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3课礼乐与人性 隆礼重法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3课礼乐与人性 隆礼重法 .ppt(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课礼乐与人性隆礼重法,题苏武牧羊图元杨维桢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寄书无有雁,食雪不离羊。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注】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会稽(今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元代诗坛领袖,因“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麒麟阁: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画功臣十一人像于麒麟阁,第十一人为苏武。帝乡:京城,这里指西汉首都长安。风霜节:比喻节操高洁。,【赏析】苏武被拘匈奴十九载,受尽磨难而终得归汉的传奇经历,不知激励了多少中华民族的热血男儿。诗人在这首题画诗中,热烈歌颂了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崇高民族气节,表达了对苏
2、武的敬佩之情。全诗慷慨悲壮,寄意深远。,荀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虽属于儒家学派,但也受到各家的影响,成为先秦各学中的一集大成者。他主张既要顺乎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对自然界的认识方面,他是一位朴素的唯物论者。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是恶的,但后天的客观环境可以使它们改变,所以他特别强调学习。他主张法圣王,在政治上主张用礼、法和术来维持社会秩序。因此可以说,荀子已经超脱了儒家思想束缚,他的学说对以后的法家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韩非、李斯的思想都直接源于荀子。,二、相关知识荀子一书是他晚年的著作。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
3、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其中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强调“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他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以子思和孟子为首的“思孟学派”的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
4、,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需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3一词多义(1)本礼有三本。(根本,本源)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树木的干)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树木的根)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农业)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人欤!(推究,考察)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的,原来的)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本来,原来),(2)恶无天地,恶生?(怎么,哪)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丑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罪恶,邪恶)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憎恶,讨厌)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嫉妒)岁恶不入,请卖爵子。(岁恶:收成不好),(3)类先祖者,类之本也。(同
5、族,种类)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事例)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大都,大抵)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似,相似),(4)固人习其事而固。(稳固,坚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巩固,使牢固)蔺相如固止之。(坚决,坚持)至于颠覆,理固亦然。(本来,原本)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究竟,到底),(5)私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私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私,偏爱)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私自,暗地里)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事,私
6、利),(6)克赏克罚偷则民不怠。(能,能者)彼竭我盈,故克之。(战胜、攻下)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制)三纳之而未克。(完成,成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能够),2判断句天地者,生之本也。(“者也”表判断)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者也”表判断)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也”表判断)穷本极变,乐之情也。(“也”表判断)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也”表判断),3状语后置句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乐则必“于声音”发,“于动静”形)苟无之中者,必求于外。(必“于外”求)4宾语前置句而天下莫之能损益也。(而天下莫能损益“之”也)苟无之中者,必求于外。(苟无中“之”者)5被动句则公道达
7、而私门塞矣。(塞:被堵塞)则德厚者进而佞说者止,贪利者退而廉节者起。(进:被任用/止:被停用/退:被屏退/起:被起用),1“礼有三本”分别指什么?答案:礼仪有三个根源:天地自然是人生存的根本,先祖是人类得以延续的根本,君主和老师是社会安定的根本。三者缺一不可。2简单阐述音乐和礼仪的关系。答案:荀子认为音乐可以“善民心”,是让人团结齐心的原则;礼仪对人的言行修养有约束作用,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荀子认为礼仪应跟音乐结合,可以改善人性恶的本质,提升人的修养。,3荀子认为人性本源是怎样形成的?放纵人性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修身之道是怎样的?答案:荀子所说的人性本源就是天生的“好利”“疾患”及其他的欲望。
8、“纵人之性,顺人之情”就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从而滋生罪恶。荀子的修身之道实际上就是一条以学“礼”开始,以尊“礼”结束的道路。,4荀子“隆礼”中的“礼”与儒家传统中的“礼”作用有什么不同?答案:荀子“隆礼”中的“礼”不同于儒家传统中的“礼”,儒家传统中的“礼”是维护“宗法制”和“世袭制”的,而荀子的“礼”则被改造成为维护封建官僚等级制度的新礼。,5荀子提倡的“礼”和“法”,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荀子的“礼”的重要本质是政府的规章制度和宫廷礼仪,“法”也不同于法家传统中的“法”。荀子认为“礼”和“法”应该统一起来,在治理国家方面,以礼仪为治国之道,以法规范,这样,国家的政治和教化就能取得
9、极好的效果。,1课内名言(1)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2)然则生而已,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3)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2精彩语段无所谓“人性本善”,也无所谓“人性本恶”,当面临选择时,我们需要的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也许是一桩小事所体现的人性。在面临选择时,据说,蚂蚁被火围困的时候,会迅速抱成团滚出火堆,以牺牲最外层的蚂蚁来保证种族的延续。“蝼蚁如此,人何以堪?”,先用议论性的语言点出当面临选择时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人性,强调了人性。再举蚂蚁遇火时抱成团滚出火堆以保证种族延续的例子,亦是强调动物的“人”性。最后用“蝼蚁如此,人何以堪”表示反问,别的动物都能做到在选择时拥有“人”性,而我们人
10、类呢?作者举蚂蚁采取迂回战术,绕一个弯子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在选择时人应比动物更有人性才行。,行走在大雾中的荀子孙守名荀子之前的那个时代也让他陶醉其中,那个弹瑟的瓠巴是哪里人?是否生有异相?他的瑟到底有多少根琴弦?他就那么不经意间一挥手,琴声就如花香般四处飘散,惊得水中的鱼儿浮出水面,静静倾听。这是怎样的一个乐师呀!今天,哪个乐坛圣手能像他那样令我们心生羡慕和嫉妒?那个弹琴的伯牙在荒野是否已然遇到了樵夫钟子期?,不对,荀子明明也在寻找知音,寻找那个识贤用才的君上。他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借以推行主张,多次担任过列大夫的祭酒。但一个小小的学官与治国经邦的愿望相差实在太大,于是他愤然离
11、去,带着满腔豪情前往秦国,拜见秦昭王。面对威严的秦王,荀子有点心悸,但他并不畏形于色,只是神态自若地把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的政治主张和盘托出。秦昭王听得有点倦怠,长长地打了个呵欠,婉言辞绝。荀子的内心沉入万丈深渊,从威仪赫赫的宫内走出,抬头便看到了阴霾的天空,灰蒙蒙的天幕让他感到身心交瘁。,荀子无奈地离开秦国,前去楚国。楚王听完荀子的一番陈述,感到有些茫然,何去何从,他犹豫不决。望着眼前这位风尘仆仆的说客,楚王感到一丝怜悯,言不由衷地让荀子去就任兰陵令。就这样,荀子来到兰陵,内心有点悲哀和凄凉。一番周游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心里着实有些不甘,但同时又有点庆幸,就先在兰陵实
12、现自己的治国之梦吧!这天夜晚,他开始规划宏伟蓝图,召官员,约下吏,制条例,定规章。第二天,他骑着头小毛驴,穿街走巷,遍访百姓,风餐露宿,行走无踪。兰陵,这个在中国版图上并不起眼的古镇遍布了荀子的足迹。,“荀子时代”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走,这位孔孟之后的儒学大师、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带着遗憾和忧伤,带着满腹经纶和惊世才华,带着治国方略和憔悴容颜,凄然而逝。而今山东临沂苍山县兰陵镇东南、运女河西岸的一座古冢成为他灵魂的栖息地,墓碑四周,田野空旷。朔风惊寒,酷暑连天,这座古墓就那样静静地毫无声息地堆在那儿。荀子连同他的思想早已埋在荒烟寒波之中,萋萋的荒草和茂盛的庄稼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远方的枯树枝干上,一只乌鸦仰头望天,声声凄厉的悲鸣似乎倾诉着我们对这位思想者的不公,【简评】文章以“弹瑟的瓠巴”联想到“弹琴的伯牙”,引出下文荀子寻找识贤用才的君上实现自己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的政治抱负。可在秦昭王、楚王那里,荀子均未如愿以偿,只能在悲愤和绝望中离开了尘世,从而突出了荀子的遗憾与忧伤,表达了作者对荀子的敬仰与深深的同情。行文思路清晰,透过现象探究荀子落寞的实质,见解深刻,颇具思辨性、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