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快乐发展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快乐发展计划.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由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形式纳入基础教育课程的三维体系中,成为了近几年来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那么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快乐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成为当前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把课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为学生开设了丰富多彩、结构多元的课程体系,为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奠基。本文拟就如何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整合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建设开放性、动态性、多元化的“三化一体”课程体系做了探索与思考,以
2、便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研发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与借鉴。一、整合三级课程,构建“三化一体”课程体系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统一标准与特色标准、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发展需要,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一)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课程标准校本化。即根据学生学习认知的现状,以及学生特点,在国家(地方)课程标准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进行了适当分解,逐步实现了课程标准的校本化。首先,根据学生基础及能力的不同,实行“梯式目标”,学生至少要达到国家(地方)规定的课程标准,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达到学校根据国家(地方)课程标准制定的不同层次的较高标准。其次,各学科在国家(地方)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
3、合学生实际,制定了本学科的校本化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校本化。每个学科配齐3-5个不同版本的教材,以选用教材为蓝本,整合其他版本教材中最深入浅出、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部分,整体移植或者借鉴,使课程内容校本化。如,为实现“人人会唱歌,人人会识谱,人人会一门乐器,人人能制作出一件得意的艺术作品”等培养目标,重新编写了适合学生特点的音乐、美术教材。美术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了整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湘版教材和山教版教材调整了每一级部的教学内容。初一的课程内容以民间艺术欣赏和设计为主,民间艺术主要选择学生喜爱的剪纸艺术。在初一阶段,每一个学生不仅在美术课上学习相关的理论,而且都要
4、走进学校的剪纸教室动手制作,人人懂剪纸、会剪纸。地方课程特色化。开设了民族文化、生命教育、自然探究和社会探究四个领域的六门地方课程,初一至初三年级的传统文化、环境教育、信息技术、安全教育,初四年级的人生规划。为使这些课程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我们采用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将地方课程中的一部分与学校课程进行整合,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采取组织活动的方式,例如安全教育与主题班会整合;将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诵读结合等等,既避免了无效重复式教学,又能让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社会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学校课程生本化所谓“学校课程”,特指学校基于特色培养目标而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中小学校应该在国家统一培
5、养目标指导下,基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历史和社会需求,确立自己独特的培养目标,使之培养的学生具备鲜明的学校文化特色。这种独特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为此,在开设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立足于适合学生需要、激发学生热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积极探索学校课程的建设,将三级课程目标有机融合,积极开发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学校课程。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做了有益的探索。学校课程丰富多样。从学生的需求入手,构建了包括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拓展类7大类56个系列100多个课程,力求提升学生各方面素养。必修选修有机结合。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6、必修课有文明礼仪、硬笔书法、国学经典、综合实践活动、专题教育等。选修课包括京剧、五音戏、摄影、山东快书、二胡、琵琶、扬琴、古筝、笛子、钢琴、铜管乐、剪纸、十字绣、陶艺、国画、素描、跆拳道、毽球、建模、机器人研发、航模制作、电脑平面设计等50多项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多彩的课程适应了学生兴趣的多样化,实践了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要求。(三)学生活动课程化学生幸福指数排在首位的是“学校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坚持把学生活动全部纳入课程体系,明确课程目标、实施方式、实施时间、实施要求、课程评价等,依此提升活动的价值,保障了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学校组织活动课程化。把每一次活动都当做促进学生发展、丰
7、富学生生命的课程来做。从活动前的策划、组织实施到活动后的反思总结,都有详实的方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了个性化的活动课程,包含艺术教育、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班会主题教育、节日庆贺、国旗下讲话、社团集会、技术实践等十大活动课程,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全方位纳入其中。而幸福读书节、多彩艺术节、红色合唱节、趣味英语节、智慧科技节、快乐体育节等校园节日不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更起到对学生高尚情感、高雅品行进行熏陶的目的。社团课程特色化。为了培养孩子创新实践的能力,先后成立了世纪星文学社、世纪星电视台、世纪星广播站、舞动人生俱乐部、摄影社等学生社团。这些社团从策划宣传到招收团员,从活动的
8、开展到活动后的总结评价,均由学生自主实施。特别是小交警社团、爱绿护绿社团、爱心社团等,走上社会、走进社区进行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和联系,在提高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学生参与课程开发激发了学生参与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开拓了活动的领域和思路,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体育俱乐部课程常规化。体育俱乐部是学生社团的重要载体。我们先后成立了足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轮滑俱乐部、空竹俱乐部、健美操俱乐部等20多个体育俱乐部,丰富了社团活动的内容。各俱乐部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学生在享受个性化活动的同时,增强了规则意识和纪律意识。这样,将活动与课程整合起来实施,使学生活动更具计划
9、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规范了活动,提升了品位,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渗透了德育、美育,使教育润物无声。二、“常态化”的课程管理,保障课程顺利实施。1课程开设“常规化”。三化一体课程体系构建后,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开展常规化了。不再是“挂羊头卖狗肉”了,课表上开足了课时,执教老师认真备课、上课,尽力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学生活动方法普及了,像模像样地做调查、访问,做实验、搞设计,写日记、做记录、写研究报告学生活动的过程资料丰富而详实,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2. 成果评价“制度化”。对学生的考核采用作业或成果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10、个体差异和自我反思,不进行书面考试,而进行最低标准过关制,考核结果作为毕业的依据,进入综合素质评价。例如:国学诵读课程是必修课。我们编写了不同级部的教材,制订了各级部不同的最低标准(即过关标准)。初一论语背诵不少于25则、唐诗宋词背诵不少于30首才算过关,并把过关情况记录综合素质评价。同样,选修课程也制定了不同的最低标准过关制。此外,学校建立学分管理制度,规定每个学生每个学期都能在他们感兴趣的范围内选修部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可以采取集中安排和分散安排相结合的形式,学分纳入学生考核。学生毕业时,不能完成规定学分,不能毕业。3.教师作用“最大化”。三化一体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学校
11、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课程增加了,教师却没有增加,教师的科学配置及专业素养如何实现?我校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开设,在教师配置上依循以校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教学特长,使教学指导工作专业化、精细化,将参与地方与学校课程教学指导工作的教师按其在教学中所承担职能的不同分为:指导教师、外聘专家。指导教师要随班上课,全面负责班级中所有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尤其是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并给予学生适时的激励和指导。外聘专家主要利用已经退休的专业人才。这一校本化配置方式,有利于教师人力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可以突破教师的职务、学科、年级等界限,让不同专长的教师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地方与
12、学校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来;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发挥学校执行强大的课程管理职能,共同担当起指导学生的责任。4.教研活动“正常化”。各学科组,通过一系列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培训,快速提升了一批骨干力量的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理念和实施水平,为地方与学校课程顺利实施培养了优良的“种子”,涌现出一批实施课程和开发课程资源的优秀教师。正是这一批优秀骨干在市、县、校级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上“点亮”了地方与学校课程,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田丽君老师获得了安全教育淄博市地方课程评比一等奖。5.组织管理“体系化”。三化一体课程体系是开放的、多元的、生动的、又是自主的课程,为使课程切实地在学校开展起来,避免
13、活动的随意性和形式主义。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我校建立了课程的管理网络体系,包括课程领导小组、课程实施小组和课程研究小组等。其中课程领导小组是最高领导层,由校长领导,分管校长总负责,主要负责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统筹协调校内外多种教育力量,监控学校大型活动。课程实施小组由各科室分管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日常操作以及管理教师的调配。课程研究小组由校内外专家组成,主要负责课程研究和提供理论指导。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负责,由一线的专职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在课程领导小组的领导和课程研究小组、课程实施小组的协调下,教研组具体落实课程实施方案,制订实施计划,并及时总结教师在实践中的成功
14、经验。这样“环环相扣”的管理网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三、“三化一体”课程体系开发的意义与价值1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的整合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探究研究家乡文化,感受渔洋文化魅力,走进马踏湖湿地,探索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为政府献计献策。感受的过程,调查的过程,大大激发了他们知桓台、爱桓台、建桓台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同学们热爱家、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情怀比以前更强烈了。 2.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三化一体课程体系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引导,使学生在一种既和谐宽松又严谨的
15、学术氛围中,开展学习。在计划、探访、设问、调查、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答辩等研究过程中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理。一位学生说:平常大家埋头学习,了解不深,想不到那家伙竟然是电脑高手,而且还挺热心。又如另一学生所感: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我们现已习惯于将教师看成同伴,自己是独立的学习者,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探索感兴趣的问题。我们获得的各种体验是在课堂学习中感受不到的,这些体验相信会使我们受益终生。另有位内向、羞涩的女孩儿在总结中这样写道:真不敢相信!在老师、同学、校领导面前我竟然完成了论文陈述和答辩,从一开始我没想
16、过能完成这次研究,更没想到能获得表扬,这么难的事情我都能做好,以后我还怕什么? 3.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开放式的课堂与学习方式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师们经过课程的整合学习和训练,在学科知识的丰富程度上,他们在学生面前一直都很有自信,但是在开展探索三化一体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每位辅导教师都感受到了时代的挑战和无形的压力: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的大量知识信息,使教师们感到陌生和震惊。开放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使得教师自己也要不断充电,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助手,是咨询的答疑者,是讨论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每位辅导教
17、师都是以全新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教学观、人才观得到转变,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这为今后更好地教学、更好的育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连续几年三化一体的课程体系的探索实践,我校“社会即课程、生活即课程、师生即课程”的大课程观已初步形成。这种“三化一体”的课程体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中也屡获佳绩,学生共写出论文和调查报告300多篇,教师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使教师从“教学”定位向“教学研究”角色转换,为教师潜能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真正实现了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师“快乐工作、主动发展、幸福生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