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教育观察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 教育观察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五教育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在一定时期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细记录的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育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如教师、学生的某种心理活动、行为表现等)从而获取事实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是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运用最广泛、最经常、最有效的一种研究方法。【资源链接】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教育观察法的特征与功能(一)教育观察法的基本特征1.自然性教育观察是在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使研究者能够考察对象在现
2、实生活、学习等活动中真实的行为表现。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共在一个场域,使得观察者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直接、准确地了解到观察对象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如教师在自然的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投入程度。2.目的性根据教育研究的任务,观察对其对象、范围、条件、方法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选择。开展某项观察活动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或教育科研中什么问题,观察者十分清楚,而且观察始终围绕这个目的进行。3.凭借性教育观察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观察工具。一是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眼;二是科学的观察仪器设备,如摄影机、照相机、录音机、单向玻璃等等。借助观察仪器可以克服人感官上的某些局限性,扩大观察的范围
3、,提高观察的效率,使观察材料客观化和精确化。4.理论指导性任何观察活动都包含感性知觉因素和理性思维因素,对所收集的资料的分析和解释也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不同的教师其价值观念和理论水平不同,对同一现象观察的结果和解释就可能不同。教师作为研究者,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越丰富,视野就越宽,观察到的东西就越多,就能提高观察的精确性、系统性、全面性。5.对象的广泛性研究教育中的各种现象和行为都可以采用观察法,如课堂教学、师生交往行为、班级精神风貌等。观察的内容与目标基本上是预先确定的。另外,观察是从大量客观事实中,选择观察的典型对象、条件、时间、地点,获得典型事物的现象和过程。只有把注意有意地集中和保持在经过
4、选择的观察对象上,尽量排除外界无关刺激的干扰,这样的观察才能获得预期的成效。6.重复性即教师作为观察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详细观察,才能避免表面化和片面化。一方面是被观察的现象或过程只有在重复出现的情况下,观察才有客观性。另一方面,要长期、连续、反复地进行观察,否则就不易分辨事物现象或过程哪些是偶然的、哪些是一贯的,哪些是表面的、哪些是本质的等等。反复观察的次数越多,越能准确反映客观事物。(二)教育观察法的功能与评价1.教育观察法的功能观察法曾被社会学家称为“科学研究的第一方法”,它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和产生理论假设的手段。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教学家、心理学家曾用观察法取得了教育科学
5、和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长期观察“差生”和“调皮学生”的行为表现,先后写了3700名儿童的观察记录,完整地记录了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写成了极为丰富的教育理论著作。观察法的用途主要表现为:第一,观察可以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教育研究的基础。观察法是收集各种教育事实和第一手材料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往往善于观察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从中受到启示,进而深入思考如何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如有的教师通过对一年级新生的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出现学前班到小学的不适应,如何使学生从不适应到适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成长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由
6、此思考并提出幼小如何衔接的研究课题,探讨和尝试解决对策。第二,观察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的重要途径。教育理论一经提出,其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是否具有真理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科学等,又有待于实践的检验。验证往往就要观察实验效果与预期效果是否一致。例如,校内按能力分班是否有利于儿童发展,按学生学习能力分层次布置作业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如果说在理论的提出中运用的是探索性观察,那么,在理论的检验中则是验证性观察。第三,在儿童发展与研究领域,观察法运用范围极为广泛。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采用观察法,可弥补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和反应方式等的局限,能观测许多用其他方法无法测量的行为,
7、尤其是在社会、情感领域内,使用观察法更为合适。其次,与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比较,幼儿更少受到观察过程的影响,一般在稍经熟识的观察者(有时甚至在不相识观察者)面前仍能表现自然行为,显得旁若无人,我行我素。幼儿年龄越小这种现象就越明显,因而观察所得的资料也就越真实。【资源链接】用观察法识别儿童自闭症除了以上三点突出的作用外,在过程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上,对教育者或研究者认识教育本质,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发展教育理论等,观察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2.观察法的优点与不足观察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所获得的资料是被观察对象现实生活、学习等活动中正在发生的、真实的、典型的和一般的行为表现,
8、资料可靠性较高。其次,观察法简便易行,不必使用特殊设计的复杂仪器,不需要特殊条件,花费少,适用于广大的研究范围。第三,不需要交谈。观察者可以在不懂某种语言的情况下,观察出这种语言的人的行为,如手势、姿势、表情等。第四,观察法比较灵活、机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能较长时间、在不同地点观察同一个人,或同一种情境。但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而言,观察法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第一,缺乏控制。观察的行为发生在自然环境里,观察者往往对可能影响资料的外部因素难以控制,尤其是进行析因研究时,难以使用观察法。第二,只适用于研究外在行为。教育研究离不开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而人心是个黑箱,观察者不能直接观察人的内心世界。因此
9、,观察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很难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据吕氏春秋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潦倒在半路上,7天没吃饭。他的学生颜回出去弄回了一点米来煮给他吃,等到饭刚要煮熟时,孔子看见颜回从锅里抓起一把饭吃了,孔子假装没看见。过了一会儿,饭煮熟了,颜回端着饭给孔子吃,孔子站起来说:“今天我梦见我死去的父亲,饭是干净的话,我来祭奠他。”颜回说:“不行,我刚才见有烟灰掉进锅里,觉得扔掉可惜,就把它抓起来吃了,这饭不干净了。”孔子听了感叹地说:“我所相信的是眼睛呀,可是眼睛也不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我所依靠的是心呀,可是心也还不是完全依靠的,弟子们要记住:认识了解一个人真是不容易呀!” 第三,短
10、期的观察可能会有疏记。观察者要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观察。但在观察期间观察者想要了解的现象并没有表现出来,或观察期内观察者观察到的信息意义不明,难以进行判断。这时,延长观察期间或许会有新的观察结果出现,也许会白白浪费时间;不延长观察期间或许会错过了观察的机会。观察者无法确定对一种教育现象究竟需要多长的观察期才是合适的。第四,观察本身可能会影响观察结果。由于观察者的介入,观察对象可能不愿意暴露自已的动机或行为。当观察对象知道自己被观察者观察时,观察本身就使观察对象的言行变形,使观察者只能观察到扭曲的信息。第五,难于用数量表示。观察研究中的测量一般采取非数量表示的知觉形式,当研究结束时,观察者
11、会有表明观察对象行为的记录,比如说,课堂上关于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记录,而非编制一个量表测量教师所得的分数。观察性资料虽可在一定程度上以数量表示,但一般限于百分比。第六,不适合大规模的宏观调查,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专题五教育观察法二、观察法的类型(一)按观察情境设置是否有人为因素,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指事件自然发生,对观察环境不加改变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观察。实验观察法指观察者对观察环境预先进行精心设计与布置,观察过程中对现场有关因素进行调控的观察。实验观察法具有周密的实施计划,对影响被观察者行为的一个或多个因素进行控制,观察这种控制对行为表现的影响,从而发现这些影响因素与被观察者
12、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如故意放一些贵重或该生喜欢和需要的东西在该生经常出没之处,暗中观察该生的行为反应。实验观察法虽然对被观察者所处的环境现场情境作一些布置和控制,但对被观察者而言,还是处于自然的状态,并没有对其行为反应作任何控制。(二)按观察是否借助仪器,可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指观察者不借助仪器,凭借自身感觉器官直接去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方法。如随堂听课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的观察研究。直接观察具有直观、生动、具体、方便、灵活等优点,但人的视野与精力有限,受人的感受能力影响,被观察的现象不易被完整地记录和保存下来,同时难以了解和重现过去了的现象。间接观察是观察者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或其
13、它技术手段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由于借助于科学仪器,使间接观察法具有准确、迅速、观察范围广、信息量大、可重复性强等优点,避免了直接观察中对被观察者的影响,获得的信息也更加准确、客观。在中小学教育研究中,两种方法不可缺少,直接观察是间接观察的基础,间接观察借助科学仪器扩展和延伸了人的感官,而科学仪器观察记录到的客观事实最终还必须通过人的感官进入人的头脑,经过思维分析做出客观的认识或判断。(三)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所研究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观察者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作为其中成员,通过与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又称局内人观察。其优点是对观察对象的活动有比较深入的体
14、验,能深入了解被观察者的真实资料,理解观察对象背后的心理活动和动机。如教师作为研究者研究低年级独生子女的合群性,与小学生一起活动和游戏,观察他们的行为,如见到老师、同学是否主动打招呼;言语较多还是较少;做游戏时、与人交往时,是否与人合得来等。【资源链接】乔金森著,龙筱红,张小山译:参与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是观察者不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又称局外人观察。其优点是比较冷静客观,但不易深入。例如,学校要研究师生课堂互动情况,教研组成员每天以两节课的时间去教室观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行为,连续观察一个月后,比较老师期望高的学生与期望低的学生是否有不同的师生关系存在。同非参与观察相比较
15、,在参与观察中,由于研究者参与其中,既有自我体验,又能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关系,观察更深刻,能更及时,可靠地发现新材料。(四)按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是观察者事先设计好观察计划、观察指标、观察程序、记录方法和有关观察表格,在实际观察中严格按计划进行,如听评课的课堂观察。这种观察多用于描述性研究和实验研究中的资料搜集。结构式观察一般是为了消除观察者的偏见和主观性而采用的方法,需要观察者对要观察的行为进行明确的分类和定义,如课堂提问的频率、问题的性质、提问的对象等。非结构式观察指观察者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一个大致的观察范围,没有
16、具体的记录表格,比较灵活、机动。一般在研究的初期,主要是非结构式观察,了解情况,以便发现研究的现象,帮助确定主题和观察方法与项目;而在研究的后期,为了深入对某些项目进行观察分析,设计一些结构式观察。另外,非结构式观察获得的资料通常只能做定性分析。同结构式观察相比,非结构式观察的研究信度较低。(五)按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叙述观察指详细观察和记录行为发生、发展的过程而获得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事件和行为描述详尽、完善,像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如班主任为转变某个后进生,对其闪光行为的描述等。其不足是记录信息、分析综合资料所需时间太长。叙述
17、观察主要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样本描述法等。【资源链接】叙述性观察记录样例取样观察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行为表现如课堂非学习行为进行观察,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记录来搜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取样观察是对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进行分类,把复杂的事件或行为转化为可以数量化或可限制的材料进行记录。常见的取样观察有时间取样观察、事件取样观察和行为核查表。评价观察指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评价量表对被观察对象的行为进行观察并做出评价判断来搜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如下表。评价观察法是一种根据知觉的印象很快概括出行为程度差别的一种简易方法,如听评课观察,主要包括数字等级法、图表等级法、语义类别法
18、。表5-1 课堂观察评价表课堂观察指标得分(14)A1有效组织教学空间、教学材料和教学仪器,促进学生学习A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B1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及时有效的进行课堂活动间的过渡B2适当调整教学活动的时间C1对学生课堂行为有明确要求C2用监控技术促进学习A1运用适当策略发展课程目标A2运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顺序A3运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达到教学目标A4适当调整原定课程计划B1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的呈现教学内容B2准确的呈现教学内容B3把相关例子、突发事件或当前事件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C1注重个体差异C2有效的与学生交流C3激发、鼓励适合学生水平的高级思维C4鼓励学生参与D2监督学生的活动D3给
19、予学生及时地回馈以肯定他们的进步教育观察的类型很多,各种类型,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的关系,各有优缺点。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课题和观察条件,灵活选用。专题五教育观察法三、教育观察法的实施步骤(一)界定观察内容和选择观察方法主要是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确定观察的内容。一个好的观察内容应符合以下两点要求:第一,能准确地反映、体现或说明观察目的;第二,可以被观察到。根据所确定的观察目标及行为指标,确定可行的观察方法。观察法比较适合于对象集中、与研究者有相对切近稳定关系的研究,更适合与个案研究和定性研究,如学困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研究。(二)制定观察计划和方案在观察计划中要明确观察对象,一般通过随
20、机确定观察对象和筛选出某特定的对象两种方法来确定。如研究“小学二年级学生课堂注意的坚持性水平”,一般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确定一定数量的观察对象。同时说明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和重点,如“初中生交往障碍问题研究”,确定了观察对象之后,要确定哪些交往“场景”是需要重点观察的。另外要明确观察时间表和观察地点、说明对观察者进行培训的方法、说明观察表和记录表的编制、说明对材料进行处理与分析的方法等问题。(三)进入观察场地观察人员通过适当的渠道进入观察现场,熟悉观察环境、接触观察对象。为使观察得以顺利而深入地进行,在这一环节,观察人员应确定自己以何种方式观察对象的活动,要用较大精力去同观察对象建立一种和谐
21、的关系,取得被观察对象的信任。如在“初中生交往障碍问题研究”中,教师确定了观察对象学生A,就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与A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得A的信任,在进一步和A的接触中了解他的行为特征。【资源链接】进入现场观察要注意哪些问题?(四)实施观察和记录在此阶段,要选择恰当的观察方法,如听课、参与有关活动、实地参观、记日记等。记录时,可采用等级式、是非式、符号式、频率式、实录式等。应作到:(1)尽量严格按计划进行。(2)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一方面要保证所要观察的现象全部清晰地落在视野之内,另一方面要不影响被观察者的常态。(3)要善于抓住引起各种现象的原因。(4)要密切注意在观察范围内的各种活动引起的反
22、应。例如:教师的活动引起学生的反应;一个学生的活动引起其他学生的反应等。(5)要准备、有序。表5-2 听课手记:王XX班上人类的“老师”格样式待我们走进教室时,黑板上已经板书好了三、四自然段的概括,段落大意的概括被列为核心目标之一,大屏幕上则有两点要求:“科学家从得到启示,发明了”,“人们模仿制造了”。此时学生一起朗读第五自然段。王老师要求学生按照这两种句式来说话,概括大意。我认为这个训练比较好,目标明确,学生有据可参(规定的句型),这一环节关系到核心目标能否有效达成,而在操作过程中,既能让学生练习口头表达,又在检验他们的概括能力,一石二鸟,我以为做得是恰当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适时把“榜
23、样”答案写在黑板上,经过说练,学生能概括出大意。文中出示了十余个例子,生动例证了动物是人类的“老师”这样一个意思。例子的安排有详有略,王老师在此作了讲解,学生看了屏幕轻而易举地找出了详略写各在之处关于人类从动物身上获得的启示,学生举手回答,各抒己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环节很流畅人类的确从动物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坐我旁边的女生马悦,搜集到了较多的例子,如蝴蝶、甲虫等,而前排的胡起同学搜集的材料更是达6页之多较好地补充丰富了课文,也更能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王老师要学生表达对动物的赞美之情,教室里陷入沉默,学生不知如何表达,或者说谈不上对动物如何深刻的认识和体悟。举手的两个学生也是勉为其难
24、,语焉不详王老师对此环节的处理,显得有些生拉硬拽,似乎可用“为赋诗词强说愁”来说。没有调动学生的情感感悟和体验,这一环节就落空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那么这一版块以何种方式呈现为理想呢?值得我们思考【资源链接】听课随录(五)整理和分析观察资料首先,要把所有记录的材料,详细地加以检查,分类,如对笔录资料分门别类地归类存放,对录音带、录像带和照片逐个登记和根据镜头做出卡片。如果有遗漏和错误,要设法及时补作记录和改正错误。其次,把所有材料整理好后加以全面地考虑;如果需要的材料还没有搜集到,那就要延长观察时间继续观察。最后,记录材料整理后,需要加以说明的,要详细地加以说明。(六)归纳、推论和说明研究结果
25、根据对观察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提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并加以理论上的论证和升华,最后撰写成研究报告。通常情况下,通过观察所搜集的资料常常要与其他研究方法所获得的资料融为一体后,才提出观点并加以阐述。四、观察法的基本要求与观察误差的控制(一)观察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紧扣观察目的,拟定可行的计划。这样才能保证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程序地进行,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第二,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客观性是观察的最基本要求。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绝对不允许择己所好和有先入之见。全面性是观察客观性的内在要求,就是要对事物或现象的全貌和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观察,把握
26、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特征,不要被其局部现象或偶然性所迷惑。第三,观察对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为了提高观察的效果和效率,在坚持全面性的同时,还应注意选取有代表性的观察对象,掌握恰当的观察时机,选择方便的观察地点。在观察过程中,要对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差异进行细致、敏锐的观察,尽可能提高观察的精确度和准确性。第四,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应设法消除被观察者的陌生感、恐惧感或不自然感,以确保观察过程的自然性。如果通过努力还不能保证观察的自然性,则应在被观察者不能感觉出来的前提下,使用暗藏的技术设备进行观察。第五,观察要与分析相结合。观察不仅仅是搜集事实,更重要的是对事实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各种教育现象间
27、的相互联系。因此,在观察过程中,一定要与分析研究相结合,即要求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把观察与思考、观察与比较结合起来,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观察。第六,努力减少观察活动对被观察者的影响。当观察对象是人或人的活动时,观察活动本身往往会对被观察者产生一定影响,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产生某些反应性心理或行为。特别是在被观察的人数较少而又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被观察者的行为会失去常态。因此,要减少观察活动对被观察者的影响,观察者出现的形式、观察方式、观察时机、观察位置等,要根据实际要求灵活掌握。第七,努力减少观察误差。观察误差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但经过努力是可以大大减少的,观察的基本正
28、确是完全可以做到,也是应该做的。因此,观察者要了解各种可能观察误差来源,有意识地避免或减少误差。【资源链接】观察研究法的运用要求和指导要点专题五教育观察法(二)观察偏差及其控制 1.来自被观察者的偏差观察者所观察的是被观察者正发生的行为。当被观察者身心异常时,例如生病、饥饿、困倦、闹情绪等状态时,其表现与平时不同。这时,一般应换一个时间再进行观察(日记法除外)。由于观察者的介入,特别是被观察者知道他们在被观察时,被观察的行为会有所改变,或者得更好,或者更坏。如研究者观察科学课教师是否会在争议性话题的讨论中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如果该教师明白了研究者的目标,他就很可能会提出比平常更多的问题。因此,观
29、察者要自觉控制观察活动,尽可能消除观察活动对被观察者的影响。其一,与被观察者友好相处,获得他们的信任;其二,持续地观察较长时间;其三,观察者选择一个不显眼、不让被观察者看到的地方进行观察,有条件可在实验室装上单向玻璃或采用摄像机记录,这种方法可消除观察者的反应性,但它要求较高的观察技术和昂贵的设备。2.来自观察者的偏差首先是观察者的一般技术问题。观察者对所要观察的行为不明确,方法、技术不熟练等,使观察所获得的资料不完全反映实际情况。其次,观察者的“期望”。观察者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主观倾向性。有的观察者愿意自己的观察结果符合研究者或观察者自己的意愿,而带着这种倾向去观察和记录。三是观察者偏见。观察
30、者的某种特征或观念可能会左右他们所看到的东西。解决办法是:一是正确选择观察人员;二是加强科研道德培养,树立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三是做好充分知识准备,了解和掌握与观察课题有关的各专门学科理论知识及观察的技术技能;四是进行观察能力训练,提高对要观察的事件的敏感程度以及判断能力;五是合理安排观察任务。3.来自设计缺点的误差观察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观察者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既要观察又要记录,合理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是比较困难的。同时,人的观察能力有限,只能注意观察对象的某几个方面。因此,设计观察方案时,如果观察指标太多、代码繁杂,记录表格设计不当等,都会造成观察误差。解决办法是:首先要采用适当的观察项目、代码
31、,合理分配观察任务,并用预备观察检验观察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充分利用科学仪器,发挥仪器和工具的放大、延伸、计量、记录等功能。若观察结果误差较大,则应修改观察方案。同时,加强对观察者培训。五、非结构式观察的具体方法 非结构式观察一般在研究的初期进行,主要是了解情况,帮助确定主题和观察方法与项目。例如,要研究学校文化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关系,那么,在制定研究方案前,最好花一定时间观察学校的环境和各种设施以及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等。非结构式观察主要有实况详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等。(一)实况详录法实况详录法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小时或半天内)在某种场景下持续地、尽可能详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
32、为动作、言谈表现,包括其与环境和他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等情况的一种观察方法。如研究教师的课堂行为,把教师从一进入教室到上课结束离开教室时的情景,按时间前后顺序完整地、客观的进行观察和记录,不漏掉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我所进行的一节小学数学课的课堂观察记录(片断)【注:T是指教师,S是指学生】7:58分我进入班级,所有S和T已经斗在班级了,学校的广播正播送学生朗读文章,有的S在听,有的S在收作业。T在调试电脑准备上可用。8:00整,T“把你们的学具袋拿出来,其余的都收起来”学具袋里装着各种平面图形和一种立体图形黄色的小正方体T“坐姿、身体,时刻注意你的坐姿”。8:03分,T叫了一个S到前面领背,
33、内容是日月明、东西南北和河水清清。黑板上写着今天早晨表现好的S和表现不好的S。在S背完之后,T开始表扬今天造成表现好的S,批评表现不好的同学,并给表现好的S的小组加分,发小红花,给表现不好的小组扣分。8:05上课铃声响。T“上课!”,全体S站立,向T行礼说“老师好!”,T“同学们好!请坐。”T正式开始上课。T“坐好,坐舒服,双腿微微匹开,与肩同宽,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前额。顺背。好,听数,8位的”,T手里拿着小红花,说出一个8位的数,然后叫S重复说出,答对的给发小红花。在有S答对时,其他的S都给他鼓掌两下以示鼓励。说了几个8位的数之后,T开始9位和10位的。S也都能很顺利的重复。T总是提醒S要把
34、注意力集中到前额。顺背结束,T开始让S倒背。首先是3位的,一个穿蓝色衣服的男生下地。而后是4位,T叫了一个女生回答,但是她记不住了,她前桌的女生回头看她。8:11 T开始让S倒背5位的数。T“从上一周开始,我们开始学习拼图,我们用的是什么图形?”一位S回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T“那么这些都是什么”,S在下面齐声回答“平面图形”,T“我们还重点研究了两种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长方形有什么特点?”,一个S回答“对边相等”。T 叫S拿出数学书,然后找S举起书用手摸相等的对边,T叫了最后一排的一个女生,于是其他的S都回头看她。T又提问正方形的特点,一个S回答“四边相等。”一个穿蓝色衣
35、服的男生手里在摆弄着什么东西,T走到他身边,把他手里的东西拿下来。在确定观察场景和时间时,应根据观察目的来确定。例如观察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持久性问题,可以选定二年级的三或四节课观察。时间过短观察到的资料少,时间太长观察者容易疲劳。如果有特殊需要,观察时间可适当延长。记录要客观全面,把与观察对象相关的一切行为、事件和场景都描述记录下来,再进行反复的观看和分析。因此,对记录要求较高,一般手记较为困难。所以咬借助移动的观察设备,如摄像机、录音机等现代化设备辅助,把某段时间内的现场实况摄录下来,然后仔细回放研究。如果不具备摄录条件,则对记录人员进行严格培训,记录时合理分工,然后再归纳整理成为一
36、份完整的观察记录资料。由于实况详录法能提供详尽丰富的有关观察对象行为及其发生环境等原始资料,可以提供研究问题的视角,有利于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不仅可供本次研究所用,而且可供研究多种目的下的各种分析。如低年级一节课的实录观察资料,不仅可研究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持久性问题,还可供研究教师教学行为、师生互动行为、学生表现能力等问题作参考。实况详录法也有其不足,主要是对记录技术要求高;需花费较多的时间与人力记录和处理资料;需要大量实录资料才能获得有关某些行为有代表性的样本等。(二)日记描述法日记描述法简称日记法,即对同一名(个别)或同一组(少数)观察对象长期跟踪进行反复观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其
37、行为表现的观察方法。日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综合性日记,把观察对象各个方面的行为表现都如实地记录下来,为全面研究该观察对象或为研究一类观察对象的某种共有特性所用,如研究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另一种是主题日记,只记录观察对象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行为表现,一般为专项研究观察对象某种特性所用,如优秀教师课堂提问艺术研究。日记描述法方便易行,通过长期的日记描述,能了解儿童发展的次序和行为的连续性。国内外很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都采用这一方法研究幼儿行为和心理发展。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最早使用观察日记的方法对他不满三岁的孩子行为的观察研究,写成一个父亲的日记,开创了婴幼儿心理研究的先河。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
38、亚杰的许多著作中都采用了日记描述法,他的许多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结论都产生于他对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的过程。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用记日记的方式,从他儿子陈一鸣出生之日起,就逐日对其身心变化和各种刺激反应进行周密的观察,并作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和摄影照相,连续追踪观察了808天,著成了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而且他的家庭教育里所提出的101条家庭教育原则中,有73条原则就是从教育儿子陈一鸣的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下面是他记录的他儿子心理发展的一则实例:第69星期(第478天):智慧的发展:今天他玩一个木球滚到椅子下面,他就跪下去拿,不过椅子的档把他挡住了,他拿不着就喊起来,叫人来拿
39、,但是没人去帮他,后来他爬到没有档的一面拿到了。这里可以证明他的智慧已经发展得很高了。从前他拿不着东西就喊叫,并不能想出第二个方法来对付它,现在一个方法不成就想出第二个来,第二个不成又想出第三个来,当儿童智慧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的时候,做父母的不应当事事代他做,以免阻止他智慧的发展。日记描述常用于个案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由于这种观察往往用于对个别(或少数)对象的日常观察,对于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难以作出有意义的概括。而且,运用日记描述法一般没有预先约定观察范围及记分标准,需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要求观察记录者长期进行,这一点很难做到;另外,这种方法要求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必须在较长时间内
40、天天有观察机会,如班主任对班级后进生的观察,选择被试和观察时会带有偏见,往往是选择身边的、亲近的、接近的作为观察对象。(三)轶事记录法轶事记录法又称记事法,指研究者在观察过程中,以记事为主,对被观察对象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一些典型行为或感兴趣的事件完整记录下来的一种方法。从事件或行为刚刚发生到结束,全过程都要客观、完整地按顺序记录下来,包括周围场景、中心人物、在场儿童的活动、行为发生的顺序等。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者可以随时随地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研究者感兴趣的事例或可表现被观察对象个性与某方面发展的新行为或言语反映,如记录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某方面的典型行为。轶事记录法记录资料具体、详细、真实、完整
41、、典型,能够反映观察对象的发展过程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情况,有长期保留和反复研究利用的价值。轶事记录以记事为主,不受时间限制,不需要特殊的情境,对观察的步骤和要求不那么严格,记录的行为,事先不需要做特别的编码分类,简单方便,易于使用。因此,轶事记录法已成为中小学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如德清县所进行的“全园开放性游戏大班幼儿EQ发展的有效载体”用轶事记录法记录被试典型行为表现,每次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并借助摄象机、录音笔、照相机等现代设备适时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供日后分析使用。下面是一位教师轶事记录的实例。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记得在一次识字课上,我让学生自由思考记字方法,再把自
42、己的好方法教给大家。孩子们个个兴致盎然,争着抢着把手举得高高的,做好了充分准备给大家当小老师。整节课都在我的预料中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转眼间,就快下课了,可是还剩一个“丑”字没有谁能说出怎么记。这个字既不是形声字又不是会意字,确实有些难度,在我准备让学生数笔顺来记的时候,发现坐在后排的一个小男孩慢慢地举起了手。是他,平时那个挺调皮的孩子,他行吗?在得到我的应允后,他马上站起来大声说:“71就是丑。”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老师,他乱说。”有的说:“他最会捣乱了。”他见大家都在笑他,满脸通红冲着大家喊了一声:“我没乱说。”说完就低下了头。看到原本安静的课堂顿时变得乱糟糟的,我气得冲他嚷了
43、一句:“我们在说语文,你怎么又扯到数学上了,真是瞎胡闹。”最后,我还是用老方法教完了这个字。以为这个课堂上的小插曲就这样过去了,在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我早已把上午发生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可就在下午学生们放学后,我路过教室门口,发现那个小男孩竟独自一人在教室里的黑板上写着什么。出于好奇,我悄悄地走了过去,看到他正写着:一丑。我顿时怔住了,他说的“71”原来是这样理解。我当时为什么没有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说说呢?我为自己在教学上的过失而感到内疚第二天在语文课上,我重新用他的方法讲解了一遍“丑”字,当我话音刚落,孩子们都望着那个昨天曾被他们笑话过的小男孩。我接着表扬了他昨天勤思考,有进步,并在班上作了自
44、我批评。说完这番话,我的心情轻松了很多,当我再一次望向那个小男孩时,发觉他的脸蛋依然像昨天那么红,但却展现出了灿烂的笑容。【资料来源:张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专题五教育观察法六、结构式观察的具体方法“结构式观察常常把更精确的事项作为目标,建立有计划的程序进行观察”。结构式观察在计划之前一般要提出假设,然后依据研究目和相关理论,定下观察的项目和必要的场面,设计好记录表单、符号、记录方法及其他观察工具等。另外,往往创设一种情境,在情境中观察被试的自然行为,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观察学生的合作行为就。结构式观察获得的资料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但缺乏弹性,比较费时。结构式观察要进行严密的设计,主要采
45、用取样记录的设计方式,一般是分类下操作性定义设计记录表单。首先要确定观察哪些活动或行为,然后进行分类,把复杂的事件或行为转化为可以量化或可限制的材料来进行记录。如研究儿童阅读图书时的注意力问题,把儿童的注意力分为翻看图书、眼睛视线和阅读行为三类。行为分类一般分为两种系统。一是类别系统,即要求能将所有被观察到的有关行为,都记入一个与其他类别相互排斥的类别之中。该分类系统的每一类别都精确地相互区分,同时凡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行为,其所有可能的具体表现,都能够归进其中某一类别。二是特选系统,即将预先选定一组有限数量的具体行为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通过观察,记录这些具体行为发生与否。它具有相互排斥性,但不
46、具详尽性,不包括观察期间可能出现的所有行为。其次,给每种类别下操作定义。目的是使不同观察者的记录趋于一致。再次,设计记录表单。为方便记录,保证记录的速度,应先设计好简便易行的记录表单。(一)时间取样法即观察者事先确定所要观察的维度,然后据此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特定行为或发生的事情,并把所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到事先拟定的编码记录表上。如研究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预先确定好所要观察的儿童的阅读行为有:自己翻书、眼睛注视图书、边看边玩、频频换书、无所事事等。把这些行为的操作定义规定下来,并用表格把儿童若干阅读行为列出来,以便在观察时对所看到的具体行为进行迅速有效的分类。时间取样法以时间作为选择标准
47、,重在记录行为出现与否及发生的次数,理论假设是如果抽取充分多的时段,在这些时段中所观察到的行为就可以代表观察对象的一般行为。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是确定操作性定义、确定观察时间和时间间隔、规定记录系统等。如观察小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的表现,把上课时间40分钟划分为8段,即每一段为5分钟,记录每一段时间内学生注意分散的表现(东张西望、搞东西、小声讲话、未注意该注意的内容等等)。观察者对于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必须熟记于心,以便观察时操作。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只需记录在每个时间间隔内某个行为出现了与否,而并不记录这一行为的持续时间和频率。表5-3 高中学生分组实验课堂违纪行为观察记录表单观察时间段(分钟)教师活
48、动多数学生活动违纪现象开始上课0-56-1011-1516-2021-2526-3031-3536-4041-45记录说明:教师活动记录该时间内教师的讲解、理论和操作指导(简要记录)。多数学生活动记录多数学生的正常行为(简要记录)。违纪现象记录部分学生与正常行为相违背的违纪行为(不包括完成教师规定任务后的正常探索行为),应详细分类记录:影响他人的违纪行为不影响他人的违纪行为违纪人数重点分析教师行为与违纪现象的关联和学生出现违纪现象的时间规律。时间取样法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方便易行,能使研究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第二,可以克服传统观察方法的不可控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观察者的主观性选择与判断,提高所观察到的行为的客观性和代表性。第三,可以使研究者进行大样本的研究,克服了传统观察法只适用于个别或少样本被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