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高考文言文虚词知识整理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7者、18之
下面对18个文言虚词作例解:
1.而
(1)连词
1> 表并列 今译为:而且、又 。
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 表修饰 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3> 表顺承 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4> 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假使。
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 表转折 今译为:却、但。
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6> 表因果 今译为:因而、所以
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
7> 表方位 今译为:以
例释:①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 《问说》② 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
(2)音节助词 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3)语气词 用在句尾 今译为:啊、吧
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4)比况词今译为:如、像、似
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
(5)代词 1>第二人称 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释:①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②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
2>近指 今译为:此、这样
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6)通“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
例释:①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淮南子原道训》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2.何
(1)疑问代词 今译为:
1>什么
例释: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2>谁、哪一个
例释:①何事非君,何使非民?《孟子万章下》
②景王问于苌弘曰:“今兹诸侯,何时吉?何时凶?”《左传》
3>何处、哪里
例释:①阁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阁序》 ②丞相祠堂何处寻?《蜀相》
(2)疑问副词(作状语)今译为:
1>怎么、怎么样
例释: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国策》
2>何故、为什么
例释:夫子何哂由也。 《论语先进》
3>多么
例释:①作计何不量。 《孔雀东南飞》 ②入门两眼何悲凉。《贫士叹》
(3)动词(通“呵”) 今译为:喝斥、谴责
例释:(王琚)至廷中,徐行高视,侍卫何止曰:“太子在!” 《新唐书王琚传》
3.乎
(1)语气词
1>表疑问、反问 今译为:吗、呢
例释: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2>表赞美、感叹 今译为:啊、呀
例释: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
3>表推测 今译为:吧、呢
例释: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4>表祈使 今译为:吧
例释:勉速行乎!无重而罪! 《战国策》
5>表商榷 今译为:呢
例释: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容乎,失之宰予。《韩非子显学》
6>表呼告 今译为:啊
例释:叁乎!吾道一贯之。 《论语》
7>表肯定 今译为:也
例释: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列子》
(2)助词 用在形容词后今译为:地
例释:凌清风,飘摇乎高翔。 《战国策》
(3)介词 相当“于” 今译为:在、对、比
例释: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②德隆乎三皇,功羡于五帝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4.乃
(1)代词
1>第二人称 今译为:你、你们
例释: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2>指示代词 今译为:如此、这样
例释:①子无乃称《庄子》②真长性至峭,何足乃重。《世说新语》
(2)副词
1>表肯定 今译为:是、就是、原来是
例释: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②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范围 今译为:仅仅、只
例释: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史记项羽本纪》
3>表时间衔接 今译为:就
例释:良乃入,具告沛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4>表两事顺承 今译为:才
例释:设九傧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5>表意外 今译为:却、反而、竟然
例释: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触龙说赵太后》③不改过自新,乃益骄恣。《汉书吴王刘濞传》
(3)连词
1>表顺承 今译为:于是、便
例释: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②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入西关见卫将军。《王夫偃列传》
2>表他转 今译为:至于
例释: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4)助词无义不译
例释: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尚书》
5.其
(1)代词
1>第三人称 今译为:他(它)、他们
例释:①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2>第三人称表领属 今译为:他的、他们的
例释: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3>表其中的
例释: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4>表指示 今译为:那、那些
例释: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朱熹中庸集注》
5>为第一人称 今译为:我的、自己的
例释: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游褒禅山记》
(2)副词
1>表推测 估计 今译为:大概、或许
例释: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2>表祈使 今译为:可要、当
例释:①子其勉之《左传》②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3>表反诘 今译为:岂、难道
例释:①国无主,其能久乎《左传》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4>表未来 今译为:将、将要
例释: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尚书》
(3)连词
1>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
例释:汤其无涠,武其无岐,贤虽十全,不能成功。 《吕氏春秋》
2>表选择 今译为:或者、还是
例释: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祭十二郎文》
3>表让步 今译为:尚且
例释:天其弗识,人胡能觉《列子力命》
(4)助词
1〉 附在代词“彼”“何”后,不译。
例释:①赐!汝来何其晚也 。《孔子世家》②何其毒也
2〉用在单音节形容词前,加强形容的状态 今译为:有多么,非常
例释:①羊肉其鲜乎。②北风其凉,雨雪其滂png。《天下春秋》
10班、13班——12、8
6.且
(1)副词 作状语
1>表将发生的动作 今译为:将要
例释:①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战国策》②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表动作的暂时今 译为:姑且、暂且
例释:①民劳,未可,且待之。《伍子胥列传》②吾今且报府,卿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3>表时间、数量的接近 今译为:几、近
例释:三年,大疾疫,死者且半,乃各散引去。《后汉书刘玄传》
4>表事物的唯一性 今译为:只、但
例释: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
(2)连词
1>表并列 今译为:又、与、及
例释:①河水清且涟漪《诗经》一边…一边②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居一二日,萧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淮阴侯列传》
2>表递进 今译为:而且、况且
例释: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表选择 今译为:还是
例释: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魏世家》
4>表让步 今译为:尚且、还、即使、纵然
例释: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②狂风横雨且相饶,又恐有彩云迎去。《杜安世胡捣练》
5>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
例释:且静郭君听辨(人名)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吕氏春秋》
6>表转折 今译为:却
例释:王公直虽无杀人之事,且有坑蚕之咎,法或可恕,情在难容,《王公直》
(3)助词 用在句首同“夫”,不译 。
例释: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史记魏世家》
7.若
(1)代词
1>第二人称 今译为:你、你的
例释: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2>指示代词 今译为:如此、这样、这个、这些
例释:①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②南宫追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
(2)连词
1>表选择 今译为:或、或者
例释: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记》
2>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假如
例释: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隐:怜恤)《齐桓晋文之事》
3>表他转 今译为:至于
例释: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②若臣,则不可入矣。《左传》
(3)副词 作状语 今译为: 乃、才
例释:①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国语》②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老子》
(4)附:动词 表比况 今译为:像、如同
例释:①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所
(1)特指代词
1>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今译为:所…的人 所…的事
例释:①彼所将中国人《赤壁之战》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③衣食所安,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2>所+介+动,今译为:…的地方
例释:是吾剑之所从坠《察今》
处所、工具、方法 …的原因
例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原因、对象。用来…的
例释:①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近臣礼,所以报也。《左传成公三年》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为…所… 今译为:被(表被动)
例释:①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②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项羽本纪》
(2)附:名词:处所、位置 今译为:地方
例释:①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②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无所《左传》
(3)附:数词:表约数 今译为:许、左右
例释:①从弟子女十人所。《滑稽列传》②彗星出天市,长二尺所《后汉书》
13班——12、9
9.为
(1)介词
1>表对象 今译为:替、给、对
例释:①为君翻作《琵琶行》。②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史记鸿门宴》”
2>表原因 今译为:因为、因此
例释: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
3>表目的 今译为:为了
例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货殖列传序》
4>表被动 今译为:被
例释: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2)助词 语助、提宾 无实义不译
例释:①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孟子》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
(3)连词 表假设 今译为:如、如果
例释:①秦为知之,必不救也。《战国策秦策》②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战国策楚策四》
10班——12、9
(4)附 :动词 作谓语 今译为:
1>做、作
例释: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
2>治、治理
例释: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3>担任、充当
例释: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②董卓自为太师《后汉书》
4>变为、变作
例释: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逍遥游》
5>当作、作为
例释: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墨子公输》
6>算作、算是
例释: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公孙丑下》
7>叫做、称为
例释: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
8>是
例释: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为善,斯不善矣。《老子二章》
9>有
例释: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小人焉。《孟子》
10>参与
例释: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11>认为
例释: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10.焉
(1)代词
1>作宾语相当“之” 今译为:它 、他
例释:①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表疑问 今译为:哪里、怎么
例释: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2)兼词 兼“于之” (前面的动词没有宾语或需要有介宾短语做状语而没有时)今译为:于是、于此
例释:①晋国天下莫强焉《孟子梁惠王上》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3)助词
1>表语气 今译为:了、呢、啊
例释:①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②故钱塘之人日日候焉。《柳毅传》
2>a词尾 今译为:…地、…的样子
例释:①穆穆焉,皇皇焉,济济焉,信天下之壮观也。《东京赋》 ②盘盘焉,囷囷焉(…的样子)《阿房宫赋》
11.也
助词 句中表句读 句尾表判断。
例释:①有梦也难寻觅《长亭送别》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也”前是名词,表判断)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12.以
(1)介词
1>表原因 今译为:因为
例释: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廉蔺列传》
2>表处所 今译为:从、在、于
例释: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3>表时间 今译为:在…时候
例释: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报任安书》
4>表处置 今译为:把、拿、用
例释:①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韩非子》②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5>表手段 今译为:凭、凭着
例释:亚夫以中尉为太尉。《绛侯周勃世家》
6>表依据 今译为:按照、根据
例释:①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
(2)连词
1>表并列 今译为:并且、而且
例释: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2>表目的 今译为:来、用来
例释: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3>表结果 今译为:因而、以致
例释:①孝公德商君,地以广,兵以强。《韩非子》②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表修饰 今译为:地
例释: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5>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
例释: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3)助词
1>表时间、方位 相当“之”
例释:殷夏以上,后妃之制,其文略矣。《后汉书》
2>句中、句末语气 不译
例释:①欢欣踊跃,以歌以舞《韩愈贺册尊号表》②君王之事因是以。《战国策》
3>通“已”今译为:停止、已经、
例释:①无以则王乎!《孟子梁惠王上》②五国以破齐秦,必南图楚。《后汉书》太 、甚③四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孟子滕文公下》
(4)附 动词 作谓语今译为:
1>认为
例释:自以寿不得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用、使用
例释:贤俊失在岩穴,大臣怨于不以。《汉书》
3>率领、带
例释:宫之奇以其族行。《左传》
4>连及
例释: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国语》
5>有
例释:农民以鬻子者。《管子》
(5)附 名词 作宾语 今译为:原因
例释: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良:的确)《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13班、10班——12、10
13.因
(1)介词
1>表依据 今译为:按照、利用
例释:①更延英俊,因才授爵。《刘玄传》② 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孙子吴起列传》
2>表条件 今译为:趁、趁着
例释:①因其无备,卒然击之《三国志》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
3>表原因 今译为:因为、由于
例释: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②伺者因此觉之。《张衡传》
4>表由来 今译为:经由、从、通过
例释:①如因荣木变为枯木。《灭神论》 ②西倾因桓是来。《尚书禹贡》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蔺列传》
5>表凭借 今译为:依靠、凭借
例释: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后汉书邓寇》
(2)副词 连接强调今译为:于是、就
例释:①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鸿门宴》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廉蔺列传》
(3)附 动词 作谓语今译为:沿袭、顺着
例释:①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②批大郤,导大髋 ,因其固然《庖丁解牛》
今译为: 如同、犹
例释: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战国策》
(4)附 名词 作宾语今译为:机会、机缘
例释: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
14.于
(1)介词
1 >表处所 今译为:在、从、到 在…方面
例释: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②鱼跃于渊 。《诗经》
③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蔺列传》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2>表方向、对象 今译为:向、对、对于
例释: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
③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3>表比较 今译为:比
例释:①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4>表被动 今译为:被
例释: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蔺列传》
5>表原因 今译为:由于
例释: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2)助词 句末表疑问 相当“乎”
例释: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于。”《吕氏春秋》
句中凑音节 不译
例释: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15.与
(1)介词
1>表介进对象 今译为:跟、和、同、替、为
例释:①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②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
③去时里正与裹头《兵车行》
④陈涉少时,尝与人庸耕《陈涉世家》
2>表方向对象、 今译为:向、对
例释: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孟子公孙丑下》
3>表比较 今译为:跟…相比
例释:①吾与徐公孰美。《邹忌》
②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六国论》
4>表处所 今译为:于、在
例释:将渡江于中流,要离力微,坐与上风《吴越春秋阖闾列传》
(2)连词
1>连接名词结构表并列 今译为:和、同
例释: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②功与日月齐光兮《后汉书》
2>表选择 今译为:或者、还是
例释:正行则民遗,曲行则道废。正行而民遗乎,与持民而遗道乎?《晏子春秋》
(3)助词 通“欤” (y)今译为:吗、吧、啊
例释: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了吧)《 季氏将伐颛臾》
10班——12、14
(4)附 动词 作谓语 今译为
1>亲附、跟随
例释: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2>给予
例释:①与之璧,使行。《左传》 ②与斗卮酒。《鸿门宴》
3>交往
例释: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吕氏春秋》
4>对付
例释:一与一,谁能惧我。《淮阴侯列传》
5>允许、赞许
例释: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论语》
6>帮助
例释: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论语》
7>等待
例释: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
8>参加、参与(y)
例释:①蹇叔之子与师。《左传》②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正事《汉书》(咸与维新)
9>称誉
例释: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汉书》
(5)附 名词 作宾语 今译为:党羽、同盟者
例释:约结以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荀子》
13班——12、14
16.则
(1)连词
1>表承接 今译为:就、便、那么
例释: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②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2>对比并用 不译
例释:内则百姓疾之,外则诸侯叛之。《荀子》
3>表转折 今译为:然而、反倒、却
例释:①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4>表让步 今译为:倒是
例释:①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庄子天道》
② 难则难矣,然而未人也。《墨子鲁问》
5>表意外 今译为:竟、却
例释: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②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
6>表假设 今译为:假如
例释: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记高祖本记》
(2)副词
1>加强判断 今译为:就是
例释:①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表范围 今译为:仅、只
例释: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劝学》
(3)附 动词: 作谓语 今译为:效法
例释: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周本纪》
(4)附 名词 作宾语今译为:准则、法则、规律、榜样
例释:①合散消息(消息:指万物生灭、盛衰。消:灭;息,生),安有常则(常则:一定的规律)?《汉书贾谊传》②以身作则
(5)附 量词
例释:《论语》二则
17.者
(1)特指代词(助词)
1>组成名词短语 今译为:的、的人、的事
例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2>用在数词后 今译为:个、样
例释:请君择于斯二者 《孟子梁惠王下》
3>用在时间词后 今译为:…的时候
例释: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近士为务。《报任安书》
4>用在否定词后 今译为:…的话
例释:不者,若属且为所虏。《鸿门宴》
5>用在主谓短语之后 表原因 今译为:…的原因
例释:吾妻之美我者,私(偏爱)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助词
1>引出判断 表停顿,不译
例释: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蔺列传》
2>定后标志 不译
例释: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蔺列传》
18.之
(1)代词
1>第三人称 今译为:他、她、它
例释: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
2>第一人称 今译为:我
例释:①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蔺列传》
3>表近指 今译为:这
例释: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助词
1>表结构 今译为:的
例释: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②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韩非子》
2>主谓之间取独 今译为:来、用来
例释: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3>宾前置标志 不译
例释:宋何罪之有?《公输》(凡是“何…之…”均为宾前置)
4>定后置标志 不译
例释: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5>调整音节 不译
例释:①填然鼓之。《孟子梁惠王上》②顷之,烟焱张天《赤壁之战》
(3)附 动词 作谓语 今译为:到、往
例释:①吾欲之南海《为学》②行不知所之(到…去)《庄子马蹄》 ③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10班、13班——12、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