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论述题.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于连的形象分析 于连是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人公,是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个人奋斗的典型,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矛盾人物。 (1) 青年个人奋斗典型: ①有平等的要求和出人头地的愿望②有强烈的阶级意识和孤傲反抗的性格③采用“个人主义”的斗争方式,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勤奋学习,从木匠之子到家庭教师到神学院教师再到侯爵秘书,努力谋求个人幸福。 (二)主体世界的对立与冲撞(矛盾性格): 《红与黑》真实地展现了个人奋斗者于连的心理演变历史,这5年也是他人格中两种自我的相互压制与抗争的过程。 ①既有反抗又有妥协:他短暂的一生,是反抗--妥协--反抗的一生。他反抗命运,但在谋求个人幸福时多次妥协:勤奋研习神学,向贵族阶级低头。而法庭上的演说,拒绝乞求赦免,是回归反抗性的体现。 ②既自尊又自卑:初出茅庐的于连胆怯、敏感、腼腆,却怀着要出人头地的雄心。如:为了考验自己的勇气,抓住德瑞那夫人的手臂,战胜了“自卑”心理;他有才,对《圣经》倒背如流,常以此来获得优越感,自尊和高傲压制了他的自卑心理。 ③既真诚又虚伪:对德瑞那夫人的爱是“心坎里的爱”,在狱中想的还是德瑞那夫人,在谢朗神父的慷慨大度面前哭泣等,可以看出他的真诚。他对玛特尔小姐的爱是脑袋里的爱,心里只有拿破仑却勤奋地研究神学,不接受好友富凯的发财方式只为证明自己的才干等,又体现出他虚伪的一面。 ④既勇敢又怯懦:他不择手段去追求个人幸福,追求德瑞那夫人,法庭演说等都是他勇敢的表现。但他崇拜拿破仑是偷偷的,与夫人的感情败露便逃避进入神学院,在此,他又是怯懦的。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是如何运用美丑对照原则的 雨果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情节、场景的对照 1、 情节的对照:①两个王国:路易十一封建王朝之下,统治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巴黎高墙环绕,人民怨声载道”。而“乞丐王国”,虽穷困,却互相帮助,团结一致,甚至为救艾丝美拉达围攻巴黎圣母院。②法庭审讯:审判卡西莫多,聋子与聋子的滑稽对话,法庭充斥着权欲与虚伪,没有公正可言。而乞丐们对格兰古瓦的审讯则体现着宽容和善良,虽滑稽却民主,允许为自己辩护。 情节的对照,更体现出雨果“反封建”的主旋律。 2、 场景的对照:小说第三章用了较大篇幅写巴黎圣母院,“鸟瞰巴黎”,宏大的场景雄伟的建筑,笼罩着圣洁的光环。然而在这建筑之下,是“低矮、黑暗地狱般的坟墓”的地下工程。这也是黑暗与光明的对照。 (2) 人物的对照 人物之间的对照: ①艾丝美拉达与卡西莫多:艾丝美拉达的惊艳和卡西莫多跛、聋、驼、瞎的奇丑外貌形成鲜明对照,而两个人都是弃儿,因为成长环境不同而待遇不同,艾丝美拉达受到喜欢、热爱,而卡西莫多则受尽嘲笑、鄙视。艾丝美拉达是至善至美的化身,是雨果塑造的理想人物。卡西莫多则是外丑内美的丑美典型。 ②艾丝美拉达与克洛德:同样是为了爱,艾丝美拉达对弗比斯忠贞不渝,为情人受伤而自责难过不已;克洛德则为了得到她而不择手段,近乎疯狂,最后甚至陷害她,害她被判绞刑。艾丝美拉达善良、天真,而克洛德却被宗教扭曲了人性。 ③卡西莫多与另外三个男人:卡西莫多对艾丝美拉达的爱是纯粹而自卑的;而弗比斯的爱则是轻浮的,只是玩弄、逢场作戏,姑娘被判刑他竟无动于衷;克洛德的爱是兽欲的爱,道貌岸然,内心邪恶,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指使养子绑架姑娘,后来还多次乞求、威胁她(这论证了“丑怪藏在崇高背后”);而格兰古瓦的爱则是干瘪的无品行的爱,贪生怕死,不愿帮副主教救艾丝美拉达。 人物自身的对照: 1、外在形象与内在品格:①卡西莫多外表虽丑陋吓人,内心却善良、忠诚,为了爱不顾一切,甚至把养父推下钟楼,抱着艾丝美拉达尸体殉情。②弗比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外表下是卑鄙龌龊的灵魂。 2、人物内心、前后期的对照:①克洛德宗教情怀与人性意识的纠缠:曾经是个善良热心,充满仁慈的教士,爱护弟弟约翰,收养卡西莫多,人性扭曲后被艾丝美拉达唤醒情欲,然而却被欲望控制,不择手段。②格兰古瓦:文人的外表,庸人的灵魂。③艾丝美拉达美丽的外表光环下,是无知、平庸和狭隘,她宁愿做弗比斯的情妇、奴仆,又体现出她性格中的懦弱和卑贱。 莫里哀在《伪君子》中是如何塑造达尔杜弗形象的 他是剧本的中心人物,是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代表,是一个典型的宗教骗子,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伪善。 (一)结构艺术:莫里哀为了塑造达尔杜弗的形象,集中笔力,以从间接介绍入手,再层层深入让人物自我暴露的艺术表现手法来突现人物性格特征。全剧五幕三十一场,每一幕每一场都围绕达尔杜弗伪君子形象的塑造这一中心来组织情节。①剧本开场后整整两幕,达尔杜弗没上场,但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谈和行动,间接介绍了他的严厉、身份。②第三幕则直接描写,让人物自我暴露。③剧本写了两次跌宕,他对奥尔恭年轻妻子欧米尔的两次求欢,按捺不住情欲的冲动,花言巧语地勾引欧米尔,更是他丑恶灵魂和流氓本性的大暴露。第一次被奥尔恭儿子达米斯告发,他以退为进,反复自责,造成一种自己含冤受屈的假象,迷惑了奥尔贡,使自己摆脱了困境,又得到了奥尔贡的财产继承权。第二次奥尔恭在妻子设计下桌下偷听达尔杜弗调情。他阴险狠毒的真面目暴露,反客为主,要将奥尔恭一家赶走。他的伪善、荒淫无耻和贪婪形象暴露无遗。 (二)对比艺术: ①与奥尔恭的对比:奥尔恭是真信徒,对于宗教有着发自内心的狂热,而达尔杜弗却是个假信徒,他以伪装的虔诚骗得奥尔恭和他母亲的信任,他明明是地地道道的好色之徒,却偏要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苦修士。实际上他贪吃贪睡,贪财贪色。②达尔杜弗自身的对比:言行不一,表里两样。假装虔诚,一边贪食、贪色、贪财,一边嘴里说着最为圣洁的言辞,利用教会行骗。 浮士德形象分析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被看成是一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300年资产阶级精神生活发展史。歌德塑造了浮士德这一富于哲理意味的典型人物。 1、 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不断超越和否定自我的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走出书斋,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政治悲剧使他逃避现实;追求古典美,只得到海伦的衣裳,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追求事业,围海造田,改造自然,听到百姓移山填海的声音误以为是群众在劳动,灵魂最终升入天堂。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体现了西欧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的精神发展史,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①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②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这正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两重性的表现,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浮士德的主题和艺术成就 1、 《浮士德》的主题是歌德将浮士德作为全人类命运化身加以塑造。通过浮士德的体验、追求和发展,对西欧启蒙运动的发生、发展和终结在德国民族式中加以艺术概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头号的精神历程。体现出人类历史的道路:怎样摆脱中世纪的蒙昧时期,探寻新生活道路,和一切困难、障碍搏斗,克服内在和外在的矛盾,最后实现目标,展望美好远景。 2、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肯定创造和劳动,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肯定人的作用,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行动、在于作出有益于社会的实践。诗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坚定信念:在前进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最终会找到人生的真理,为实现崇高的目标而奋斗;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3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 从《高老头》看《人间喜剧》的思想主题 (1) 历史主题 ①再现法国封建贵族的衰亡史:《高老头》通过鲍赛昂夫人的情场失意和隐退,以及贵族子弟拉斯蒂涅的堕落和资产阶级化,揭示了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②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高老头》里被女儿榨干的高里奥,虽可怜,在大革命期间做生意,靠的却是发国难财成为富翁。《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高明的发财手段,《纽沁根银行》里的银行家纽沁根采用倒闭的方式使储户上当,最终成为“欧洲最伟大的金融家”等,都再现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2) 金钱主题 ①毁灭人性、败坏良心。 金钱调动起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卑劣情欲,人人都毫无例外地追逐金钱,它把一切统统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导致良心萎缩、野心滋长、道德堕落、人欲横流。《高老头》里,高里奥的两个女儿除了要钱就不会找父亲,甚至在高里奥临终前女儿也不来看一眼,只是叫女仆过来取钱。而高里奥还可悲地希望自己更有钱,这样自己的女儿就会来吻他的脸。可她们已经泯灭了亲情,没有良心可言。 ②毁灭爱情、败坏家庭。 金钱成为夫妻结缘的唯一纽带。爱情、婚姻、家庭都是以金钱为轴心而展开的,金钱导演出一幕幕悲剧、喜剧、丑剧和闹剧。高里奥的两个女儿的婚姻都没有爱情,娶他的女儿只是因为想得到高里奥的财产。再如《夏倍上校》中夏倍被误传为阵亡,其妻便兴高采烈地改嫁他人,可见金钱已毁灭了爱情。 ③毁灭社会、败坏国家。 金钱犹如无孔不入的黄色魔鬼渗入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收买了当权者的人心,使大人物堕落为"衣冠禽兽"。金钱毒染了整个上层建筑包括文学、艺术的神圣殿堂。金钱成为国家政治权利的杠杆,无所不能的真正的主宰。代表作《幻灭》、《交际花盛衰记》。 分析《神曲》的矛盾性 但丁是作为一个人借助理性的力量反思、清理自己的灵魂,以期达到光明之境,却又将这种过程嵌在基督教的框架中,本身即表示了新旧交替时期的矛盾情境。因此恩格斯评价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内容上的矛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神曲》中首先表现了但丁对宗教和教会以及教职人员的双重态度。一方面,他对现实中的教会、教皇以及僧侣们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对罪恶的僧侣阶级的残暴统治和丑恶行径作了暴露性的描写;另一方面他又歌颂和肯定了理想的基督教。 (2)但丁在《神曲》中,也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双重态度。一方面,他从中世纪诗人的立场出发,表现了占统治地位的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陈旧思想;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与后来人文主义思想家们肯定世俗生活相类似的思想感情。 (3)《神曲》还表达了但丁对封建统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矛盾态度。在这个方面,他首先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残暴的君主和分裂割据、鱼肉人民的封建诸侯,谴责了他们为了扩大自己权力而进行的封建性战争,表达了他对祖国统一的愿望。然而,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但丁又热情的讴歌和赞美了他理想中的君王和贵族。 (4)但丁的《神曲》在对待人类文化的看法上,也典型地表现了双重性。一方面,他表达了虔诚的基督教思想,认为基督教文化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思想文化结晶。因此,《神曲》中,有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热情阐述,有对神学思想的浓烈讴歌。但是同时,但丁又对中世纪神学思想体系所排斥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和进步的异教思想,给予了热情的赞美和高度的评价。 (以下是附加的,网上直接找的资料,作参考) 分析堂吉诃德的艺术形象 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中著名的文学形象。在他身上,一方面是其喜剧性:由于读骑士小说入迷,便身体力行地将小说中的情节搬到现实中,把风车当巨人,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成受害的骑士,把绵羊当作恶人的军队,总之,一切在他眼里都变成奇景险境。而他,则自认为是一个著名骑士,要扫尽天下不平,便一路冲杀过去,结果伤痕累累。这种荒唐行为使他成了一个滑稽的喜剧性人物。另一方面,当不涉及骑士之道时,他又有渊博的知识,出色的辩才,明晰的思路,从文治武功、贵贱等级、战争观念到教育文艺等,都有一套见解,广泛地涉及了人文主义者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如追求自由,向往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同情下层民众等等。也正是具备这种高尚的理想,才可能将消除天下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才可能不顾性命危险单枪匹马见义勇为。但善良的动机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脱节,常常害人害己,这是其悲剧性的一面。从本质上看,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形象,这种复杂的典型性使他成了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 分析哈姆雷特的艺术形象 哈姆雷特是西方文学史上著名的艺术典型。他是丹麦王子,曾在代表人文主义运动中心的德国威登堡大学受教育,接受了许多人文主义新思想观念。他对人、对世界都有美好的看法,认为人是“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而世界则是“一幅壮丽的帐幕,”一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屋宇”,因此他对人平等,珍视友谊与爱情。然而家庭的变故接踵而来,父亲暴死,母亲乱伦,朋友作了密探,情人成了仇人的工具,朝臣们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本来围绕着他的和谐美好环境一下子沦为黑暗,友谊、爱情、德行、忠诚全部变色。巨大的灾难击落了温情脉脉的面纱,社会现实的丑恶涌现面前,诸如“人世的鞭挞和嘲弄,压迫者的虐待,法庭拖延,衙门横暴”等等。因此他感到世界原本是一座监狱,而丹麦是最坏的一间,感到“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落到他肩上的,不仅仅是为父报仇,而是“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但哈姆雷特本质上是一个思想者,理想的幻灭使他陷于沉重的思考,他面对的又是强大的恶势力,无论是为父报仇还是重整乾坤,都相当艰难,于是造成他行动的“延宕”。他精神抑郁,重新审视人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产生深刻的精神危机。而且他始终是孤军奋战,不相信群众的力量,最终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因此哈姆雷特的悲剧既有个人性格的因素,又有时代的局限性,其理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代表了一代人文主义的困境,因此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人间喜剧》的艺术表现手法——人物再现法 就是将同一个人物,让他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