以明显看出坡和坡为背水坡,以侵蚀作用为主。第3题,背水坡泥沙不断被侵蚀,迎水坡不断接受泥沙堆积,故沙波不断向上游移动。答案:4.C5.D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图中地层的砾石平均粒径大小为处最大、处最小”可知,地层形成时期河流流速最大,粒径大的沉积物被搬运至此沉积,地层形成时期河流流速最小,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弱,粒径小的沉积物在此沉积,所以地层形成时期河流流速大小为。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流域面积变化(流域面
12、积一般相对稳定)和降水量的变化;无法根据材料信息判定流域内植被状况的变化;根据“同为现代形成的细砂状流水沉积物”以及地层的上覆岩层也为细砂状流水沉积物可判定,洪水期河流能淹没整个河谷。答案:6.B7.C解析:第6题,从实验可以得知,流水在木板上发生侵蚀作用,把泥沙等碎屑物搬运至水槽底部,受重力作用沉积在水槽底部。因此,沙子逐渐沉到水槽底部的现象是在模拟流水的沉积作用。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1木板上只有沙子,图2木板上有草皮。因此从图2到图1过程中植被遭到破坏,将影响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降水变化率增大;水土流失加剧,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土壤侵蚀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多。8.答
13、案:(1)特点:南岸以侵蚀地貌为主,河岸比较陡峭;北岸以堆积地貌为主,河岸比较平缓。成因:河流南岸为凹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北岸为凸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2)地转偏向力。(3)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沉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洪搬运至此沉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掩埋。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材料,该河流AB处北岸河岸平缓,冲积平原面积大、沙多,说明北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南岸河岸陡峭,冲积平原面积小、沙少,说明南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第(2)题,该河流位于北半球,C处河道平直,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河流的左岸以堆积作用为主,从而形成了C处沙洲。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沉积木埋藏于河道中部的淤泥中,上部有沙层覆盖,说明淤泥堆积时间早。由此推测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沉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洪搬运至此沉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掩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