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国的语言学习知识文字文化.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 表现在: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象,指的是语言的诞生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诞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语言是一种有特殊性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代表的是不同的语言习俗,如因汉语特点而形成的歇后语就是汉民族的语言习俗,不同的语言习俗反映出不同的思想观念。语言所造成的文化差异直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语言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都与其他文化事象联系在一起,社会政治、文化对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起着直接的影响。文化对语音、语法、词汇有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促进其他文化事象的发展;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象;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服务于文化,同时又促进文化的发展。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文字对语言的记录,突破了语言在时间、空间方面的局限。离开了文字,许多文化事象不可能传播和传承。文字对文化的记载,可以使后代文化在借鉴前代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文字对文化的促进作用,也表现在文字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上。 现代中国境内的语言种类 现代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却至少有80多种 语系 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语系之下依据语言的亲疏程度再细分为语族、语群、语支、语言、方言、土语等不同层次。 中国境内各民族分别使用的多种语言可归属为哪五大语系 根据语言之间有无亲缘关系及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将现代中国境内各民族分别使用的语言归属为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 汉语七大方言 汉语分布遍及全国各地,有许多地域变体—方言。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 我国多民族的语言政策 汉语、汉字虽然被规定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文字,但它们并没有凌驾于其他民族语言之上的特权。中国民族语言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平等,即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以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合法权利,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民族语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1)开展大规模的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并为一些少数民族创制、改革文字。 2)不断扩大民族自治机关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自治权。 3)在民族地区学校,凡有本民族语言通用的地方,大都实行双语教学。 4)在中央和各民族地区,广泛建立民族文字的出版翻译机构,建立民族语言广播电台、电视台。 5)大力培养少数民族语文人才。 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的基本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一个基本点 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平等,即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是因为民族语言是民族特征之一,民族语言问题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民族国家里,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坚持语文平等对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谚文 古代朝鲜仿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评成一个方块 对偶 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 顶真 是将前一语言片断末尾的词语作为后一语言片断开头的词语所形成的一种修辞格 修辞格 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汉民族利用汉语汉字的特点形成了一些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修辞格,例如对偶、顶真、回文、析字、复叠等 析字 是利用汉字形体可拆分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机智巧妙的表达方式. 回文 是指掉换词的排列顺序,正读,倒读都能成文的修辞格. 字谜 是谜语的一个门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特点是利用离合字形的方式来作字谜的谜面. 避讳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 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 世界语言大约有5000种左右,但使用人口超过100万的语言只有140多种,其中汉语的使用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工作语言之一。 主要的汉字造字方法 汉字在造字之初,以象形、指事、会意等手段,后来,随着汉语词汇的扩大,逐渐发展处形声的造字方法。形声造字法,一半表示词语义类,一半表示词语读音,简洁方便,成为汉字主要的造字方法 汉字的主要几个发展阶段 汉字形体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变化 汉语的特点 1)按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 2)按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来看,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 3)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4)从语意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 汉字的特点 1)汉字有悠久的历史 2)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3)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 4)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 对汉语共同语的不同叫法 1、 存在方言的同时,也一职存在着共同语,汉语共同语言一直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共同语的书面语一直以先秦作品为典范 2、 春秋时代,共同语被称为“雅言”;汉代把共同语称为“通语”;元代称为“天下通语”;明清称为“官话”;辛亥革命以后称为“国语”;现在称为“普通话” 域外方言是指哪几种语言 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言,曾受汉语的极大影响,以至有“域外方言”之称 朝鲜、日本、越南模仿汉字创造的文字叫什么 日本借用汉字作为音符,书写日语,形成了日语音节字母;朝鲜创制了谚文;越南创造了字喃 汉语汉字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一、 汉语的传播 1、 汉语使用区域的逐渐扩大和共同语的存在,在汉民族共同思想、文化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 汉语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吸收各少数民族文化的营养来丰富和发展自己 3、 汉语也为各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历史上汉语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汉语基本上已成为民族间相互交流的语言。这一切对于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在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进程中,汉语一直发挥着统一工具的作用 二、 汉字的传播 1、 汉字是汉族文化的主要载体,随着汉民族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迁徙,汉字承载着汉文化向四周传播,成为中国三大流域的文字 2、 汉字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史上,不少兄弟民族在创制本民族的文字之前,或形成本民族的文字的过程中,往往借用汉字作为交际工具,同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进行交际 3、 非汉语语言的民族借用汉字作为自己的书写形式或仿造汉字创造本民族文字,对汉族文化的传播,对中华文化的统一共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语汉字对世界文化的作用 汉民族创造了在东方地区遥遥领先的古代文化,汉字记载了先进的文明成果,周边国家通过学习汉字汉语而使自己文化进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公元前或公元1世纪,汉字逐渐向境外传播,北至朝鲜半岛,南至越南,东至日本。在汉字传入这几个国家之前,他们都没有创造自己的官方文字,汉字传入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他们用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言,曾受汉语的极大影响,以至有“域外方言”之称。日、朝、越都有大量的汉语借词。尽管这三个国家的语言不同,但长达一千多年的汉字、汉语借用,必然对其文化精神、思想方式、道德观念、文学艺术趣味、风俗习尚等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形成东方文化的许多共同特点。 语言崇拜,语言崇拜的两种表现 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 语言崇拜主要表现在语言运用中的趋吉避凶和对姓名的避讳。 1) 趋吉避凶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习惯,而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则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崇拜。汉语同音字很多,因此人们往往利用同音字进行谐音取义,委婉的表达自己的心愿。在利用谐音构成吉利的同时,人们也利用谐音避开一些与“凶险”义相关的词语,这就是语言禁忌。禁忌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禁忌产生于原始民族对于一种超自然力的崇信。 2) 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避讳是对字形、字音、字义的回避,汉语有大量同义词,同音词,汉字字形可拆合,避讳之风能这么长时间地存在,与汉字汉语在形音义方面的特点不无关系。 “明实”之争 中国人关注语言与社会实际的关系大概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制度发生大变革的时期,一些表示称谓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名词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引起了先秦诸子对“名”、“实”关系的注意。“名”即是指名称、词语,“实”是指“名”所指示的观念、实际。最早提出“名实”问题的是春秋时代的孔子。面对当大夫专权,政出家门,礼崩乐坏的局面,他把语言和政治伦理联系在一起,认为“君不君,臣不臣”的社会现实都是由于名实的颠倒,他把“正名”看做社会和政治改革的核心,提出通过“正名”来重建旧礼制。其“正名”的涵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政治伦理标准来匡正一些表示名分的词的含义;另一方面,就是要求人们在运用语言时,按各自的名分来选择词语。由于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和深刻影响,孔子由语言的社会功用而提出的“正名”问题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中国人对“名”、“实”的思考并没有像西方人关于词与物的讨论那样带有浓厚的思辩色彩,而是始终关注语言的政治伦理作用和社会实践作用。 在语言和实际的关系问题上,“约定俗成”理论是谁提出的 荀子提出的“约定俗成”理论,第一次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正确地说明了词的意义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避讳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删字等,缺笔避讳即将讳字的最后一两个笔画省略,这种方式大概始于唐代。 2、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近义字代讳字。 3、通过字音进行避讳,指通过同音字、近音字代替讳字。 简述中国人的修辞观 1、特别重视言辞的内容,提出言辞应该诚信 2、特别注意语言的传达效果 3、特别重视说话的场合、对象、时机和分寸 4、一向存在着追求质朴与追求华美这一矛盾 河图洛书说 是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河图”说认为,汉字是神派龙马、灵龟、凤凰等灵物驮到人间的。“洛书”说龙马之文画成的八卦是汉字之源。 仓颉造字说 是圣人造字说的典型代表。认为汉字是远古圣人仓颉所造。 早期汉字崇拜是怎样形成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文字初创时期,文字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这种状况使文字与权力之间发生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容易使人们产生文字祟拜的心理.大概汉字从作为一个系统初步形成之日起,我们的祖先就给它涂上了一层神秘的,尊严的色彩,并且长期以来一直把它作为祟拜的对象. 文字崇拜主要表现在;1、文字神赐说;其典型代表为"河图洛书说";2、圣入造字说,其典型代表为"仓颉造字说";3、利用刻有文字的甲骨进行占卜;4、中国民间"敬惜字纸"的传统;5、把一些带有"吉祥"义的文字作为"吉祥"的象征. {史籀zhou 篇}的时代和作者 周代以{史籀篇}作为儿童识字教材,其作者是周宣王时期的史官,为了便于讽诵,{史籀篇}把文字编成四字一句的韵语 秦代“书同文”政策及其意义 秦代的“书同文”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雄,各自为政,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书同文就是把各国原有的文字统一为小篆。为了使统一后的文字得以推广,秦始皇在巡游所到之处用标准的小篆刻石纪功,还用小篆书写大量诏版,随权、量等器物颁发各地。文字的统一工作也使书面语得到一定程度的统一,这对于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巩固国家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许慎和{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面对文字使用和讲解中的混乱情况,以小篆字形为主,作《说文解字》,展示出汉字的形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妄自解说。 我国历史上主要的语言文字规范行为 ①历史上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其实,文字是约定俗成的交际符号,不可能由一个人创造,实际的情况可能像《荀子》的记载那样,因为仓颉对文字有一定研究,对文字有整理统一之功,便于世人应用,因此青史留名。②周宣王时,太史籀整理大篆,作《史籀篇》。它是一本教学童识字的课本,是必须要讲求规范的。这本书为西周及春秋列国文字的统一工作作出了一定贡献。③秦代的“书同文”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雄,各自为政,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书同文就是把各国原有的文字统一为小篆。为了使统一后的文字得以推广,秦始皇在巡游所到之处用标准的小篆刻石纪功,还用小篆书写大量诏版,随权、量等器物颁发各地。文字的统一工作也使书面语得到一定程度的统一,这对于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巩固国家统一,具有重大意义。④东汉许慎面对文字使用和讲解中的混乱情况,以小篆字形为主,作《说文解字》,展示出汉字的形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但是,《说文解字》所收字形为小篆,与当时使用的隶书字形和后代的楷书字形有差距,因此,《说文解字》以后的文字规范工作并没有停息。⑤东汉以后用刊刻石经的办法。如《干禄字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⑥唐朝以后,楷书通行,历代政府仍通过刊立石经来对汉语汉字进行规范、统一。⑦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亲自领导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针对方言歧异不便交流的状况,大力推行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的普通话;针对汉字汉字繁难对文化普及造成的负面影响,成功的开展了简化字运动,并不断针对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问题进行及时的规范工作。普通话和简化字的大力推行,保证了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在大陆地区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长时间的广泛范围内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和统一。 {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的作者 1、 南北朝时期,梁周兴嗣编{千字文},自隋唐至明清,皆被采作儿童教材 2、 北宋初年户县了识字课本{百家姓} 3、 元朝初年王应麟编写{三字经} 传统语文教育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 1、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 2、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句子训练和作文训练。 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在漫长的历史中,传统语文教育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1)传统语文教育充分注意到了汉字汉语的特点,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2)传统语言文字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有直接的联系,这使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不注重语言应用的教学; 3)传统语言文字教学尽量适应青少年学习的特点,注意趣味性 存在的问题: 古人很重视写文章。在先秦两汉时期书面语和口语是一致的,流传下来的诸子百家之书,大量是诸子演讲、论辩的实录。两汉以下,书面语和口语产生了距离,但阅读和作文教育都是以先秦语言为基础形成的文言文为主,这样阅读、写作和平时的说话的矛盾就出现了,而且问题越来越严重。自从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以后,传统作文教育渐渐沦为科举考试的附庸,其目的就只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科举考试的写作能力,完全脱离了实际的应用。唐朝开始实行诗赋取士的办法,唐朝科举以进士科独盛,进士科主要考诗文,于是诗歌就成了学校教学的内容。宋朝理学盛行,儒家经典摆在了重要位置,为了应付考试,当时作文以讲究“起、承、转、合”的模式。元明以降,作文训练就以训练作八股文为主了。八股文本是议论文的基本模式,但越到后来越僵化,最终成了既不是文学又不是应用文的不切实用的东西。这种彻底脱离语言实际的教学是一种畸形的教学,首先它对于发展实际的语言能力是很不利的;其次,学习者把古人作为学习的楷模,把古文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认为古人和古文是不可企及的,这无形中就制约了人们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因汉语汉字而形成的中国文学在形式方面的特点 汉语汉字的特点,影响了中国文学在形式方面的特点,形成了中国文学特有的形式美,即形式整齐、节奏抑扬。汉语诗歌发达,汉语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表示的特点,使诗歌每行的长短一致,整首诗歌整齐划一。对仗是汉语格律诗的一个基本要求,对仗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作品的整齐美。骈体文是汉以后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体,是举世无双的汉语文学样式,它的全盛时代在南北朝。骈体文在语句方面多用骈偶和“四六”,造成其形式整齐骈俪的特点。骈偶就是对仗,骈体文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相配,直到篇末。散文虽不追求形式上的骈俪、工整,但也经常使用排比、对仗等手法,体现出一定的形式美,形成特有的汉语言散文风格。 汉字构形为书法艺术提供的条件 汉字构形特点为艺术审美提供的“变”与“常”的可选择条件表现在以下方面:1)先看书写单位。书写单位的“变”表现在:汉字书写单位种类很多,富于变化。书写单位的“常”表现在:书写单位尽管多变,但有很强的规律性;尽管汉字笔画多样,但各种笔画是相互配合的,形成一个和谐又便于书写的系统。2)基础构件数量多, 富于变化。基础构件是指汉字构形中能够体现构意的最小形体单位。构件间的空间摆布灵活多变。汉字的构件是在二维空间布局的,这样,构件可以实现上下左右的搭配调整。作为交际工具汉字,必须遵守规范的要求;而作为艺术的汉字,在不影响表意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艺术的要求对汉字构件进行适当的分合,对构件的位置进行新的措置,有时这正是艺术家匠心的体现。3)字形繁简差异较大。形体的繁简为整个书法作品的布局提供了变化的条件。4)字形异体字多。书法艺术忌重复,当同一篇作品中出现了同一个字的时候,异体字在形体上的变化可以济语义重复之穷,在语义所具有的意境美之外,又添一种错落的形式美。5)字体多样。在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形体经历了各具特色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 书等字体。同样一个字、就可以出现不同字体的变化,这无疑为艺术创作和审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举例说明与汉字有关的民俗事项 一是对联。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演变来的。古人认为桃木具有避邪的作用。 二是预言和字谜。人们有时会利用字形可拆分的特点来委婉地表达某种预言或构成文字游戏。 三是汉语汉字与姓名文化。汉语汉字的特点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姓氏文化,主要表现在名与字的联系和姓与名的联系两方面。 文字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其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语言的产生,一个是人类已具有制造工具的能力. 为什么说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象 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象,指的是语言的涎生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诞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语言,人类才可以相互交流,才可以进入有组织的社会生活,成为"文化"的人.同时,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有特殊性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盲,不同的语言代表的是不同的语言习俗,如因汉语特点而形成的歇后语就是汉民族的语言习俗.不同的语言习俗反映出不同的思想观念.语言所造成的文化差异直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语言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都与其他文化事象联系在一起,社会政治,化对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起着直接朋影响.文化不仅对语音有影响,对语法有影响,尤其助词汇的影响更为明显,更为直接,词汇常常会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说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象. 为什么说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象 答:我们说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象(或叫"事类"),首先,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在产生文字之前,人类已经有了记录思想的需要,并创造了契刻记事,结绳记事等方法.当人类物质生活进一步改善以后,日常生活中需要记录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时,结绳记事等方法已不敷使用,于是有了创造文字的需要,文字也应运而生了.文化的不断发展,又对文字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也就促进文字的不断发展.其次,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个民族的文字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且各民族都会依据本民族的文字特点形成许多文化事象.如汉民族根据汉字可拆可合的形体特点,造成特有的字谜游戏和姓氏避讳中的缺笔避根据汉字二维构形的特点,形了特有的汉字书法艺术和玺印艺术.这些由文字直接衍生的文化事象,使文字成为整个文化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 为什么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是又促进其他文化事象的发展 答:我们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是文化传播的工具,语言可以传达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只有通过语言的传播,文化才能穿越时间和空间,得到交流,发展积长期存在.我们说语言又促进其他文化事象的发展,是因为人类文化行为的发生,人类生产经验的总结和传承,都和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如人类的生产经验是世代发展的,这种发展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靠语言的世代传承来完成的,如果没有语言,人类生产经验的积累要少得多,发展要慢得多.再如汉语方言众多,这给以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曲,曲艺的形成,发展和极大丰富提供了条件.这就说明语言对人的思维和各种社会生活,文学艺术有得要影响,对其他文化事象的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 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它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服务于文化,同时又促进文化的发展.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文字是对语言的记录,突破了语言在时间,空间方面的局限.离开了文字,许多文化事象不可能传播和传承. 文字对文化的促进作用.也表现在文字对语言发展的影院上.文字记录语言.)使语言有了书面语这种存在形式,这对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把口语记载下来,词汇才能逐渐积累,益丰富,文辞才能仔细斟酌,反复推敲,语言才能变得越来越精密,越来越华美. 为什么说在构成民族的诸特征中,语言是最重要的 答:在构成民族的诸特征中,语言之所以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语言的变化化较缓慢,当民族的其他特征发生变化时,语言往往还是统一的.而且,语言能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民族特点,积淀民族历史和文化,对民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民俗传统的传承,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反之,民族对语言也有强烈的制约作用,民族的发展变化常会影响到语言的演变方向. 中国古代美学的审美理想是什么 这种审美理想在书法美学中有怎样体现的 答:中国古代美学的审美理想是:祟尚中和之美,强调人与自然,主体与对象,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的素朴和谐统一.这种审美理想体现在书法美学之中,强调对立面的和谐的统,要求情感抒发要符合理性规范,追求情感抒发和客观规律的融合统一,形神兼备.就整篇作品的布局来说,横有行,纵有列,严整有序,但又可因地制宜地作各种不同的安排,如扇面,题画等.就各种字体来说,篆书,隶书,楷书可以规规矩矩,方方整整,行书,草书作品则要求淋淳酣畅地尽兴发挥,就个体字形来说,整体上是方整的,但在乎正安稳之外又富有变化:篆书略成纵势展开,隶书呈横势展开,楷书则基本上方整一致.字的内部布局有很强的规律性,但又蕴含了诸多的变化因素,如通过构件位置的移易可以造成离与合的变化,通过笔形的曲直变化可以造成刚与柔的效果;通过笔势的稳,险,缓,急可以传达静与动的神态,通过用墨的浓谈湿燥可以烘托肥瘦阴阳的境界.汉字艺术的中和之美就是将各种变化的因素协调于一个方快之内,达到稳定而又不失灵活的美观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