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26424737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你知道怎么写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吗?故事讲述了我国历的能工巧匠、创造发明家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一起看看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查阅!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的: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2、 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二、教学教程:(一)揭示课题1、 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2、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3、 认读生字:鲁、板。(二)整体感知1、 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2、 认读文中18个生字。3、 认读出现的生字词。4、 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1、 学习第1自然段。

2、(1) 自由读。(2) 提出不理解的地方?(3) 再读读。(4) 巩固识字。2、 学习第2自然段。(1) 指名读。(2) 指导读好问句。(3) 做动作理解“盯”,“默默”。(4) 巩固识字。3、 学习第3自然段。(1) 自由读。(2) 出示课件:(3) 巩固识字。(四)继续读文,、巩固识字1、学习第4自然段。(1) 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2) 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3) 课件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4) 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5) 巩固识字。2、学习第3自然段。(1) 齐读。(2) 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五)指导书写1、 自学生字的写法。2、 交流并质疑

3、。3、 示范、指导。4、 描红、临写。三、教学结束:布置学生背诵1、2、3、自然段。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第四自然段。三、教学准备:投影、生字卡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鲁班介绍鲁班。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二)初读课文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3.重点

4、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5.各自试读课文。(三)指导写字力岸已经盯(四)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a.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b.指名读第三、第四自然段,想想:鲁班怎么想到橹板的样式的?哪几个词告诉我们他看得很认真?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4,练习口述鲁班和橹板的故事。(五)检查学生对

5、生字词的理解程度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2.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六)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着重指导“安”的写法。(七)总结谈话1.鲁班怎么发明橹板的?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八)思考:其实鲁班发明的这些东西都是从生活中一些细小的地方受到启发的。那些在常人的眼里再平常不过的现象能引发鲁班的思考,然后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进行创造发明,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因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

6、词,能够读准字音,学会前音不拖,词儿连读,字正腔圆。重点理解“艄公、撑船、脚蹼”。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做到读通句子,理解句意。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感受鲁班爱观察、善思考、勤实践的品质。教学重点难点:第四自然段。教学准备:投影、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游戏:看图猜人物(1)中国古代有一个伟大发明家,受亭子的启发发明了伞;看到树叶的锯齿、虫子的利牙联想发明了锯子。(2)(出示锯、墨斗、曲尺等工具)他一生还发明了许多工具,让人们工作、劳动起来更加省力。猜猜他是谁?读读他的名字“鲁班”(词儿连读、读准边音)他就是人们常说木匠的祖师。2、(出示:

7、橹板),这里有个词读音和“鲁班”有些相似。(第三声读饱满)看看偏旁,观字形明意思,橹板可能是什么做的?(正确,橹板是一种木头做的工具。谁来读读书中的这句话)出示:人们把这种摇船的工具叫做“橹板”。 指名读评价:读书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句子的意思,橹板是用来干什么的(手指“摇船”) 再读读(指名读)评价:我听明白了,橹板是一种摇船的工具。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鲁班和橹板)齐读课题鲁班和橹板有什么关系?把书打开,听老师讲故事。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双手捧书,书外斜)2、同学们听得仔细,看得认真。让我们自己也来读读这个故事吧!学生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儿连读不拖音、连词成句读通顺)

8、3、故事读完了,你知道鲁班和橹板有什么关系?(鲁班发明了橹板)4、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三、细读课文1、鲁班是怎么想起来发明橹板的呢?个别读第一自然段。读得好,听出来了,老艄公(老船工)用竹篙撑船船很吃力。我们来感受一下。读得不好,注意读清楚:鲁班看到谁在干什么?(个别再读)点拨竹篙读读这个词竹篙,看看字形就知道竹篙是什么做的?篙上面的竹字头表示,下面表示读音。竹篙就是用竹竿做的撑船工具。用竹篙撑船看“撑”字,左边是一只手(要用力),右边是手掌的掌(伸出右手),两只手握紧竹篙,用力抵到河底,用这个力量让船向前走。你们试着用手掌撑着桌子,让自己身体离开板

9、凳撑一撑。什么感觉? (费力、很用力)老艄公撑一下,船向前走一点,难怪,老艄公用竹篙撑船。(读词:十分吃力)等把船撑到满头大汗(指着三点水,两个字里都有三点水,汗水真不少啊!)。用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老艄公吃力撑船的画面。指名读。男生读。2、看到这些,鲁班想(引读)(1)个别读“有什么好办法省力呢?”嗯,鲁班正在思考呢,读出了一种疑惑。注意这里还有一个小问号,鲁班正在思考呢。范读,再读读。个别读(2)鲁班想得很投入,引读“两眼盯着”?生:一直地看“盯”的左边一个“目”旁,右边就是一个形象的“钉子”。视线像被钉子钉在了船上,眼睛眨都不眨,你能学学鲁班此时的神情吗?(生模仿)师点评:瞧,眼睛眨都不眨

10、,而且还微微皱着眉头,就带着这样的神情读-生:“有什么好办法”(注意点拨:是在心里“默默地想”啊,轻轻地,再读)听出来了,鲁班想找一个好办法,让人们驾驶起来更加省力3、正在鲁班想的入神时,鲁班又看见(图片)齐读课文一群可爱的鸭子游过来,它们轻快地向前滑行。滑行,有水滑溜溜,滑冰,滑水,又轻又快地游过。靠什么?(出示脚蹼图)瞧,这就是鸭子的脚蹼,它们的脚趾间是有一层薄薄的皮膜连着的。难怪鸭子能(手指着引读)轻快地向前滑行。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这句话。(女生读:只见它们滑行。)4、鲁班出神地想着,“出神”,就是第二自然段说到的两眼盯着,默默地想,发愣的样子。忽然眼睛一亮,他(想出办法来了)读(有了

11、灵感,再读)鲁班是怎么做的?个别读读第四小节。边读边画(一人读、一人协助老师画)学生指图解释:削、上半截、下半截削:用刀斜着把木棍削细,削薄。再读,把鲁班制作鲁班的过程读清楚。5、橹板的效果怎样?(齐读)我仿佛听到了艄公爷爷的笑声,男生读。省力就是(吃力的反义词) 女生也来开心的读一读。比较着读。6、鲁班为人们发明出了这么省力的工具,所以(读第5节)。用鲁班的名字命名(橹板)四、指导写字1、手指操2、写字要求3、(出示:已)“已”字就像一个趴着的娃娃,脑袋小小,身体长长,小手伸出来。(范写)横折收收紧,竖弯钩伸伸长,竖弯钩里藏小圆。4、(出示:安)“安”字一个女子住在房子里,安定舒适,好像我们能干的妈妈。(范写)女字长横稍稍拉长,像妈妈有力的臂膀托起我们的家。5、(出示:等)“等”古时候就是将官署里的竹简放整齐。(范写)竹字头两边不相同,左小右大。横画距相等,竖钩稍右偏。板书设计:鲁班和橹板看 竹篙 撑 吃力盯 想鸭子 蹼、拨水轻快(有什么办法)圆形找削 橹板 扁形 省力快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