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教案样稿
第一章(课题一) 课程体系介绍/课程认识/互相认识 学时:2
主要内容
1. 认识本门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2. 熟悉本门课程重难点;
3.认识你我/互相介绍;
学情分析
14级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首次接触该班,第一次课;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认识客源国基本情况,本门课的特点;
2.能力目标:能简单流畅把握介绍的环节;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重 点
1.认识湖北,认识你我;
2.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
难 点
1.自我展示和介绍;
实训(实验)项目
1.简单自我介绍;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教师演示法
教学准备
1.教案
2.教材、PPT
教学过程
1. 课程导入
——世界很精彩,关键你从哪个角度看;(视频)
2. 学生任务
——介绍你我;
(1) 老师介绍自己
(2) 每个同学认真准备1分钟,做一个不少于30秒的自我介绍,注意突出自己的特点,让听者找到亮点能记住你。
(3) 国赛选手展示
(4) 教师点评,示范;
(1) 课程体系介绍
课程特点:趣味性
知识广泛性
课程重点/难点介绍:
第三章、第四章是课程的重点,课程将以亚太地区的韩日为重点,介绍客源国主要国情,历史,习俗,景点等。
(2) 教法、评价体系介绍
以人物为驱动,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参与的同学将给大家记课堂表现分;
(3) 对大家的要求
不玩手机;不迟到;认真听课,课前复习,课后作业认真完成
(4) 湖北旅游资源认识;
湖北地理、气候;
湖北总体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具有复杂性;东西差异,南北悬殊;气温冬冷、夏热、春秋温度多变;
湖北旅游资源;
湖北著名自然旅游资源
湖北旅游资源在全国居于中等地位,自然、人文和社会旅游资源三者并存,鄂西地区自然景观荟萃;鄂中地区人文景观闪烁,鄂东地区自然人文兼容。
湖北拥有两个世界遗产:武当山,钟祥明显陵
拥有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神农架;
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荆州、武汉、襄樊、随州、钟祥;
7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汉东湖、长江三峡、武当山、大洪山、古隆中、通山九宫山、咸宁陆水湖
湖北旅游宣传片展示;
5. 学生试着介绍自己;
(1) 学生讲解;
(2) 其他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6.总结
作 业
1.进一步查阅资料熟悉你喜欢的国家或者地区;
预 习
教学反思
教案样稿
第一、二章(课题一) 世界旅游客源概况/中国旅游客源概况 学时:2
主要内容
3. 认识世界旅游六大区;熟悉六大区的分界和主要地理界限;
4. 熟悉中国旅游业概况;
3.了解中国入境客源市场的现状和前景;
学情分析
14级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对世界地理基本范围和区域不熟悉;
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认识世界旅游六大区,熟悉中国旅游业的情况;
2、能力目标:能区分世界旅游六大区的界限,能讲述六大区旅游的特点;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
重 点
1.世界六大区的分界和范围;
2.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
难 点
1.介绍世界六大区的主要特点;
实训(实验)项目
1.学生简单介绍六大区其中一个区的地理范围和主要特点,包含的景点;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
教学准备
1.教案
2.教材、PPT
教学过程
3. 课程导入
——世界很精彩,你所熟悉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及景点;
4. 学生任务
——自己预习课程内容,讲讲你熟悉和喜欢的地区或者国度;
5. 世界旅游六大分区介绍;
(1)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
亚细亚洲(Asia),简称亚洲。古代闪米特语,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共有49个国家和地区。
太平洋地区包括大洋洲及其周边岛屿。大洋洲(Oceania)。原名澳洲,源于西班牙文,意为“大洋中的陆地”,也称“南方大陆”。1812年由丹麦地理学家马尔特•布龙命名。
(2) 美洲
亚美利加洲(America)。意大利探险者亚美利亚到此探险。大部分居民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其次是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人种。
(3) 非洲
希腊语意为“阳光灼热”。种族:大部分居民属于黑种人(2/3),其余属白种人和黄种人,非洲是世界上种族成分最复杂的洲。
(4) 欧洲
古闪米特语,意“西方日落之处”。共有45个国家和地区。习惯上分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居民多信奉基督教,
(5) 中东和南亚
4. 中国入境客源国介绍;
(5)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中国旅游业的起源/现状
(6) 中国入境客源市场
两大板块
分两大块:一是港澳台同胞及侨胞,二是外国人(包括已加入外国国籍的海外华人)。
中国入境客源市场基本格局
(1)一体两翼:亚洲市场为主体,欧洲和美洲为两翼。2005:亚洲61.7%,是基础客源市场。欧洲23.6%,美洲10.6%,欧美是中国传统的客源市场。
(2)从国别看:亚洲主要有韩国、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蒙古、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和印尼等;欧洲主要有英、德、法、意和荷等国;美洲主要有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主要是澳大利亚。
(3)韩、日市场举足轻重。
6. 学生试着介绍、讲解某一个国家或者大区;
(3) 学生讲解
(4) 其他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6.总结
作 业
1.进一步查阅资料熟悉你喜欢的国家或者地区;
预 习
教学反思
教案样稿
第三章第一节(课题一) 日本 2学时:
主要内容
1. 介绍亚太地区的日本历史;
学情分析
14级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对世界地理基本范围和区域不熟悉;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熟悉日本国的历史;国情;人文习俗;景点
2、能力目标:能简单介绍日本国的基本国情;主要景点;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重 点
1.日本历史脉络;
2.日本文化渊源
难 点
1.讲解日本的文化习俗;
实训(实验)项目
1.讲解日本基本国情;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项目教学法;
教学准备
1.教案;
2.PPT,视频;
教学过程
1. 课程导入;
你所熟悉的日本;(视频导入)
2. 任务布置;
(1)讲讲你熟悉的日本
3. 知识讲解——日本历史,、基本国情,人文习俗、主要景点;
(1) 日本历史发展脉络
弥生时代——战国时代——幕府时代——变革时期——二战后的日本
日本历史分成四个大时期
每个大时期又分为许多个小时代
先在前面介绍一下几个大时期
上古史 古代史 幕府年代(中世纪) 近代史
日本历史、日本史像日本文化一样,前期一直受到中国的文字、语言、宗教、建筑、制度、服饰等等的大量影响,后来才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2)古代史分为:
飞鸟时代
奈安时代
以奈良(平城京)为都的时代。自710年(和铜三年)定都平城京,至784年(延历三年)迁都长冈京,共计74年。是律令制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阶级关系、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此时贵族内部政治斗争不断发生。
平安时代
以平安京(京都)为都城的历史时代,始于794年(延历十三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终于1185年(文治元年)镰仓幕府成立,历经400年。
(3) 南北朝时期
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后,就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的要求,而且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故引来武士的不满。其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他虽然被赐给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他想开幕府,结果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 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的吉野(今奈良县),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的势力衰退,终于南朝的天皇把三神器交给北朝的天皇,结束了南北朝时代。
(4)近代史
明治时代
经过王政复古大号令及戊辰战争后,拥戴朝廷的诸藩,成立了明治大日本帝国政府。旧藩士在新政下生活困苦,演变成西南战争,后来渐渐恢复秩序。新政府积极引入欧美各种制度及废藩置县等等,这些各项改革被称为明治维新。
大正时代
昭和时代前,中,后期
4. 学生讲解;
(1) 学生讲解
(2) 教师点评
5.总结
作 业
1.日本国情介绍PPT
预 习
教学反思
教案样稿
第三章第一节(课题一) 日本 2学时:
主要内容
1.介绍日本国的基本国情、人文习俗及其渊源;
2.介绍日本国的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
学情分析
14级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对世界地理基本范围和区域不熟悉;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熟悉日本国的历史;国情;人文习俗;景点
2、能力目标:能简单介绍日本国的基本国情;主要景点;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重 点
1.日本历史脉络;
2.日本人文习俗的渊源;
难 点
1.讲解日本基本国情;
实训(实验)项目
1.讲解日本基本国情;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项目教学法;
教学准备
1.教案;
2.PPT,视频;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学生作业展示;
你所熟悉的日本;
2.知识讲解
(1)基本国情
自然条件——国民、国旗与首都——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1946年,《日本国宪法》
“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2)人文习俗
人口、民族——节假日——文艺——饮食——社交礼仪
新年1月1日,庆祝方式似我国春节。前一天晚上吃过年合家团圆面,“守岁”听午夜钟声,新年第一天早上吃年糕汤,下午举家走亲访友。
1月15日是成人节,庆祝男女青年年满20周岁,从此开始解禁烟酒。女子过成人节时都要穿和服。
女孩节是3月3日,又称。雏祭”,凡有女孩子的家庭要陈设民族服装和玩具女娃娃
(3)主要景点
旅游城市与著名景点——客源市场现状——中日关系
著名旅游城市
三大古都:奈良、京都、镰仓
京都:“千年古都”、岚山
奈良:东大寺、兴隆寺、法隆寺;唐招提寺
长崎:充满异国风情的港口城市
5. 学生讲解;
(3) 学生讲解
(4) 教师点评
5.总结
作 业
1.日本国情介绍PPT
预 习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