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构造下的县域经济差异讨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构造下的县域经济差异讨论.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产业构造下的县域经济差异讨论摘要:为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不断推进供应侧改革以促进产业构造的优化升级。在该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严重制约着产业构造的调整和升级。为此,从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入手,对产业构造下我国县域经济演变进行分析,最后以偏离-份额分析法作为基础,以19902015年的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对县域经济效应进行测度,进而得到当前我国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在产业构造方面发展的差异。通过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中部地区还需要加强第三产业发展,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关键词:产业构造;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一、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特征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从整体上来看呈现出典型的空间发展不平衡的
2、特点。这种不平衡主要体如今两个方面:从宏观角度来讲,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存在差异;从微观角度看,不同县域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政策导向因素,也有历史方面的原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率先在东部地区实行改革开放,此后开场实行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正是这种历史和政策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不同县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存在很多的差异。当前,我国总共有2070多个县,县域地区面积占到全国面积的94%,县域人均GDP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在全国生产总值方面,2014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为33.87万亿元,占到全国生产总值的53.8%。通过这组数据的比照能够发
3、现,占据全国面积94%的县域经济,在经济发展方面只占到全国生产总值的一半多,进而能够看出,县域经济发展在将来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这种强烈的反差,造成我国经济在县域经济方面构成宏大的差异,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二、县域产业构造演变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从产业构造来看,能够从数量构造、空间构造和质量构造三个方面去测度。其中,从数量构造来讲,以19902015年的全国产业发展数据为例,我国县域产业构造的演变从原来的“一、二、三形式,逐步演变为如今“三、二、一形式,即在产业发展中,第三产业的比例逐步扩大,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气力。而这种数量上的差异,能够将全国县域划分
4、为三个层次:第一,构造稳定型。对该发展形式来讲,主要是“二、三、一的发展形式。在该形式中,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升,并且水平较高。而该形式主要集中在广西、福建、海南、浙江、山西等区域。第二,构造成长型。该形式中,整体发展层次较低,但还是以“一、二、三产业形式为主。在该形式中,第一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但是第二和第三产业逐步提升,并且数量逐步增加,但差距不大。这主要集中在黑龙江、江西、辽宁、安徽、甘肃等省。第三,构造提升型。该部分是从传统的“一、二、三转变为“二、三、一发展形式,并主要集中在山东、湖南、广东、重庆、四川等省市。三、产业构造下的县域经济效应测度为更好评价产业构造下的
5、县域经济差异,以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部作为测度对象,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产业构造下的县域经济效应以及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这个分析法主要应用了三个指标。第一,总偏离率。资料中表明,我国河北、山西、山东、内蒙、辽宁等省区11个县域的总偏移为正。这讲明这些县域经济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长速度。而其他区域的总偏移则为负,讲明这些县域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全国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还要低。第二,构造偏离率。在全国范围内,构造偏离率为正的区域包含有山西、河北、山东、广东等省。这些区域属于稳定型的“二、三、一构造,并且也属于从“二、一、三到“二、三、一的提升型构造状态。第三,竞争力偏移率。其中河北、山西、内蒙
6、、山东、重庆等11个区域的总偏离率为正的省份的竞争力偏移率也为正。第四,总偏移主要指的是构造偏移和竞争力偏移的总和。通过二者对于总偏移的作用,其中有17个区域的竞争力偏移要高于构造偏移。假如竞争力偏移为正,那么总偏移为正。假如竞争力偏移为负,那么总偏移为负。从这能够看出,假如县域的产业构造非常类似,那么县域产业构造产生总偏差的原因则是竞争力偏移。第五,三次产业竞争力指数的大小能够表明不同省份产业发展的程度。河北、内蒙古等11个省份的竞争力指数大于1,那么这些省份产业发展的比拟快。而假如省份竞争力指数小于1,则讲明该省份实际生产总值增量不能够到达全国产业发展的平均速度。通过对东部、西部、东北部以
7、及中部三次产业的竞争力指数进行比拟,能够得出西部竞争力指数要大于东部,而东北部要大于中部。四、结论通过上述的研究,能够得到下面的结论。第一,县域产业构造并没有较高的层次,并且构造也都有着一样的特点和状态,讲明产业构造并没有较大的差异。每个国家产业构造的转变都是通过三次产业的构造转变来实现的。对于我国而言,我国县域经济并没较快的发展。当前,“二、三、一是层次比拟高的产业。不同县域的产业构造也不尽一样。有的县域会将第一产业作为发展战略的重点,有的是第二产业,而有的是第三产业。和大城市经济相比,县域经济的实际问题是应当将第二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构造,进而能够实现三次产业的共同发展。从整体上来讲
8、,县域经济主要靠农业来获得一定的发展。但是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却不尽人意,大部分县域财力有限,非农产业也没有较快的发展。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产业构造得不到很大的提升。第二,各个县域之间产业构造下的经济差异并不是非常明显。县域经济总偏移为负的主要原因是竞争力偏移为负。这主要讲明了县域产业构造差异的偏离对于总偏离并没有产生多大的作用。从这可以以看出,产业构造的差异和产业层次有着非常大的联络。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对于各个县域之间的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影响。第三,我国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要高于东部和东北部。西部各个省份三次产业的竞争力指数都比拟高,这表明了这些区域的产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中部各个区域的主导产业并没有估计中的较快发展,并且三次产业都缺乏一定的竞争力。而中部也成为了经济发展中需要不断改善提升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