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一)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一)及答案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一)及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 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 2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和处
2、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国家管理B提高族长权力 C均衡权力分配D维护贵族特权 3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对以上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古代社会重男轻女B三纲五常束缚女性 C妇女家庭地位低下D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4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周避犬戎难,东徙(迁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岐、丰是周族祖先发源之地,周平王将之赐给
3、秦襄公。以上史实说明当时() A随从作战是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B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成为诸侯霸主 C周天子无力自保须依赖诸侯国保护D秦襄公劳苦功高理应受封富饶之地 5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已完善B存在贵族爵位等级 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6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
4、大同观念来。”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 7左传载:“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尚书大传又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上述材料说明() A取代周天子巩固了统冶西周的统治 B西周形成了王国与邦国并存的多元政治格局 C周完成了从政权巩固到制度建设的过程 D西周完成了从分权政治到集权政治的转变 8史记载,秦始皇每天“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而清雍正帝也曾说:“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对这种状况的描述比较准确
5、的是() 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B古代帝王“以文书御天下” C“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9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A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 C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D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 10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 A强化君主专制B规范官吏从政 C树立法律权
6、威D加强中央集权 11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 12秦律法律答问记载:“父盗子,不为盗。今假父(即继父)盗假子(即继子),何论?当为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朝用法律来规范经济关系B继子未被当做家庭成员看待 C体现秦律尊卑不同罚的原则D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 13“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
7、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中国传统政治最早分野是() 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14后汉书宦官列传记载:“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自明帝之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庭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也。”这种现象实质是()A宦官专权乱政B皇权与相权斗争 C皇权遭到削弱D皇权至上的产物 15“宰相采用委员制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材料描述的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是() A皇帝制B三省制C行省制D内阁制 16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这
8、反映了宋代() A官员选拔日益严格B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C宰相权力更加削弱D政府机构趋向精细 17关于北宋设置参知政事的初衷,依据材料一宋会要辑稿“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可知参知政事只是宰相的副手,地位并不高;而依据材料二太宗实录“太祖因令居正等知印押班,以分普权”可知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之权。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不管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需要进一步考证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B太宗实录是第一手资料,故材料二的结论更为可靠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缺乏相应的考古资料的证实,故都不能成立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总体趋势,故材料二正确 18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由于州县额定
9、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洊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这说明了()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B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C中央集权制阻碍社会进步D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19下列中国古代主要行政区划的示意图,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BCD 20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遭
10、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21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貯至四百万。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然能治国,不能服人。法度虽严,非议四起”。“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 A自身不正贪污腐化B不善理财入不敷出 C世俗日下嫉贤妒能D阁臣弄权不合制章 22嘉庆皇帝曾详细叙述他刚即位时的一种情况:许多人没事就往军机处跑办公室和走廊里,吵吵嚷嚷,人来人往,大都是外单位的。如果问他来军机处做什么,回答有两种,一是来汇报工作的,二是来找领导签字的。实际上都是来打探消息,甚至做交易的!材料表明() A军机处的严肃性下降B军
11、机大臣位高权重 C权力重组引发的动荡D朝廷结党营私盛行 23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他要求在京满汉大臣、各省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职衔低微的官吏密奏权。密折制度运作特点与以下机构最相近的是() A军机处B中书省C门下省D枢密院 24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在军机处“行走”的官员或为大学士,或为尚书,或为侍郎,同时兼理原官职。此后,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这表明() A低级别官员已无权参预朝政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C内阁地位已然被军机处取代D内阁权力开始弱化 25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
12、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二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第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262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
13、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
14、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及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及反映出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并未有人
15、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体制尚未真正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的表现并归纳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已拆卸的旧体制”和“新的体制”所指内
16、容。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沿袭唐的监察体制,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之一,与谏院构成中央行政监察机构,合称为台谏系统。宋以前,御史台和谏院的职责范围有严格的区别,到了宋代,谏官的谏诤对象扩大至包括皇帝、宰相、文武百官等,二者事权退浙呈现出相互渗透的倾向,御史兼有言谏之任,允许谏官弹劫百官,使得宋代监察权独立而强大。宋代君王主张不罪言者,优叙轻责,使谏官能够保持正义,防范权巨,规正过失,促进了宋代皇帝纳谏、士大夫敢谏的良好政治风气的形成。 在选用标准方面,司马光对选择台谏官提出三条标准: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
17、次则晓知治体。宋代通过三个层级来对台谏官实施监考,第一层级为君主亲自通过诏令、月课等方式的监控,第二层级为中枢行政部门等中央行政机构的监督,如尚书省可以弹奏御史的失职,主持考绩台谏官,第三层级则主要通过台谏官之间的互劾互监实现对台谏系统的全面控制,形成完善的双向互察机制,实现奖惩分明。 王洁宋代台谏制度及其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作用。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96年出版的中国环行记中,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评价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世
18、界文明史评价中国的科举制:“(柏拉图若与科举同时代,科举制) 这个方法柏拉图将会很感兴趣。” 刘海峰科举停废与文明冲突材料二 下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 (一)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 (二)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杈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三)泰西(西方)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材料三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项选官制度之所以盛行一千多年,原因就在于它留下合理的内核和竞争的精神,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形
19、态变迁了,合乎人类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潮流即考试、竞争制度却长期被推行。科举制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的遴选机制对近代西方文官政体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科举制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摘编自张佳杰、丁凌华华东政法大学学报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令人钦佩的“突出特征”并分析威尔杜兰认为柏拉图对科举制“将会很感兴趣”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试题内容折射出清末科举注重选拔怎样的新式人才及这种新式人才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留下的合理的内核并说明你如何认识它在世界文
20、明中的地位与影响。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答案 15BADCB610BCCAD 1115ACBDB1620CADCD 2125DAACA 26(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 (2)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 关系: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 (3)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4)趋势: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 27(1)表现: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原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缺乏人才。
21、 (2)说明: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3)旧体制:君主专制政体。 新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4)趋势:由专制逐渐走向民主。 28(1)特点:台谏趋于合流,监察权独立而强大;谏官选拔管理制度比较健全。 (2)作用:有效加强对官僚队伍的监督;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促进了理学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29(1)特征:以才能为选官标准而不是以家世门第为准;不分贫富贵贱,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依据: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主张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来选拔人才,科举制的选才原则与之有一致之处。 (2)人才:了解
22、西方文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背景:近代以来中国受到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影响;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实用人才;传统科举制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时代需要。 (3)内核: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认识:是人才选拔的一种重要方式;被近代西方国家合理借鉴与应用;是中国和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 1中国宗教的出现早于祖先崇拜,故A项错误;祖先崇拜强调血缘家族关系,突出家族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的出现早于宗法制,故C项错误;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故D项错误。 古代中国的政治
23、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观念及制度 一般 2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观念及制度 一般 3材料描述的是古代妇女出嫁后地位地下,这体现了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A项仅仅是对材料的描述,没有揭示其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涉及妇女出嫁后不在三族中,没有强调三纲五常对妇女的束缚,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的描述,妇女出嫁后地位极低,说明古代社会受宗法观念影响,仍然存在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现象,故D项正确。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宗法观念及制度 一般 4 古代
24、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 较难 5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到的“子”“公”“伯”“侯”“男”等都是后来的我国封建社会的贵族爵位等级名称,所以材料说明在商代贵族爵位等级已经存在,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统治秩序的稳定与否,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到封赏贵族的称谓,而不涉及神权色彩,故D项错误。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等级制度 较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 较易 7结合相关史实可知,周公并未取代周天子的地位,故A项错误;结合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可知,分封的诸侯国并没有王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5、”体现出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巩固政权统治,“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体/现出经过周公的治理后,分封制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故C项正确;结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可知,西周时期并未实现权力的集中,故D项错误。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 一般 8材料表面反映古代帝王繁重的批阅奏章的工作,实际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皇帝集权于一身,“皇帝之功,勤劳本事”意为皇帝功劳在于本分做事,故A项错误;“以文书御天下”反映皇帝治国的一种形式,故B项错误;“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强调四海之内都收到中央和皇帝的节制,故C项正
26、确;“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意为太子僚属与官署官员要一视同仁,与材料无关,故D 项错误。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 较难 9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 一般 10 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强调的是服从中央的重要性,并非是规范官吏从政,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可以看出,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服从政府的统一调配,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
27、D项正确。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一般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一般 12材料涉及的是“父盗子”“假父盗假子”等私有财产权法律保护问题,与规范经济关系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假父盗假子”得知,继父与继子是被作为“父子”家庭关系来看待的,故B项错误;材料“父盗子,不为盗”“假父盗假子当为盗”表明,“父子”关系不同,适用法律的条文也不同,故C 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秦律只是对“父盗子”“假父盗假子”处以不同的处罚,并非只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故D项错误。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律 一般 13秦朝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为
28、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王权与相权仍未完全分离,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实行中外朝制度,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丞相变为具体的职能部门,故B项正确;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此时王权与相权早已经分离,故C项错误;明朝成祖时期实行内阁制,而在明太祖时期已经废除了丞相,故D项错误。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宗法观念及制度 较易 14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 一般 15“宰相采用委员制”表明不是皇帝制,故A项错误;“宰相采
29、用委员制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指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故B项正确;行省制是元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内阁制是明代实行的,内阁首辅不是宰相,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较易 16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一般 17宋会要辑稿太宗实录都不属于第一手史料,具有政治和人为加工因素,仍需进一步考证,故A项正确;太宗实录是经过皇帝同意后书写的,政治影响很大,不属于第一手资料,故B项错误;材料一和材料二虽都缺乏相应的考古资料的证实,但仍具有史料价值,“故
30、都不能成立”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总体趋势,属于历史结论,用结论判断史料,前后倒置,故D项错误。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内阁制度 较难 18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宗法观念及制度 较难 19图“中央-郡-县”的行政区划,体现了通过郡县二级制,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这种行政区划与郡县制度有关,它正式形成于秦朝,故属于秦朝时期;图“中央”以下分别形成“郡县”、“王国郡县”两种行政区划,体现以郡国并行的方式,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这种管理形式出现于西汉初年,故属于西汉时期;图“诸侯国”内分别出现“郡”、“县”等地方行政区划,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故可知这种管理形式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图以“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受到中央政府节制,它出现于元朝时期,故属于元朝时期,选择C项符合题意。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县制与行省制 一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