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学习知识重点归纳(汇总整编).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可把该物体看作一个质点。 参考系 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 分类:直线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空间立体坐标系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隔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 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 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公式:Δx=x1-x2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公式:Δt=t2-t1 速度 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Δx/Δt 单位:米每秒(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 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6V),0.02s 电火花计时器:低压交流(220V),0.02 s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先开启电源,再释放小车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加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a=Δv/Δ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加速运动,则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物体减速运动,则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从v-t图象看加速度 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进行实验 处理数据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速度公式:v=v0+at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v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位移公式:x=v0t+at2/2 x=(v0+ v)t /2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公式:v2-v02=2ax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相同。用g表示。 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 公式:v=gt h=gt2/2 v2=2gh Δh=gT2 第六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纠正了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理想斜面实验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说,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力和力的图示 力 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单位:牛顿,简称牛(N)。 力的图示 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重力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公式:G=mg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重心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外形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 弹性形变和弹力 形变 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弹力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弹性限度: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弹性形变的极限值称为“弹性限度”。 产生弹力的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几种弹力 压力和支持力、拉力 胡克定律 弹簧的弹力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之消失。 公式:F=kx k——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N/m)。 第三节 摩擦力 摩擦力:连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力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个限度,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与之相平衡的外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这个力大小相等。 滑动摩擦力 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μ——动摩擦因数,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第四节 力的合成 合力: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 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对物体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当于另外的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该物体时产生的效果,则这几个力就是原先那个作用力的分力。 力的合成 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共点力 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有共同的作用点或者这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外力称为共点力。 非共点力 既不作用在同一点上,延长线也不交于一点的一组力。 第五节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矢量相加的法则 正交分解 将一个力沿着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称为正交分解。正交分解的好处是可以创造直角三角形,以便运用三角函数来求解分力。 三角形定则 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算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理想实验的魅力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惯性 定义: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与质量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质量单位:千克(kg) 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平衡摩擦力,m钩码《M小车 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a∝F,a∝1/m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 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加速度的方向取决于合外力的方向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 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在力学中,把“长度”、“ 质量”、“时间”作为基本量。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在力学中,把“m”、“ Kg”、“s”作为基本单位。 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SI):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 牛顿第三定律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六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作为桥梁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作为桥梁 第七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即:任意某一条直线上的合力均为0。 超重和失重 超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失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完全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0,此时物体仅受到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 运动种类 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 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 t X t V 匀变速直线 运动 V t 1、从X—t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 ⑵、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1、 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2、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3、 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 2、从V—t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在t轴上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正,在t轴下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负。 ⑵、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1、 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 2、 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正,在t轴下方的位移为负。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3、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 4、 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比较图线的斜率大小) 补充一: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 种类 区别(特点) 联系 匀直线运动 V=恒量 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0 x= vt 匀变速直线 运动 v=v0+at a=恒量 x=v0t+at2/2 = = a与V0同向为加速 a与V0反向为减速 补充二: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⑵若a 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补充三:利用纸带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分析纸带问题的核心公式: ◆(1)求某点瞬时速度V: Vt/ 2 === ◆(2)由 求加速度a; 逐差法求加速度: 高一物理下知识点总结 1.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特征 (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 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 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 (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举例:匀速圆周运动) 2.绳拉物体 合运动:实际的运动。对应的是合速度。 方法:把合速度分解为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 3.小船渡河 例1:一艘小船在200m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3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m/s, 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 (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 船渡河时间:主要看小船垂直于河岸的分速度,如果小船垂直于河岸没有分速度,则不能渡河。 (此时=0,即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解:(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渡河的最短时间为: 合速度为: 合位移为: 或者 (2)分析: 怎样渡河:船头与河岸成向上游航行。 最短位移为: 合速度为: 对应的时间为: 例2:一艘小船在200m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5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 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 (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 解:(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渡河的最短时间为: 合速度为: 合位移为: 或者 (2)方法:以水速的末端点为圆心,以船速的大小为半径做圆,过水速的初端点做圆的切线,切线即为所求合速度方向。 如左图所示:AC即为所求的合速度方向。 相关结论: 4.平抛运动基本规律 1. 速度: 合速度: 方向: 2.位移 合位移: 方向: 3.时间由: 得 (由下落的高度y决定) 4.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在竖直方向上都成立。 5. 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2倍。 6.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方向延长线的交点到抛出点的距离都等于水平位移的一半。(A是OB的中点)。 5.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质点通过的圆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单位:米/秒,m/s 2.角速度: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单位:弧度/秒,rad/s 3.周期: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单位:秒,s 4.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圆周运动的圈数。 单位:赫兹,Hz 5.转速: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单位:转/秒,r/s (条件是转速n的单位必须为转/秒) 6.向心加速度: 7.向心力: 三种转动方式 绳模型 6.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 1.“绳模型”如上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注意:绳对小球只能产生拉力) (1)小球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绳子和轨道对小球刚好没有力的作用 mg = = (2)小球能过最高点条件:v ≥ (当v >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 (3)不能过最高点条件:v < (实际上球还没有到最高点时,就脱离了轨道) 2.“杆模型”,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注意:轻杆和细线不同,轻杆对小球既能产生拉力,又能产生推力。) (1)小球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v=0,F=mg (F为支持力) (2)当0F>0(F为支持力) (3)当v=时, F=0 (4)当v>时,F随v增大而增大,且F>0(F为拉力) 7.万有引力定律 1.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是一个常量。 (K值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 2.万有引力定律: (1)赤道上万有引力: (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 (2)两极上的万有引力: 3.忽略地球自转,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黄金代换) 4.距离地球表面高为h的重力加速度: 5.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轨道处的向心加速度a等于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 6.中心天体质量的计算: 方法1: (已知R和g) 方法2: (已知卫星的V与r) 方法3: (已知卫星的与r) 方法4: (已知卫星的周期T与r) 方法5:已知 (已知卫星的V与T) 方法6:已知 (已知卫星的V与,相当于已知V与T) 7.地球密度计算: 球的体积公式: 近地卫星 (r=R) 8. 发射速度:采用多级火箭发射卫星时,卫星脱离最后一级火箭时的速度。 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 地面运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7.9km/s。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最大运行速度。地球上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 。 使人造卫星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不再绕地球运行,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使人造卫星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要的最小速度。 8.机械能 1.功的计算。 2. 计算平均功率: 计算瞬时功率: (力F的方向与速度v的方向夹角α) 3. 重力势能: 重力做功计算公式: 重力势能变化量: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重力做功特点:重力做正功(A到B),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C到D),重力势能增加。 4.弹簧弹性势能: (弹簧的变化量) 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变化量的负值: 特点:弹力对物体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对物体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5.动能: 动能变化量: 6.动能定理: 常用变形: 7.机械能守恒: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会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初状态的势能和动能之和等于末状态的势能和动能之和) (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势能的减少量) (A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