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波动论文2篇-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价格波动论文2篇-精品文档.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猪价格波动论文2篇第一篇一、本轮猪周期的主要特点生猪养殖成本主要包括圈舍等固定资本、饲料、人工、防疫、水电等日常维护费用,这些投入成本近年来都在大幅增长。随着各地对环保养殖的要求日趋严格,养殖场建设改造费用明显增加。建设一个能繁母猪4000头的规模养殖场,环保投入高达2000万,潼南县今年拟投入1200万推广舍外生物发酵床,补贴比例只能占支出总额的10%,农户还需要自筹90%。生猪主要饲料,玉米的价格从2008年的每公斤1.7元涨至目前的2.8元,涨幅为64.7%。养殖工人月工资由2008年的1000元涨至2014年的3000元,涨幅达200%,温氏等大企业员工月收入高达4000元。随着猪蓝
2、耳病的数次流行,很多规模养殖场放弃了国家免费疫苗,开场本人购置效果更好的商业疫苗,目前每头猪的防疫费由以前缺乏10元涨至约50元。根据目前玉米每斤1.4元,生猪6.5-7元计算,猪粮比价为5:1下面,养猪行业盈利水平下降。二、本轮生猪周期价格波动的原因探析本轮生猪价格波动除了受原料价格波动影响外,与生猪养殖规模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规模化养殖的迅速发展,但是向产后环节延伸缺乏,其退出市场速度要比散户慢得多,再加上生猪市场信息整合不够,使得生猪存栏量对市场价格的反响比拟慢。同时,近年来国外猪肉进口剧增,使得本轮周期生猪价格下跌时间延长。1.规模化养殖迅速发展,散户加速退出市场。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双
3、重刺激下,生猪养殖构造发生显著变化,传统的以散户养殖为主的生产形式正向以规模化养殖为主的生产形式转变,猪肉市场的供应格局正面临着新的调整,这是本轮猪周期延长的根本原因。目前500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场已经占到养猪总量的38.5%,生猪规模养殖出栏比重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在2008年、2011年两次生猪价格快速上涨的刺激下,使养猪业成为资本投资热门,很多从事房地产、煤炭、建筑等产业的老板开场从事生猪养殖产业,他们拥有雄厚资本,新建了很多高标准的规模养殖场,这些养殖场管理水平高,存出栏数量大,承当市场风险能力较强,规模化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小散户的退出速度,构成猪肉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而且,规模养
4、殖户固定资产等投资较大,退出成本高,在价格低迷时,散户会迅速退出,而自繁自养的规模养殖户则继续“死扛,但是规模养殖场固定资产投入较高,生产比拟稳定,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养殖场生产规模决策影响较小。2.规模养殖迅速发展,但生产管理水平仍需提高。据调查,能繁母猪规模在50-100头,以夫妻家庭式经营的猪场最有竞争力,200-10000头规模的猪场更大,环保设备、保温设备、固定资产投入、人工等成本都有所增加。根据国际经历,美国能繁母猪平均产仔20头,饲料成本每头900-1000元,1人养300头能繁母猪,5000头育肥猪。中国母猪平均产仔数15头,饲料成本每头1300-1500元,1对夫妻负责100头能
5、繁母猪,中美比拟,中国效益太低。同时,我国种猪育种水平太低,多年来依靠国外引种,但是引回来的种猪存在缺乏基因、病情、适应性等问题,直接影响仔猪质量。3.养殖户产后环节介入度低,难以化解市场波动风险。受全国高速公路联网和鲜活产品不收过路费等便利条件的驱动,全国生猪价格基本一致,目前生猪市场呈现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但区域化竞争和流通环节垄断现象比拟严重,市场透明度差,生猪卖家和买家信息不对称,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较大。在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中,拥有完好的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产业链的养殖户,能够降低养殖环节的市场风险,而中小养殖户市场介入度低,承受风险最大。4.生猪信息需要整合,养殖户对生猪市场行情把握
6、不够准确。调研的养殖户普遍反映缺乏准确的市场供需数据,难以准确判定市场行情走势。据相关专家以为,前几年生猪市场行情看涨、加上政府扶持规模化养殖,社会资本开场流入生猪养殖市场,大批养殖、饲料企业都在投入资金进行生猪养殖,生产供给急剧扩大,导致目前市场供应总量过剩特征明显。养殖户由于信息渠道受限,对生猪市场的行情把握也不够准确。5.猪制品进口剧增,冲击国内市场。受2011年猪肉价格上涨刺激,2011年开场,连续3年猪肉及生猪制品进口量稳步增加,如图1所示。近3年冷冻猪肉累计进口157万吨,超过1995-2010年进口量总和,猪杂碎进口量均保持在82万吨以上,累计进口255万吨;2013年到达140
7、万吨,其中冷冻猪肉58万吨,同比增加11.7%。目前,猪头国外进口3元/斤,国内5元/斤。在产能过剩背景下太多进口会产生跌价效应,并且进口量增加造成的冲击也越来越大。6.生猪预警调控机制已建立,但调控效果不够充分。2009年,为应对生猪价格下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六部门出台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和2012年出台的更为全面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规定,在猪粮比价处于不同水平常,国家通过收储等政策调剂市场余缺,稳定生产规模,确保产业平稳发展。在我国历次猪周期价格大幅上涨经过中,先后推出能繁母猪补贴、规模养殖场建设补贴、冻猪肉收储等产业支持政策,但现行政策对生猪养殖
8、的倾向较小,效果不明显。三、促进生猪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1.建立权威的信息机制,引导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供需安排生产。准确、及时的预警信息是市场调节的基础,是防止养殖户盲目跟风的前提。一是建立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整合发改委、商务、农业、统计相关部门,统一监测样本和统计口径,加强对饲料加工、人工成本、流通费用、生猪疫情等直接影响生猪价格波动因素的监测;二是通过媒体及时市场信息,包括能繁母猪、仔猪和育肥猪存栏量的变化以及生猪养殖成本效益,引导养殖户正确认识和预测市场走势,合理安排生产,有效躲避市场风险。2.合理定位政府职能,改革产业支持政策。一是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允许企业自由竞争,在一些企业无法单
9、独完成的环节,比方在原种引进培育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我国规模养殖整体水平提升。二是结合全国总需求量和各地区现有生产养殖基础和资源禀赋,国家层面设计一个指导计划,控制各地生猪养殖规模。三是下放冻猪肉收储权限。由于全国各地差异较大,建议适当下放冻猪肉收储权限至地方。四是对养殖设施权属颁证。如今养殖企业固然建场需要多个部门审批,但是建设的养殖大棚却没有权属证实,缺乏法律保障,贷款很难。五是为养殖户提供融资平台,建立政府养殖贷款担保基金,以规模养殖户为重点,为养殖业提供贷款。3.引导养殖企业向产业链后端延伸,让养殖者共享流通环节利润。伴随中国城市化、当代化进程,中国的生猪养殖正在快速走向规模化,规模化
10、养殖需要的固定资产投入非常高,养殖企业往往需要贷款抵上全部身家,一旦碰上市场寒流,则血本无归。从政策层面设计一些机制,鼓励养殖户参股屠宰、加工企业,让产业链不同主体共同分担市场风险。4.建设生猪电子化交易平台,探索新型生猪交易方式。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生猪交易一般通过电子拍卖、远期合约和期货三种形式,透明的产销机制彻底缓解生猪市场的大起大落。国家级重庆生猪交易市场的网上生猪活体交易为我国生猪电子化交易提供有效尝试。将来要加速推出生猪期货产品,养殖户参考期货交易价格,合理安排本人的养殖规模及周期,进而躲避养殖风险。5.建立生猪及制品贸易调控机制,减少进口冲击。在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饲料价格年年上涨的背景下,国家要公布完备的猪肉进出口调控政策,减轻或防止将来大量进口国外猪肉及制品的冲击。一是适度控制生猪及制品进口。根据生猪产能和消费量预判,设置猪肉进口配额和最低进口价格,避免低价猪肉及制品对国内市场的过度冲击。二是鼓励我国猪肉出口,拓宽出口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