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 .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考试说明.考试性质浙江省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参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 结合面试情况,从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技能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 心理学和教育政策法规三个部分。原则上教育学和心理学大约各占 4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20%。考试要求有三个方面: 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
2、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识记1.教育、 教育学的概念。2.教育的基本要素。(二)理解1.教育的本质和起源。2.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3.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 特点。4.国内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与评价。5.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6.教育学的价值。7.当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
3、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当前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基本规律(一)识记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育先行;人的发展。2.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4.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5.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三)运用1.能够根据教育目的的相关理
4、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出评析。2.能够运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评析相关教育现象。3.能够根据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关系,科学分析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三、学校教育制度(一)识记1.教育制度的概念与构成,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2.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戌学制。3.义务教育、终身教育。4.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二)理解1.教育制度的特点,学制确立的依据。2.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3.学校产生、发展的历史。4.1949 年以来我国的学制改革。(三)运用1.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2.能够运用终身教育的理念规划与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3.能够
5、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四、教师与学生(一)识记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2.教师专业发展及其阶段和途径。3.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4.学生群体的类型、特征及作用。 (二)理解1.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2.师生观、学生观、教师观的变迁与发展。3.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4.教师劳动的特点。5.教师的权利和义务。6.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三)运用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能够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规划。2.能够根据对教师及学生地位的认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识记1.课程、课程开发等概念。2.课程的
6、基本类型。3.学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等课程基本理论。4.课程文本的三种表现形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二)理解1.课程的不同内涵。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3.课程开发的基本取向。4.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5.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6.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7.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实施状况。10.课程开发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三)运用1.把握学校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2.能够进行校本
7、课程的开发。3.能基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比较,评析课程整合的实践。六、教学(一)识记1.教学的概念、任务与意义。2.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3.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二)理解1.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联系与区别。2.教学过程应处理好几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3.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课堂教学的基本阶段。4.国内外知名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5.小学常用
8、的教学原则。 6.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7.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与变革;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优点与局限性。8.教学评价的类型、原则与方法;当代教学评价的改革。 (三)运用1.运用教学规律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2.在教学过程中能自觉运用适当的教学原则,采取多样综合的教学方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3.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相关理论,提出改进班级授课制的策略。4.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结合实际设计一节课的完整教案。七、学校德育(一)识记1.德育的概念、 任务与基本内容。2.道德与品德的区别与联系。3.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9、-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 (二)理解1.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基本要素与一般规律。2.德育的途径及其具体的组织形式。3.国内外知名的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4.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5.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三)运用1.运用德育规律分析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2.在德育过程中能自觉运用合适的德育原则和方法实现德育目标。3.运用德育相关理论分析当前学校德育出现的新问题,探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八、班主任工作(一)识记1.班集体概念、班主任概念。2.班主任的地位作用、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二)理解1.班级管理的功能和
10、目的。2.班集体的特征与发展阶段。3.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3.班主任领导方式。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5.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三)运用1.运用班主任工作基本理论,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能设计、指导、开展班级活动。3.联系实际,分析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养。4.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工作。5.能协调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九、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一)识记1.教育研究的内涵、性质、类型。2.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 (二)理解1.教育研究发展趋势。2.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3.掌握教育研究中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的方法和手段; 掌握叙事研究、 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质
11、性研究方法。4.了解国外教育改革背景和趋势。5.理解国内教育改革的历史、现状和背景;了解国内近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具体进展情况。(三)运用1.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我国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2.能够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第二部分 心理学一、心理学概述(一)识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2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3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二)理解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心理的生理基础。3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三)应用1能够结合教育实际阐述掌握
12、心理学知识对于教育工作的意义。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二、认知过程(一)识记1感觉的相关概念,感觉分类。2知觉的相关概念,知觉分类,观察与观察力。3注意的相关概念,注意分类和注意品质。4记忆的相关概念,记忆分类,记忆过程,遗忘的概念、分类与原因,记忆品质。5思维的概念,思维种类,思维品质。6问题解决的概念。7表象的概念,表象的分类,表象的特点。8想象的概念,想象的分类。9言语的概念,言语的分类。(二)理解1感觉的规律。2知觉的基本特征,感觉与知觉的关系,观察的方法与要求。3影响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的条件,注意的理论。4影响记忆过程的因素,遗忘的规律,
13、影响遗忘的因素。5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的特征,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影响因素。6. 表象的特点,表象的作用。7.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形成的条件,幻想的特点,创造想象对活动的意义。8. 言语的感知、理解与表达。(三)应用1感知觉的规律提高教学中的应用。2观察力的培养。3运用注意规律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4运用记忆和遗忘规律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5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6想象能力的培养。7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三、情感和意志过程(一)识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其关系,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14、情感的品质。2意志的概念与特征,意志品质。(二)理解1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情绪的理论。2情绪与身心健康。3意志行动的过程, 动机冲突。(三)应用1消极情绪的调节,积极情感的培养。2意志力的培养。四、人格心理(一)识记1人格的概念与特征,人格的结构。2需要的概念,需要的种类。3动机的概念,动机的种类。4气质的概念,气质的神经基础。5性格的概念,性格的类型。6智力与创造力的概念,智力与创造力的结构。 (二)理解1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2动机的功能。3气质类型的特点。4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5智力结构理论,多元智力理论。6影响智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智力与创造力的测量。(三)应用1学生优良人格
15、的培养。2根据学生气质与性格特征进行因材施教。3学生创造力的培养。4多元智力理论对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义。五、儿童心理发展(一)识记1发展的概念 ,个体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年龄特征,关键期。2认知结构、认知发展、最近发展区、图式、同化与顺应、元认知等概念 。3人格发展、社会性发展、道德发展、对偶故事法、道德两难法、品德不良等概念。 (二)理解1人生全程发展观,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关键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3认知发展的理论。4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理论。5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三)应用1根据心理发展的特征进行教育。2根据认知发展理论促进儿童的认
16、知发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3根据人格发展理论促进儿童的人格发展。4根据道德发展理论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5儿童不良品德的矫正。六、小学生心理发展(一)识记1智力发展、言语发展、情感发展、直接兴趣、间接兴趣、人格发展等概念。2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概念。3道德发展、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概念。4自我、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尊与自信、自制控制等概念。5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概念。 (二)理解1小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2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3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4
17、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5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6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7小学生言语发展的特点。8小学生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9小学生需要发展的特点。10小学生性格特征的发展。11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2小学生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发展的特点。1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14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15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16小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的特点。(三)应用1促进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2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3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4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5小学生思维力的培养。6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7促进小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8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9小学生消极情绪
18、的调节与积极情感的培养。10影响小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1根据小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12促进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3促进小学生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的发展。14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与不良品德的矫正。15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6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17小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18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七、学习理论(一)识记1学习的概念, 学习的种类。2强化、替代性强化的概念,强化的分类,塑造,程序教学等概念。3潜伏学习、认知地图、观
19、察学习、顿悟、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智慧技能等概念。4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概念。5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通达教学、认知学徒制等概念。(二 )理解1桑代克的联结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3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5托尔曼目的 -行为学习理论。6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7苛勒的顿悟学习理论。8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9奥苏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10加涅的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1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主张。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应用1强化理论在学习、教学、课堂管理、行为矫正等方面的应用。2社会学习理论在学习、行为的形成
20、与改变、教学中的应用。3尝试错误理论与顿悟理论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4发现学习理论在学习、教学中的意义。5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在知识掌握中的应用。6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划分的教育意义,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划分对学习与教学的意义。7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思想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意义以及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八、知识的学习与迁移(一)识记1知识的概念,知识的分类。2概念学习、 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的方式。3技能的概念,技能的分类。4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种类。5学习迁移的概念,迁移的种类。(二)理解1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
21、方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条件。4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5影响概念形成与掌握的因素。6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形成的过程与条件。7. 迁移的相关理论。8.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三)应用1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2如何帮助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3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4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5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地迁移。九、学习动机(一)识记1学习动机的概念,动机的种类。2自我效能感、 自我价值感、自我实现、成就动机、归因等概念。3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 习得性
22、无助、德西效应等概念。(二)理解1强化动机理论。2成就动机理论。3归因理论。4自我效能理论。5需要层次理论。6. 自我价值感理论。(三)应用1. 运用强化动机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 运用成就动机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成就目标。3. 理解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运用归因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4. 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5. 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6. 运用自我价值感理论解释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习。十、教师心理(一)识记1. 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教师的职业道德。2. 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行为特征。3. 教师期望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4. 新手教师,专家型
23、教师。5. 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心理健康。(二)理解1. 教师的心理特征。2. 教师期望效应与威望的形成。3. 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比较。4. 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原因。5. 教师的压力与应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6. 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干预。(三)应用1.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 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第三部分 教育政策法规一、教育政策法规基础知识(一)识记1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的概念。2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类型、结构及特征。3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适用、教育行
24、政执法、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济等教育法学基本概念。 (二)理解1教育政策、法规在国家政策、法规体系中的地位;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2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调控与教育法规的制定、执行(适用)、监督等过程程序。3有关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适用、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济等教育法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三)运用1能够辩析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2能够运用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或教育法学)基本理论分析中小学教育中的政策、法律问题案例。二、现行主要的教育政策及重要规定(一)识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面向21 世纪教
25、育振兴行动计划 、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等教育政策文献的名称、背景及其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政策规定。(二)理解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26、教育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等教育政策文献的基本精神和它们对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意义。(三)运用能够运用上述教育政策文献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有关的政策规定, 分析中小学教育中的政策问题案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三、现行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
27、及重要规定(一)识记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教育的主要条款。2我国现行教育法律的的名称、颁布及其立法原则。3我国教育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关于教育方针、教育(办学)基本原则、公民受教育权、教育基本制度、学校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的重要法律规定。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等教育单行(专门)法律关于义务教育的制度、 方针、领导与管理体制、 实施主体与职责、 学生、学校、教育教学、经费保障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培养和培训、考核、待遇、奖励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重要法律规定。5 教师资格条例 关于教师资格的获得条件和撤销、丧失
28、法定情形等规定。(二)理解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性质、地位和意义。2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教育法律的相关内容及法律规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相关法律的主要内容及其有关规定。4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禁止使用童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教育行政法规的主要内容及其有关中、小学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规定。5.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小学德育纲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主要内容尤其是关于中小学师德的重要规定。6教师
29、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小学管理规程、中学管理规程、中小学德育规程、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以及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 浙江省中小学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等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及其有关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规定。(三)运用1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法规类型: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部门教育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2能够运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及有关法律规定,判别现实中的教育
30、违法现象,分析教育违法问题。3. 能够运用现行的教育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及教育规范性文件分析校园安全的相关案例。四、“依法治校”、“依法执教”、预防常见违法行为(侵权)等方面(一)识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涵义及其指导思想和目标。(二)理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1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意义。2学校及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主要类型(侵犯学生受教育权、人格权、隐私权、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肖像权、名誉权、财产权、著作权以及性侵害和不作为违法侵权)及表现特征。3学校及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主要法律责任。4预防学校、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必要措施。5. 学校及教师合法权益的保护。(三)运用1. 能够按照“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含义及理念,进行案例分析,判别现实中的学校及教师违法现象和侵权行为,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 并能提出必要的预防措施。2. 能够按照“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含义及理念,进行案例分析,判别现实中的对于学校及教师合法权益侵犯的现象和行为,并能就维护合法权益提出必要的预防措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