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舞台灯光设计
培 训 教 程
XXXXXXX有限公司
目 录
第一章 舞台灯光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 舞台灯光的作用和特性
第三章 灯光设计的八大要素和心理分析
第四章 舞台光位与布光分析
第五章 舞台布光的基本投射方法
第六章 舞台不同光位的灯具配置和运用
第七章 舞台灯光设计图的编绘
第八章 光与情绪
第九章 四面观众舞台及三面观众舞台的演区布光
◇
第一章 舞台灯光的形成和发展
1879年美国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1888年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国际电器技术展览会上,出现了第一个完全使用白炽灯的模型剧场,是一种展览性的小型镜框舞台,1911年发明的钨丝白炽泡,光源功率增大,发光更集中,产生聚光灯。自从电灯应用于舞台上,舞台灯光发生了飞跃性的进展,进入了崭新的现代舞台灯光时期,也使舞台灯光由单纯的舞台照明,进而跨入艺术造型阶段。
在我国,电光源使用较晚,1888年故宫安装了电灯,这是中国首次使用。舞台上应用灯光效果大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是汽灯和电灯同时使用。夏衍,欧阳山尊、吴韧之、苏丹等前前辈们在演出中都曾较好地选用过。
目前,舞台灯光的光源种类繁多,有白炽灯、卤钨灯、金属卤化物放电灯氙灯,紫外线,激光等等,灯具有聚光灯、成像聚光灯、泛光灯、投影幻灯、追光灯、换色器、电脑灯等等;控制设备也由早期的钢丝操作器、变压器发展到现代的可控硅、各类调光台。
1147年中国孟之老著的《东京梦华录》书中记载,“北宋的都城汴梁,每逢元宵节演出歌舞百戏,宣德楼上重黄绿,内为皇帝看戏的地方,楼下用木枋垒成露台,既今之舞台,在两旁朵楼各挂灯球一枚,丈余大,内有椽烛。”这段文字说明了12世纪的中国,室外演出就使用了灯光,始建于1183年的山西金代古戏台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戏台,有戏台必有演出,尔后古戏台在全国遍地开花。这种演出达到鼎盛。
外国历史记载,16世纪以前的戏剧演出,基本上是在室外进行的,虽然已逐渐形成了舞台,但观众还是在露天中看戏。16世纪中,观众虽然可以坐在室内或廊下,三面围绕着舞台看戏,但整个剧场观众厅设有了屋顶。如西班牙旅馆院子中的剧场,中国的古戏台。那时演出主要依靠日光照明,虽然没有人工源篝灯,但只有在傍晚演出时才使用。
室内剧场使用人工光源始于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发展筑造了室内剧场后,使用了蜡烛和油灯,有了顶光、脚光、侧幕后光及天幕光。同时,英国的伊尼果琼斯(1573-1652年)采用了反光镜,并使用了色光;油灯或蜡烛沿着舞台前沿摆成一排,形成了脚光,在两侧幕后也有吊灯,一个从亮到暗的场面则要靠专人去剪灯芯操作。17世纪中国明末已有所谓的灯彩戏,采用羊角灯来加强照明与气氛。1715年英国道鲁阿里莱茵剧场(Drury Lane)才把舞台上暴露的光源隐蔽超来,直到18世纪后期才逐渐开始把观众厅的照明和舞台照明分开。演出时可熄灭场灯,形成了独立的舞台灯光。
19世纪初,舞台上使用了煤气灯。第一煤气灯是德国工程师Philippe Le Bon和英格兰的Wiliam Marrduch所发明的。从煤中蒸馏出煤气用于照明,1803年首次在伦敦剧场使用。1816年美国费城的Chestnnt Strat歌剧院安装一套集中用管道输送煤气统一控制各处的煤气灯,同时观众厅的灯光也可以产生渐明渐暗的效果。煤气灯在许多国家都陆续使用,产生了一个由泛光系统照明的舞台效果。
19世纪20年代的中国,荼园内演出式的戏曲中使用明角串灯及宫灯照明舞台,后改用汽灯,这种汽灯是以煤油为原料,通过加热加压使其汽化燃烧,产生非常明亮和稳定的光源。这种汔灯持续用到20世纪抗日战争时,因流动演出及战争中停电等原因,才有了进一步发展;在汽灯上加上反光镜并隐蔽光源,用一根绳子来牵引灯具上的遮光片或滤色片,使舞台上产生明暗及光色的变化。
1816年,不列颠工程师托马斯德拉蒙新发明了石灰灯,它的原理是通过一根石灰棒产生强烈的氢氧火焰,由人提供石灰棒使之燃烧,在舞台上产生逼真的日光、月光效果。1851年英国的朱瑞巷剧场演出《阿泽尔》,使用了这种灯具作为追光。1870年英国的欧文把透明漆用于灰光灯的玻璃罩上获得光色。以后又用这种方法把透明漆涂在白炽灯泡上,灰光灯在此后30年中一直有大量投入使用,随后被电灯所代替。
1846年巴黎歌剧院第一次使用电弧光源,电弧是采用两根碳棒在直流电中燃烧起弧,产生强大而又集中的光源。1860年,巴黎演出歌剧《埃及的摩西人》时出现了彩虹效果,这是最早的聚光灯,这种灯具在电弧光源前后装有反光镜、透镜及遮光器,1900年美国大都会演出《蝴蝶夫人》时,在这种电弧光源上加用丝绸滤色片,形成了从日落到日出五个连续不断的灯光变化。
20世纪开创了在舞台上使用电灯的新时代。
1879年美国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这是舞台灯光现代化的一个开端,同年美国旧金山的加利福尼来剧场首次使用了炽灯,一年内巴黎歌剧院就出现了新的灯光系统。完全使用白炽灯的剧场是1882年国际电器技术展览会在德国慕尼黑展出的一个小型镜框式舞台的剧场,以后的70年中许多国家很快都完全使用了白炽灯,这种灯虽然很普遍,但并未出现什么新的灯光效果,因为那时白炽灯在光色及光亮上都很差,比不上煤气灯的效果,许多剧场电灯与煤气灯还在混合着使用。直到1913年钨丝灯泡问世,惰性气体代替了真空泡,又发明了绞丝泡,能使发出的光更集中,才产生了舞台聚光灯泡,为舞台提供了许多新的灯光效果。由于舞台的电气化及聚光系统的形成,利用这种灯光的可塑性,产生了更有表现主题的舞台空间。
调光器发明及灯及统一集中的管理,使得舞台灯光更有可能成为写实性舞台的帮手。1896年最早的调光器是电阻器,它不但可使交流电,而且可用于直流电源中。舞台上使用光色,从涂有透明漆或利用丝绸的反射获得光色的灯泡,发展到以后的有色玻璃片。它虽笨重,但有色彩稳重,不会变色的优点。因此,在现代固定剧场中尚有使用。后来发展了透明片,赛路落胶片,而现代的滤色片是使用涤纶片基加以染色的。
瓦格纳在他的歌剧中指出了灯光与布景可能成为一个抒情的综合统一休。阿底来与戈登克雷对舞台空间带来变化和各种运动节奏,这些理论都对我国话剧演出产生了一定影响。1906年——1925年间意大利人佛尔士尼在德国精心设计了一种柔光的反射系统,把电弧光源射到彩色的丝织品上,经过反射用来模拟自然的色光效果。用这种方法创造了圆穹天空的幻觉,即成为后来改进了的舞台圆天幕的照明系统,直到现在欧洲还不断地使用。
中国从上世纪荼园戏剧文化的末期,开始吸收了欧美国家的舞台灯光技术。在舞台上使用电灯照明,最早始于上海。五四运动后,话剧运动空起,中国舞台灯光技术在话剧演出中迅速发展。
现代舞台灯光发展到了多面投光的高度。因为戏剧的演出已逐渐从镜框式舞台摆脱出,出在了伸出式舞台,三面、四面或多面舞台。因此,舞台灯光就不可能使用和镜框式舞台完全一样的布光方法,来完成现代形式多变的舞台演出,舞台灯光多是暗示性的,在假定的环境中暗示表演的需要,这种倾向也同时影响着镜框式舞台灯光的表现,形成了一种趋势。因此,跳、舞台灯光发展的过程从最早的简单照明演员,逐渐发展到采用科学技术来达到帮助演出塑造人物,加强舞台气氛,暗示剧本主题等目的。
第二章 舞台灯光的作用和特性
舞台灯光是用灯光做为造型手段,在舞台上对演出进行照明和造型的艺术。是舞台美术造型手段之一。
音乐音响
听觉形象
表演
观众
导演
剧本
视觉形象
舞台美术
(灯、布、服、道、效、化)
戏剧是综合艺术,其中各个艺术部门,各种艺术因素均有其相对的方位。只有各就其位,各尽其责,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戏剧艺术的佳作。
从上表可以看出,剧本是一剧之本,导演是二度创作的总体设计师和指挥者,演员的表演是戏剧艺术的中心,既创造视觉形象,又创造听觉形象,视听合一。音乐是创造演出的听觉形象。舞台美术是创造演出的视觉形象,而舞台灯光是舞台美术的一部门,是创造视觉艺术形象的造型手段之一。它是依剧剧本的内容和风格体载,遵循导演的总体构思,结合表演的需要,与舞美的布、服、道、效、化、相结合,创造演出的视觉形象。
舞台灯光在戏剧演出中作用
1、照明演出
舞台灯光是沟通观众和演员之间的视觉桥梁,使观众能清晰地看见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和景物形象。戏剧演出是由观众和演出者共同完成的。如果缺少中间的桥梁一一光,则不能实现这个视觉交流。照明演出,是舞台灯光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作用,完美的戏剧演出,一定会给人舒适的视觉环境,不让你的眼睛有疲劳感。照明演出,将贯穿于过去、现在、未来、是舞台演出的根本任务。
2、塑造人物的外部形象,烘托人物的内心情感,展现人物的幻觉或意念。
戏剧艺术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它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剧本的主题思相及演出的最高任务。所以,舞台灯光应该把人物造型放在首位。塑造外部形象,是指灯光与化妆、服装相配合、美化、装饰、强化演员的外部造型和动作,并以形传神,揭示人物性格、内心情感等特点。在当今戏剧创作中,经常出现回忆、梦幻、心理外化、意念等,类似电影蒙太奇的处理,大多要借助灯光的灵活多变来展现。
3、创造剧情和表演需要的环境空间、渲染气氛。
这方面的作用大多结合布景,道具共同完成,也有靠灯光单独完成的。灯光技术还可以表现动态的景物形象。
4、显示时间、转换空间。使整个演出成为一幅织在时间上的图画。
在表现时间方面,灯光优于舞台美术的其它手段,光是看得见、摸不着,通过控制设备的处理、灯光能够灵活多变、瞬间转换。
5、增强舞台调度,加强演出节奏
灯光对观众的视线起集中和引导作用,因人眼习惯向明亮的地方观看,通过光的明暗对比,光区的分布、大小、可使舞台画面聚焦,突出调度的焦点,也可以像镜头一样引导观众看全景、中景或特写。导演在进行舞台调度时考虑舞台画面的构图、层实、焦点,如果能与灯光紧密配合,则能相得益彰。灯光通过光运动,控制节奏变化。
以上是灯光在戏剧方面的几点作用,它加剧戏剧的矛盾冲突,增强人物的思相情感,帮助揭示剧本的主题思想,加强演出艺术的感染力。
舞台灯光的特性
1、从属性与特殊性
它是戏剧综合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应从属于戏剧艺术的整体,依据剧本的内容,导演总体构思,表演风格,舞台造型的总体设想等,用光的手段,如光强、光色、光区、光位、光质、光影、光束、光的运动等,对舞台上人物和景物进行投射,并使布景、服装、化妆、道具等诸多因素的明暗、色彩统一协调起来,创造完美的舞台画面和场景。
2、可塑性和可控性
现代灯光艺术中,光的强弱、色彩、分布、运动、均可塑造人物和景物的形态、立体感、空间感。又均可通过控制设备进行组合调配及变化。
3、四维性
舞台灯光的艺术效果,是在舞台演出过程中,同步展现的,它是随着剧情的进展在三度立体空间中创造不断变化的流动的舞台气氛,是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结合。
4、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结合
舞台灯光的制作既要依靠设计人员的艺术构思,又要依靠灯光设备(灯具和控制设备)和集体操作的技术来体现。只有好的构思,没有好的设备,是不可能有效果的,当然同时具备了构思和设备,没有一个好的操作人员,也同样糟糕。灯光操作人员不仅要最大限度了解设备的特性,同时要有一定的艺术素质,要熟悉戏剧演出中的每个细节,记牢舞台调度和节奏。
第三章 灯光设计的八大要素和心理分析
舞台美术是为舞台演出创造视觉形象的造型艺术。通过对人物和景物的造型,展现演出的外部形象,帮助演员的表演,揭示剧本的内涵。舞台美术各部门——灯光、布景、服装、化妆、道具等因其造型手段、外在形态及艺术功能的差异,有着不同的造型要素。
舞台灯光是运用光的手段,通过舞台灯具和控制设备,为舞台演出进行照明和造型。早期的舞台灯光是以照明为主,当代的舞台灯光,是在照明的基础上,以造型为主。
舞台灯光的造型,要依据剧本的内容,遵循导演的总体构思,结合演员的表演,并与布景、服装、化妆及音响密切配合,运用灯光技术和技巧创造三度空间的流动和舞台气氛和画面。
为充分发挥舞台灯光的功能,掌握其技术技巧,提高其艺术质量,探求舞台灯光的造型要素是颇为重要的。从心理角度深入分析灯光要素,更有助于真正熟练掌握灯光的语言规律,提高设计者创作的成功率,避免创作的盲目性。
在长期的灯光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对舞台灯光的矩形要素进行探索,灯光的造型要素主要有光强、光色、光质、光影、光位、光区、光束和光的运动八大类,灯光创作人员对灯光八大要素的灵活运用,使舞台上异彩纷呈,风格各异。
光强
光强,舞台上光的强度,亦称“亮度”。表示展现在舞台上光的明暗程度。(这里所说的光强,不同于光学中所言的发光强度或亮度。)是指舞台光在观众视觉中感受明暗的程度。
光强对舞台演出的照明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有着很重要的造型功能。舞台上展现的一切视觉形象,必须“见于光”。有光才能显现舞台上人物和景物的造型。光愈亮、形象愈突出,光渐暗,形态渐隐;一切景物则淹没于黑暗中。人们的欣赏习惯是视线易向明亮处观看。运用光强可引导和集中观众视线。利用光的强弱和对比可增强舞台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在有限的舞台场地,表现无限的戏剧空间,犹似用黑白灰的素描手法表现的画面。
光的亮暗能引起人的反应,心理原形的源头始于昼夜的自然变化。在人类对自然不了解的远古时代,夜晚的黑暗常给人带来恐惧和神秘,夜晚常常是野兽及传说中的精灵,鬼怪出没有时刻。在人们记忆深处,黑夜常常夺去人的生命,带给人们痛苦。许多肮脏交易,罪恶勾当在黑暗中进行。像《麦克白》中的罪恶行为都发在黑夜,黑夜是最能勾起人无穷联想,进入梦境的时刻人们意识中的地狱也是阴森黑暗的。相反,白天则使人愉快兴奋。人在明亮的光线下可以看到天地万物,明媚的阳光使植物成长,使鲜花盛开,一片美好景象。
戏剧中对光强的运用取决于许多因素。
1、体栽:悲剧中常常对光强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其保持在中低调之中,而且全剧起伏较小,节奏平稳,这样能使观众保持在沉重的氛围之中,而喜剧的全剧则统一保持在高调之中,而且整体起伏较大,这样的氛围则容易使整剧节奏欢快,观众心情舒畅。整体氛围的把握有助于戏剧矛盾的顺畅展开。
2、风格:尊重自然环境的戏剧常常依据自然光的感受来处理舞台气氛,如人艺老版《日出》就是把整个故事安排在从黎明、中午到黄昏、午夜再到黎明一个完整定额时间段。有时则不遵循时间的顺序,有意把故事情节安排在具有象征性的时间段,如把浪漫的恋爱场景安排在黄昏,把忧伤的情节放在阴雨时刻,把一个可怕计划的密谋放在月黑风高之时……。也有完全按照角色的心理感受安排舞台视觉的明暗变化,使光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完全成为揭示心理空间的工具。
3、剧情:由剧情决定光强的运用是建立在体裁的大基础之上的。在戏剧表现上,恐怖、罪恶、思念、孤独、浪漫等情节经常安排在晚上光线较暗的情况下。黑暗可以使恐怖更剧烈。可以使罪恶显得更可耻,使思念显得更刻骨、悠远,使孤独显得更可怜、悲伤、使空间显得更温馨、浪漫……。因而悲剧中高兴场面的光线也相对比较明亮,喜剧中的悲伤场面也经常作较暗的处理。
4、视觉:依据视觉感受来处理光强也是戏剧舞台上经常运用到的。舞台上光的强弱不是靠测量出来的,而是依据人眼对光刺激的心理反应来设计的。例如戏一开幕光不宜太亮,特暗或特亮的场面不宜进间过长,否则,观众都极易引起礼堂疲劳。要给观众看特亮的场面进,先安排一段长时间过的特暗的场景。这样有意识的根据人的生理,心理反应处理舞台光强时,就会使观从优 心理上感到流畅,自然。
舞台灯光的强弱效果,还经常受具体物质因素影响,例如:
① 剧场灯光设备。电源的电量 、电压,光源的品种功率,灯具的数量、质量,灯位的投光角度、投射距离等。
② 舞台上人物造型(服装、化妆)和景物造型(布景、道具),对光的吸收与反射的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对比与反差关系。
③ 舞台上边檐幕和台面的明度和材质。
④ 舞台空间的大小及观众的容量,观众与舞台的视距。
下面是光线强弱心理测试表
光强
联想事物
心理感受
明亮
阳光、天堂、宫殿、白天、海滩、冰雪、闪电、眼睛
欢乐、兴奋、激动、热闹、刺激、温暖、歇斯底里、生命力、希望、开阔、伟大、胜利
灰暗
阴雨、烟雾、水泥、暮年、疾病
平静、阴郁、温和、平凡、庸俗、淡雅、失恋、无奈、凄凉、忧伤、乏味
黑暗
死亡、地狱、监狱、暴雨、法律、审讯室、旷工、盲人、破产
神秘、恐怖、肃穆、压仰、无助、寂静、悲观、痛苦、庄重、孤独、凄凉、寒冷、落后
光色
要想科学地认识什么是色彩,需要横跨物理、生理、心理三个学术领域。
从古希腊时代开始,科学的思想家们就开始了对光与色的探索,并且创立了形形色色的视觉论。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基本色的黑、白、灰或黑、白、黄、白色与黑色经过眼睛不能分辨细微混合,按其混合比率,产生了其它色。亚里士多德还第一个提出“光就是色”的理论。文艺复兴的巨匠列奥纳多达芬奇在他追求绘画事业的同时,对色进行科学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原色色彩由光的白色,大地的黄色、水的绿色、空气的蓝色、光的红色并加上黑色组成的。这六个色正好是我们今天的视觉成像色。
光与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光是产生色的原因,色是光被感觉出来的结果。
光色:舞台上光的色彩。光色是舞台灯光中最能表现情感的造型要素,在渲染戏剧的情调、气氛、烘托人物的思想情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对舞台上所展现的布景、服装、化妆、道具进行“二次着色”,统一和协调舞台画面的色彩。
从心理角度来分析光色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命题。光色是舞台灯光诸要素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也是最复杂的一个,颜色能引起人们的审美体验,主要取决于直接记忆和间接记忆,也会因为群体文化习惯和个人习惯不同而有所差异。所谓直接记忆是指亲身体验后产生反应记忆,而且这种记忆能产生同类联想。例如:红色。它的记忆原形是火和血。所谓记忆原形,是人类对一事物的最原始的记忆和联想。火是自然的产物,最早来源于雷电霹雳,它能燃烧树木,毁坏万物。同时。人们也发现它能御寒,烘烤、防御野兽。因而,人类对它的原始记忆既有恐惧,危险的感觉又有温暖、幸福的感觉。血来源于人类自身和其它动物。当人类为猎取野兽 自身受伤或杀死野兽时,血便映现在眼前,血流过多便会死亡。因而,血在人的原始记忆中便是恐怖和死亡。据说,祖先原始记忆直到现在仍然残存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当然,最直接可信的是自身经验。例如:我们对戏色的原始记忆,可能是幼时被火烫或烧伤时的疼痛,及身体被利器划伤而流血时的恐惧。然而,幼儿在获得这些经验之前,是会毫无顾虑地在获得这些经验之前 ,是会毫无顾虑地触摸火焰或者玩弄利器。对红色的另一种感受 可能是新年、婚礼时贴喜庆对联、悬挂红灯笼等,此时的记忆则是热烈,喜庆。
找到色彩原始记忆以后便可以进入每一联想阶段。客观联想。第一联想是可以通过记忆原形首先引起的心理反应,例如:红色,我们的原始记忆是血与火。第一联想(客观联想)是血、火、辣椒、太阳、日出等。第二联想(间接联想)必须建立在第一联想的基础上,由看到红色想到婚礼、战争、革命等。第三联想(主观联想)则建立在第二联想基础上,收看到红色联想到勇敢、正义、警戒、野蛮、恐怖等等。
原始记忆 第一联想(客观联想) 第二联想(间接联想)
红
(血、火) (、辣椒、苹果、太阳、日出) (婚礼、战争、革命等)
第三联想(主观联想、高级联想)
热情、幸福、激动、愤怒、境界、勇敢、恐怖、残酷、野蛮等
颜色的第一联想一般是客观事物。这些客观事物大部分是视觉直接感受到的事物,这些事物本身具有某种色彩,是不需要把思路扩展开来就能达到的最直接联想,在灯光设计中,设计者只需直接运用逆向运用,这种灯光重视的是对现实空间的真实再现,为剧情进展进行悄无声息的铺垫,也是和戏剧风格相一致的设计样式。颜色的第二联想是间接联想。例如:由绿色联想到希望,那可能由春天进而且联想到的。当然,就事实而言,很多联想的产生是不自然想象过程的产物,它可能会产生跳跃或同生(即不同的联想阶段同时生成)的现象,例如:在话剧《狂飙》的结尾,天幕在一群热血青年的国歌声中慢慢染成红色,观众会因这种红色而想到鲜血,想到革命,想到中国的命运等等,它们可能会依次出现,也可能会同时出现在联想的过程中。可不管怎样,想象的过程始终是有意识的。自觉的想象过程可能会和个人的特殊经验有关,也会因此时的心境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下图)。
第一联想 第二联想 第三联想
红色 流血 战争 残酷、喜庆
第一联想 第二联想 第三联想 高兴时 美好、浪漫
橙色 夕阳 暮年 忧伤时 怀旧、伤感
第一联想 第二联想 第三联想
绿色 绿叶 春天 希望、生命
从生理学的角度,对色彩进行研究是许多理论学家选择的突破点之一。例如红色,由于波长较大,容易对视网膜中感红细胞产生刺激,处在红色的环境中人们容易感到热、兴奋、刺激、而处在蓝色环境中则会感到冷、沉滞、安静等。康定斯基是成功运用色彩的心理反映来创作的代表画家。“一般来说,色彩的暖或冷意味着各自向黄色或蓝色接近,这是一种水平方向运动,暖色趋向于观众,冷色则反。”并总是明显地趋向观众,而蓝色却象蜗牛一样向内缩回,这种向心作用,康斯基称之为颜色的张力。他认为黄色对人的视觉刺激最强烈,”“当黄色直接被观赏时,它搅扰着观者,刺激着观者,激荡着观者,显示出这块颜色的本能力量,这种黄色的特性一直是被认为偏向更高明的颜色——能够达到眼睛和精神都忍受不了的强度……,就像一只小号,一声紧接一声地吹奏出尖利或高亢嘹亮的声音,象一个打人毁东西对周围排遗体力的疯子”,“黄色是典型的人间色彩”,与黄色相对,“蓝色是典型的天堂色彩”,它所唤起的是最基本的感觉是宁静,“蓝色变得越深,它召唤人走向无限,唤起人们对单纯,以及最终对超自然的要求就越来越强烈”。反过来,当人们听到“天堂”一词时这种颜色就会映入眼帘。
※日本人的色彩情感(日本舞台美术家大庭三朗调查)
色
联想
心理上的感觉
红
血、太阳、火焰、日出、战争、仪式
热情、激怒、危险、祝福、卑俗、警戒、革命、恐怖、勇敢
红橙
火焰、仪式、日落、罂粟
典礼、古典的、警戒、信仰、权势
橙
晚霞、日落、火焰、秋、橙
威武、诱惑、警戒、正义、权势
黄橙
收获、路灯、桔、稻草、金
喜悦、富饶、欢喜、幸福
黄
菜花、中国、水仙、柠檬
光明、希望、快活、向上、发展、嫉妒、卑俗
佛光、小提琴(高音)、黄绿
黄绿
嫩草、新芽、春、早春
希望、青春、未来
绿
植物、麦田、平野、南洋群岛
和平、成长、理想、悠闲、平静、久远、健全、青春、幸福
蓝绿
海、湖水、宝石、夏、水池
神秘、沉着、幻想、久远、深远、忧愁
蓝
情空、海、水、月夜、星空、钢琴
神秘、高尚、庄严、天堂、公正、不安、无情、神秘、幻想
紫
梦、藤、死亡、仪式、大提琴
优雅、高贵、幻想、神秘、宗教的、庄重
红紫
牡丹、日出、小豆
绚烂、逸乐、肉欲、傲慢、华丽、卑俗
浅兰
水、月光、拂晓、疾病、奏鸣曲
孤独、可怜、悲叹、优美、清静、薄命、疾病
浅桃
少女、樱、春、梦、大波斯菊
和蔼可亲、羞耻、天真、诱惑、幸福、思慕、和平
白
雪、白云、日光、砂糖
洁白、神圣、快活、光明、洁净、明朗、动人力量
灰
阴天、灰烬、老年
不鲜明、不得要领、不安、狡猾、忧郁、不明朗、预感
黑
黑夜、墨、丧服
罪恶、恐怖、不正经、无限、高尚、寂静、不吉祥
※法国人的情感色彩(法国心理学家克拉茵调查)
色
客观上看
生理上看
联想
心理上看
红
暴燥的、激烈的、鲜艳的、突然出现
热、兴奋、刺激、过火
战争、血、大火、仪式、法国号、长号、罂粟花
胁迫、警戒、热情、勇敢、激怒、卑俗、低劣、权势、革命、野蛮
红橙
暴燥的、鲜艳的、突然出现(动态)
兴奋(稍微)
日落、秋、落叶、柑橘
热情、欢喜、权势、愉快
黄橙
暴燥的、鲜艳的
(动态)
温暖、灼热
日出、日落、夏、路灯金
欢喜、幸福、命脉、保护、营养
黄
放光、至高无上
灼热
东方、硫磺、柠檬、水仙
光明、希望、嫉妒、欺骗
黄绿
放光(动态)
从凉到暖
春、新芽、腐败
希望、不高兴、衰弱
绿
不定(中性)
凉爽、镇静
植物、草原、海
和平、理想、平静、道德、健全
蓝、绿
不定、响定
(静态)
凉爽
海、潮、水池、硬太、玻璃、铜、埃及、孔雀
异国情绪、困惑、神秘、暧昧
蓝
寂静、隐退、阴暗
(表态)
冷、沉静、冷
晴空、远山、海、静、水池、风铃草、眼珠、小提琴(高音)
灵魂、天堂、真实、高尚、优美、透明优郁、默想、悲哀、流畅、追忆、冷淡
蓝、紫
寂静、隐退、离开
(中性)
(稍微)沉静、冷
夜、教会的窗户、海、竖琴
天堂、庄严、高尚、公正、无情
紫
阴暗、隐退、离开
(中性)
暖(稍微)沉滞
葬仪、死亡、仪式、大提琴、低音乐器
高尚、魂、庄重华美、尊大、宗教、帝王、富豪、衰悼、神秘
红紫
阴暗、抑郁
(动态)
暖、服从、发动、抑制
皇帝紫、东方、牡丹
绚烂、华丽、傲慢、欺瞒、逸乐、肉欲、过火、强烈印象
红红紫
鲜艳的、引人注目、激烈的、耀眼的、突然跑出来的
兴奋、苦恼
深红的礼服、洗衣、蔷薇
逸乐、虚荣、好色、喜悦、热闹、华丽、唯物的、粗野、轻率
综合上表,我们不难看出,颜色在人心理上的反应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分析和运用它们时,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域、宗教、文化及个人习惯等多种因素,以便使它们在使用时永远保持最强的说明力。
舞台光色的获得方法,主要是在灯具前附加各种滤色片,也可用光色相加法(数台灯不同光色的调配),物色相减法(同一台灯叠加不同色相的滤色片),来取得所需要的光色。随着科技的发展,改变光源的波长,也会获得不同的光色。
光色的三原色:红、绿、蓝。三原色相混合为白光。一种原色与另两种原色的间色为互补色。两种互补色相混合,亦为白光。光色的三种特性:色相、明亮、饱和度。现代色度学采用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所规定的光色测量原理。数据和计算公式。其中CIE色度图,值得我们灯光工作者认真学习和应用。将我们国产的滤色片,经逐号测量,标于色度图的准确位置,能促进我们在灯光设计中光色的构思和应用。
舞台上展现的色彩,是光色与物色(布景、服装、化妆、道具的色彩)的结合。因而要研讨光色与物色的吸收与反射的规律。
光色物色的吸收和反射规律是:
① 无光即无色,有光方生色
② 在白光下各种物色呈现原有的色相。
③ 光色与物色色相同,物色愈鲜明。
④ 光色与物色为互补色,物色变灰暗。
⑤ 光色的明度,饱和度愈高,物色向光色转化。
⑥ 白色景物,易反射各种光色;黑色景物易吸收各种光色。
⑦ 同一光色,照射色相相同材质各异的景物,其色彩效果不同。表面光滑的景物,其高光点全反射光色。
⑧ 轻薄透明的景物,易透射各种光色。
⑨ 各种棱面薄膜景物,可折射出彩虹般的光色。
⑩ 各色荧光物质,在紫外线光下发出艳丽的色彩;非荧光物质则黯然失色。
在舞台演出中,对光色造型要素的选用,要依据剧情的需要,演出风格的需要,戏剧空间环境气氛的需要。全剧应有统一的基调,各场次应有对比和变化。注意与布景、服装、化妆色彩和谐,兼顾光色气氛与演员的照明,重视主光,辅助光、逆光的光色调配,调整好人物光与投景光和谐关系。光色的运用,因戏而异。可用较艳的色光,也可以白光为主,可用强烈的对比色,也可用轻柔的调和色……但必须与剧本内容,演出形式和谐统一。
光质
光质是指光的性质。即光的软硬,硬光,如自然界的太阳光,有明确的方向性,软光,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如自然界的阴天时的光线。
在舞台上,聚光灯、追光灯、光束灯等投射的光属硬光、螺纹光、泛光灯等投射的光属软光,不同的光质,能产生不同的造型效果,会给观众造成不同的视觉效果。
硬光:①方向性强,能清晰地显示景物的形态,结构、质量。
②明暗对比强烈,明暗交界线鲜明,有明显的光影。
③光易控制
缺点:①光度不易均匀。
②光比反差较大,多灯投射,易产生杂乱的光彩。硬光,富有阳刚之美,给人们以强烈,鲜明的感受。
软光:①方向性不鲜明。
②光线较柔和细腻,照射范围广阔。
③光影模糊,明暗交界线柔和,易展现景物的细部结构和微妙的质感及层次。
缺点:①软光不易控制其光位、光区、易使景物造型平淡。
软光,富有柔和朦胧之美。给人们以甜静、淡雅的感受。
软硬的感受来自于生活,硬的东西一般情况下转折明显,棱角分明,这种物体被光照射后明暗对比强烈,层次较少;而软的东西大都棱角模糊、转折细微,光照后显得层次丰富、细节毕现。对软硬的最早感受来源于自然物本身,硬的东西如石头,骨头等;软的东西如羽毛、兽皮等。人们通过长时间的生活和实践,能过获得对软硬物体的感官经验后,产生了许多对软硬的直观反应和联想,下面列表分析如下:
光质
原始记忆
直接联想
心理联想
硬
石头、骨头
钢铁(等金属)、水泥、陶瓷玻璃、冰块、刑具牙齿
男人、健美、英雄、坚强、反抗、痛苦、悲剧、冲突、战争、地狱
软
羽毛、肌肉、水
丝绸、棉絮、云、头发、雪、柳枝、沙滩、烟雾
女人、温柔、梦乡、喜剧、屈服、美好、高兴、天堂、协调
对光线软硬质地的心理分析
光质有非常强的语言能力,对光质的选项择往往是戏剧灯光设计过程中前期案头阶段就应该确定的灯光元素之一。光质的选择一般由戏剧的题材、情节、风格、演出形式等决定。
1、题材:戏剧的题材传统上粗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剧中一般充满人们不愿发生的种种矛盾冲突,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是常人崇拜的英雄,但也是最终的失败者,他们心中充满痛苦,极力的想摆脱命运之神的摆布,他们的心灵和行为都被无情的扭曲,在不断斗争的过程中走向悲伤的结局。而硬光恰当地刻画了人物的伤痛和剧烈冲突,硬光照射下的景物也会显得生硬和强烈,种种硬光效果较好的刻画出了悲剧中的人物及景物。喜剧的故事情节轻松、诙谐、人们种种美好的愿望一般都会在喜剧的结尾实现,整个舞台被一片柔各,飘浮的空气包围起来,因而给人物、景物投以柔和的光线、创造一个淡雅的环境再恰当不过了!
2、 情节:情节也是灯光设计过程中决定光质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一部话剧有这样一幕,既有既有战争场面也有欢庆胜利的歌
舞场面,如果主动利用光质来加强二都对比,会使战争更残酷,歌舞场面更加显得幸福和欢快。美好的梦境及天堂的描绘常常用柔和的光线,空间会显得更加灵动、浪漫,让人向往。
3、风格:光质的选择有进也根据戏剧风格而定。如果整剧是写意表现风格,那么对光质的选 择就可能有更大的主观性。如果戏剧追求写实,那么光质也应根据自然或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假如是晚上室内的日光效果,而布成硬光效果,就可能同全剧风格不协调,破坏了戏剧艺术的完整性。
4、演出形式:同是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故事,用传统戏曲来演出和用话剧演出,对光质的处理是不应该相同的。中国的传统戏曲中,遵循京剧的传统美学、服装、脸谱、道具、布景每一件都精美绝伦。其中,演员的服装亦是景,表现人物环境、身份、地位;京剧脸谱表现人物性格等等。大体上讲来,要求光要柔和、透亮。在光质较硬难以显示人物服装和化妆的魅力所在和戏曲的表现形式背道而驰,破坏了戏曲的整体美感。
光质的软硬,是相互对比,相辅相成的,故要相互结合。此外,在舞台灯光中,有的灯具可通过调焦或附加柔光纸,使原来的硬光转化为柔光。例如:追光灯,聚光灯等。
光位
光位:灯光投射的方位,包括灯具安装的位置,投光方向及角度。光位对表现人物的体态、情绪、景物的形状、结构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用一人物,用正面光照射会感到丰满;用顶逆光照射会变得消瘦;用脚光会感到怪异。再例,一尊立体石狮,若是用正投光,背景光亮,石狮就变为单薄的剪影;若是全用正面光投射,也会感到平淡;若加上较强的侧光或逆光,就能增加石狮的立体感和质感。脚光,曾经被认为是最具有戏剧性的光位效果。
舞台投光方位,一般是以站在演区中心,面对观众的演员为基点,以演员头部的高度为水线,镜框舞台的灯光部位分为;面光、耳光、脚光、柱光、台口顶排光、顶排光、侧桥光、天排光、地排光、流动光。灯光设计应掌握各部位光的功能及特性,
舞台灯光是在三度空间中进行造型,现代灯光重视多方位的立体投光,在舞台光中,应全面考虑以下四种光位;
主光——占支配地位的光,表示光源的方向,强度、色彩、显示舞台光色的主调,一般设在耳光,柱光、桥光、流动光等斜倒方位。亮度要高。
辅助光——对主光起补充和修饰作用。给人物或景物的暗面以辅助照明和造型,一般设在主光相对应的方位。亮度低于主光。
逆光——从后方或后侧方投射的光,表示反光,勾划人物,景物的外形轮廊把人物与背景区分开来,增强人物或景物的立体感,空间感及质感。还可表现轻薄服饰的透明感。一般设在后顶光,后侧桥光方位,特殊效果可隐藏于景物背后反投,逆光有时可做主光用,亮度要强,光质宜硬。
底光——布满舞台的基本光,渲染舞台画面的基调,解决演员的基础照明,冲淡和柔化主光与辅助光形成的暗影。一般设于面光,顶排光,天排光方位。多灯组合投射,亮度不宜太高,但投光宣均匀。
以上四种光应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既要有对比,又要和谐,达到视觉的平衡。
当代舞台布光的基本特点;以强烈的斜侧光显示光源,以相对应的光位做辅助光,以清彻明亮的逆光区分人物与背景,以必不可少的正面光做底光。以追光或特写光突出主要人物或景物。
理查得皮尔布罗曾在他的《舞台灯光》一书中指出;“在戏剧灯光中,自然光是观众起反应(下意识地)的标准,这一点要成为灯光设计者持之以恒的指导原则。”光位所造成心理反应的记忆原形应追溯自太阳,月亮和火光。初升的太阳让人觉得柔和而温暖,朦胧中又预示着希望。直升头顶的太阳,会使人感到强烈而有力,仿佛是照着大地上的劳动者,既有对大自然神秘力量的不可抗拒,又有勇于斗争,毫无畏惧的所概。众多版本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大都离不开强烈的顶光。
夕阳西下使清晰的细节逐渐消失、景物、人物只一片轮廊,黑夜即将来临,一切事仿佛披上了神秘的面纱……黑夜已经来临,篝火熊熊起,脚光会使人顿时失去常态,觉得恐怖、狰狞、紧张得让人难以喘息,篝火旁也是远古时代进行庆祝或祭祀的地方,众人围绕 火,伴着美酒,乐器载歌载舞,尽情狂欢。而当篝火渐渐燃烧完,众人围坐在橘戏的炭火旁,煮着野果,烤着野味,谈笑风生,好不亲切,温馨!舞台上的脚光就是沿用 火的光光效。最早的舞台布光是采用放置在台口的一排排蜡烛,并且是舞台上的一种主要光源,后来是油灯、煤气灯到电灯的不断更迭。光源在变,而脚光这种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