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2、在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竞舞的热闹情景,并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阿里里》
2、听《阿细跳月》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
二、歌曲学习
1、学习歌词
(1)你们去过云南吗?
(2)就象同学们说的,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
(3)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来欢迎你们咯!
(4)听歌曲一遍
(5)你们喜欢听吗?
(6)播放歌曲
(7)你们再跟他们演唱一次吧!
(8)你们想学吗?我们一起来唱!
2、学习旋律
(1)你听到歌中唱得最多的是那句词?
(2)(阿里里,撒小秧)
(3)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4)我们一起来对唱(师生互动)
(5)你们觉得哪句最容易唱
(6)教师边用手划出旋律线边教唱旋律
(7)学生随课件一起演唱
三、学唱歌曲
(1)纳西族的小朋友还喜欢边唱边跳!
(2)老师示范声势
(3)学生模仿
(4)学生分句接唱
(5)自由交换动作演唱
(6)集体演唱
欣赏《阿西跳月》
教学反思:
金铃铛
教学目标: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教学重难点:
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教具学具:
风琴、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1.欣赏秋天:采用音像、挂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色:变红的枫叶,漫天飞舞的黄叶,硕果累累的果树,一望无边的金黄色稻田和麦田,……。创设一种秋天丰收的情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 说说秋天:从欣赏丰收的果园图人手:果园里,树上挂满了苹果、梨子,人们在快乐地采摘果实,汽车司机满脸笑容地驾驶着载满果实的汽车。让学生说说果园里的自然景象,模仿风吹雪花梨像金铃铛一样哐啷响,模仿司机驾驶装满果子的汽车的模样。通过说秋天和模仿动作,使学生在生动、快乐的感受和想像过程中,形象地记住歌词。
3.听歌曲:可播放录音,也可由老师范唱。让学生边欣赏丰收图景边听赏歌曲,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和冲动。
4.唱歌曲:可让学生先学唱歌词,再学唱曲子。这首歌的旋律流畅,只要跟着音乐或琴声模唱几遍,学生就能很快地将歌词唱出来,然后老师再教唱几遍曲子,学生就能唱准曲子的音高了。
教学反思:
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丰收之歌》,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来表现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丰收的喜悦。
2.通过猜谜语活动对秋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经过节奏练习更好的掌握歌曲节奏。
3.在“视,听,唱,动”的音乐活动中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解决方法:通过老师的讲解示范、指导启发—师生共同分析作品,听唱演练—感悟体验来解决本课的重点。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集体舞创编技巧创编表演简单的集体舞。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感受音乐
1、丰收的季节到了,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最喜欢什么呢?
(生讨论回答,展现一副美丽的秋景)
2、音乐游戏“猜谜语”
①、在这个丰收的季节,老师也到田野里转了一圈,收获了很多好东 西,都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猜猜看。
(请学生回答。)
②、除了这些苹果橘子,在田间,老师还看到很多农民伯伯在忙碌着,你们知道 他们在忙些什么呢?
二、节奏练习
1、田间的农民伯伯有的在收稻子,有的在挑稻子,还有的虽然在休息,
可嘴里也在忙着喊加油,他们都是怎么劳动的呢?请你来模仿一下, 或者用声音来表示一下。
(收割:刷刷刷 挑担:嘿哟 加油声:加油干)
2、老师给农民伯伯们配上了节奏,同学们试试看:
收 割: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0‖
刷刷 刷刷 刷刷刷刷 刷刷 刷刷 刷
挑 担: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
嘿 哟哟 嘿 哟哟 嘿 哟哟 嘿 嘿
加油声:X X | X X X | X X | X X X ‖
加 油 加油干 加 油 加油干
(分组表演,加动作,然后合起来)
三、学唱歌曲《丰收之歌》
1、看资源,初听歌曲:
师:除了这些,老师还带回来一首歌,请大家听一听看一看。在这首歌曲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啊?人们的情绪是怎样的?请你给歌曲取个名字。
(生回答)
2、出示歌谱,教师范唱,请学生用点拍的方式帮助打拍子,熟悉歌曲旋律。
3、学习歌谱
⑴、学生随琴用“lu”轻声哼唱旋律,师及时指导;
⑵、再次哼唱,找出其中相同的乐句,然后画画相同乐句的旋律线条,再唱一唱;
a、 i 53 | 1 35 | 1 35 | i i ||
b、46 66 | 35 55 | 24 32 | 1 0 ||
(3)、完整的唱歌谱
4、加上歌词唱一唱
⑴、学生轻声清唱歌词一遍,演唱中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指导难点(如一拍两字,半拍两字)
⑵、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评价。
⑶、分男女学生演唱,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5、分析处理,表演歌曲
a、教师分析讲解,出示板书
节拍:2/4拍
情绪:欢乐地
演唱方法:跳跃的,有弹性的
b、按分析要求,有表情的演唱,师点评小结。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在歌声中进行了一次秋游,体验并感受到了秋天给我们带来的欢就让我们把这份喜悦带到你们的生活中吧!
教学反思:
摘果子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踵趾步的动作要领,能跟音乐较合拍地做摘果子及踵趾步的动作。
2、积极创编摘果子的动作,体验创编的乐趣。
3、感受并表现劳动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难点:积极创编摘果子的动作,体验创编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熟悉音乐,体验歌曲旋律,激发学习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欢快)
2、这段音乐告诉我们一件高兴的事情,秋天到了,小朋友在果园里欢快地摘果子呢!谁知道果子是怎么摘的呢?
二、创编摘果子的动作。
1、学生交流。(学生边说边做摘果子的动作,徒手学一学动作)
2、学习摘果子的动作,教师哼唱。
A、提示:大果子,摘下来。
B、引导学生不同方位摘一摘。(一只手摘,两只手摘)
C、上面的果子摘完了,其它地方的果子可以怎么摘呢?
三、学习踵趾步的动作。
1、学会了摘果子真高兴,我们也去果园摘果子吧!那看一看老师是怎么去果园的呢?教师示范。提问:老师是怎样去的?让学生说出脚的动作。(脚跟,脚尖,跑跑跑。)
教师:像这种脚跟、脚尖、跑跑跑的动作叫踵趾步,它是舞蹈动作里的舞步的一种。
2、分步练习踵趾步。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脚跟、脚尖、跑跑跑。
3、学生听音乐练习踵趾步。
A、教师哼唱,学生练习。
B、跟音乐合拍地做踵趾步。
四、完整练习律动:摘果子。
1、教师哼唱,学生做踵趾步、摘果子。
2、跟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3、完整听音乐跳律动《摘果子》。
A、创设情境:现在背起我们的小竹篓,去摘果子吧!
B、教师:让我们听着快快的音乐去摘果子好吗?
C、这边的果子摘完了,让我们换个地方摘更大更好的果子吧!
五、活动延伸:竹篓里的果子摘得满满的,心里觉得怎么样?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把果子送到仓库里吧!
教学反思:
阿凡提骑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
3、知道阿凡提是个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的人,引导学生做个机智勇敢幽默、有礼貌感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唱歌曲
2、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歌曲诙谐的情趣。
难点:
1、唱准十六、切分节奏。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做伴奏
教学过程:
(一)教学组织
1、师生问好
2、幸福拍手歌
(二)导入新课
1、师范唱《彝家娃娃真幸福》,生回答是哪民族的歌曲(由于这首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进一步聆听熟悉点的歌曲)
2、再范唱《欣起你的盖头来》和《大阪城的姑娘》几句,再加上动作演唱。
3、师:这几首歌曲都是非常有名又好听的新疆民歌,咱们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对,56个。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歌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去领略新疆风味的歌曲。在新疆有个非常有名的人物,看看他是谁?(展示阿凡提图片):这是谁呢?给老师说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生回答
师总结:阿凡提是新疆人民心目中智慧和正义的化身,非常机智勇敢。
4、那少年时期的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物呢?
(三)聆听歌曲《阿凡提骑驴》
1、欣赏歌曲,找找少年阿凡提是怎么样的人物
2、感受歌曲的韵律及音乐情绪
3、复听歌曲,找出哪句旋律最独特,为什么?
(四)学唱歌曲
1、师范唱歌曲
2、生学唱谱子
3、生用“lu”母音代词来演唱歌曲
4、生有感情的朗读歌曲,并加上自己的神态动作来朗读歌词
5、带词演唱歌曲,
6、连唱歌曲
(五)律动表演
1、让学生学几个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为歌曲伴舞。
2、为歌曲伴奏,
XX XX | XXXX X |
六、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对 十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的独特魅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质。
2、通过学唱《对十》歌曲,利用《对十》的旋律创编歌词、编配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点:
力求创造丰富的情景,引导学生在体验歌唱的同时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难点:
用《对十》的旋律创编歌词并运用多种演唱形式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敲打着心中的喜悦
师播放歌曲《对十》,教师领学生用律动进行交流。
师: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让我们用节奏来进行音乐对话好吗?
(师用铃鼓敲打节奏: Ⅹ Ⅹ Ⅹ Ⅹ ⅩⅩ ⅩⅩ Ⅹ 一
ⅩⅩ Ⅹ ⅩⅩ Ⅹ ⅩⅩ ⅩⅩ ⅩⅩ Ⅹ 采用问的形式,学生用击掌或跺脚发出声响形成节奏给予回答。教师变换不同节奏问,学生用相同节奏回答。)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和节奏感都很不错!
二、唱出心中的感受
师:在音乐中我们不但能用节奏进行对话,而且还能用歌声进行对话。
教师播放歌曲《对十》,让学生聆听。(教师板书课题)
师:《对十》这首歌曲是一首河北民歌,歌曲采用的就是一问一答的手法,这种对话式的歌唱形式也称对歌。
师弹奏范唱歌曲《对十》,让学生听后说出歌里有几种什么样的花?怎样说的?问与答用什么样的情绪唱?请用你的动作表现一下。
(学唱歌曲的教学步骤是:
1、学生随老师的琴声哼唱。
2、老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自己填词。
3、老师教唱难点。
4、在学生基本会唱的基础上,老师唱问的部分,学生唱答的部分,进行师生对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上掌握了《对十》歌曲的旋律,并能按歌曲的情绪演唱歌词。)
师:这种用对歌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民间极为流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极多。下面分组用《对十》歌曲的旋律创编歌词,看谁创作的歌词中问得最有意义而且最为巧妙,看谁回答问题最贴切,从字里行间中看得出最为自豪。
三、创编出巧妙的问与答
1、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创编一种得一颗星,最后看哪组学生创编的多,给创编又多又好的组画笑脸)
2、教师将学生编的较恰当的词写在黑板上。
四、舞动着我们的快乐
1、教师引领学生自己创编的歌词采用多种演唱形式(齐唱、对唱、一人领众人)唱一唱。可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2、师评
师小结
在钟表店里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在钟表店里》,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合作学习,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为音乐即兴编创动作,
3.能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
教学重点:体验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景象, 丰富想象力。
教学难点:合作学习,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设计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六个人一组,四个小组围成圆圈做律动
二.导入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仍然采取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的最积极,看哪个组同学得分高。在黑板上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设问:见过这么多钟表吗?在哪里见过?
学生:见过,在表店里。
教师:出示课题《在钟表店里》的课题,设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要求:每个组说一种答案,不许和其他组重复。小组内商量一下,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太棒了,同学们从钟表联想到在钟表店里工作的人们,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欣赏这首由德国作曲家奥尔特写的这首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让我们到音乐中去寻找答案吧。我们完整的听一遍(出示课件、播放音乐)
学生:完整的听音乐
三.分段赏析
1.初步了解音乐内容
教师:从音乐中你听到什么了?各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不能重复。
教师:请大家看画面,(播放画面)带着神秘的语气对同学们说,钟表店里的主人是个老爷爷,他每天都快活的工作着,他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钟表别提有多自豪了。我们一起来听音乐的第一部分(播放音乐第一部分的课件)听听这部分音乐描写了什么?
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中轻松、活泼的气氛。
2.欣赏音乐的第一部分
教师:这段音乐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教师:音乐把我们带到一个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吸引我们的不仅是各种钟表,是那些带着愉快情绪工作着的人们。我们一起来听这部分音乐的主题,(播放音乐的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主题,加深印象
教师:想想你会怎样来表现这个主题?各组开始商量一下。(播放主题音乐作为背景)
学生:小组开始活动
教师:请一组来说
3.聆听音乐的第二部分
教师:播放音乐的第二部分
学生:聆听第二部分音乐
教师:这段音乐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工人们在休息
教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呢?
教师:我们一起用擦汗的动作来表现一下,把你刚才体会到的融进我们的动作里?(播放音乐课件并带着学生做律动)
学生:听音乐做律动体验音乐的美
教师:大家做的非常好,接下去的音乐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听(播放音乐的第三部分课件)
学生:聆听第三部分音乐
4.聆听音乐的第二部分
教师:这部分音乐我们熟悉吗?
学生:熟悉,就是我们听过的第一部分
教师:但是音乐的结尾好象给人的感觉更加强烈,为什么?你感觉音乐有哪些变化?每组一名同学说,不要重复。
教师:我们各组商量一下怎样表现这段音乐?商量好了要展示。
学生:分组商量
教师:播放第三部分音乐
学生:一组展示(大家评价)
教师:如果感觉没有准备好也没有关系,请准备好的组进行展示。
学生:二组展示(大家评价)
四.完整欣赏表现音乐
教师:我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音乐完整的课件)
学生:观看影音资料片
五.小结(阶段目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反思:
大钟和小钟
教学目标
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与同学合唱歌曲《大钟和小钟》。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的合唱部分并参与综合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
(律动《爷爷爸爸和我》,黑板上出示节奏
X — |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师:这三条节奏分别代表谁在走路?你能把这条节奏读出来吗?如果老爷爷和小朋友一块儿走路,会是什么效果呢?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
(将学生分为两部分进行节奏上的合作。)
2.感受与体验
师:今天在我们的课堂将要来两位客人,这两位说起话唱起歌可真有意思,他们的语言简单明了,最多只有两个字,不信,你听,他们唱起来了。
(播放《大钟和小钟》范唱。)
师:想大家隆重介绍我们的两位客人,大钟和小钟。听听看,大钟是怎样唱歌的,你能不能学一学?
(学生聆听范唱,并学唱5 — | 3 — | 当 当
师:大钟唱起歌来象是谁在走路?原来大钟唱歌的时候使用了这个节奏,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钟是怎样唱歌的?
(学生学唱5 5 1 1 | 5— | 5— |)
大钟唱 歌 当 当
师:你能不能碰铃敲出大钟唱歌时的节奏?
(学生利用碰铃演奏X — | X — |)
师:我们把歌声加进去,可就更象大钟了。
(学生边唱边利用文具盒等声源边唱“大钟唱歌”一句,边演奏。)
师:那么小钟又是怎样唱歌的,你能不能学一学?
(学生聆听范唱,并学唱3 3 1 1 | 3 3 1 1 | ) 嘀 哒嘀 哒 嘀哒嘀 哒
师:小钟唱起歌来又象是谁在走路?原来小钟唱歌的时候使用了这个节奏,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钟是怎样唱歌的?
(学生学唱5 5 1 1 | 3 3 1 1 | 3 3 1 1 |)
小钟唱 歌嘀 哒嘀 哒 嘀 哒嘀 哒
师:你能不能利用双响筒敲出小钟唱歌时的节奏?
(学生利用碰铃演奏X X X X | X X X X |)
师:我们把歌声加进去,可就更象小钟了。
(学生边唱边利用文具盒等声源边唱“小钟唱歌”一句,边演奏。)
3.参与合作
(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大钟队,一组为小钟队,教师组织学生复习各自的节奏。)
师:来,让我看看,大钟队的小朋友是否还记得大钟是什么节奏?小钟队呢?当大钟开始唱歌了,就请大钟队的小朋友演奏起来,当小钟开始唱歌了,就请小钟队演奏起来。
(播发范唱,学生随音乐演奏。)
师:要是你也能跟着唱起来就更好了!
(学生再次随音乐伴奏,并试着参与演唱。)
4.学唱歌曲
师:当“大钟和小钟一起唱”,效果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教师知道学生合唱。)
师:下面就让我们完整的听一遍这首《大钟和小钟》,这回希望大家静下心来听,注意听好自己这一组应该怎么唱。
(播放范唱,学生随教师的指挥学唱全曲。)
5.综合表演
(将学生分为4组,第1组与第3组演唱,第2组和第4组利用声源为歌曲伴奏。)
教学反思:
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时间象小马车》,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用轻松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的咬字吐字演唱《时间象小马车》。
懂得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养成惜时、守时、不虚度光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轻松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时间像小马车》,正确表达出歌曲的情绪。
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培养、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新课
1.谜语
一匹马腿儿勤,日夜奔跑不停息,滴答滴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师:你能猜一猜是什么吗?《钟》
2.导语
师:时间在滴答滴答地走,告诉我们要早睡早起休息好。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这首歌告诉我们时光来去匆匆,它就像是一辆不知疲倦小马车,我们大家都坐在上面。有的人在车上珍惜时间,学会了很多本领;有的人却在浪费着时间,什么都没学到。就让我们一起坐上时间的小马车,大家都来做个珍惜时间的人吧!
二、新授歌曲
1.节奏练习:
(1) ∣ 0 ‖
(2) ∣ ∣ ∣ ‖
要求学生击掌拍出节奏。
2.熟悉歌词
(1)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歌词。(歌曲伴奏音乐做背景)
(2)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学生独立按节奏朗读歌词,为唱歌的节奏做铺垫。
3、学唱旋律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
(2)再听歌曲轻声跟唱。(提出要求:轻声唱,注意音准。)
4、分段视唱歌谱,纠正不足。
学唱歌曲
A、分句学唱
B、学生分句接唱
C、男女对唱
4. 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三.综合表现
A、跟音乐有表情演唱
B、用动作参与演唱
C、用伴奏乐器参与演唱
师:时间像小马车,滴答滴答向前跑,小马车跑了,有再回来的时候,可是时间跑了,它还会回来吗?(启发学生认识时间的可贵。)
时间像我们乘坐的小马车,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跑,小朋友要珍惜你所拥有的时间,好好学习。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做个珍惜时间的人吧!
剪窗花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剪纸的特点,学习用对称和镂空的方法剪窗花。
2.感受新年的快乐气氛。
教学重难点:会唱《剪窗花》
教学准备:
剪好的窗花样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窗花。
1.欣赏窗花,了解过春节贴窗花的意义。
“美丽的窗花”,谈话:这些美丽的剪纸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窗花”,为什么这样叫呢?哪个小朋友家里过春节的时候也会贴窗花呢?你知道什么时候会贴窗花吗?
把剪纸贴在窗户上,所以它又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窗花”。窗花的内容很丰富,有可爱的动物、有美丽的花朵、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有的窗花就像年画一样,几幅窗花组成一个系列,给我们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窗花烘托了纯洁的气氛,而且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在过春节的时候贴窗花。
2.出示剪好的窗花,让学生中国剪纸的特点。
花看起来怎么样?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这么漂亮的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窗花一般都是红颜色的,看上去很喜庆。
二、剪窗花
1.请幼儿尝试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图案。
2.开动你的小脑筋,怎样才能剪出漂亮的图案呢?
3.要想把线条剪直,可以在纸上画线条帮助我们。如果剪的图案太复杂,怕自己剪错了,也可以先画在纸上再剪。
4.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折叠方法剪窗花。
5.幼儿剪窗花,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三、学唱旋律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
(2)再听歌曲轻声跟唱。(提出要求:轻声唱,注意音准。)
分段视唱歌谱,纠正不足。
学唱歌曲
1、分句学唱
2、学生分句接唱
3、男女对唱
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窗花舞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窗花舞》,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聆听《窗花舞》。
教学难点:乐曲的模唱,编创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小拜年》、《新年好》。
二、聆听《窗花舞》
1、初听音乐前,教师可简介《白毛女》剧情。
2、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
提示:“咚咚咚咚锵”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3、边听录音边模仿打击乐器的动作,出示节奏性“咚 锵,咚咚锵”,掌握锣鼓节奏的节奏性。
提示:选择哪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合适?
4、歌曲熟悉后,分小组编创伴奏。大家唱歌,选一组同学为歌声伴奏。
三、复听《窗花舞》
1、复听音乐,教师简介《白毛女》剧情。
提示: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感到喜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会剪窗花吗?
2、边听音乐边剪窗花,体会音乐的情绪,教师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3、复听音乐时,自编动作表演贴窗花,跳自编的窗花舞。
四、创编表演
学生根据乐曲的情绪变化,分组表演,相互评价。
五、拓展延伸
1、观看芭蕾舞剧视频:《红色娘子军》中的《红色娘子军连歌》, 芭蕾舞剧《白毛女》、《天鹅湖》之《四小天鹅》请同学们欣赏这几段视频都有什么共同点?
2、舞蹈是这几段视频的共同表现手段,这三部舞剧都是用什么样舞蹈来表现的?是不是我们东北大秧歌、还是新疆舞蹈、傣族舞蹈?
3、我们知道舞蹈是舞剧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接下来我们通过下面这段视频来想想,舞剧还有哪些表现形式呢?(播放《快乐的女战士》,老师用不同的方式来播放。)舞剧音乐有什么作用?
4、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了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艺术表现形式还有歌剧、话剧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芭蕾舞剧《窗花舞》,也了解了什么是舞剧、舞剧所包括的艺术形式。我们只欣赏了几部经典歌剧的片段,国内外还有许多非常著名的芭蕾舞剧,希望同学们回家在网上搜集一下欣赏完整的经典芭蕾舞剧!感受这一世界奇葩的魅力!
教学反思:
小毛驴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毛驴》能背唱歌曲,并用手号来加深旋律中音乐走向,上行和同音反复的特点。
2、能听辨出长笛与低音大提琴的音色,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并加以想象、创作模仿。
3、用音乐故事“森林音乐会”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自然、轻快乐中完成授课内容,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教学重点难点
能掌握歌曲中的八分音符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用“森林音乐会”做主题来串联全部课堂。
教师:“用一幅画来导入音乐故事的开始。”
学生聆听、谈话、思维想像。
用拟人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学习的乐趣。
2、用各种动物的声音来发声练习。
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去模仿它们的叫声并用一段练习曲来练习发声。
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轻巧的模仿声,保持笑脸来发声。
指导学生正确用O、MI、U等元音来发声,并在自然中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3、节奏歌词练习
老师继续出示小动物出场,并范唱歌曲,听后教师用打击乐器来念歌词。
学习打击乐器节奏型训练,为歌词配伴奏
学生熟悉歌词,风趣诙谐的特点要感受出来,并能掌握打击乐器的节奏。
4、歌曲旋律
教师再放一遍歌曲,用手号唱歌谱。
学生学习手号唱谱两遍来,熟悉旋律。
对歌曲的旋律熟悉
5、完整演唱
学生合伴奏演唱,老师用琴伴奏。
学生唱熟歌曲并背词。
会歌曲。
综合体验
分组分角色来表演唱分,打击乐器伴奏,扮演小毛驴演唱,几组来练习。
学生自由展示他们的才能。
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让学生走进愉快中的音乐,并学会歌曲。
音色听辨
欣赏《狮子进行曲》、《小鸟》、《大象》三段乐曲。
学生来分辩长笛、低音大提琴的音色,并模仿动作。
让学生去想像模仿,培养创作想象力。
教学反思:
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
1. 能积极地参与演唱与演奏表现活动,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 .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蒙古小夜曲》。
3 .能用碰铃、舞板、串铃三种打击乐器结合简单的舞蹈韵律动作为 歌曲进行伴奏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舞蹈韵律动作为歌曲进行节奏乐器的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些乐器好朋友吗?
师:今天,我们将和这些好朋友一起来进行音乐表演。
二.听赏、律动—“美丽的夜曲”
师:首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首美丽的“夜曲”,并且请你们随着音乐和老师动一动。
1.听赏乐曲、律动,加入碰铃的演奏
师:听到这么美的音乐,舞板和串铃也呆不住了,它们也想参与 表演。其实老师也为它们设计了动作,请同学们在学习动作的同时,想想这个动作适合哪个来演奏?
2.听赏乐曲、律动,请同学为串铃、舞板选择合适动作进行演奏
三.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
师:同学们刚才带着我们的好朋友们参与了表现,那你能不能根据我们刚才做的舞蹈动作和听到的音乐,猜出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渗透相关文化揭示课题《蒙古小夜曲》)
师:《蒙古小夜曲》是首优美的民歌,老师想把这首歌曲送给大家。
1.教师范唱
学生简单地说出歌曲的内容。
2.朗读歌词
3.加词演唱
用模唱法和听唱法带唱1—2遍
4.学生整体演唱
四.综合表现—“唱起来、跳起来、奏起来”
1.练习
将学生分成三组,先请碰铃组的同学担任小乐手为歌曲伴奏,其他两组的学生担当小歌手进行歌曲演唱;然后进行交换练习。
2.综合表现
三组学生一起合作为歌曲伴奏
边演唱边进行带身体韵律表现的演奏。
教学反思:
望月亮
教学目的: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
2)、能够配合歌词、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
4)、能够运用线条记录声音或音乐。
教学重点: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能够配合歌词、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教学难点:能随三拍子的音乐节奏,用动作或拍击物体做出比较正确的反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设疑激趣:
老师今天要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啊?
1、猜一猜,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圈)
(月亮、太阳、月饼、电灯、妈妈的笑脸……)
2、模仿说话: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你能根据这幅图,照老师的样子说一句话吗?
师:X — XX | X — X | X — XX | X — — ||
天 上的 月 亮 像 盏 灯
妈 妈的 笑 脸 像 明 月
学生根据图展开想像,说出几句类似的话。
3、听音画线:
孩子们说得真好,老师要亮出第三把宝刀了:刚才我说的话,有的声音长,有的声音短,你能把这些长长短短的声音用线条画出来吗?
(老师慢慢念,同学们用手在空中画,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画。)
X — XX | X — X | X — XX | X — — ||
天 上的 月 亮 像 盏 灯
妈 妈的 笑 脸 像 明 月
师生一起读一遍,边读边画。
注意,现在我把说变成唱了!你也会画吗?咱们试试!(老师唱,学生用手在空中画)
l 3 — 5 5 | 3 — 2 | 1 — 2 3 | 6 — — |
天 上的 月 亮 像 盏 灯,
l 6 — 5 | 3 — 2 3 | 1 — — |1 — — |
地 上 亮 堂 堂。
谁能够把这条曲子唱出来?我们用线来指挥他唱。还有谁想唱一唱?
进一步提高要求:能不能边唱边画?
三、学唱新歌:
1、初听歌曲,体验音乐意境:
孩子们唱得真好,我真替你们高兴,今天老师就把一个最漂亮的月亮送给你们,好不好?(出示月亮图)播放歌曲。
2、学歌词:
刚才我们不但看到了美丽的月亮,还听到了一首非常优美的歌,这首歌就叫《望月亮》。
(1)、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歌词吧!孩子轻声读歌词,找出不认识的字。谁能告诉他这个字怎么读?同桌一起练习,并加入适当的动作。
全班一起表演:边读边做动作。
(2)、数一数,这首歌每小节有几拍?(三拍)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探索音响:怎样表示出音的强弱呢?
学生自寻音源:拍手、拍肩、拍腿、拍胸、拍桌子、跺脚、摇摆身子等等。
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为歌曲伴奏吧!(放录音)
A、随伴奏用“啦”轻声齐唱。
B、跟录音轻声齐唱。
C、跟录音伴奏轻声唱。
四、拓展:
1、表演。
喜欢唱的同学请站起来演唱,喜欢跳舞的同学请站起来跳舞,其他同学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伴奏。(播放录音,学生表演)
2、欣赏有关月亮的歌:
如:《小小的船》、《望月》、《弯弯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天涯望月》、《月之故乡》、《十五的月亮》等等。
五、小结。
教学反思:
交城山
教学目标:
学唱山西民歌《交城山》,感受歌曲的结构、速度、情绪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欣赏河北民歌《回娘家》,感受不同地方的民歌风格。
听《回娘家》,了解河北民歌的特点。
⑴听歌曲,了解歌词大意。
⑵简单介绍河北的风土人情,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⑶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结构、速度、情绪。
二、学唱两首民歌。
1、学唱甘肃民歌《刮地风》。
⑴了解甘肃的风土人情和其民歌。
⑵学唱歌曲。
2、 学唱山西民歌《交城山》,了解地方,学唱歌曲。
三、分别演唱两首民歌,作比较,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格。
1、 作对比。
2、 表演唱。
教学反思:
锣鼓歌
教学目标:
1、会唱《锣鼓歌》。
2、正确理解《锣鼓歌》的音乐形象,感受其情绪。
3、让学生通过用自制的打击乐器来进行创编音响,使其加深对打击乐器的认识。
教学重点:感受《锣鼓歌》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形象,使用自制打出乐器创编音响。
教学难点:会唱《锣鼓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锣鼓歌》
1、师: 欣赏后谈谈你在欣赏时仿佛看到、或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感受音乐形象)
③ 你能给这首曲子取个名字吗?
欣赏后老师启发学生发言的要点:
A、表现了欢乐、喜悦的情绪。
B、启发学生谈欣赏音乐的感受时:当学生谈到了欢乐、喜悦的情绪时,要启发学生联想与之情绪有关的音乐形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当学生谈出了具体的音乐形象时,要启发学生谈出音乐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力,使音乐的情绪与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联系学生实际,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启发学生联想,积极地发展学生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