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课堂教学实录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课堂教学实录 .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课堂教学实录 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战国策当中的精彩华章荆轲刺秦王。自古以来,在中国燕赵大地,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的故事,难怪古人说“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此言不虚。荆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荆轲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也就是说,他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却流传千年。司马迁为其立传,评价其“名垂千古”。在史记当中记录荆轲的文字和战国策中的记录几乎完全一样,没有什么改动,这不仅反映了史学大师司马迁对这篇文章的喜爱,而且反映了司马迁对荆轲的重视和偏爱。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荆轲身上的拔刀相助,
2、诚信勇敢的侠义精神一直是我们民族精神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近荆轲,让我们一同感受荆轲慷慨悲歌的情怀,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文荆轲刺秦王。板书: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教学过程:一 回顾初读师:通过朗读预习,我们整体感知了一下全文,我们在预习的时候应该把课文里的重点字词圈画出来。现在我们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选出下列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组(课件)a.拜谒(y) 濡(r)缕 变徵(zh) 淬(cu)火b.忤(w)视 图穷匕(b) 见(xin) 八创(chung)c.箕(j)踞 揕(chn)之 偏袒(tn) 陛(b)下d.拊(f)心 瞋(chn)目 樊於(y)期 怒叱(ch)生:答案:a
3、 b.匕(b)见c. 揕(zhn)之d. 樊於(w)期师:很不错,看来大家预习得很认真,不知道大家注意到“单元提示”没有。(学生开始阅读“单元提示”)师:单元提示要求我们,把握课文的关键词语,概述文章叙事的脉络。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请同学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文章叙述了哪几件重要的事呢?生:简介背景。准备“信物”。准备武器。配备助手。怒叱太子。易水送别。勇刺秦王。壮志未酬。师:这篇叙事性的作品跌宕起伏,我们是不是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来把握叙事脉络呢?(师生合作,完成板书。)板书: 情节 段落 概述开端: 1-2段 行刺原因发展: 3-9段 行刺准备高潮: 10-17段 行刺秦王结局
4、: 18 段 行刺失败,师:很好, 全文围绕着“刺”字展开,读来感觉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师:看来大家预习的是比较充分的,下面我再来介绍几种文言阅读方法。板书:点读 析读 美读二 细节点读师:点读 就是点出每部分重点的字词句。师:现在请大家朗读开端部分,边读边圈画疑难字词句。看看哪些字词句影响了你的翻译,可以提出来。(学生朗读文章,选取学生质疑问难。)生: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是什么意思?师:这个字在我们初中时学过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见过,在哪一句中见过呢?生 :“微斯人,吾谁与归?”师:是啊,“微”是什么意思呢?生:如果没有。师:在学习中遇到疑难字词句,可以使用“回归课文法”
5、去联想,温故知新嘛。生:“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怎么翻译呢?是不是秦王购买了千斤金?师: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你翻译对了“金千斤”,这是一个定语倒装句,比如初中我们学过的陈涉世家中有“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这样的句子,怎么翻译?生: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师: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所以翻译时注意要把后面的定语放回前面来。如果是这样秦王可以购买千斤铜和万户的封地吗?很明显,动宾不搭配啊。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省略了什么?生:省略了介词“以”师:为什么?生:因为千斤铜和万户的封地不是购的对象,是购的方式。介词“以”就可以表示“用”的意思。师:联系
6、前面一句话,“夫今樊将军,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怎么翻译?生: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铜和一万户的封地买他的头颅。师: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这种句式就叫状语后置,因为状语本来要放到谓语前面去的,现在放到谓语后面了,因此叫状语后置句。生:“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的“穷”字是贫穷的含义吗?师:“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 “穷”形容没有出路,十分失意,成语 “穷当益坚”就是处境越不好,意志应当越坚定的意思。教师提供背景介绍:(出示课件)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
7、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师:现在请大家朗读发展部分,边读边圈画疑难字词句。(学生朗读文章。选取学生质疑问难。)生: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这里的“遇”是“遇到”的意思吗?师:“遇到”用到这里不通,注意,“遇”在今天有名词的意思“待遇”,那么,用到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生:对
8、待师:对,还有这个意思,这样前后翻译起来就顺畅了。师:现在请大家朗读高潮结局部分,边读边圈画疑难字词句。(学生朗读文章。选取学生质疑问难。)生:“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这一句怎么翻译?师:首先“箕踞”这两个字,怎么读?生:箕(j)踞(j )师:“踞”是“坐”的意思,那么,“箕踞”是怎么“坐”的呢?“箕”是一个名词,他的意思是什么?生:簸箕师:那名词放在动词谓语的前面可以是什么用法呢?生:活用作状语师:对,我们可以把“箕踞”翻译成“像簸箕一样地坐”,其实呀,就是古人席地而坐,把两腿像八字形分开这样的一种动作。(坐在凳子上,模拟这个动作。)生:(大笑)三 理性析读师:下面我们来 “析
9、读” ,在单元提示中,我们注意到还有这样的要求:(出示课件,学生朗读)在欣赏叙事艺术的同时,品评人物,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出示课件)自主, 合作, 探究,说一说哪些地方写人物写得特别好,请你结合具体的字词句和艺术手法来说一说刻画人物好在何处?生:我特别欣赏樊於期。师:你欣赏他的什么,能不能用文章中的句子说明?生:我欣赏他的刚烈气质,你看,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个仰天洒泪的动作充分表明樊将军这个大丈夫内心的痛苦,用流泪这个动作更衬托出他的刚烈。师:以柔衬刚,倍增其刚,说得好,还有吗?生: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10、!”这个“前”字和“进”的意思是,快步上前。 他看到了希望,报仇心切溢于言表。“偏袒扼腕”和“遂自刎”,这几个动作更是将樊於期的刚烈气质表现了出来。他在苟且偷生与成就大义之间,做出了选择。师:樊於期义勇刚烈,顾全大局,勇于牺牲的精神确实令大家佩服,但是荆轲要想得到他的头毕竟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荆轲是怎么做到的呢?板书 :樊於期:义勇刚烈,顾全大局,勇于牺牲生:荆轲很善于揣摩樊於期的心理,他说的三句话既合情又合理。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能不能具体说说。生:“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巧妙指出了樊於期的处境:杀父之仇;亡家之恨。生:轲曰:
11、“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指明了此行目的并不为自己,这就打消了樊於期的顾虑。生: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最后荆轲提出了计划 ,有了前面情感的铺垫,这个理性的抉择就显得不是那么无理和唐突了。板书 :手法: 对话荆轲: 擅于辞令,很有智谋。师:还有哪些地方刻画人物特别好呢?生:“刺秦”这个情节中刻画人物特别好。师:荆轲刺秦王,“刺秦”是全文核心。生: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师:正面描写谁?生:通过荆轲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荆轲的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
12、为谢曰” ,“知事不就,倚拄而笑,箕踞以骂”,轲“取奉发把持揕逐提”,这些荆轲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使人读之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生:不只是正面描写表现荆轲,还有侧面描写师:侧面描写谁?作用是什么?生: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反衬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反衬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这寥寥数语,反衬了荆轲的威武壮烈。师:侧面描写的方法可以渲染这种紧张的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板书: 手 法: 正面、侧面描写秦王群臣: 狼狈不堪荆 轲: 有勇有谋四 情感美读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有理有据,并且能够设
13、身处地的想象当时人物的心理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进行美读。(课件 )自由选择情节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感情、语气。(一男生主动站起来读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学生鼓掌。)师:如果二位在朗读的时候,能加上动作,就更加精彩了。(学生笑。)生:让张*读。(张*是舞蹈特长生)师:(也笑了)这个动作不是可做可不做,不是矫揉造作,更不是舞蹈动作,是你内心的一种自然流露。是自然而然的一种行为。(学生笑。若有所思。)五 评价鉴赏,适度延伸师:“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评价鉴赏是学习文言文的最高思维层次的能力要求。特别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我们要树立历史唯
14、物主义的观点,既要看到文章的积极意义,又要看到文章的历史局限性,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种行为呢?我们又该如何全面评价“荆轲”这个历史人物呢?这是对自身能力的拓展和延伸,这也是对自己的更高要求,请大家做一个“思想者”,课下在以上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六 结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总是想,虽然荆轲所穿越的波浪已经流逝,但是荆轲幻化成的反抗精神,诚信品质,悲壮的气质仍然使我们震撼,虽然他的结局以悲剧告终,但,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就让我们记住荆轲吧,下课!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