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6152386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3深入文章意境,涵咏体会,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重点)学习准备1、反复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2、给下列加横线字加拼音。缥碧( ) 急湍( ) 轩( )邈( ) 泠泠( )嘤嘤( ) 鸢飞( ) 窥谷( ) 横柯(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风烟俱净( ) (2)从流飘荡( ) (3)水皆缥碧(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4)负势竞上( )(5)互相轩邈( )(6)泠泠作响( ) (7)蝉则千转不穷(

2、 )(8)鸢飞戾天者( )(9)经纶世务者( )(10)横柯上蔽( )4、参照注释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_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_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_(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_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 5、重点字词。1) 通假字窥谷忘反 ( )千转不穷( )2) 一词多义绝 天下独绝 百叫无绝 上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6、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是_代文学家。字_,吴兴故彰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7、课文研讨(1)初读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

3、么文体?(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3)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4)本文主要在写什么?用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5)作者写了水的什么特点?怎样写的?(6)作者写山之奇时,从哪几个方面在写?(7)“鸢飞戾(l)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本文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加以说明。(9)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10)本文在行文上使用了动静对比的手法,试加以分析。(11)本文作者在描写山光水色的时候,还特别注意了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请从两方面加以分析。8、课堂练习(1)指出

4、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3)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来。(4)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从流飘荡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5)下列加点字不是虚指的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6)下列横线的词不能解

5、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为具言所闻9、比较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

6、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分)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0、【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汗。绿鄣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注释故鄣县:古地名。汉:银河企:企求;盼望得到。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风雨如晦: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暗得象夜晚一样。信足:信步;漫步;随意地走。荡累:消除烦恼。颐物:怡情养性。悟衷:内心有所感悟。散赏:自由欣赏。12.结合原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山川景色有哪些特点。13.作者

7、在文中寄寓着怎样的思想感情?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及文学常识。2.理解本文主旨。预习形成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嗜()叱咄()箧() 缊( )媵人() 容臭() 烨然( )衾( )2、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 ,作者(朝代),字 号 。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4.解释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余幼时即嗜学( )无从致书以观(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弗之怠( )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既加冠( )无硕师名人与游( ) 尝趋百里外( ) 门人弟子填其室( ) 未尝稍将辞色( )援疑质理( ) 或遇其叱咄( ) 俟其欣悦( ) 负箧曳屣( ) 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 ) 寓逆

8、旅主人( ) 腰白玉之环( ) 烨然若神人( ) 緼袍敝衣( )略无慕艳意( )5、辨别词意:1)一词多义:和:久而乃和 言和而色夷冠:既加冠 勇冠三军请:俯身倾耳以请 战则请从再:日再食 一而再,再而三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无冻馁之2)古今异义: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今义:走送之走:古义:今义:尝趋百里趋:古义:今义:或遇其叱咄或:古义:今义:卒获有所闻卒:古义:今义: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自己总结)4)通假字:(自己总结)5)虚词辨析:以:以衾拥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无从致书以观之:录毕,走送之 无鲜肥滋味之享 弗之怠6、合作展示(1)文中从哪些

9、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3)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5)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6)本文的主旨句式什么?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7)说说本文对比手法的作用。(8)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苦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从中尼悟出什么道理?(9)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检测反馈1选文从哪几方面写出了作者求学的艰难?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答:2谈谈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理解。答:3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

10、的句子。4.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坚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5、第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6.文言文比较阅读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注: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朕(zhn):皇帝自称。选文表现宋濂 的品质。(2分)7、拓展延伸(1)你知道哪些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2)通过学习本文你对学习条件的优劣是怎样看待的,结合课文与现实说说你对学习条件,主观努力与学习效果相互关系的看法马说导学案【

11、学习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2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3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4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2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学习难点】1、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2、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自主预习案】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祇()骈()槽枥()食马()粟( ) 邪()奴隶( )执策()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 骈死于槽枥之间(

12、2)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 执策而临之(4) 食之不能尽其材(5) 策之不以其道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食马者 通, (2)才美不外见 通,(3)不能尽其材 通, (4)其真无马邪 通,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策: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3)其: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3)食之不能尽其材6、“说”,古代一种_,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_,写法灵活,讲究文采。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与现代_相似。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并填

13、空。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_比做“食马者”,将_比做“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_的原因,对统治者_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_。(二)悟读探究1、内容探究(1)这是一匹怎样的千里马?(2)这是一个怎样的食马者?示例:这是一匹遭遇悲惨的千里马,因为它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主题探究,归纳写法。(1)“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文中各有什么比喻义?千里马 喻 _食马者 喻 _伯 乐 喻 _(2)本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4第二段说明了什么?5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

14、么?7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8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二内容探究1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三、拓展延伸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食不饱,力不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C、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D、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15、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2分)_ (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四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马价十倍战国策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阅读本文,你得到了怎样指

16、示:柳先生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文言词汇2、品析词句,理解人物性格志趣,陶冶自身情操3、学习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写自传。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

17、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二、整体感知课文1、重点拼音:辄( ) 吝情( ) 短褐( ) 箪( ) 瓢屡( )空晏( )如 黔( ) 汲汲( ) 俦( ) 衔觞( ) 欤( )2、解释词语。许: 详: 会意: 亲旧: 或: 造 辄: 期: 曾不: 吝情: 环堵: 萧然: 短褐: 穿结: 箪: 瓢: 屡空: 3.多义词理解: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去:曾不吝情去留 日始出时去人远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志: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颇示己志其:其亲旧知其如此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4.问题研究:(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

18、怎样的形象?(2)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3)“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和前文中哪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4).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5.自主练习(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文章最后两句设

19、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4)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5).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美了他 的精神。(6)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7)文

20、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我的理解: (8)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 (9)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6、拓展延伸:阅读下文,回答题。靳秋田索画(之二)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郑板桥集选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举例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