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哲学_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哲学_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思想哲学思想哲学第一部分:关于物质的定义和各家之见哲学应当证实和推论一切,而不应当局限于下定义。尽管如此,为了弄清楚问题,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我不得不参考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希望从中得到启发。(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悟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是针对俄国马赫主义者的。全部自然科学只能描写我们通常称为感觉的那些要素的复合。这里明显的露出了马赫主义者的马脚,他们宣称物理世界即自然科学描写的对象是感觉要素的复合,客观性是在主体性之下的,客观性依靠于主体性。正如列宁所讲,这(马赫主义者们的要素讲怪论)是一种陈词
2、滥调,早在1710年就已经被(贝克莱)发现了。列宁的物质定义很好地摆脱了唯心主义的窠臼,首先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范畴,而不是意识,不是意识的创造物,对于意识,物质保持着它的独立性,不再以主体的尺度作为衡量客体能否存在的标准。其次,这个定义克制了不可知论,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悟的,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感觉作为主体和客体的中介实现了主客体统一。古往今来,哲学界始终在本体论上争论着,世界是物质第一性还是意识第一性成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家们分成了两大阵营,唯心主义者以为世界的本源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第一性的;唯物主义
3、者则持相反观点。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它的存在到底要不要意识的证实呢?这个问题反复纠缠着我。列宁在(唯批)中有两次讲到物质定义,以上所提是列宁的第一次阐述,从字面上看,三次提到感觉,感觉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感觉确证物质的存在,感觉是主体认识客体的媒介。但我总觉得这个定义中包含着过于浓厚的人本主义或感觉主义色彩,主体的感觉掩盖了物质的客观,直观的感觉掩盖了能动的反映,孰重孰轻,似乎有点模糊。物质作为客观存在,即便主体感觉不到它,它仍然是存在的,它存在的客观性、可靠性仍然是不容怀疑的,物质存在于感觉之外。唯心主义者就是由于不相信感觉之外,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过于强调主观意识和感觉,以为存在即是被感
4、悟,心外无物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等等才陷入错误的泥潭而背离了真理的道路的。让我们来看看相关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笛卡尔以为,现有的知识都是不可靠的,由于它们建立在不可靠的基础之上。笛卡尔是个怀疑论者,他的怀疑是普遍的,被怀疑的对象与梦境事物有关,连不可怀疑确实定性也在被怀疑之列,包括:周围世界,我的身体,数学的观念。笛卡尔以为,首先,周围世界是感悟到的现象既然我们有被感觉欺骗的经历,感觉之不可靠是显而易见的这里笛卡尔并没有明确提到客观实在与感觉之间的关系问题,只是表明了他的怀疑,但他明确指出感觉的不确定性不能作为事物存在的佐证,这点是正确的,而他又讲思想能够怀疑外在对象,可以以怀疑思想
5、之内的对象,但却不能怀疑本身,并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命题我思故我在。事实上,笛卡尔没有告诉我们答案。那么,从他这个伟大的命题中,我们知道我这个客观存在的事物是要我思即我在思来确证的,我思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己意识,即后来哲学家所讲的反思意识。但这只是确证了我的存在,那么我之外的存在能否真实呢,怎样确证呢,笛卡尔没有讲明。为了到达真理的彼岸,我们继续求索,脚步停在了贝克莱的面前。贝克莱把存在的意义限定于认识对象,然后用被感悟来解释认识对象,从经历论的前提出发,符合逻辑的得出了存在就是被感悟的结论,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他否认未被感悟的或物质的存在,感觉之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他的主
6、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的追随者俄国的马赫主义者们,沿着祖先的错误继续向深渊滑进。1883年,马赫在(力学)一书中重复同样的思想:感觉不是物的符号,而物倒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感觉复合的思想符号。世界是要素即感觉的复合。为了继续寻求真理,我们不得不告别贝克莱。在(唯批)中,列宁第二次给物质下定义:物质这个概念正如我们已经讲过的,在认识论上指的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且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不是任何别的东西。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存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就是讲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实在性,比方电场,磁场,固然我们无法感悟它的存在,但并不由于他们在我们的感觉之外就否认其存在,由
7、于物质的存在是不依靠于感觉的。所以,我以为,在表述物质时,在表述客体的客观存在时,不要感觉,抛开感觉,不要意识,抛开意识。但这只是在表述客体客观存在时才能够抛开主体的感觉和意识,在认识客体时则又必需要以感觉作为中介,以思维作为工具,由感觉构成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由思维而成的理性认识。任何一个对象都有两个存在:第一个是直观的物理的存在,第二个是经过思维处理的意识的存在。两种存在的形式固然不同,但内容却是一样的,指代同一个客体对象。我们没有理由讲,由于我们在思维着对象,感觉着对象,因此我确定对象是真实存在的;相反,在我思维之外的对象的存在则是不真实不确定的,值得怀疑的,这就回到了笛卡尔等人的怀疑论的队
8、列中。费尔巴哈就因而批判过唯心主义者们:假如人们毫不害臊地以为感性的物质世界来自思维或某种精神的意志,假如人们大言不惭地硬讲事物不是由于存在才被思维,而是由于被思维才存在,那么,就让他们也毫不害臊地以为事物是由词产生的吧,让他们大言不惭地硬讲词之所以存在不是由于有物,而物之所以存在倒是由于有词吧。太经典的批判了,一位唯物主义者对唯心主义者们的犀利的嘲讽和一针见血的指责。事实上,唯物主义者一贯坚持的并被科学所证实了的就是:物质不是大脑构思出来的,它的存在与意识和感觉无关,相反,感觉和意识倒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讲,不是感觉和意识决定物质,而是物质决定感觉和意识,(物质)客体的存在不需要感觉
9、和意识的证实。第二部分:关于存在主义的联想以上的思考与讨论使我联想到了海德格尔,一位20世纪建立了本人哲学体系的颇有影响的德国哲学家,一个存在主义哲学的骁将。在海德格尔的论著中,有大量关于在、存在及存在者的阐述,这些阐述同样涉及到了客观性与主体性,客观存在与主体意识之间的关系问题。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别人及世界的关系的哲学流派。这里所提的存在与本文前半部分所讨论的存在内涵外延都不完全一样,这里的存在关注人的存在,以人为参照为核心,前半部分所提存在外延更广,指一切物质的存在,客体的客观存在。由于本文研究客观存在与主体意识之间的关系,所以将
10、二者进行比照,希望有所启发。之所以讲存在主义以人为本,是由于他们以为本体论研究不能从作为实体存在的物质或精神出发,也不能从感性经历或理性思维中所给予的存在出发,而应当从先于和超越于主客,心物二分法的人的存在本身出发;本体论不应当做任何形式的实体论,而应当做关于存在者怎样存在的存在论。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往往把孤寂,烦恼,畏惧,绝望,迷惘,十分是对死亡的忧虑等非理性心理体验当作人的本真存在的基本方式,以为只要揭示它们才能揭示人的真正存在。他们不关心人之外的存在,他们通过人的非理性心理体验确证人的存在,这有点像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存在变成了我的存在。作为一个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以对存在
11、本身的研究为核心的本体论问题,他既反对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也不同意完全拒斥本体论,他肯定哲学所应探索的只能是存在,因此真正的哲学是存在哲学。那么,在海德格尔这里,存在的含义是什么呢?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是确定存在者作为存在者的那种东西,是使一切存在者得以成为其本身的先决条件,或者讲,它是使存在者显示其为存在者的本源性的东西,因此与一切存在者相比具有优先地位。他的意思似乎是,一切存在者必须存在才能成为现实的,确定的存在者,没有存在就没有存在者。好像物质和客观性,客观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对物质起一种描绘作用。在这里,存在也应当是存在者的根本特性,存在是表述存在者状态的一个形容词。但
12、是,并非如我们所想,海德格尔否认了我们的假设。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本身并不是存在者,也不是一切存在者的族类的普遍性,不是对一切存在者的概括,因此不是某种抽象和绝对的存在。存在成了神秘的不可捉摸的怪物了,它不是实体,不是描绘实体属性的抽象。我不由得困惑了,那么存在到底是什么呢?它有什么意义呢?他讲,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不是其他存在者之外的某种独立的东西,存在没有现实的,独特的规律性和本质,不能给它下定义。但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我们总要能解释存在本身,而不管它是实体或抽象或别的什么。海德格尔运用现象学的方法来描绘存在。他用现象学方法建立其本体论的突出表现就是把传统哲学所议论的一切对象化的存在
13、都复原为直接涌现、显示意义上的存在,即现象的存在。在此,现象不是与本质想对应,作为本质的表现意义上的东西,而是真实的存在的本身。他所谓现象就是存在者的存在的显现。(现象学方法就是揭示存在者存在的方法)人的存在是天赋的,即既有的,对之只需做出描绘,而无需进行逻辑推论,为了到达人的存在,不能依靠认识手段,而只能采用直接显现的,阐释的,澄明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人的情感体验诸如忧虑,烦恼,恐惧等等,我忧故我在。人的存在已经是事实,是不需要证实的,这里没有客观性与主体性的争论,但是,描绘的标准是什么呢,即现象的显现能否需要确证呢,能否需要有意识的能动的主体确证呢,由于毕竟只要人才具有逻辑思维能力,主体的感
14、觉对于现象的显现有什么意义呢?我本人描绘本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客观性不需要证实,这就是海德格尔的意思,那么凭什么讲这感觉就是我的呢?逃避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寻求答案,但他只是一面声称存在甚至人的存在是确定的,是客观的,可以以讲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一面又试图运用现象学方法描绘主体人的存在,而且人只要通过一些情感体验才确证本人的存在,问题变得混乱而复杂了,他这种欲讲还羞,欲罢不能的暗昧,究其本源还是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矛盾。对于人类而言,世界是二重化的,主体和客体,物质和意识,哲学家们永远走不出这个围墙,在本体论意义上暂且不必考虑,即物质的存在不以主体的意识为转移,客观实在性是不需要逻辑证实的。这
15、与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有某种共同点,只是以前的哲学家们关注物质关注客观存在或称之为实体,人在其中的地位很低,而是作为对立面与客体对峙着,二元形式是哲学思维的牢固范式。而且以前哲学家们重视本体论研究,当代哲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不再是本体论了,而把视线转向了人,转向了人的存在,以人为本是一切行为的宗旨,这是一种方向的转变,也是一种进步。从物质定义到客观性到存在,从意识到主体的感受,从客体的存在到人的存在,焦点在向人移动。海德格尔等人的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方向,它的意义的积极的。在列宁物质定义中,人没有存在的必要,那里没有人的位置,客观实在性是独立的,与人无关的,坚持这点就是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列宁的伟大思
16、想的正确性也是得到科学证实了的。作为一种范式的哲学,列宁是成功的。但是,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者是不相信有恒久不变的东西的,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在现阶段,淡化本体论争论,转而重视人本身的状态,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怎样实现人的自由,怎样改善人的生存状况,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吸引着哲学家们孜孜不倦为之思考,存在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的产物其必然性得到了佐证。存在主义哲学突出人的存在的苦难,烦恼,恐惧,生存环境的异化,这些异化使人生活沉重,没有自由。在对异化的痛斥和批判这一点上是与马克思有着共同点的。关注人,关注生活,因此发现了人的生活的痛苦,这能否是一种悲观主义呢,就像尼采叔本华之类,他们是那样的关注人本身,他
17、们以近乎苛刻的完美主义来观察生活而得出生活无乐趣的悲观主义结论,但海德格尔不成认本人是悲观主义者,不成认本人的哲学是悲观主义论调,或许他是真诚的,由于批判是为了拯救,苛责是为了完善,就像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当中很多人批判资本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固然尖刻但却不是目的,是手段而非归宿,同样,海德格尔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描绘不是为了丑化生活,不是让人绝望,而是在寻求人的真正自由和超越。在这一点上,海德格尔有理由博得我们的尊敬。思想哲学第一部分:关于物质的定义和各家之见哲学应当证实和推论一切,而不应当局限于下定义。尽管如此,为了弄清楚问题,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我不得不参考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希望从中得到启发。(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