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5 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共中心点方法)
多次覆盖:对被追踪界面的观测次数而言,n次覆盖即对界面追踪n次。
如果观测到的记录都来自R点反射(界面为水平层),R点就叫这些道的共反射点或共深度点(CDP)。
共反射点R点在地面的投影正好与地面炮点和接收点中点M重合,称M点为共中心点。这些道组成的道集是R点的共反射点(CRP)道集。
如果界面倾斜,观测到的不都是R的反射,则称这些道集为以M点对称的共中心点道集
单边放炮六次复盖观测系统特点
对于6次覆盖,每个反射点有6次放炮记录,如果每放一炮,炮点移动2个道间距,则炮点移动距离的计算方法为:6次覆盖的第一个反射点由第6炮的第1个检波点确定,第6个反射点由第1炮确定,由于6次覆盖,要求半个排列被6等分,所以炮点和排列移动距离为:
式中d为炮点移动距离;N为排列道数;Δx为道间距;n为覆盖次数。
双边放炮观测系统与单边观测系统的不同是:
1)覆盖次数必须是偶数;
2)由于是在排列的左边和右边放炮,为获得共反射点,如果单边观测系统的偏移距是x,则双边观测系统的偏移距是
3) 炮点和排列移动距离不同,即双边放炮观测系统移动距离为单边观测系统的两倍。
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与排列和移动道数
每放一炮,排列和炮点向前移动的道数m为:
式中N是排列中的接收道数:n是覆盖次数;S是一端放炮时等于1,两端放炮时等于2。
6道间距Δx和空间假频
地震波接收时要注意道间距的选择和避免产生空间假频。
如果有效波视周期为T,那么道间距Δx选择的原则应使Δt为了避免近地表疏松介质(术语称之为低降速带)对地震波的强烈衰减作用或降低对地面环境的破坏作用.
<2>提高地震反射或折射信号对地质目标的分辨能力
<3>利用潜水面的较强声阻抗使能量向下传播。
3. 药量的控制,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事先进行试验。考虑到成本,一般是凭经验。
激发方式
井中爆炸—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在一定深度的井中爆炸,深度在潜水面以下最好。优点是:1)降低面波和声波的强度,具有很宽的频谱;2)炸药量减少,3)炸的时间 短,4)直达波有很宽的振动频谱。
坑中爆炸—地表复杂、钻井困难时常用。一般采用组合方式,以消除干扰波。这种方式的干扰强、效率低、用炸药量大。
水中爆炸—水系发育的地区,如南方。一般水深大于2m才采用。
爆炸震源的缺点
钻炮井和用炸药的成本较大;
受地形影响,缺水地区,施工不便;
工业区或人口稠密区不宜用炸药;
用药量受一定的限制;
炸药运输、保管和使用中的安全性。
非爆炸震源
最大缺点是能量不够
陆上的非炸药震源分撞击和振动型两种
1)重锤
2)气动震源
3)可控震源
海上主要用气枪。
其中,对于可控震源:
增大有效波的能量有两个途径:
一是增大振幅,如加大药量,这种方法受到一定限制;
二是增大信号的延续时间△t,信号延续时间过长又降低了分辨能力,这是一个矛盾。
可控震源的特点:可控震源只是一个低振幅的激发源,而不是低能量的激发源。激发信号频带宽度是有限的
注意:这种记录上的反射波形不是反射信号本身,而是它的自相关函数的图形。自相关函数的极大值对应的时间才是反射波的到达时间。
可控震源的优点:
1)可控震源不产生地层不传播的振动频率,从而节约能量。
2)可控震源不破坏岩石,不消耗能量于岩石的破碎上。
3)可控震源抗干扰能力强。
10 地震波的接收
由两部分结成:检波器和地震仪
针对地震波的特点对仪器有如下要求:
1)检波器有较好的灵敏度(地震波引起地面位移只有微米量级);
2)记录仪有放大、选频功能(突出有效波,压制干扰波);
3)有较大的动态范围(地震波的振幅大小范围);
4)用时标显示传播时,可用来推断反射界面的深度。
检波器:安置在地面、水中或井下以拾取大地振动的地震探测器或接收器,它实质是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动圈式(用于陆地工作)和压电式(用于海洋和沼泽)
检波器的主要性能有:固有频率、阻尼系数、灵敏度等参数
地震仪器的基本要求
1) 把地面的机械振动转变成电信号,地面位移只有微米的数量级。
2)频率选择作用,以便让有效波的频率成分全部通过,干扰波的频率成分被滤掉。
3)大动态范围(24bit),估计为130分贝。信号差别可达百万倍。
4)备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海上勘探的主要干扰波
1)震源气泡,也称重复冲击。主要是震源在海水所产生的气泡,气泡效应。
2)鸣震
海水层内形成的多次反射,海底较平时多次反射造成水层一种共振现象,称鸣震。
海底不平时所引起的散射与多次反射还会形成一种交混回向。
3)侧反射—海底潜山,暗礁等产生的反射。
4)底波—海底界面有低速层,出现面波。
11 井孔地震勘探
井中地震观测方法包括垂直地震剖面法,(VSP 或反VSP)和井间地震技术等。
VSP观测方法:接收点布置在深井中,震源在地面的观测方式。
这种观测方式能测试到从地面向下传播的地震波(下行波),也能部分地接收到反射波(上行波)。
反VSP观测方法:震源位于深井中,观测点布设在地面的观测方式
井间地震观测系统:利用两口井,一口作为震源井,一口作为检波器接收井。
VSP的用途:能够精确地测得时间与深度的关系(时-深关系)。
VSP的特点(优点):
1) VSP是通过垂直方向的波场研究地质剖面的垂向变化。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更直接、更灵敏。
2)VSP记录可以在介质内部紧靠界面附近观测,可以记录到与界面有关的较纯的地震子波。
3)可以避开或减弱地表低降速带的干扰,易于识别波的性质。
4)可以提高仪器的接收有效灵敏度和记录的分辨率。
5)可以接收到来自上下方向的波,利用它们的不同判别波的性质。
VSP震源的选择原则:
1)与VSP井旁地面地震记录所用的震源一致;
2)各种震源每次激发的子波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3)震源的输出能量应当适中;
4)激发子波的频谱应尽可能宽,以便提高分辨率。
反VSP观测方法的优点:1)地面布设的观测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如直线状、放射状、环状、线束状等;
2)采用这些观测方式,可进一步扩大研究井口周围地质细节的范围;
3)观测资料经数字处理后的成果很容易与常规地面地震资料进行对比,便于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释。
井间地震观测系统利用两口井,一口作为震源井,一口作为检波器接收井。
井间地震震源震源的要求:
1)不具破坏力,水泥固井,应力不大于20psi ;
2)有一定的能量,激发信号为宽频带;频率上限达1000Hz;
3)可重复性,可操作性;
4)耐高温高压;
5)再好能激发横波。
井下震源主要分两大类:脉冲型和可控震源型。
爆炸震源是最早使用的脉冲震源,特点是井下环境适应能力强,激发有效能量大信号频带宽和操作简单。
12 低(降)速带的测定和静校正
第三章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二)
为了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就要求突出有效波,压制干扰波。
地震组合法就是利用干扰波与有效波在传播方向上的不同而提出的压制干扰波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用于压制面波之类低视速度的规则干扰及随机干扰。
组合
把多个检波器接收信号输入一个地震道或者用多个震源同时激发构成一个总的震源,前者称为检波器组合,后者称为震源组合。
组合可以压制规则干扰,也可以压制随机干扰。
1 干扰波和组合概念
有效波--那些可用解决地质问题的波。如反射波、折射波等。
干扰波--是指妨碍追踪和识别有效波的波。如面波、多次反射波。
根据干扰波的特点分规则和不规则(随机)两大类干扰波。
规则干扰--具有一定主频和视速度,能在地震记录以上一定同相轴出现的干扰波。(声波、面波、浅层折射波、多次拨、侧面波、工业干扰)
不规则干扰、随机干扰--没有一定规律,没有一定的的主频和视速度,也没有一定传播方向,在地震记录上形成杂乱无章的干扰。
有效波和干扰波的差别:
1)在传播方向上不同,即干扰波的最大真速度和有效波的视速度范围不同。干扰波沿地表附近传播,有效波几乎是从地下垂直来到地面。
2)在频谱上有差别。
3)经过动校正后的剩余时差有差别。
4)出现的传播规律可能有差别。
常见规则干扰波:
(1)面波
指沿地表传播的瑞利波,其特点为:频率低、传播速度小,有频散现象,面波能量弱,衰减缓慢,时距曲线为直线,视速度与真速度相等。
(2)声波
声波是一种在空气中传播的弹性纵波,速度稳定,频率较高,延续时间短。
(3)浅层折射波
当浅层存在有高速层,可以观测到直线同相轴的浅层折射波。
(4)多次反射波
多次波和一次波的频谱、视速度是相近的。多次波的传播速度,比同时到达的一次反射波的传播速度低。
(5)50Hz交流电干扰
特点是频率稳定,一般在50Hz左右。
2 组合法的形式
组合法的形式,指用多个检波器组成一个地震道的输入或者采用多个震源同时激发构成一个总的震波,前者叫组合检波,后者叫组合爆炸,两者原理相同。
组合法分为:
1)野外检波器组合,即把安置在测线上一定距离的几个检波器所接收到的振动叠加起来作为一道地震信号。
2)野外的震源组合,即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几个震点上同时激发,总效应为一炮。
3)室内混波,把若干个地震道 信号按比例相加,作为一个新地震道。
组合原理
对一组检波器,一个垂直到达地表的波场,将同时影响组合内的每个检波器,它们会产生相干加强。如果水平方向传播的波在不同的时间影响不同的检波器,出现相消干涉。
均匀组合、线性组合:沿测线方向等间距布置各个检波器的组合方式。
面积组合:检波器在一个面积内的组合方式。
所以,为了清楚地了解组合的相对加强和压制作用与波的入射角α、检波器的数目n、检波器间距Δx的关系,通常用组合后的总振动的振幅与组合前的单个检波器的振幅的n倍之比值:
此式也表示一种组合特性,其本质上相当于作了归一化处理。它表示对来自不同方向的波的相对加强或压制效果,称为组合的方向特性。
方向特性其它形式表示
2方向特性曲线
组合法的缺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