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北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河北省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各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本文计算了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然后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开放程度和人力资本都会对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产生影响。关键词:区域差异;泰尔指数;差异;实证分析1、 引言与文献综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改革开放以后,河北省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力和水平已经跻身于经济大省的行列。但是,河北省经济发展与经济强省还有很大的差距,且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省内各个城市间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
2、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关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由来已久。区域发展非均衡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或某一地区不具备全面增长的资本和其它资源,平衡增长是不可能的,应当集中有限资源优先发展重点区域或重点部门,以促进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区域发展非均衡理论主要以缪尔达尔的累积循环因果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一外围论为代表。在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方法方面,主要是采用基尼系数、熵指数以及泰尔指数等测算方法对区域经济在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阶段的差异性进行描述(蔡玉倩,2008;陈培阳,2012;盖美,2013)123。学者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进
3、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一部分是基于全国省级行政的数据,甚至是跨省市的地区数据。周玉翠等 (2002)4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指标,对全国31个省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省际差异明显增大。刘夏明(2004)5对 1980-2001 年我国人均 GDP 基尼系数按三大地区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地区间差距主要来自于沿海与内陆地区之间差距。对于省市内部之间的差异问题,蔡安宁(2011)6计算了19782009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的基尼系数, 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上呈波动性的扩大趋势。商晓梅等(2012)7以河北省11个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6项重要
4、指标,将河北省11个市分为发达型市、较发达型市、中等型市和落后型市四种类型,并且这四种类型地区经济存在着较大差异。王少剑(2014)8以广东省88个县域为基本单元,分析了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演变,总体差异指数测度表明,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在地区尺度、地级尺度、县级尺度和城乡尺度均表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 另一类是关于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和变化原因的研究,大多数学者从生产要素、经济结构和制度环境等方面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杨秀秀(2013)9研究得出影响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为人力资本、 第一产业占比、 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政府干预程度。曾淑婉等(2014)10通过对我国省区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5、,发现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对省区经济差异的变动具有解释力,且不同组别的省区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不同。王竞梅等(2014)11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 因素,结果表明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均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但影响度不同。既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省区间和经济地带间的差异,对于省内市县之间的差异问题关注得较少。而且省内经济差异问题主要是以广东、福建、浙江等发达省市为研究对象,缺少对欠发达地区省区内部差距的研究,对其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的研究则更少。本文拟用地(市)域经济单元,对河北省11个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对河北省经济差异的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2、 区域经济
6、差异的泰尔指数(一)泰尔指数泰尔指数(Theil entropy index),是1967年由泰尔运用信息理论提出的一个不平等系数,用于分析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由于可分解性,该指数可以将整体差异分解成组内及组间的差异,因此广泛运用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泰尔指数越大,代表区域经济差异越大。T=组间差距+组内差距=Pi是第i组的人口在所研究总体区域的人口中的比重; Yi是第i组的收入在所研究总体区域的收入中的比重; Ti是未加权的组内泰尔指数; YiTi是加权组内泰尔指数。 Pji是第i组中第j个子区域的人口所占该组总人口的比重; Yji是第i组中第j个子区域的收入所占该组总收入的比重。(二)泰
7、尔指数的分析现根据河北省将11个市级行政区域划分为“一线两厢”三个空间单元作分析:“一线”区域包括石家庄、 唐山、 保定、 秦皇岛和廊坊五个市级行政区;“南厢”区域包括邯郸、 邢台、 沧州和衡水四个市级行政区;“北厢”区域包括张家口、承德两个行政区。具体泰尔指数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表1 2003-2012年年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动Theil指数年份总体差异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区差异区域间差异比例区域内差异比例20030.05460.01520.039428%72%20040.05330.01740.035933%67%20050.06020.03320.027055%45%20060.06180
8、.03320.028654%46%20070.06540.03310.032351%49%20080.07730.03680.040548%52%20090.07770.03500.042745%55%20100.07610.03790.038250%50%20110.08240.03950.042948%52%20120.08510.04510.040053%47%从结果可以看出,河北省整体区域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都在逐渐扩大。2005年之前,区域总体差异主要取决于区域内差异,2005年区域间差异的贡献度超过了区域内差异。2005-2012年,区域间差异对区域整体差异的
9、贡献度呈波动增大的趋势,超过了区域内差异的影响,但总体上二者对区域经济总体差异的影响呈稳定态势。3、 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由以上对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分析可知,河北省存在比较大的区域经济差距。经济增长差异是形成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主要原因,地区之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了区域经济差异。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就是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而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为了保证实证研究的可操作性,本文借鉴已有的文献选取了部分解释作用比较突出的因素。1、 技术进步技术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而技术水平的高低往往是由技术资源的多寡所决定。不同地区的技术资源存在差异,一个
10、地区投入在研究与开发的经费越多,越有可能获得技术上的突破或创新。2、产业结构因素产业结构的演变对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增长,实现经济更高更快发展。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刺激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则会产生资源的浪费,无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的过程,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也是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换。人口和经济在城市的集中,能够带来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要素的优化配置。从各国各地城市化的发展历史来看,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
11、展水平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4、对外开放程度一个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最为明显的外部影响因素。通过利用外资,可以带动技术、贸易、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对外开放程度包括对外贸易水平和利用外资水平。5、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具有创新性、创造性,是推动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有更大的增值空间和增值潜力。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比物质资本大的多,不但能实现科技进步,还具备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区域之间人力资本的数量以及质量的差异,会导致区域经济差异
12、的形成。4、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一)模型建立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与外资利用水平、人力资本等因素都有可能是影响我国省区经济差异的因素。具体影响因素如表2所示:表2 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符号变量名称含义tec技术水平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ind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urb城市化水平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open对外贸易水平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fdi外资利用率直接外商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hum人力资本人均受教育年限因此,构建的计量模型是一个以上述因素作为自变量的面板模型,其表达式如下所示:其中,i和t分别代表省份和年份,被解释变量为省区经济差异
13、red(省区泰尔指数),u为误差项。本文所有数据来自于河北经济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2003-2012年。(2) 实证分析本文利用EVIEWS6. 0对变量进行检验,变量通过了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通过Hausman检验结果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表3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变量系数P值tec-0.57840.0000ind0.23160.0031urb0.11540.0057open0.13040.0460fdi0.36520.0124hum-0.45270.0039R20.8763F465.79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开放程度和人力资本都会对河北省区域经济
14、差异产生影响。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的系数为负,说明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的提高一定程度上能够缩小省区经济增长的内部差距。而且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系数最大,因为在我国经济转型阶段创新和人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水平和FDI对经济差异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会促进区域间差异的扩大。河北省各地产业结构不合理,不能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各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不均衡会使区域间经济差异增大。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总额都是衡量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 其大小变化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 在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 境外投
15、资者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力度在减弱。 5、 结论与政策建议(1) 结论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发现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利用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数据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开放程度和人力资本是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其中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对省区经济差异变化的影响最大,而且会缩小河北省区域经济的差异。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水平和FDI会促进区域间差异的扩大。 (2) 政策建议1、加强区域产业合作河北省应在国家规划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从区域发展现状出发,根据各地区不同的资源特征进行科学规划,明确各自的产业定位,
16、正确选择和培育区域内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立足于各自不同的区域发挥比较优势,依靠主导产业规模的扩大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速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 推进人才建设和技术创新策略在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经济增长的内核最终归结于两个因素:一是人才, 二是技术。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历程来看, 知识与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要缩小省区内部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关键是要解决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问题,从根源上还是要以人才和创新发展为重点。地方政府部门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当围绕人才培育与技术创新对落后地区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措施,以促进这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17、,从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3、 针对性地实施发展对策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不同,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识别影响其经济差异变动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的变化特征与内在规律制定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具体对策,避免大而全、泛而空的调控手段和方法。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体系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科学判断不同省区经济差异所处的组别及其影响因素,形成分区域分阶段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4、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差异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注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各地区应实现优势互补,通过产业竞争、合作与转移,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在新一轮结构优化升级中出现。 落实到具体的产业,
18、需做优做强第一产业, 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做大做强第二产业,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发展,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1蔡玉倩, 翟有龙. 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J. 经济与管理, 2008, 22(12):72-75.2陈培阳, 朱喜钢. 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J. 地理学报, 2012, 67(8) : 10851097.3盖美, 张丽平, 田成诗. 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J. 经济地理, 2013, 33(4) : 22284周玉翠, 齐清文, 冯灿飞. 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J. 地理研究, 2002
19、(6): 781-7905刘夏明, 魏英琪, 李国平. 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J. 经济研究, 2004(7): 70-816蔡安宁,庄立,梁进社.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测度分析基于基尼系数分解J. 经济地理, 2011,31(12)7商晓梅,周世团,尹振才. 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其协调发展对策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2,12(2): 34-41.8王少剑, 王洋, 赵亚博.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多尺度与多机制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34(10): 1184-1191.9杨秀秀. 浙江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及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与管理, 2013,13(5): 20-25.10曾淑婉, 刘向东, 张宇. 中国省区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9): 55-61.11王竞梅, 张宣昊, 赵儒煜. 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选择J. 2014,36(12): 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