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结合率相互学习知识.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蛋白结合率相关知识 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即血液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可逆性疏松结合,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增大,不能跨膜转运、代谢和排泄,并暂时失去药理活性,某些药物可在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上发生竞争排挤现象。药物分子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和药物与受体蛋白结合情况相似):具有饱和性与可逆性、结合物无活性、有竞争置换现象。 药物进入循环后,有两种形式:   结合型药物: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特点:   (1)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2)体积增大,不易通过血管壁,暂时“储存”于血液中。   意义:结合型药物起着类似药库的作用。药物进入相应组织后也与组织蛋白发生结合,也起到药库作用,影响药物作用和作用维持时间长短,一般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体内消除慢,作用维持时间长。   游离型药物:未被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 特点:能透过生物膜,进入到相应的组织或靶器官,产生效应或进行代谢与排泄。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方式:   酸性药物与白蛋白结合:华法林、非甾体抗炎药、磺胺类药物主要与血浆白蛋白结合,三环类抗抑郁药、氯丙嗪也与白蛋白结合。   碱性药物与α1-糖蛋白结合:β-糖蛋白和α-酸性糖蛋白虽然量比白蛋白少很多,但在癌症、关节炎、心肌梗死等疾病中可增高,能与奎宁结合。   特点:   (1)可逆性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可逆的,极少数是共价结合(如烷化剂)。   药物在血液中转运时,结合型与游离型药物快速达到动态平衡。游离型药物→透过生物膜→血液中游离型药物浓度降低→结合型药物,释出游离型药物。   (2)饱和性   血浆中蛋白有一定的量,与药物的结合有限,因此,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具有饱和性。   当药物浓度大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时→饱和→游离型药物急剧增加→毒性反应。   某些病理情况下,血浆蛋白过少(如肝硬化、慢性肾炎)、变质(如尿毒症)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减少→毒性反应。有些药物在老年人中呈现较强的药理效应,与老年人的血浆蛋白减少有关。   (3)竞争性   两种药物→竞争结合同一蛋白→置换→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导致中毒。   如:保泰松→结合型双香豆素→游离型→浓度增加→出血倾向。   与内源性代谢物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如磺胺药→置换胆红素→新生儿核黄疸症。 此外,注射白蛋白可与药物结合而影响疗效。 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时,血浆蛋白在体内的各种作用暂时消失,但是与药物分离之后,血浆蛋白各种性质基本不变,继续发挥原来的作用。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1、实验目的 测定磺胺嘧啶钠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2、实验原理 将蛋白置于一个隔室内,用半透膜将此隔室与另一隔室隔开。蛋白等大分子不能通过此半透膜,但系统中游离配基可自由通过。当达到平衡时半透膜两侧自由配基的浓度相等。若系统中自由配基的总量已知,测定不含蛋白隔室中自由配基的浓度,即可推算与蛋白结合的配基量。 具有游离氨基的磺胺药在酸性介质中与亚硝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可与N-(1萘基)乙二胺产生偶合反应生成紫红色偶氮染料,与经过同样处理的磺胺药标准液比较,用721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出组织中和不同时间的血液中磺胺嘧啶浓度。 由于亚硝酸不稳定,在实验中,用三氯醋酸与亚硝酸钠反应制的得。 剩余的过量亚硝酸影响测定,用氨基磺酸胺分解除去。 3、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 兔子一只。 2、设备与器械 712分光光度计、 管状半透膜(周长5cm,长约12cm)、 丝线 、广口瓶 、 移液器。 3、药物与试剂 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15%三氯醋酸溶液 0.1%亚硝酸钠溶液 0.5%氨基磺酸胺溶液 0.1%二盐酸N-(1萘基)-乙二胺溶液 磺胺嘧啶钠贮存标准液 磺胺嘧啶钠应用标准液 4、试验方法 1、试剂的制备 0.1%二盐酸N-(1萘基)-乙二胺溶液:0.5 g溶于95 %乙醇约400 mL中,再用乙醇稀释至500ml,棕色瓶于冰箱中保存 透析液(PBS):pH7.4的 0.02M 磷酸盐缓冲液,内含0.15M NaCl 磺胺嘧啶钠应用标准液: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3.75μl溶于约80ml3%三氯醋酸溶液再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备用 2、血浆制备 兔心脏采血,肝素抗凝,以3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即为血浆。 3、透析 将管状半透膜一端折叠,用纱线扎紧,保留结扎线段10cm左右,以调节袋内外液面在同一水平,加血浆样品2.0ml于上述半透膜袋内,并扎紧口袋另一端,袋口不得污染血浆。将两端扎紧的半透膜置于盛有9.75ml透析液的30ml广口瓶中,用袋两端线段调节袋内外液面,加0.05mg/ml的磺胺嘧啶钠溶液0.5ml于各瓶袋外透析液中。置广口瓶于冰箱中,平衡透析约60h左右。吸出袋外透析液少许,加等量磺基水杨酸试剂,无浑浊,说明无血浆蛋白漏出。取出半透膜,用滤纸吸干袋外壁透析液,小心解开透析袋,使袋内血浆流入干净试管。 4、用重氮化-偶合比色法测定袋内外溶液中磺胺药浓度。 取袋内外溶液各0.5ml,加水15.5ml;加15%三氯醋酸4ml,混匀,静置2min,过滤,取试管3支,各加入滤液5mL,为测定管;取试管3支,加入空白对照液5mL,为空白管;取试管3支,加入应用标准液5mL,为标准管,在以上各管中各加入0.1%亚硝酸钠溶液0.5mL,混匀,放置3min,各加入0.5%氨基磺酸胺溶液0.5mL,混匀,放置2min ,各加入0.1%二盐酸N-(1萘基)-乙二胺溶液2.5mL,充分混匀,放置10min,用721分光光度计在550nm波长处比色:以空白管校正光密度到0点,读取标准管和测定管光密度,并用公式计算: 测定管光密度 游离磺胺药含量 (mg%)= —————— 应用标准液浓度样品稀释倍数 标准管光密度 5、计算血浆蛋白结合率。 Dt - Df fb= --------------100% Dt fb:血浆蛋白结合率; Dt:血药总浓度(透析袋内血浆药物浓度); Df:游离药物浓度(透析袋外缓冲液中药物浓度) 五、实验结果 1、结果记录 表一:标准管和测定管光密度的测定结果 样一 样二 样三 平均值 透析袋外 0.006 0.008 0.011 0.008 透析袋内 0.065 0.090 0.061 0.072 标准液 0.690 0.701 0.680 0.690 2、游离磺胺药含量的计算 计算得:透析袋内药物浓度=0.000044mg/ml 透析袋外药物浓度=0.00039mg/ml 3、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计算结果: 兔:fb=88.9% 六、结果讨论与总结 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操作。 由于应该使用一套比色杯来测定吸光度,而在实际操作中比色杯使用混乱,而且并没有做到严格的润洗,所以吸光度的测量存在较大的误差。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应该注意的事项: (1)为了防止光电管疲劳。不测定时必须将比色皿暗箱盖打开,使光路切断,以延长光电管使用寿命。 (2)拿比色皿时,手指只能捏住比色皿的毛玻璃面,不要碰比色皿的透光面,以免沾污。 (3)清洗比色皿时,一般先用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洗净。每次做完实验时,应立即洗净比色皿。 (4)测定有色溶液吸光度时,一定要用有色溶液洗比色皿内壁几次,以免改变有色溶液的浓度。另外,在测定一系列溶液的吸光度时,通常都按由稀到浓的顺序测定,以减小测量误差。 (5)在实际分析工作中,通常根据溶液浓度的不同,选用液槽厚度不同的比色皿,使溶液的吸光度控制在0.2~0.7。 2、总结 动物的种属、生理病理状态、个体差异可以影响血浆蛋白结合率。理论上当蛋白浓度足够高时所有与蛋白作用的药物都能被结合。但实际情况下,当亲和力较低时不可能达到这种所谓的足够高的蛋白浓度。蛋白浓度一定时,一定范围内当药物浓度增加结合的药量会随之增加,但结合分数降低。相反,当药物浓度下降时,结合分数增加并逐渐趋向于一个最大值, ,因此不同药物在低浓度时的最大结合率各不相同。平衡透析法是一种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设备的可行性强的操作方法。 实验过程中所用三角瓶、移液管、试管等并没有经过彻底清洗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不同的动物种类以及相同的动物的个体差异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还有操作人员的失误也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药物浓度和血浆蛋白浓度对结合率都有影响。在报导血浆蛋白结合率时,必须同时注明实验过程中所用的药物浓度和蛋白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