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基础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选择题辨析题含标准答案(厦门大学).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643370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基础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选择题辨析题含标准答案(厦门大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基础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选择题辨析题含标准答案(厦门大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基础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选择题辨析题含标准答案(厦门大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基础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选择题辨析题含标准答案(厦门大学).doc(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绪 论 模 拟 练 习 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论 B.二元论 C.诡辩论 D.不可知论 2.哲学上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 A.在有阶级的社会里,任何哲学都与一定的阶级相联系 B.就其基本倾向而言,所有哲学无不分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派别 C.就方法论而言,所有哲学或者是辩证法或者是形而上学 D.在认识论上,所有哲学不是可知论就是不可知论 3.哲学史上的二元论,主张世界有两个各自独立的本原,所以是 A.介乎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一个独立的中间派别 B.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后往往导致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的一种特殊形式 D.唯心主义的一种特

2、殊形式 4.下列哲学家中属于二元论的代表人物是 A.黑格尔 B.笛卡儿 C.休谟 D.培根 5.火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6.“万物皆备于我”是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7.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A. 宿命论观点 B. 唯意志论观点 C.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8.辩证法发展的第二种历史形态是 A.唯物辩证法 B.直观法 C.唯心辩证法 D.朴素辩证法 9.

3、把哲学看做“科学之科学” ,这种观点是 A.肯定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 B.否定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 C.肯定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D.否定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 A.在于提高个人的实际能力和掌握科学知识 B.在于使人的思维进入较高的境界和较深的层面 C.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D.提高人的道德素质 11.哲学和时代的关系是 A. 哲学超越时代 B.哲学不受时代的制约 C.时代依赖于哲学D.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12.“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著名口号是 A.17 世纪英国的培根提出的 B.18 世纪法国的唯物论者提出的 C.19 世纪德

4、国的黑格尔提出的 D.19 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提出的 . 13.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的哲学派别是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14.马克思和恩格斯摒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它的 A.辩证法的“基本内核” B.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C.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D.唯物主义“合理内核” 1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二者都是辩证法 16.凡是唯物主义都是 A. 相对主义 B

5、. 可知论 C. 经验论 D. 绝对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是 A.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C.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 E.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A.普遍与特殊 B.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A.意识和精神的关系C.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E.存在与物质同一性的问题 4.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 A.唯心主义回答都是否定的B.唯物主义

6、回答都是肯定的 C.有些唯心主义回答是肯定的D.有些唯物主义回答是否定的 E.不可知论者的回答均是否定的 5.近代欧洲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A.不懂得实践的科学含义及其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B.不懂得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C.具有机械性D.具有形而上学性E.在社会历史领域重新陷入了唯心主义 6.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 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 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 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

7、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7.以下各项中表现客观唯心主义特征的有 A.把事物当做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B.把事物看做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认为先有天地万物之理,后有天地万物D.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E.认为客观事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对象化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D.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 E.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8、显著特点是 A.强调世界的运动发展 B.强调人们在改造世界中的主动性 C.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D.把实践作为全部理论的基础 E.把矛盾看做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哲学?如何理解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唯心主义有哪些基本形式? 辩证法经历了哪几个 发展阶段? 3.简述历史观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关系。 四、辨析题 1.承认物质不依赖意识而存在,这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借以同其他哲学派别相区别的基 本 特征? 2.认为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就是唯心主义。 五、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9、 绪论模拟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D 2.B 3.B 4.B 5.C 6.D 7.D 8.C 9.A 10.C 11.D 12.A 13.B 14.B 15.B 16.B 二、多项选择题1.A、D、E 2.A、B、C 3.B、C、D 4.B、C、E 5.A、B、C、D、E 6.A、B 7.B、C、D、E 8.A、C 9.C、D 三、简答题 1.答: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 学是关于世界的总观点、总看法,因而是世界观,同时它又能反过来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它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又是方 法论

10、。 2.答: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 义 ,前者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惟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后者认为 在 人和自然界之外存在着某种“客观精神” ,这种客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派生人和自然界的 本原。辩证法也经历了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 法 3.答:历史观是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历史及其发展的根本看法。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 世 界的根本看法。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是一定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在人 生 问题

11、上的表现。三者的关系是:历史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观的形成和彻底 化 . 起重要作用。世界观,特别是社会历史观决定着人生观,支配着人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而 人生观又直接影响到对整个世界特别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看法。 四、辨析题 1.答:不是,承认物质不依赖意识而存在这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派别的共同特征。马克思 主 义哲学的特点是:实践性、阶级性(革命性)、科学性。 2.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恩格斯指出,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和大多数 唯心主义者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前者认为统一的基础是物质,后者认为统一的基础是精神)都 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因而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并非就

12、是唯心主义,只有进一 步认为统一的基础是精神的哲学派别才是唯心主义。 五、论述题 1.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和 不彻底性。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根本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 命 的;它的任务是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一方面是指它 自 身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 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同它所具有 的 实践性是分不开

13、的。它在科学实践中产生,又反过来给科学实践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 第一章 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范畴是() 。 A一切哲学的基石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 C辩证法的基石 D世界观的基石 2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 A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原子是“宇宙之砖”的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可感知性 C具体性 D真实性 5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14、。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D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6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和纯粹的抽象,这是属于()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7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 。 A互不相关的两回事 B物质对运动来说可有可无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对物质来说可有可无 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观点是对运动的() 。 A朴素唯物主义理解 B机械唯物主义理解 C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D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9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 D设

15、想无运动的物质 10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 。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静止的绝对性 1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12静止就是() 。 A绝对不动 B暂时不动 C运动的特殊状态 D永远不动 13时间和空间()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14 “光阴一去不复还”是指时间的(A) 。 A一维性 B顺序性 C持续性 D珍贵性 15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体现了() 。 A唯物主义时

16、空观 B,客观唯心主义时空观 C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 D形而上学的时空观 16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 A手脚分工 B直立行走 C语言的出现 D劳动 17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跟感觉相近的特性”的观点,是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18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是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20人脑与动物大脑最

17、根本的区别在于() 。 A脑容量的不同 B大脑重量不同 C人脑具有“第二信号系统” D人脑有严密的结构 21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B抽象的思维活动 C具体的物质活动 D精神的自由活动 . 22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 (D)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3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 A社会实践 B人的主观努力 C依靠理论自身的力量 D依靠行政手段 24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观点,是属于() 。 A唯心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

18、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5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 。 A原初物质 B某种实物 C原子 D某种精神 26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存在 B实践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2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发动 B解放思想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28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A为客观精神所具有 B为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 C离开事物而独立 D存在于事物之外 29规律是指() 。 A本质和本质之间的关系 B现象之间的关系 C事物的外部联系 D事物的非必然的联系 30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是属于() 。

19、A实用主义观点 B唯意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有() 。 A “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B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C水是原初物质 D物质是指水土气风 E火是万物的本原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 。 A无不运动的物质 B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C运动就是物质 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E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X3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 。 A绝对不动 B运动的特殊形式 C永恒不变 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E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 X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0、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 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 X5时间的特性是() 。 A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均匀地流逝 B持续性 C顺序性 D一维性 E物质的存在方式 6空间的特性是()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三维性 D绝对的空无 E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 7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 。 A劳动是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B在社会中不存在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历史的前提 D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E社会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不存在,这种观点是() 。 A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 B彻底的无神论观点 C

21、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E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从起源上看,意识是() 。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社会的产物 C物质的最高产物 D精神的产物 E人脑的分泌物 10意识的本质是() 。 A人的精神的特质 B人脑的机能 C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一切动物大脑的功能 E对客观世界直接感知 11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表现为() 。 A反映客观世界 B创造客观世界 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影响主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E观念地再现客观世界 1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 。 A创造客观世界 B为自然界立法 C确立目的和计划 D确立事物的秩序 E创造理论体系 13下列活动属于人有意识的活动有() 。

22、 A三思而后行 B趋利避害 C饥不择食 D眉头一皱计上头 E饮食和生育 第二、三 章 模 拟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2所谓系统是指( ) A、组成事物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 B、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 体 C、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D、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3系统的最本质特性是( ) A、结构的有序性 B、相对稳定性 C、内部结构趋向优化 D、整体性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 )

23、A、是否用整体性观点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D、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5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 ) A、高于唯物辩证法 B、抛弃了唯物辩证法 C、代替了唯物辩证法 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7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这种观点是( )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唯心辩证法的观点 8 “割下来的手就不再

24、是人手” ,这句话体现了( )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9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变化是指( ) A、事物的量变 B、事物的质变 C、事物的量变和质变 D、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10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因果联系的规律 12从普遍联系观点来看,事物之间的界限( ) A、是不确定的 B、是确定不变的 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25、 D、是不可捉摸的 13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 A、是否受到多数人的拥护 B、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 D、先出现的是新事物,后出现的是旧事物 14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A、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B、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的作用的错误观点 1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 ) A、整体可以代替部分 B、部分支配、决定整体 C、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D、整体是部分的总和 16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 ) A、整体是部分之和 B、整体

26、大于部分的总和 C、整体决定部分 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17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 A、根本和条件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8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 B、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 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19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是( ) A、形而上学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诡辩论观点 20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 )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

27、循环性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1局部性部分质变是由于( ) A、事物内部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 B、事物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不平衡 性 . C、事物不同发展阶段间的不平衡性 D、事物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间的不平衡性 22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性是指( ) A、不需要任何条件 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 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 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 23区分同质事物的差别依据是( ) A、事物的度 B、事物质的规定性 C、事物量的规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 24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 A、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性 B、事物的内部矛盾 C、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 D、事物之间的相互

28、排斥 25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2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 A、主要矛盾决定的 B、内部矛盾决定的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7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 ) A、两点论 B、均衡论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一点论 28度与关节点的关系是( ) A、度与关节点是直接同一的 B、度就是关节点,关节点就是度 C、关节点是度的界限,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D、关节点在度以外,与度无关 29 “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

29、。 ”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3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A、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B、折衷主义的错误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D、诡辩论的错误观点 3或然率是对( ) A、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B、可能性在质上的说明 C、事物发展必然性的说明 D、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说明 3假象是指( ) A、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 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3事物的内容是指( )

30、 A、各种现象联系的总和 B、事物诸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 C、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D、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偶然性对于事物发展的过程( ) A、不起任何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D、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偶然性是指( ) A、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趋势 B、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前途和方向的趋势 C、客观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D、客观事物发展中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 .在科学研究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关系是 . A、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 B、定量是定性的基础,定性是定量的精确化 C、没有联系 D、绝对对立 二、多项选择题 1对

31、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这是因为( ) A、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B、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C、它是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D、它是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E、是否承认此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和根本分歧 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 A、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区别 B、只看到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区别 C、一切事物、现象浑沌一片的联系 D、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E、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条件问

32、题上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下列各项属于在条件问 题上坚持唯物主义或辩证法观点的有( ) A、承认条件的客观性 B、承认条件的主观性 C、承认条件的复杂性 D、承认条件的可变性 E、承认条件的随意性 4唯物辩证法认为,看不到联系的中介就( ) A、不能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B、会忽视间接联系 C、会使人们在认识上陷入片面性和表面性 D、会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E、会在实践中遭受挫折 5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就要做到( ) A、着眼于整体,要求局部服从整体 B、以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 C、承认局部的相对独立性和特定的重要作用 D、片面强调整体利益抹煞局部利益 E、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

33、6新生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是因为( )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 途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D、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E、新事物具有令人瞩目的新形式 7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对立的表现有( ) A、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是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B、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C、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D、唯物辩证法承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形而上学则否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E、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

34、看世界,形而上学主张片面地看世界 8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的有( ) A、斗争性和同一性分别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同一 D、没有矛盾的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斗争 E、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9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 A、个性中包含共性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 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E、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10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 A、具体事物的矛盾各有特殊性 B、矛盾着的对立面各有其特殊性 C、各种不同运动形式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D、事物的发展在其不同过程中有其矛盾

35、的特殊性 E、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上有其矛盾的特殊性 11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有( ) A、经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其全过程 B、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表现出其全过程 C、经过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D、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E、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现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形上升 12正确认识度才能( ) A、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B、提出指导实践的正确准则 C、在实践活动中掌握适度原则 D、在实践活动中要严防“过”和“不及” E、避免犯“左”或“右”的错误 13下列哪些现象的变化属于阶段性部分质变( ) A、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 B、蚕卵、蚕、蛹、蛾 C、

36、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建立革命根据地 D、封建社会中的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 E、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 14下列现象中属于不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是( ) A、自然界中的地震 B、由旧物种发展为新物种 C、由猿转变为人 D、阶级社会中的军事冲突 E、科技革命 15唯物辩证法认为,新社会代替旧社会是( ) A、包含肯定的否定 B、社会的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 C、对旧社会既克服又保留 D、社会的自我否定 E、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 ) A、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 C、先进思想

37、与落后思想的冲突 D、人民群众内部的意见分歧 E、同学之间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 17事物的本质是( ) A、构成事物诸要素的总和 B、事物的根本性质 C、事物内在的全部质的规定性的总和 D、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 18现象和本质的区别,表现在( ) A、现象是外在的,感官可以感知;本质是内在的,靠理性思维把握 B、现象多变易逝;本质相对稳定 C、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存在;本质是共同的、一般的东西 D、现象是丰富生动的;本质则普遍深刻 E、现象比本质单纯;本质比现象丰富 19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复杂性表现为( ) A、同一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B、

38、同一形式可容纳不同的内容 C、同一内容可以变换不同的形式 D、新内容可以利用旧的形式 . E、旧内容可以利用新形式 20下列选项中,作为表现内容的形式有( ) A、反映客观现实的概念 B、表达思想的语言 C、同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D、与一定政体相联系的国体 E、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 21假象是( ) A、表现本质的 B、从反面表现本质的 C、客观存在的 D、不表现本质的 E、人们的错觉 2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因为( ) A、二者无区别 B、只有与假象对立的真象才与本质具有统一性 C、任何本质都通过一定现象表现出来 D、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 E、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2

39、3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观必须反对( ) A、唯心主义的相对论 B、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C、神秘主义的宿命论 D、神学目的论 E、机械决定论 24. 对规律客观性的认识,正确的有 ( ) 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能够在思维中实现它 C、不能被消灭和创造 D、不能够认识和作用他 E、违背它就要受迟到惩罚 25.事物的联系具有( ) A、多样性 B、客观性 C、普遍性 D、周期性 E、条件性 26.在实际工作中提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要求,是犯了( ) A、唯条件论的错误 B、盲目蛮干的错误 C、宿命论的错误 D、唯意志论的错误 E、相对主义的错误 27.唯物辩证法理解的发展是( )

40、A、一种特殊的运动 B、数量的增减 C、上升、前进性的运动 D、场所的变更 E、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28.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认为( ) A、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B、不同类的事物可通过“中介”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 C、事物间有固定不变的界限 D、事物间界限是模糊不清的 E、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区别的联系 29.下列命题中,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 A 树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B、人中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的发展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E、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将要爆发战争 30.“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

41、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 盾的”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 A、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混为一谈 B、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C、割断了逻辑矛盾与矛盾的内在联系 D、否认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主要映象 E、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对立起来 31.坚持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必须同( ) A、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划清界限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划清界限 C、绝对主义划清界限 D、机械唯物主义划清界限 E、相对主义划清界限 32.在我国 27 月气温逐渐升高的必然性是( ) . A、气温变化中大量偶然性的表现形式 B、离开气温变化中大量偶然性的必然性 C、与气温变化中偶然性相联

42、系的必然性 D、为气温变化中大量偶然性开辟道路的必然 性 E、通过气温变化中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必然性 33.香花和毒草的关系是( ) A、绝对对立,互不相容 B、相互比较而存在 C、相互包含,没有确定的界限 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E、有原则界限不能混淆 34.下列选相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辨证思想(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35.割裂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辨证关系就会( ) A、不能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底 B、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 C、 否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导致主

43、观主义 E、 导致唯物主义 36.在我国政治生活中采用“民主集中制”的理论根据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相结合原理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原理 C、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原理 D、关于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原理 E、矛盾同一性与矛盾斗争系=性的原理 37.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是( ) A、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B、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C、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 D、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 E、个别与一般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38.以一个工厂为例,下列哪些表现了它的量的规定性( ) A、劳动生产率 B、生产方式 C、产品名称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44、 E、技术水平 39.“关节点”或“临节点”是( ) A、度中任何一点 B、度中最佳点 C、度的极限 D、量变到质变的统一 E、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 40.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 A、量变就是质变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E、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41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 A、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C、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42质变的基本形式有( ) A、跳跃式飞跃 B、爆发式飞跃 C、曲折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 E、暂时的倒退 43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 ) A、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 . D、否定是由外力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