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新建--至--铁路--至--段站前工程--标
总体施工测量放样方案
(DK12124+042.985~DK12131+360)
中铁--局--铁路工程指挥部
二〇一三年七月
--标总体施工测量放样专项方案报审表
工程项目名称:新建--铁路--至--段站前工程 施工合同段:-- 编号:
致 中铁--咨询监理公司--铁路工程监理部 :
我单位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已编制完成 总体施工测量放样方案 ,并经我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标总体施工测量放样方案
施工单位(章):
项目负责人:
日 期: 年 月 日
专业监理工程师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 期: 年 月 日
项目监理机构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年 月 日
建设单位意见:
建设单位(章):
负责人:
日 期: 年 月 日
新建--至--铁路--至--段站前工程--标
总体施工测量放样方案
(DK12124+042.985~DK12131+360)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局--铁路工程指挥部
二〇一三年六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 主要技术标准 1
1.2 线路概况 1
2.编制目的、依据 2
2.1 编制目的 2
2.2 编制依据 2
3.测量总体组织 2
3.1 测量人员组织机构 2
3.2 测量仪器的配备 3
3.3 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 4
4.现场施工测量放样精度要求及方法 5
4.1 放样前准备工作 5
4.2 全站仪设站放样的方法 5
4.3 高程放样 6
4.4 放样时注意事项及要求 7
5.桥梁施工测量方案 8
5.1 桩基础测量放样方法 8
5.2 承台测量放样方法 9
5.2 墩台、垫石和现浇梁测量放样方法 9
6.路基施工测量方案 10
6.1 中桩放样 10
6.2 边桩放样 10
6.3 标高放样 11
7.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11
7.1 隧道轮廓点线测量放样 11
7.2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12
7.2.1 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12
7.2.2 隧道洞内高程控制测量 15
7.3 --隧道断面测量 16
8.竣工测量 18
9.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复核 18
10.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18
附件1 主要测绘人员及仪器证书 20
附表1 结构物的施工测量允许偏差 33
附表2 现场施工测量记录表 35
附表3 隧道控制测量记录表 36
附表4 水准测量记录表 37
附表5 施工测量放样报验单 38
!-
总体施工测量放样方案
1.工程概况
1.1 主要技术标准
⑴ 铁路等级:I级;
⑵ 设计速度: 200公里/小时,基础设施速度目标值250km;
⑶ 正线线间距:5m;
⑷ 最大坡度: 18‰;
⑸ 最小曲线半径:3500m,困难地段采用2800m;
⑹ 到发线有效长度: 850m,双机地段880米;
⑺ 牵引种类:电力;
⑻ 牵引质量:4000吨;
⑼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⑽ 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1.2 线路概况
--至--铁路位于四川省和甘肃省境内,起于--,铁路正线建筑长度457.644km,--至--运营总长725.549km。--铁路青白江DK0+500至黄胜关DK273+300段正线建筑长度275.832km。
本标段为新建--至--铁路--至--段站前工程施工单价承包招标--标段,起讫里程12124+042.985~DK12131+360(右线:YDK12126+ 539.661~YDK12131+508),线路全长7.317km。主要工程数量:隧道6.11km /1座、桥梁875.508m /2座、正线路基长0.331km,车站1座(--车站),轨枕场1座(制作、安装、铺设7、8、9、10标段范围内双块式无砟轨道)。重点工程:--隧道(DK12130+206.5),长度9913m,Ⅰ级风险隧道,本标段施工进口段6110m;--车站五线特大桥(DK12124+318),孔跨形式为[(32+332.75+32)m两线变三线变宽连续梁;132+432m(道岔梁)(单线变双线)]+[3线:132+(40+64+40)m连续梁+224+1132m;Ⅰ、Ⅱ线:2(132)+2(40+64+40)m连续梁+2(1132)+2(224)m;4、6线:2(132)+ 2(40+64+40)m连续梁+2(224)+2(1132)m]。
2.编制目的、依据
2.1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测量作业,指导日常测量工作,提醒测量人员日常工作的注意事项,更好的完成施工测量任务,结合本标段实际特制定本作业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施工线路中、边桩放样,及承台、桥墩、隧道、路基等构造物的轮廓点测量放样。
2.2 编制依据
(1)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5)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6)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TB--17-2003)。
(7)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0);
(8)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
3.测量总体组织
3.1 测量人员组织机构
为保证测量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局指挥部特建立精测队,设精测队队长一名,统一策划本标段测量工作计划,组织各项目部外业测量放样工作,收集并整理原始数据和上报资料,监督和检查各项目部日常施工测量放样工作,确保本标段测量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项目部成立测量队,设测量队长一名、资料员一名、小工2名,制定各岗位职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本标段主要测量人员分配情况详见表3-1-1。
表3-1-1 本标段主要测量人员分配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工作职责
项目部
3.2 测量仪器的配备
--铁路按照高速铁路的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故测量要求精度高,测量误差应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配备的主要测量仪器如表3-2-1所示:
表3-2-1 主要测量仪器配置表
测量工具
仪器名称
型号
出厂编号
精度
检定日期
备注
全站仪
徕卡
TCRP1201
239881
1″,1+2ppm
2012.12.29
全站仪
徕卡
TCA1800
426621
1″,1+2ppm
2012.9.17
全站仪
宾得
R-322
853460
2″,2+2ppm
2012.11.09
电子水准仪
天宝
DINI03
732042
0.3mm
2012.12.29
电子水准仪
天宝
DINI03
708025
0.3mm
2012.09.17
普通水准仪
苏一光
DSZ2
326980
0.5mm
普通水准仪
苏一光
DSZ2
327684
0.5mm
3.3 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
读审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
施工控制资料
放样数据准备
计算程序准备
放样通知单
检核
有问题
检校仪器
测站点测量
检核
有问题
测放构造物轮廓点线
测放构造物轮廓点线
有问题
检核
绘制交样单
交样
资料归档
4.现场施工测量放样精度要求及方法
4.1 放样前准备工作
本标段开工前已将所有桩基、承台、墩身、路基以及隧道等轮廓点线数据核算完成,现场施工前,各项目部测量队长必须阅读设计图纸,再次校算构造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必要时对仪器进行现场检校。
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4.2 全站仪设站放样的方法
现场施工测量放样一般采用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的方法进行,一般步骤如下:
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如需测量高程,需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放样另一控制点或已放样点,检查三维坐标偏差。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换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对中杆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观测员在全站仪放样模式中输入待放样点的坐标,指挥扶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仪器自动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ΔD=D-D,指挥扶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8.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并在木桩上注记放样点号)。
9.在木桩上打入小钢钉或用记号笔点一小点,检查仪器的气泡,将棱镜架在钢钉上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否则应用锤子从木桩侧面敲打土壤,切忌直接敲打木桩。
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14.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填写测量放样交底单,并交予现场技术人员签字存档。
4.3 高程放样
高程放样时根据限差要求,可以选择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和水准仪测量的放样方法,建议现场施工放样时,可在施工现场附近找两个稳固位置或埋设两固定桩,测量其高程,并记录下来,以便现场施工高程放样时就近引高程使用。水准仪高程放样的具体步骤如下:
1. 选择满足精度要求的水准仪和水准尺(或钢板尺);
2. 在适当位置安置水准仪,整平;
3. 水准仪照准架在已知高程基准点上的水准尺读数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4. 在需要测量的结构物上安放水准尺,扶尺员用竹竿扶稳水准尺后,观测员照准读数,并报给记录员;
5. 记录员计算结构物的高程,计算的结构物高程应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
6. 再次照准其它已知高程基准点,计算其闭合差是否超限,并检查基准点测量记录计算数据及标注数据是否正确。
4.4 放样时注意事项及要求
本标段工程施工坐标系为WGS-84坐标系,高程系为1985国家高程系;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注意核实坐标换带处及相邻架子队交接处的平面距离、方向和高程。
标段内施工平面坐标系涉及换带,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区分(本标段DK12126+000小里程方向一律使用带 --大地高坐标,DK12126+000大里程方向一律使用---带---大地高坐标)。
施工前要根据设计图纸认真核对地形地貌、墩台里程、断面里程、路基横断面、线路资料等,若发现与设计不符,应及时上报,以便于及时和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变更设计,以变更设计为依据进行施工。
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放样时,应对线路里程、桩位坐标、预偏心大小及方向等进行相互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施工水准点的加密测设必须严格按二等水准的相关要求(精度满足4√L),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加密,并注意相邻管区的贯通衔接。
隧道工点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隧道中心线与线路中心线的关系,隧道开挖断面放样必须注意相关参考图的选用。
施工放样时应将全站仪架在合格的平面控制点上后视另一个平面控制点反测另外一个或测量上次放样点坐标检核后开始放样,尽量避免使用自由设站法放样。后视点到测站点的距离要大于测站点到放样点的距离。放样结束后反测另外一个平面控制点复核。示意图如图4-4-1所示。
放样定位时须成对放样,不能放单点,以便于使用几何尺寸复核方法校核。
定位放样后,应用钢尺校核放样的桩间距、桥梁跨距。
标高放样必须闭合到其他水准点检核,特别大批量放样标高,可用拉线检核。
图4-4-1 施工放样示意图
5.桥梁施工测量方案
本标段含铁路桥三座,分别--特大桥、--中桥和货场大桥,通站公路桥一座,--特大桥全长763.236m,--中桥全长112.282m,货场大桥全长338.316m,通站公路桥全长134.36m,--特大桥、通站公路桥和货场大桥6#-15#墩皆由控制网加密点X5、X6、X7进行控制放样,--中桥和货场大桥0#-5#墩由控制点CPI100-1、CPI100-2、X7进行控制放样。本段一律采用--,--m大地高投影带坐标进行施工测量放样。现场施工测量放样过程中严格执行《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各部位施工测量放样限差详见附表1。
5.1 桩基础测量放样方法
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各桩位中心点坐标并检核,采用极坐标法准确测量出桩位中心点,桩橛截面尺寸不小于3cm3cm,在桩面钉铁钉做为标志点。
每个中心桩位纵、横轴线方向必须设置4个护桩,便于桩基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校。
每次桩位放样不得少于4个桩位,桩位放样后及时检查各桩位间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人员。
图5-1-1 桩基放样示意图
5.2 承台测量放样方法
1、桩基施工完毕后,在原地面测出高程控制点以指导基坑开挖深度。开挖基坑后,及时对基坑标高及基坑尺寸进行检查。
2、基坑检查无误后,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
3、测量完毕后用钢尺检查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人员。
4、承台模板立模后,及时对承台模板进行检查,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用红油漆做标志点在模板上,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人员。
图5-2-1 承台放样示意图
5.2 墩台、垫石和现浇梁测量放样方法
在混凝土上精确放样各轴线坐标点和结构物角点,现场红油漆标识,以便工班组绘制各结构物模板线。当钢筋绑扎、模板固定后,根据设计图纸采用水准仪配合倒挂钢尺法或三角高程法(只针对于精度达到1秒级的全站仪)在模板上用红油漆标识各结构物标高线。结合具体施工方案,若结构物需分层浇注时则配合施工工序实行层层控制直至本体施工完成。
垫石和支座是测量的关键控制部位,垫石顶面标高应控制在2mm,支座安装注意支座方向,安装平面误差控制在2mm,故垫石平面放样时要采取换手计算,换手换仪器换方法进行放样。高程放样时,墩柱较低时可采用水准仪进行放样,墩柱较高时,采用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放样,且正倒镜多测回进行复核,在进行架梁前垫石标高复测时一律采用电子水准仪测量垫石的四个角和中心的标高和设计值比对,超限部分通知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6.路基施工测量方案
路基放样主要内容是根据已有的控制点和施工方案,放样已知里程段内中桩、边桩及测量相应标高。路基每层填土都需重复放样,路基放样工作量大,放样工作应尽量方便、快捷。本标段含两处路基段,长度分别为117.618m和213.864m,由控制点CPI100-1、CPI100-2、X7进行控制测量放样,坐标系一律采用--,--m大地高投影带坐标。
6.1 中桩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平面曲线元素,编写相应计算器程序,该程序应具有已知里程情况下计算出中边桩坐标的功能。程序编写完成后应以设计图纸上逐桩坐标进行检核,无误后方可用于现场中边桩放样。现场中边桩放样用木桩打牢实地,木桩打入精度宜控制在5cm以内,可在木桩打入实地后,把棱镜架在木桩上,重新放样并在木桩上定点,在木桩上标注相应里程,中桩打入间距以实际情况增减,一般20m为宜。
6.2 边桩放样
开挖及填方边线放样,中桩间距直线段不大于50m,曲线段不大于20m,对于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段加密至10m。边桩放样一般在中桩放样完成后进行,边桩与中桩相对应(处于同一横断面),边桩坐标以中桩坐标、里程、地面标高、设计横纵坡、路面设计尺寸及边坡为起算数据,编写合适程序,做到方便快捷放样各边桩。边桩桩位限差:纵向S/2000,S为相邻中桩距离单位m,横向0.1m。高程差值不大于0.1m。记录好实测边桩数据做好技术交底书交现场技术人员,以便指导架子队施工。
6.3 标高放样
路基施工按施工方案,每层填土均需标高控制。根据路基设计纵横坡及每层施工中要求的填土厚度,在填土前将控制标高标注在各中桩、边桩上,施工中可带线检查填土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加标高控制桩数量,各边桩处标高均以相应中桩处标高计算得出。
7.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7.1 隧道轮廓点线测量放样
在进行中线测量时,计算左侧中心线及隧道中线的坐标,开挖时按隧道中线控制隧道,标高由洞外水准点引进洞内,以控制开挖高程。在洞内每隔20米设一临时水准点,以利于挖进时随时检查高程。临时水准点定期进行复核,确保标高的正确性。
进洞前,按隧道开挖断面计算出从隧道中线顶部往下每隔0.5米的横向宽度,并对导向墙的轮廓线进行检查,依据检查结果绘出正确的开挖线,以此作为进洞隧道断面开挖线。
进洞后,计算隧道中线从隧道顶部往下每0.5米的横向宽度,测量时按相应的中线首先测出开挖一侧的中线,然后测出相应的标高,量出中线处顶部高程,按计算的横向宽度绘出开挖轮廓线,隧道中线处的开挖按相同方法进行控制测量。
衬砌的施工时,台车就位后,在浇筑混凝土前,使用全站仪检查模板断面,合格后方能进行衬砌的施工。
施工中线的控制桩由隧道导线控制点,采用极坐标法以4测回测设。施工中线的控制桩测设后应进行检查,直线上采用正倒镜方向法延伸测量,曲线上采用弦线偏角法或任意点极坐标法测量。
开挖延伸和衬砌施工设临时中线点,衬砌用的临时中线每10米加密一点,直线上正倒镜分中法,曲线上采用极坐标法测定。
洞内中线点采用混凝土埋钢板,在钢板上划十字丝以示点位。隧道衬砌前,对所使用的永久中线点和临时中线分别进行复测检查,检查中线点时,其点位横向较差不应大于5mm,超限时应从相邻点逐点检测至合限的点位,再重新定正中线点。
洞内高程测量点,根据洞内已设的高程控制点加密,加密点用道钉埋设在隧道两侧离隧道设施0.5m(保证足够空间立尺)。
7.2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本标段承建--隧道进口段6.11km,包括1#斜井、隧道正洞,和正洞平导,正洞和平导使用控制点CPI100-1、CPI100-2、X7进行控制测量放样,1#斜井使用控制点X1、X2、X4进行控制测量放样。根据《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隧道需建立洞外独立控制网并根据其控制点坐标控制测量放样--隧道。--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采用仪器内加载多测回测量软件的徕卡TCA1201+全站仪进行附和路线导线测量,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天宝DINI03进行附和水准路线测量,以便加快测量速度,保证测量精度。洞内平面、高程控制点应妥善保护,以便隧道竣工后与隧道内CPII 控制点和水准点联测。
7.2.1 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导线控制测量方法进行。洞内控制导线应从测量设计确定的洞外联系边引入,洞内洞外平面控制网宜以边连接。洞内导线测量精度应符合表7-2-1规定:
表7-2-1 洞内导线测量精度要求
测量等级
适用长度(km)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
9~20
1.0
1/100000
隧道2等
6~9
1.3
1/100000
三
3~5
1.8
1/50000
四
1.5~4
2.5
1/50000
一级
<1.5
4.0
1/20000
洞内导线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导线点应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便于设站的地方,点间视线应旁离洞内设施0.2m 以上,导线边长宜近似相等,直线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段不宜短于70m。当隧道掘进至导线设计边长的1~2倍时,应进行一次导线延伸测量。
2. 洞内导线应布设成多边形闭合环,每个环由4~6 条边构成。长隧道宜布设成交叉双导线形式,以增加网的内部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当双线隧道或平导同时掘进时,应分别布设导线,并通过横洞连成闭合环。
导线测量前,应对原控制点进行检测,检测较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式中m1、m2—分别为原测、检测的测边或测角中误差。
洞内导线测量的精度不应低于测量设计时确定的精度等级,并应有安全可靠的防爆措施,必要时应采用防爆仪器观测。导线水平角观测除按表7-2-2、表7-2-3 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7-2-2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测回数
0.5″级仪器
1″级仪器
2″级仪器
6″级仪器
二等
1.0
1/250000
2.0
1/100 000
6
9
--
--
隧道二等
1.3
1/250000
2.6
1/100 000
6
9
--
--
三等
1.8
1/150000
3.6
1/55000
4
6
10
--
四等
2.5
1/80000
5
1/40000
3
4
6
--
一级
4.0
1/40000
8
1/20000
--
2
2
--
二级
7.5
1/20000
15
1/12000
--
--
1
3
注:1、表中n为测站数。
2、当边长短于500m时,二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5mm,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3.5mm,四等、一级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二级边长中误差应小于7.5mm。
表7-2-3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等级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2c
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四等
及以上
0.5″级仪器
4
8
4
1″级仪器
6
9
6
2″级仪器
8
13
9
一级
及以下
2″级仪器
12
18
12
6″级仪器
18
--
24
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1. 洞口站测角工作宜在夜晚或阴天进行。
2. 洞内测量前应先将仪器开箱放置20分钟左右,让仪器与洞内温度基本一致,必要时可采用气压温度计,读数并输入仪器进行现场气压温度改正。
3. 目标应有足够的明亮度,受光均匀柔和、目标清晰,避免光线从旁侧照射目标。
4. 完成规定测回数一半后,仪器和反射镜均应转动180重新对中整平,再观测剩余测回数。
导线边长测量除应满足本规范表7-2-2、表7-2-4、表7-2-5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表7-2-4 边长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使用测距仪精度等级
每边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较差限值(mm)
测回间较差限值
(mm)
往返观测平距较差限值
往测
返测
二等
Ⅰ
4
4
2
3
2mD
Ⅱ
5
7
三等
Ⅰ
2
2
2
3
2mD
Ⅱ
4
4
5
7
四等
Ⅰ
2
2
2
3
2mD
Ⅱ
5
7
Ⅲ
4
4
10
15
一级及以下
Ⅰ
2
2
2
3
2mD
Ⅱ
5
7
Ⅲ
10
15
Ⅳ
4
4
20
30
注:1、一测回是全站仪盘左、盘右各测量一次的过程
2、测距仪精度等级划分如下:
Ⅰ级 ∣md≤2mm
Ⅱ级 2 mm<∣md|≤5mm
Ⅲ级 5 mm<∣md|≤10mm
Ⅳ级 10 mm<∣md|≤20mm
md为每千米测距标准偏差。即按测距仪出厂标称精度的绝对值,归算到1km的测距标准偏差。
3、mD=a+bD
式中: mD----仪器测距中误差(mm);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b----标称精度中的的比例系数(mm/km);D----测距长度(km)。
表7-2-5气压、气温读数取位要求
测量等级
干湿温度表(℃)
气压表(hPa)
二等
0.2
0.5
三等
0.2
0.5
四等
0.5
1
一级及以下
1
2
1. 测量前应进行充分通风、避免尘雾。
2. 反射镜应有适度照明。
3. 仪器和反射镜面应无水雾。
洞内导线平差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初次洞内导线测量的起算坐标和方位角应采用测量设计时确定的进洞联系边测量成果。
2. 洞内导线引伸测量的起算坐标和方位角应采用经检测合格的前一期洞内导线测量成果。
3. 洞内四等及以上导线平差应采用严密平差,一级导线可采用近似平差。
完成洞内导线平差计算后,应计算开挖面附近的临时中线点放样成果并实地放样,即时纠正施工中线。
7.2.2 隧道洞内高程控制测量
洞内高程测量的精度应满足表7-2-6的要求。
表7-2-6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测量等级
两开挖洞口间高程路线长度(km)
每千米高程测量偶然中误差(mm)
二
>32
≤1.0
三
11~32
≤3.0
四
5~11
≤5.0
五
<5
≤7.5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电子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测量,严格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观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程控制点应每隔200~500m 设置一对。
2. 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及观测限差应分别符合表7-2-7的规定。
3. 洞内高程控制点应结合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定期复测。建立新一期高程控制点前应检测起算高程点。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应满足表7-2-7的规定。
表7-2-7 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表
水准测量
等 级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 (mm)
限 差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mm)
往返测不符值(mm)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
二等水准
≤1.0
6
4
4
7.3 --隧道断面测量
隧道断面测量可采用内置程序的全站仪进行观测,内业数据处理时可通过专业软件进行超欠挖分析,发现超限部位立即通知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外业采集数据时,先根据线路资料把待测断面中桩一一放样出来(直线段10米一个桩,曲线段5米一个桩)标记清楚,并且记录下该点的实际高程。如果中桩放样不方便,就放样待测断面的边桩,同样标记清楚,并且记录下该点的实际高程和依照线路方向看该点与中桩的关系,主要是看在中桩的右侧还是左侧和距中桩的距离。
待测断面中桩或边桩放样完毕后,把全站仪搬到刚刚放样并标记的待测断面的中桩或边桩上去,对中调平,进入全站仪里的测量程序,首先输入工作名(最好以测量日期和里程为文件名,这样便于内业处理时在电脑上迅速找到要处理的断面),然后设站, 要注意每一个站名只能测一个断面,如测K125+200右洞,则测站可设为Y125200;量取并且输入仪器高度,然后定向,定向时瞄准小里程时把方位角设定为0度或瞄准大里程把方位角设定为180度,然后把仪器转到所测断面的线路法线方向(即90度或270度方向),此时便可进行测存,测存时,仪器的水平方向不要动,只动仪器的垂直方向,从一侧最下边向另外一侧开始测,直到扫测完整个断面。按照以上步骤测完所有断面。本标段使用的加载断面测量软件也可以使用极坐标法进行断面数据采集,即在需测量里程的横断面上任意设站,后视定向后即可测量。
外业采集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绘制断面轮廓的必要数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建站的技巧。
内业数据处理时,先把全站仪中储存的数据通过徕卡办公软件下载到电脑上,下载的时候注意选择自编的数据格式*.Dm,不是仪器自带的数据格式GSI或者IDEX。并且按照该断面所在里程命名该断面以免混淆。
在AutoCAD中按照实际尺寸画好隧道设计断面(可另存一份以备重复利用),值得一提的是在AutoCAD中画出设计断面是很简单的事,比用专门的隧道处理软件绘制容易的多,并通过新建坐标系的方法把隧道断面中心处定为原点。这一步是为了把设计断面跟外业实测数据联系起来。
使用徕拓测量办公室,将所测数据和设计断面导入软件中,即可查看隧道超欠挖详细情况,并可导出详细的表格。使用断面测量机载软件可以现场实时检查超欠挖情况,并可以随机检测,这样便于现场发现问题,通知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8.竣工测量
主体结构竣工后,需进行竣工测量。主要对主体结构的中心轴线位置、标高和内部净空进行测量,其基本方法和精度要求、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均与施工测量相同。
竣工测量完成后提交竣工测量报告。对测量成果超过设计限差项目,在现场明显标示,并作专题上报。
9.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复核
每次测量时都要做好记录,绘制现场实际测点布置图,并记录环境温度、测量项目以及施工情况等,并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每次测量的现场记录要妥善保管,以备后查。
各项目作业测量人员应提前熟悉设计图纸、规范、加强责任心。应明确测量成果的准确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在施工放样中,要做到三复核:
1. 放样前复核:施工前要对构造物的各个部位的坐标、标高进行认真计算复核。并用电子表格打印出来,并由两个以上的人复核签名,确认后该数据方可使用。
2. 放样中的复核:在施工放线中,时刻要牢记:纪录要清晰、报数要清楚,纪录要复数回报,输入要检查。同时,对所用导线点要进行复核,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人员,并在技术交底上签字,存档。
3. 放样后复核:每天对所放样的点线进行数据复核,确保现场正确无误。
对测量资料应认真检查、审核和计算,多进行互检,互检者独立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有出入的数据,仔细分析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结果。每次测量结束后,应在二小时内进行资料整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施工中。
10.施工测量质量及人员安全保证措施
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依据进行。
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所有测量作业,内业在办公室提前计算,并由专人用不同方法计算复核。外业测量或放样时应换手操作仪器进行复核。
做好测量原始记录,以便复核和检查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并存档。
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间距、纵横轴线交角以及工程重点部位,保证几何关系正确。
及时进行技术交底,敦促现场技术人员对放样成果进行审核。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施工过程中,要对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复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测量放样外业作业时,要有专人指挥、调度,防止现场施工作业对测量放样的干扰,确保施工安全和降低外界干扰对放样和数据采集精度的影响。
测量放样外业作业时,作业人员要按照要求佩带好安全帽。
作业人员进洞进行测量作业时,要佩带口罩等防护用品。
附件1 主要测绘人员及仪器证书
附表1 结构物的施工测量允许偏差
表1桥梁基础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
类 别
测 量 内 容
测 量 允 许 偏 差(mm)
灌注桩
基础桩桩位
40
排架桩桩位
顺桥纵轴线方向
20
垂直桥纵轴线方向
40
沉 桩
群桩桩位
中 间 桩
d / 5,且≤100
外 缘 桩
d /10
排架桩桩位
顺桥纵轴线方向
16
垂直桥纵轴线方向
20
沉 井
顶面中心、底面中心
一般
h/125
浮式
h/ 125 + 100
垫 层
轴 线 位 置
20
顶 面 高 程
0~-8
表2 桥梁下部构造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
类 别
测 量 内 容
测量允许偏差(mm)
承 台
轴 线 位 置
6
顶 面 高 程
8
墩台身
轴 线 位 置
4
顶 面 高 程
4
墩、台帽或盖梁
轴 线 位 置
4
支 座 位 置
2
支 座 处 顶 面 高 程
简支梁
4
连续梁
2
表3 桥梁上部构造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
类 别
测 量 内 容
测量允许偏差(mm)
梁、板安装
支座中心位置
梁
2
板
4
梁板顶面纵向高程
2
悬臂施工梁
轴线位置
跨距小于或等于100 m的
4
跨距大于100 m的
L / 25000
顶面高程
跨距小于或等于100 m 的
8
跨距大于100 m 的
L / 12500
相邻节段高差
4
主拱圈安装
轴线横向位置
跨距小于或等于60 m的
4
跨距大于60 m的
L / 15000
拱圈高程
跨距小于或等于60 m的
8
跨距大于60 m的
L / 7500
腹拱安装
轴线横向位置
4
起拱线高程
8
相邻块件高差
2
钢筋混凝土索塔
塔柱底水平位置
4
倾 斜 度
H / 7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