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3)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证照管理制度 1、证照: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文件(复印件)等 2、单位负责人领取证照,把已领取的证照由单位编号并复印后存档,以备核查。 3、领取的证、照要妥善保管,规范使用,不准涂改。不准转借不相关的人、单位使用,不准利用证照从事违法活动。若有用证、照从事违规、违法活动者将给予当事人以经济处罚,并收缴全部非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者,按照有关程序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4、各种证、照丢失后要及时登报声明作废,一切费用由当事人负责。 5、对单位的各种证、照复印件也要加强管理
2、。有关人员需带证、照复印件时,必须加盖红色印章并签上持件人姓名,加盖“再复印无效”方印字样。否则均视为无效证件。 6、发现伪造单位证、照应及时举报给当地主管部门,由单位配合有关部门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并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 7、本制度即日起执行。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及个人卫生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制度 1、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体检单位进行体检和相关卫生知识培训,获得有效的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发现五病患者及时调离本岗位。 3、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4、从业人员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5、健康证、卫
3、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有效期一年。 6、此证不得转借、涂改。 个人卫生制度 1、每年一次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工作前必须更衣、洗手、消毒。 3、工作时不留长指甲、不戴手表饰物等,头发不外露。 4、不在工作时吸烟,不随地吐痰。 5、入厕不穿工作服,入厕后需重新洗手、消毒。 6、讲究个人卫生,客服不良卫生习惯,杜绝操作时擤鼻涕、挖耳朵等现象。 7、定期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并参加考核。 公共用品用具购买、验收、储存及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公共用品用具购买制度 1、采购的物品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要求. 2、采购物品应做好记录,便于溯源. 3、采购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品,等
4、物品中文标识应规范,并附有产品合格证,说明书,发票,等证明文件. 4、采购的物品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 公共用品用具采购制度 1、严格把好验收关,不收“三无”产品,对质量不好、质次价高的公共用品、用具应拒绝验收。 2、入库保管的公共用品、用具,由仓库保管员负责验收。验收时,必须对实物进行验质、点数或过砰,详细检查所收到的原材料是否与原始凭证(或进货发货票)记载相符。 3、验收后,要填写验收入库单,注明公共用品、用具的品名、规格、数量、单价和金额。如果入库公共用品、用具数量与发货票不符,应在入库单上注明,并及时查明原因,或要求供货单位补偿,或填制损耗(或亏耗)通知单,办理入账手续。 4
5、、从固定供货单位购买的公共用品、用具,进货凭证经过采购人、验收人、管理人员签章,即可生效。 5、从集市贸易市场购买或个体商贩定期送上门的公共用品、用具,进货凭证除上述手续外,必须经领导批准,严格执行采购、验收、管理人员“三章”审核制度。 公共用品用具储存制度 1、公共用品用具储藏间应保持通风和清洁,无鼠害、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及霉斑,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私人物品。 2、不同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物品距墙壁、地面均应在10厘米以上。棉织品宜存放于储藏柜中。 3、物品的储藏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并定期检查,及时清理过期物品。 4、有毒有害物品应有专间或专柜存放,上锁、专人管理,并有物品使用登记。
6、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1、公共用品、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有明显标记。公共用品、用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2、接触直接入口的公共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并消毒。 3、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4、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公共用品、用具。 5、已消毒和未消毒的公共用品、用具应分开存放,保洁柜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场所自身检查与检测制度 一、卫生管理人员应随时进行卫生检查,检测各项卫生指标。 二、各部门卫生负责人要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卫生检查与检测各项卫生指标。
7、三、单位负责人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和检测各项卫生指标。 四、各类检查、检测应有检查、检测记录。发现问题应有限期改进及奖惩记录。 五、检查内容: 1、各项卫生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2、各种设施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3、环境卫生设施及执行情况。 4、从业人员个人卫生习惯、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情况。 洗衣房卫生管理制度 1、洗衣房室内卫生清扫按人分工,划定责任区,每日上班前、下班后各清扫一次;室外卫生轮流值日,每周清扫一次。 2、洗衣房设备保持洁净,熨烫设备每天擦拭及保养;下班前所有机器设备要擦洗干净,做到无污渍、油渍。 3洗衣房的钥匙由专人保管,设备由钥匙管理者保管,严禁私配。 集中空调通
8、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1、在空调系统启用前,必须经过有资质的专业清洗机构依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的要求进行全面清洗、消毒,经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2、做好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的检查、更换、清洗消毒记录。 3、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必须直接来自室外。 4、送风口和回风口应设有防鼠装置。 5、机房内应清洁卫生,不准存放无关杂物。 6、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报告制度 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一、报告范围: 1.微小气候或空气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生活饮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和中毒; 3.公共用具、用水和卫
9、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性疾病、皮肤病; 4.意外事故导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等中毒。 二、事故报告责任人是经营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其它人员也有义务报告。 三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事故报告责任人要在发生事故24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国内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等所属经营单位,应同时报告本系统卫生防疫机构,随即报告主管部门,必要时(如重大事故和可疑刑事案件等)必须同时报告公安部门。 传染病报告制度 1、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2、工作人员有责任阻止患传染性皮肤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性病及消化道、呼吸道等传染病患者进入
10、。 3、发现上述传染病患者应立即报告市卫生执法监督所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传染病报告责任人为单位管理人员、全体值班人员,其他人也有义务报告。 5、任何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疫情。 6、专门设置传染病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传染病报告情况(病名、患者名、发现时间、报告时间、上报单位、报告人),以备查。 7、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妥善处理传染病患者及现场。 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 1、组织领导:单位领导,当班职员及卫生防疫部门人员。 2、报告程序: 单位领导。根据事件需要,经单位领导同意报告当地和上级卫生防疫部门。 3、处置措施 (1)、消费者
11、一旦出现流感、非典、风疹、流脑、麻疹、肝炎、严重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时,应及时禁止入内;职工一旦出现流感、非典、风疹、流脑、麻疹、肝炎、严重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时,应及时就医并请假,不得带病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上班。 (2)、职工出现传染病,在单位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进行隔离室休息并到指定医院进行诊断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3)、出现疫情,单位领导要亲临现场指挥,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加强预控工作。 (4)、单位对传染病病人所在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消费者、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
12、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事前往探望。 (6)、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 (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 、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办公室,暂停单位一切活动。停止单位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的处理意见。如 法人代表已隔离,分别由其他领导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单位领导班子开始工作。 、疫点消毒。对单位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疫情调查。单位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8)、单位领导发现传染病人
13、后,迅速向全体职工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职工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单位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4、注意事项: (1)、一旦发生“疫情”,单位各级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向单位领导申请变动工作时间,待批准后及时调整工作时间、工作内容。 (2)、为防止传染病病毒的传播,单位将按照有关要求,停办或延办大型集会等活动。 (3)、单位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请示上级,做出是否停业的决定。 (4)、正确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做到信息准确、公开、透明,确保校园稳定。 (5)、一旦发现疑似病人或传染病病例,单位要在执行正常上报制度的同时,随时发现随时报告,不得放松警惕,杜绝麻痹思想。单位要随时将病例发展情况及时上报,做到不瞒报、缓报、漏报。 (6)、疫情期间实行每天“0”报告制度。 (7)、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 (8)、要坚持就诊登记,健全常见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单位领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