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化学必修一学习知识框架.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1-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 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规则 要做到实验安全,要注意以下问题: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 可以直接加热的:试管、坩锅、蒸发皿、燃烧匙 用石棉网加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 (2)识别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看课本图片标志) 二、物质的分离、检验和提纯 1、不溶性杂质的去除————过滤、蒸发 A、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 粗盐 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B、过滤作用: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 C、实验用品: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含铁圈、铁夹) D、操作:1、溶解 2 过滤 3.蒸发滤液 (如果要得到不溶性杂质则步骤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E、玻璃棒的作用:1搅拌,加速溶解 2 引流,防止飞溅 3 防止局部过热,使小液滴飞溅 2、在进行过滤和蒸发时应注意哪几点?为什么? 过滤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 ;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 边缘 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 三层滤纸一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蒸发 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出来 ②当出现大部分晶体时就停止加热 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④蒸发皿中溶液不超过三分之二 2、沸点不同的液体的分离————蒸馏 A、利用互溶的液体但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分离一种方法 如石油的分馏 、海水的淡化、蒸馏水的制取 B、实验用品:蒸馏烧瓶(咀支烧瓶)、冷凝管、牛角管接受器、锥形瓶、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含铁圈、铁夹)碎瓷片 C、温度计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冷凝水的流向: 下进上出;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液体暴沸 3、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萃取和分液 A、 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来达到分离 的一种方法。如从碘水提纯碘; B、 萃取剂的选择:(与原溶剂不互溶,不反应、密度不同;提纯物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大于原溶剂;不与提纯物质反应) 酒精不能用作萃取剂的原因:酒精能与水互溶。 B、分液是将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分离开来的操作。 C、实验用品: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含铁圈、铁夹) D、步骤:1、混合振荡 2.静置分层 3.分液 4、离子的检验(硫酸根、氯离子) 检验SO42-:未知组成溶液先滴加稀HCl,若没有白色沉淀则加入BaCl2, 有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加入盐酸的目的是:排除Ag+ SO32- CO32-的干扰。 检验Cl-:未知组成溶液先滴加稀HNO3,若没有白色沉淀则加入AgNO3, 有白色沉淀证明有Cl-。加入稀HNO3的目的是:排除CO32-的干扰。 5、 粗盐的提纯 a) 粗盐水溶液中有哪些离子Ca2+ Mg2+ SO42- Cl- Na+ 其中哪些是杂质Ca2+ Mg2+ SO42- b) 分别用哪些试剂除杂;还要注意加入的顺序 Na2CO3一定加在BaCl2后面;HCl最后加。(共三种顺序) 1-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基本公式: 物理量 意义 符号 需掌握内容 物质的量 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 n 单位mol 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 mol 使用摩尔时,一定要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质量 物体的重量 m 单位g 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M 单位 g/mol ;摩尔质量如果以g/mol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具有的体积。 Vm 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粒子的数目、粒子本身的大小、粒子间的平均距离。 标况:0C ,1atm 常温常压:25C 1atm 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的物质的量 CB 单位molL-1 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 W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粒子数 微粒的个数 N 微粒指原子、分子、离子、质子、电子、中子等 阿伏加德罗常数 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 常数个微粒 NA 近似值为6.021023mol-1 (有单位) 二、 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的溶液的配制——步骤和误差分析: 配制步骤 错误操作 nB V cB 计算 计算结果m=5.85g,称5.9g 称量 砝码生锈 少量溶质固体沾在滤纸上 溶解 搅拌过度使液体溅出 转移 溶液未冷 洗涤 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定容 仰视 俯视 超过刻度线,吸出一部分水 摇匀 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装瓶 试剂瓶留有蒸馏水 2、仪器:烧杯、玻璃棒、容量瓶(标明体积50ml 100ml 250ml 500ml 1000ml)、胶头滴管、托盘天平、药匙(固体溶质使用)、量筒(液体溶质使用) 3、从一定体积溶液中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4、在一定体积的一种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所含离子的个数。 5、溶液的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6、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式: 2-1 物质的分类 1、常见的分类方法: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分散系可以有 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粒子直径 <1nm 1-100 nm >100nm 外观 均一,透明,稳定 均一,透明,介稳体系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实例 食盐水 Fe(OH)3胶体 泥浆水 3、胶体: (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墨水等。 ★明矾净水原因;明矾水解后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 。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例]1.关于分散系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浊液、溶液都是分散系 B.粒子的半径:浊液>溶液>胶体 C.可见光透过溶液时,产生丁达尔现象 D.胶体都不透明、且稳定性极强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三个要点:饱和FeCl3溶液、沸水、逐滴加入) 2-2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s)、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离子带电荷数有关。 [例]2.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 A.铝 B. 食盐 C.硫酸 D.蔗糖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定义和区分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部分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如:弱酸、弱碱和水,醋酸铅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Al2(SO4)3=2Al3++3SO42- ★(水溶液)NaHSO4=Na++H++SO42- NaHCO3=Na++HCO3- (熔融状态)NaHSO4=Na++HSO4- [例]3.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2SO4=H2++SO42- B. AlCl3=Al3++3Cl- C. Ba(OH)2=Ba2++(OH)2- D. HNO3=H++N5++3O2- 二、离子反应:(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离子反应,先从是否在水溶液中进行考虑,再看是否有某种物质可以电离出离子.)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难电离物(如水、弱酸、弱碱)。 ②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离子的价态发生变化。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 常见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三大强酸(H2SO4、HCl、HNO3),三大强碱(NaOH、KOH、Ba(OH)2 ),可溶性盐,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常见的微溶物质:Ca(OH)2、CaSO4、Ag2SO4、MgCO3等不改写,仍写成化学式,其中氢氧化钙要注意,说是澄清溶液则要改写。 查:一查质量守恒 二查电荷守恒 三查符合反应事实 ★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重点) ①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能不能发生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对不对)。 ②看是否可拆。 ③看是否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④看“=”“ ”“↑”“↓”是否应用恰当。 ⑤考虑“量”的差异(难点) [例]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金属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 B.将铁投入氯化铁溶液中:Fe+Fe3+=2Fe2+ C.铝和稀硫酸反应:2Al+6H+=2Al3++3H2↑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溶液混合:Ba2++SO42-=BaSO4↓ [例]5. H++OH-=H2O表示 这类反应 ★4、离子共存问题 若离子之间可以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则不能共存。反之则可以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或难电离物)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沉淀:AgCl、BaSO4、BaCO3、CaCO3、Mg(OH)2、Al(OH)3、Fe(OH)3、Cu(OH)2等。 生成气体:CO32-、HCO3-、SO32-、HS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难电离物:①H+和OH-生成H2O。 ②如CH3COO-和H+生成CH3COOH(弱酸)、NH4+和OH-生成NH3H2O(弱碱)等。 ③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O3-等既不能和H+共存,也不能和OH-共存。 如:HCO3-+H+=H2O+CO2↑, HCO3-+OH-=H2O+CO32- (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Cu2+、Fe3+、Fe2+、MnO4-(常见这四种有色离子)。 ②注意挖掘某些隐含离子:酸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H+,碱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OH-。 ③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例] 6.在PH=14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溶液是( ) A. Na+、Cu2+、Cl-、SO42- B. Mg2+、Ba2+、NO3-、Cl- C. K+、Na+、SO42-、CO32- D. K+、Ag+、HCO3-、Br- 2-3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包括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元素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例]7.下列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SiO2+2C==Si+2CO↑ B. Fe+2FeCl3=3FeCl2 C. Cl2+H2O=HCl+HClO D.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例]8.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失电子) →升(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降→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 (注:一定要熟记以上内容,以便能正确判断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还原剂在反应物中找;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在生成物中找。 化合价升高 失电子 被氧化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化合价降低 得电子 被还原 [例]9.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 ) A. 2Na+2H2O=2NaOH+H2↑ B. 2Na2O2+2H2O=4NaOH+O2↑ C. 3NO2+H2O=2HNO3+NO D. 2Cl2+2H2O=4HCl+O2 [例]10.在3Cu + 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1 B. 3︰8 C. 2︰3 D. 8︰3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氧、最低还、中兼可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10.已知,(1)2FeCl3+2KI=2FeCl2+2KCl+I2;(2)2FeCl2+Cl2=2FeCl3,据此可判断各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FeCl3>Cl2>I2 B. Cl2>FeCl3>I2 C. I2>Cl2>FeCl3 D. Cl2>I2>FeCl3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单强离弱、单弱离强 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发应,如Fe2+和Fe3+,SO2和H2SO4不发生反应。 三、如果使元素化合价升高,即要使它被氧化,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反之同理) [例]11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 A. SO2→S B. SO32-→SO2 C. I-→I2 D. HCO3-→CO32 - E 、KClO3 →O2 3-1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 钠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二、 钠的化学性质 1、 Na在常温下可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Na2O(白色粉末)表面变暗,加热变成淡黄色固体。 4Na + O2 == 2Na2O 2Na2O +O2 2Na2O2 2、 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Na + O2 Na2O2(Na2O2比Na2O稳定)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3、 钠与水的反应: 向盛满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块钠(注意钠块要小,不要用手接触金属钠),并盖上表面皿,观察发生的现象:(1)钠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2)钠块熔化成明亮的小球(反应为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3)小球四处游动,且发出嘶嘶的声音(反应中有气体生成);(4)滴有酚酞的水变成红色(有碱生成)(即:浮、熔、游、响、红) 4、 钠与酸反应:2Na + 2HCl == 2NaCl +H2↑ 5、 钠与盐溶液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CuSO4 +2NaOH Cu(OH)2↓+ Na2SO4 总式:2Na+2H2O+CuSO4Cu(OH)2↓+H2↑+Na2SO4 三、 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或用石蜡密封(因钠非常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又因钠比煤油重且不与煤油反应)。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四、 铝:4Al+3O2 ==2Al2O3 可分别与强碱、强酸溶液反应 高温 如:2Al + 6HCl 2AlCl 3 + 3H2↑ 2Al+2NaOH+2H2O == 2NaAlO2+3H2↑ 五、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 Fe3O4+4H2(注意实验装置) [例]12 钠长时间放在空气中,最后的产物主要成分是 A.Na2O B.NaOH C.Na2CO3 D.Na2CO310H2O 13 过量的NaHCO3和Na2O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混合加热后,最后排出气体,残留的固体是 A.Na2O B.Na2O和Na2O2 C.Na2O2和Na2CO3 D.Na2CO3 3-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金属氧化物 1、多数金属氧化物不溶于水,不能跟水直接反应。 少数金属氧化物能跟水反应生成可溶或微溶的碱: 如:Na2O+ H2O==2NaOH CaO+ H2O==Ca(OH)2 K2O+ H2O==2KOH BaO+ H2O==Ba(OH)2 2、 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碱性氧化物) CuO + 2HCl == CuCl2(蓝绿色) + H2O Fe2O3 + 6 HCl == 2FeCl3(黄色)+ 3H2O Fe3O4 + 8HCl == 2FeCl3 + FeCl2 + 4H2O 金属氧化物以碱性氧化物为主,少数呈两性,也存在酸性氧化物(Cr2O3、Mn2O7)。 3、 氧化铝(Al2O3俗称刚玉)白色难溶物,是冶炼铝的原料,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为两性氧化物,能跟强酸、强碱溶液反应。 Al2O3 +6HCl ==2AlCl 3 + 3H2O Al2O3 +2NaOH == 2NaAlO2(偏铝酸钠) + H2O 离子方程式:Al2O3 + 6H+ == 2Al3+ + 3H2O Al2O3 +2OHˉ == 2AlO2ˉ+ H2O 二、金属氢氧化物 1、金属氢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H) 3+3HCl == 2FeCl3+3H2O 2、难溶性的金属氢氧化物受热易分解 2Al(OH)3 Al2O3 + 3H2O 2Fe(OH) 3 Fe2O3 +3H2O 3、 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Al(OH)3沉淀不溶于氨水(弱碱)、碳酸(CO2)。 Al(OH)3 + 3HCl =AlCl3 + 3H2O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1)制备:Al3+ + 3NH3H2O == Al(OH)3 ↓+ 3NH4+ (2)物性:难溶,白色胶状物,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有吸附色素的性能,常用作净水剂。 (3)硫酸铝钾[KAl(SO4)2]做净水剂(复盐),在溶液中电离: KAl(SO4)2 == K+ + Al3+ + 2SO42—- 4、铁的氢氧化物:Fe(OH) 2、Fe(OH) 3 (1)Fe(OH) 2 :白色、不稳定,易被氧化成红褐色的Fe(OH) 3 制备:用可溶性的亚铁盐与碱反应:Fe2+ + 2OH-== Fe(OH) 2↓ 4Fe(OH) 2+O2+2H2O== 4Fe(OH) 3 现象:白色絮状沉淀→灰绿色→红褐色沉淀 (注意滴管的尖嘴部位要伸入到溶液中加入溶液。原因是防止二价铁被氧化。) (2)Fe(OH) 3 :红褐色,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达到净水作用,常做净水剂。 制备:用可溶性的铁盐与碱反应:Fe3+ + 3OH-== Fe(OH) 3↓ 三、盐 1、钠盐 (1)Na2CO3(纯碱、苏打)白色粉末,受热不分解,溶液呈弱碱性。 结晶水合物Na2CO310 H2O在空气中易发生风化而变成粉末。 ①与酸反应: Na2CO3+HCl = NaHCO3+ H2O NaHCO3+ HCl = NaCl+ CO2↑+ H2O 总式: Na2CO3+2HCl = 2NaCl+CO2↑+ H2O ②往Na2CO3溶液中通入CO2:Na2CO3 +CO2+ H2O=2NaHCO3 (2)、NaHCO3(小苏打)白色细小晶体,溶解度较小,受热易分解,溶液碱性比Na2CO3弱。 NaHCO3+ HCl = NaCl+ CO2↑+ H2O(速度比Na2CO3快)HCO3—+H+CO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HCO3—+OH-H2O+CO32— 2NaHCO3Na2CO3+CO2↑+H2O 2、铁盐 (1)Fe3+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可被Fe、I-、S2-、Cu等还原为Fe2+) 2FeCl3 + Fe 3 FeCl2 即:2Fe3++ Fe 3Fe2+ 2Fe3++ Cu2Fe2++ Cu2+ (用铁盐溶液可腐蚀铜的印刷线路板) 2Fe3++ 2I-2Fe2++ I2 (Fe3+能使KI淀粉试纸变蓝) (2)Fe2+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可被浓H2SO4、HNO3、Cl2、O2、H202等氧化为Fe3+) 2Fe2++Cl2=2Fe3++2Cl—(Cl2、Br2氧化Fe2+) 5 Fe2++MnO4—+8H+=5Fe3++Mn2++4H2O(可使紫红色的溶液褪色) ★Fe3+和Fe2+的鉴别:①溶液颜色;②加入NaOH;③与KSCN混合,溶液呈血红色为Fe3+; 加KSCN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呈血红色为Fe2+ Fe3++3SCN-=Fe(SCN)3 (血红色溶液) 四、焰色反应:是指金属或其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显现出特殊的颜色;属物理变化。 操作:将铂丝(或铁丝)先灼烧至与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待测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钠元素的焰色:黄色;钾元素的焰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例]14. 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只有金属单质才有焰色反应 B.只有金属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 C.只有某些金属或其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 D.只有金属离子才有焰色反应 15 在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原溶液中Al2(SO4)3和Mg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 :2 B. 3 : 1 C. 3 : 2 D. 2 : 1 3-3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都低,但比成份金属具有更好的硬度、强度和机械加工性能。如:铝合金、钢铁等。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一)铜合金:如青铜、黄铜、白铜 (二)钢(铁的合金):含碳量在2% ~ 4.3%的为铸(生)铁。 含碳量在0.03% ~ 2%的为钢。 1、碳素钢:(1)低碳钢:含碳量低于0.3% ;(2)中碳钢:含碳量为0.3% ~ 0.6% ; (3)高碳钢:含碳量高于0.6% 。 2、合金钢:在碳素钢中加入铬、锰、钨、镍、钼、钴、硅等元素。 铝的图像 Al(OH)3的两性实验(了解)(图中纵坐标为Al(OH)3沉淀量,横坐标为加入试剂的体积。) 1. 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AlCl3溶液中,直至过量 现象:先产生白色沉淀,当过量时沉淀消失。 反应:O→A A→C 2. 将AlCl3溶液逐滴滴入NaOH溶液中,直至过量 现象:开始没有沉淀产生,中间产生沉淀,且最终沉淀不溶解。 反应:O→B B→A 3. 将HCl溶液逐滴滴入NaAlO2溶液中,直至过量 现象:先产生白色沉淀,当过量时沉淀消失。 反应:O→A A→C 4. 将NaAlO2溶液逐滴滴入HCl溶液中,直至过量 现象:首先没有沉淀,中间产生沉淀,且最终沉淀不消失。 反应:O→B B→A 5. 将NaAlO2溶液逐滴滴入AlCl3溶液中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消失。 反应: [例]16 .在0.2mol/L的AlCl3溶液100mL中,如果要得到1.17g沉淀,则需加入0.5mol/L的NaOH溶液多少毫升? 分析:AlCl3与NaOH反应时,当AlCl3过量时,只生成Al(OH)3;当NaOH过量时,Al(OH)3沉淀又会部分溶解,所以,此题应有两种结果。 答案:n(AlCl3)= 0.2mol/L 0.1L =0.02mol n[Al(OH)3]=1.17g/78gmol-1=0.015 mol (1)当AlCl3过量时,设需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为n1,溶液体积为V1 AlCl3+3NaOH= Al(OH)3↓+3NaCl 3mol 1mol n1 0.015mol 解得:n1=0.045mol V1= n1/c=0.045mol /0.5molL-1=0.09L=90mL (2)当AlCl3不足量时,设产生最大沉淀量时,需NaOH的物质的量为n2,与Al(OH)3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n3,溶液体积为V2 AlCl3 + 3NaOH= Al(OH)3↓+3NaCl 1mol 3mol 0.02mol n2=0.06mol 此时生成的Al(OH)3物质的量为0.02mol, 依题意最后得到沉淀为0.015mol,说明溶解了0.005mol。 Al(OH)3 + NaOH = NaAlO2+ 2H2O 1mol 1mol 0.005mol n3=0.005mol V2= (n2+n3)/c=(0.06mol+0.005mol)/0.5molL-1=0.13L=130mL 答: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90ml和130ml。 4-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硅元素:是一种亲氧元素。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一、 硅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只能与F2、氢氟酸和强碱反应。是良好的半导体。 二、 二氧化硅(SiO2):立体网状结构,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此外还能与F2、氢氟酸和强碱反应。 SiO2+CaO CaSiO3 SiO2+4HF(弱酸) == SiF4 ↑+2H2O SiO2+2NaOH == Na2SiO3+H2O ★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运用:玛瑙、水晶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三、硅酸(H2SiO3):不溶于水,酸性比碳酸弱。 1、制备: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Na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说明酸性比碳酸弱) 2、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大都难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 硅酸钠Na2SiO3 (水玻璃),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以纯碱、石灰石、石英为原料)、陶瓷(以黏土为原料)、水泥(以 [例]17 . 下列各组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 B.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常温) C.二氧化硅与碳(高温) D.二氧化硅与浓HNO3(常温) 18 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A.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汽油或煤油放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4-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氯元素: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一、氯气: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1:2)、易液化 (液氯,纯净物)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生成高价盐) 2Na+Cl22NaCl(白烟) 2Fe+3Cl22FeCl3(棕黄色烟) Cu+Cl2CuCl2(棕色烟,溶于水后呈蓝绿色) 2、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 H2+Cl22HCl(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光照爆炸 3、氯气与水的反应 Cl2+H2O==HCl+HClO(次氯酸) ★氯水(混合物):黄绿色溶液(新制) 成分:H20、Cl2、HClO、H+、Cl-、ClO-、OH-(三分四离) 久置氯水,因为HClO分解,可视为稀盐酸。 ★次氯酸HClO 强氧化性,有消毒、漂白作用。 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 2HClO 2HCl+O2 ↑ 注意:干燥的氯气(液氯)没有漂白性,潮湿的氯气(因含有HClO)有漂白性 4、氯气与碱的反应 漂粉精:Cl2+2NaOH==NaCl+NaClO+H2O 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2、Ca(ClO)2,其有效成分为:Ca(ClO)2) 次氯酸盐跟稀酸或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起到漂白和消毒的作用。 NaClO+HCl==NaCl+HClO或NaClO+CO2+H2O==NaHCO3+HClO Ca(ClO)2+2HCl==CaCl2+2HClO或Ca(ClO)2+CO2+H2O==CaCO3↓+2HClO 5、氯气与盐的反应 ★Cl2 +2KI ===2KCl+I2 (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2Cl2+2NaBr===2NaCl+Br2 二、Cl-、(Br-、I -)的检验:先加AgNO3后加HNO3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 (淡黄色沉淀AgBr、黄色沉淀AgI) [例]19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氯分子、氯离子和氯的含氧化合物的是 A. 氯水 B. 液氯 C. 氯酸钾 D. 次氯酸钙 20. 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不正确的是 A. 漂白粉可露置于空气中保存 B. 金属钠应用煤油液封 C. 液溴应用水封存 D. AgI、AgBr应保存在棕色瓶中 4-3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SO2):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含硫燃料(如煤)的燃烧,易成二次污染酸雨。 1、酸性氧化物通性: SO2+H2O H2SO3 (可逆反应,H2SO3为中强酸) SO2 + CaO = CaSO3 (煤中加生石灰防大气污染) 2NaOH + SO2 = Na2SO3 + H2O(SO2不足) Na2SO3+ SO2 + H2O = NaHSO3 总:NaOH + SO2 = NaHSO3 (SO2过量) 2、氧化性:SO2 + 2H2S = 3S↓+ 2H2O 3、还原性:2SO2+O22SO3 SO3+H2O= H2SO4 (工业制H2SO4) SO2 + X2 + 2H2O = H2SO4 + 2HX (X2包括Cl2、Br2、I2) ★ SO2使KMnO4(H+)、氯水、溴水褪色,表现还原性,不是漂白性。 4、漂白性(使品红褪色,加热后恢复原来颜色。不能使石蕊变红后褪色) SO2 HClO、Na2O2、H2O2、O3、Ca(ClO)2 活性碳 原理 化合作用 氧化作用 吸附作用 变化 化学 化学 物理 可逆性 可逆 不可逆 不可逆 效果 暂时 永久 永久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放电化合:N2 +O2 2NO(无色,有毒,与血红蛋白结合) NO易被氧化:2 NO + O2 == 2 NO2(红棕色,有毒,刺激呼吸器官) NO2易溶于水:3NO2 + H2O ==2HNO3 + NO(NO2不是HNO3的酸酐) 4NO+3O2+2H2O=4HNO3 4NO2+O2+2H2O=4HNO3 NO、NO2是大气污染物,NO2能造成光化学烟雾。 4-4 氨 硝酸 硫酸 一、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液化,液氨作致冷剂;极易溶于水(1:700)。 1、与水的反应: NH3 +H2O NH3H2O NH4+ + OH-(一水合氨的水溶液即氨水,显弱碱性) NH3H2O NH3Ÿ + H2O(一水合氨不稳定) 2、与酸的反应: NH3 + HCl ==NH4Cl 3、与O2的反应——氨的催化氧化 4NH3 + 5O2 4NO +6 H2O 4、铵盐:都易溶于水。 ①受热分解: NH4Cl NH3 Ÿ+ HClŸ; NH4HCO3 NH3 Ÿ+ H2O + CO2Ÿ ②与碱的反应:制NH3和检验NH4+ (NH4)2SO4+2NaOHNa2SO4+2NH3Ÿ+2H2O 2NH4Cl + Ca(OH)2 NH3↑+ CaCl2 + 2H2O(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 ③NH4+的检验方法:加浓碱液,加热,放出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NH4++OH-NH3↑+H2O 二、硫酸:无色粘稠油状液体,高沸点,难挥发,密度比水大。能与水任意比互溶,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①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①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②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④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⑤能和某些盐反应。 ② 浓硫酸的特性: ①吸水性:将物质中含有的水分子夺去。 如:气体干燥剂(物理变化),不能干燥NH3、H2S 使蓝色的胆矾晶体变为白色固体。(化学变化) ②脱水性:将别的物质中的H、O按原子个数比2:1脱出生成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