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知识点汇总复习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知识点汇总复习清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道法知识复习清单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1.1坚持改革开放1、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P3)强国富民2、为实现强国富民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P3)(1)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2)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4)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3、改革开放的标志?(P4)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P4相关链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兴国之要: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改革开放4、改革开放是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P4)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已成为社会共识。5、改革开放的重要性?(P5阅读感悟)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6、中国腾飞的主要表现?(P6-
3、P7)A综合国力方面: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B人民生活方面: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C国际方面::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7、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P8)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2走向共同富裕1、全面深化改革
4、的内涵和总目标(P9相关链接)内涵: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P9)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P9-P11)(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
5、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何全面深化改革?(P10-P11)(1)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在党的领导下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2)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4)要发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什么是共享发展成果?(P1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
6、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P11-P13)(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如何“共享”发展成果?(怎么办)(P11-P1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党和政府保障民生的措施-了解()提高就业质量和人
7、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材料专项1、选择题常考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2、简答题常考共同富裕常与党的民生措施结合考查,如社保、医疗、教育公平、扶贫等。【经典例题】政府保障民生,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1创新改变生活1、如何理解创新改变生活?怎样正确认识创新?创新与生活的关系(P15-17)(1)
8、生活处处有创新。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2、创新是如何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3、创新的重要性【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P17-P18+14)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
9、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4、改革与创新的关系?(P18-P19)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2.2创新永无止境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P20)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0、(书上没有,补充)2、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我国科技国情)(P20)(1)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3)结论: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3、(综合)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的引擎作用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存在的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
11、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4)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5)时代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6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7)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4、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P1826)(1)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有摆在
12、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4)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5)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弘扬创新精神。【知识解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加快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3)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劳动者素质,培养
13、创新型人才,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4)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5)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知识拓展】5、中学生应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学生应该怎么做?)(1)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明确社会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2)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3)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4)多动脑,勤动手,在实践中创新
14、,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6、教育的重要性?(P22)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书上没有,补充)因此,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补充)7、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P23)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8、“大众创业”和“
15、万众创新”的内涵?(P24)万众创新的内涵: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大众创业的内涵: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9、为什么企业要重视创新?(P25)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10、创新精神的表现?(P26)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16、11、为什么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P24-P28)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12、国家如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个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2)企业: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和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3)权利角度:创新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
17、产权。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13、保护知识产权(P27)(一)创新时代,如何正确对待知识产权?(P27)(1)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2)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3)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二)保护知识产权的做法(P27)(1)学习相关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2)当自身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可以请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3)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4)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知识雷区】(1)中国已经是科技强国。(
18、)(2)教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3)靠技术引进就能建成科技强国。()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1、民主价值的要求和实现形式是什么?(民主的内涵)(P30)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P31-P3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民主实现形式。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
19、确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3、为什么需要法治体现、保障民主?(P33)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4、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P33-P3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
20、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P3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6、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有哪两种重要形式?(P34)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7、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有哪些?意义?(P3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
21、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8、我国的民主现状是怎样的?(P36)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3.2 参与民主生活1、公民参与(行使民主权利)的必要性、内涵和要求分别是什么?(P38)(1)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2)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要求:公民参与民主
22、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途径)有哪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3、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要求?(P38)(1)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3)原则: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4)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4、民主决策的地位、要求、方式(保障制度)?(P39)(1)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2)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3)
23、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5、民主监督的地位、意义?(P40)(1)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2)意义: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治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P41-P42)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
24、现在日常言行中。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7、公民怎样参与民主生活?(要求)(P41)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8、如何增强民主意识?(P42)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4.1 夯实法治基础1、为什么要实行法治?(P45、P47)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
25、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P45-P46)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3、良法之治的三个判断标准?(P45)1)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2)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3)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4、依法治国的重要性?(P47-P48)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
26、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5、如何建设法治中国?(P49-P50)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P49需要划线和补充的内容:(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依法治国基本要求(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前提)举例:人大及常委会制定通过X
27、X法严格执法(关键)举例:行政机关(政府),如公安交警公正司法(保障)举例:法院审理案件、检察院全民守法(基础)举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2凝聚法治共识1、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P51)(1)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可概括为“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2)权力来源: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3)宗旨: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4)工作原则: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2、什么是法治政府?(内涵)(P51)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P52相关
28、链接划线】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3、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及核心是什么?(P52)(1)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4、怎样建设法治政府?(P52-P53)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政府的角度)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公
29、民的角度)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政府的角度)5、厉行法治的内涵?(P53)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6、如何历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社会?)(P53-P55)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个人)党和政府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
30、能力。(党和政府)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社会)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7、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治与德治的关系)(P55)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5.1 延续文化血脉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P59)(1)形
31、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P59)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3、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0-P6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2、,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4、什么是文化自信?(P6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1)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6、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3)
33、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2、P64)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8、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容?(P63)(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2)内容: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
34、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9、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5)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5.2凝聚价值追求1、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作用)(P67、P69)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
35、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67)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和本质?(P67)(1)重要性: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2)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4、中国人民的精神特点?(P67)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5、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特点)是什么?(P68)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
36、丰富和发展。都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探究与分享”最后一行,具体每个时期哪些精神也可以划一下)6、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P69)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7、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0-P7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
37、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P70)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9、青少年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38、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6.1正视发展挑战1、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P75-P76)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P75)(1)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3)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3、为什么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P76)人口
39、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意义)4、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全面二孩”政策?(P76)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5、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P77)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
40、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6、我国的资源现状及特点?(我国的资源国情)(P78)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7、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P78)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41、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8、我国面临怎样的环境形势?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危害?(P79)(1)形势: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2)原因: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3)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4)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9、如何解决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P80国家:面对挑战,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积极调整人口政策;P7
42、4小字国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P74小字社会: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P80个人:树立节能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作斗争。(补充)6.2共筑生命家园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P82)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
43、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P83-P84)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P83-P84)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
44、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P85-P87)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5、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P85)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45、银山。6、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的?(P87)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7.1 促进民族团结1、我国的民族概况?(P9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P91)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治制度和新型民族关系分别是什么?(P91)(1)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基本政治制
46、度(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4、民族平等的表现?(P91)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5、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P92、P96)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6、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共同繁荣?(P93)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7、为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