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规范标准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规范标准2.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标准本标准制定的依据: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2.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3.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5.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一、课程建设标准制定的目的及意义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
2、6号)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精神,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建设一批能体现职业岗位需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课程建设工作标准用以指导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二、课程建设的内容课程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规划与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特色与创新等。(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定位以及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1.课程定位结合
3、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清晰地描述出课程的性质、作用和课程目标。具体工作有:(1)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即本课程所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包括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在描述时应表达“会用知识做事情”的具体要求。通常采用的动词有: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2)确定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地位和作用,明确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
4、逻辑关系。2.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具体工作有:(1)描述课程整体设计依据、指导思想;(2)描述课程设计具体思路,包括设计方法、原则及开发过程。(二)教学内容1.课程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前、后续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统筹考虑课程内容(学习领域),使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并能体现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有机融入到课程
5、内容中。具体工作有:(1)通过对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工作过程的分析,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分析,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细化,形成分析报告。(2)形成课程(学习领域)描述:名称、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开设学年、基准学时、学生需要能力、教师所需专业能力。2.教学组织与安排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进行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学习情境,体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组织安排除了考虑课内教学,还应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具体工作有:(1)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序化课
6、程内容,进行学习情境的开发。(2)对每个学习情境进行具体描述:名称、建议学时、能力描述、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场所、考核评价方式、学生基础、教师需要能力以及实施要求。(3)形成和编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定位、课程任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参考书及选用原则、授课计划与学时分配等。(三)课程资源开发1.教材建设进行教材建设规划,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工学结合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大量引用企业实际工作案例,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规范教材选用机制,确保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具体工作有:(1)确定教材编写人员(包括企
7、业人员),提出教材编写规划与进度。(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研究编排教材内容,体现课程特色。(3)选用高职规划教材,应认真调查研究,提出选用依据。2.其它资源建设其它符合课程设计要求的课程资源建设。具体工作有:(1)编写其他文本资源,如:教师教学指导书、学生学习指导书、学习情境与任务引导文、试题库、电子教案等;(2)制作课程教学所需图片素材,如:实物照片、实训环境、资源图片、成果展示等;(3)制作音频和视频素材,如:项目详细操作过程、关键步骤的操作过程、关键工艺、技术讲座等;(4)制作动画素材,如:关键步骤的演示动画等;(5)制作教学课件,包括所有教学任务的教学课件;(6)制作教学录像,如:所有
8、教学任务的教学录像、关键教学过程分步教学录像等;(7)制作演示录像,如:所有教学任务的演示录像,关键操作步骤等;(8)编写案例库,包括每个学习子领域的易、中、难不同层次的案例库;(9)建立技术支持库,包括学生的设计报告、行业标准、技术手册、行业最新技术文章等。(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的实施是核心和关键,教师的教学设计应采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强调培养目标、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三者的高度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职业能力
9、培养。1.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合创新,如: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仿真摸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具体工作有:(1)对课程的内容、类型、特点作出分析;(2)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固化成为指导性教学文件,体现在课程标准和学习情境中。2.教学手段为增强直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应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合理、适时、有效地设计多媒体教学等
10、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工作有: (1)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虚拟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研讨;(2)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提出建立虚拟企业、虚拟社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的规划及建设要求,作为技改项目积极提交学校予以建设,缩短课堂与现实的距离,优化课程的教学手段。3.网络资源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教学资源丰富、功能比较齐全、运行良好、有效共享的课程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具体工作有:(1)建设和优化课程网站;(2)按照要求完
11、成课程资源的整理以及上传工作;(3)建立网上交流机制,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师生网上交流与沟通。(五)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做到三个结合: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坚持应知加应会的考核方式;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校外评价主要是企业评价,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1.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积极开展考核模式的改革,考核重点由原来的知识记忆向知识运用转变,由单纯理论考核向理实一体考核转变。(1)分析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考评的基本思路;(2)提出具体的考评内容组成和模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
12、考核。2.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建立“职业胜任”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具体工作有:(1)设计课程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考核内容描述及评分标准等;(2)完成课程考核试题库或项目库。(六)课程实践教学规划与建设1.实践教学方案系统考虑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和更新教学实训项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融工作过程于学习过程中的职业情境,项目设计顺序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具体工作有:(1)选择、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实训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主
13、要载体,项目内容设计依据岗位职业活动的典型的工作过程。综合项目的选择要点是: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覆盖性、可行性、挑战性。综合项目设计应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需要充分调研,高度归纳;(2)设计若干单项实训项目,用于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是综合项目的子项目,单项能力支撑综合能力,有前瞻性;(3)形成每个实训项目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实训项目名称、时间、实训教学过程、实训内容、地点、教学条件要求、教师、媒体工具等。2.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能够对课程教学模式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校内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设计、建设,能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校外实习环境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
14、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满足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实际、体验行业企业文化的需要。具体工作有:(1)根据实践教学内容设置,针对具体的实训项目,阐述校内实训室的配备要求,结合学校现有条件提出建设建议;(2)按照校外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提出校外实习的布点建议,共同细化确定实习实施方案。(七)课程建设组织1.课程负责人应选择师德好、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与企业联系紧密的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具体工作有:(1)系部根据工作业绩、系部评价以及学校评价遴选、确定课程负责人;(2)注重课程负责人的培训与交流,有具体的计划与措施,并逐步落实实施,推动课程建设水
15、平的不断提高。2.师资结构课程建设小组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同时,双师素质教师、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比例,为课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工作有:(1)按照要求组建课程建设小组,建立课程教师信息库;(2)说明课程所聘兼职教师数量,明确兼职教师的课程教学任务;(3)丰富教师企业工作经历,提高实践能力,制定专任教师每年下厂顶岗锻炼计划,对教师的下厂情况进行认真记录。3.教学研究活动课程建设小组应组织多种类型的教研活动,活跃教学思想,推动教学改革。教师应积极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在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工作有:(1)
16、制定课程建设小组教学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定期组织专题教学研究活动;(2)课程建设小组每年积极承担教学改革项目,发表一定数量的教改教研论文;(3)课程建设小组成员获得相应的科研与教学成果奖;(4)课程建设小组成员参与企业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或培训项目。(八)特色与创新课程特色是在教学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不断丰富、长期积淀形成的,体现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各个方面,对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具体工作有:总结与提炼课程特色与创新点,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三、课程建设的评审标准(一)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在制定该评价体系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部分,课程
17、建设必须围绕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来进行。2.结合学校课程建设的具体情况,遵循课程建设的教育教学规律进行。3.注重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4.注重指标体系应体现导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5.着重考虑各门课程的通用指标,同时兼顾其特色指标,鼓励在课程建设方面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二)课程评审标准课程建设评审标准评审指标主要观测点依据分值M i建设和评价标准评价等级(K i)一级指标二级指标ABCD1.00.80.60.4一、课程建设组织措施4分1.1课程建设小组与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查课程建设小组成立的文件;查规划、计划,并对比实施情况2分成立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课程建设小
18、组,并开展了活动,作用明显。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可实施性强,执行效果好。1. 2系部管理课程建设计划和计划完成情况查文件、资料、整改记录等2分系部重视课程建设,有措施、有检查、有督促、有整改。二、课程设置8分2.1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查职业工作过程分析报告、课程描述4分进行了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在确认专业能力体系的基础上,本课程所承担的;培养任务清晰。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描述,目标定位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明确前导与后续课程,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导、后续课程衔接得当。2.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同上4分与行业企业合作紧
19、密,开发团队组成合理,分工明确。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思路明确,体现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课程设计内容完整,包括学习情境设计、课程单元设计及课程资源开发。三、教学内容25分*3.1课程内容理论部分内容选取查课程描述、课程单元设计方案8分 突破现有的教材束缚,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以职业生涯为背景,围绕工作任务,重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相一致,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配合紧密,相互支撑,能达到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能够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课程描述内容完整,层次清晰。课程内容体现于本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
20、。实践训练内容选取查实训项目设计方案8分训练项目来源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能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和更新实训项目,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各类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教学的方法不断改进,体现开放性、针对性和职业性,3.2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查学习情景设计方案、课程标准9分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进行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环节设计合理,融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21、和习惯。学习情境开发的载体明确、适宜,内容合理、充实。对每个学习情境的描述清晰、翔实,便于实施。课程标准完整、规范,能有效指导课程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四、课程资源开发10分4.1教材开发教材选用与建设查自编教材、教材选用依据5分与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大量引用企业实际的工作案例与问题,突出实用性与先进性。如还需选用其他高职高专教材,有规范的教材选用机制,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4.2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查各类教学资源5分教学资源建设内容丰富,符合高质量课程设计要求,满足网络教学需要。具有除教材以外的其他文本资源。 有案例集、图片库等资料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帮助。有高水平的教学文
22、件、教学录像、演示录像、技术支持库等资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撑。五、教学方法与手段25分*5.1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查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8分 既有完整的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又有全部的课程教学单元设计。设计思想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培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需要,实施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学练一体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5.2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同上8分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使用,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教学方法设计明确体现在指导性教学文件中。开展体
23、验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等,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5.3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同上3分 为保证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有计划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以及虚拟现实教育技术的学习与培训,效果显著。课程能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课程能充分使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5.4网络教学环境网络资源建设、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查课程网站6分课程网站构架合理、教学资源丰富、功能齐全、运行良好,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效果好,并能有效共享。完成各类教学资源的建设及数字化工作。开展了网络教学,进行师生网上交流。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8分6.1课程考核形式考评主体;评价方式
24、查课程考核方案3分通过分析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建立基于职业胜任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考评思路明确。实现了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考核评价评价形式的多样化。6.2课程考核标准 考评内容;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查课程考核方案、试题库与项目库5分形成了课程考核标准,有具体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分标准,便于操作,注重考察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课程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建立了数量充足的试题库与项目库。七、实践教学规划与建设12分*7.1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活动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查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实训项目方案)7分有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实践教学体现针对性和职业性,其内容符合
25、课程的培养目标。综合实训项目要经过充分调研,是来自行业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具有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覆盖性、可行性和挑战性。单项实训项目应具有前瞻性,适合学生未来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效果明显。有效利用实践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项目。*7.2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查针对具体实训项目要求的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清单5分实践教学条件能满足教学要求,能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校内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利用,建设建议适度合理。校内外实践
26、教学基地能够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为课程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能满足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实际、体验行业企业文化的需要。八、课程建设小组10分8.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专业技能水平与教师风范查系部及学校评价、参与培训状况、承担的课题项目、发表的论文3分师德师风好,学术水平高,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并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好,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专业技能水平高,教学特色鲜明。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全都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含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梯队建设,有培训计划,并已逐步落实实施。和企业联系紧密。8.2教学队
27、伍结构及整体素 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双师结构、中青年教师培养与兼职教师比例查相关证书、兼职教师信息库、教学质量反馈3分课程建设小组具有合理的知识、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80%。有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教师的专业定位明确合理,中青年专业教师每人到企业实践建设周期内累计时间不少于2个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建设小组教师每学期教学质量反馈优秀率达100%。*8.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教师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查教研活动记录、教改课题相关资料、教改教学成果获奖证书或证明;查发表的论文4分课程团队教学研究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措施,并按计
28、划开展了活动,反映出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团队的教研活动领域反映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建设周期内,承担有省级教改课题1项以上,或者主持校级以上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或科学研究课题2项以上。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建设周期内,取得校院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1项以上。建设周期内,发表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篇。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项目或培训项目。九、教学效果8分9.1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查校外专家评价、校内督导评价、教务处评价、系部评价4分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的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结果优良。校内督导组评价的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结果优良。9.2学生评教和
29、对学生的考评结果学生评价和对学生的考评结果查学生教评结果、学生的考评成绩、学生作品、学生相关证书获取率及竞赛获奖率4分学生评价原始材料真实可靠,评价优良。学生考评成绩优良,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高,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高。十、特色与创新10分课程特色与创新课程特色与创新点查自报特色总结材料10分在教学改革上有创新,有鲜明的特色,对提高教育质量作用较大,效果显著。注: 本建设标准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价方案分为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两部分,综合评价满分为110分,特色部分为10分,总分120分。 综合评价得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带*号的指标为课程建设的核心指标。通过验收合格的课程,其各个核心指标得分均应在C以上(包含C)。四、课程建设项目的验收1.各课程根据标准进行总结自评,提交自评意见。2.系部根据标准进行检查,提交检查意见。3.教学管理工作部组织有关专家按标准验收评审。4.总分达到108分以上为优秀,96-107为良好,72-95为合格,小于72的分为警示。5.评审结果在全校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