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地球与地球仪一节是选自人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七 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它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地球和地球仪,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份。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仪上南北极的位置、经线和纬线、用经纬网定位等知识。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 抽象,故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学生自学自画、合作互助等环节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培
2、养地理技能。本节课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列表对比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课标要求;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 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基本知识;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会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经验、跨学科知识、上网查寻资料等途径;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其基本结构,并初步认识赤道、两极等重要点和线;通过图释、简述、对比等方
3、式认识经纬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分布规律、特征等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学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使其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五、教学方法:小组协作,学生动手制作和互动讲解、质疑、讨论学习 六、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经度、纬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和含义,半球划分 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经度、纬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和含义,半球划分 七、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
4、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 八、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个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地理教案地球和地球仪 - 第一课时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师引导 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 随着科
5、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 承转 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 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演示讲解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承转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 -经线和纬线。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