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陈塬中学 李太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主要认知工具,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呢?一、用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信息技术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理论知识较枯燥、抽象的学科。多年的教学经验
2、告诉我们单凭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去教学,学生学起来容易困乏,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计算机教师更应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多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运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的课件,能够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把抽象、枯燥、难懂的计算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中,诱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还应应该注意:课件定义的教学目标是否与使用者定义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学生知识水平是否达到课件所需要的程度;课件能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课件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课件是否具有较
3、好的交互性能和超文本链接功能。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学生手、脑、眼、耳都用起来,给学生新颖、惊奇、直观的感觉,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二、精选学习软件创设操作环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操作环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用较少的时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某知识点,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上机实践操作。当然,在学生上机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胆精选一些有
4、一定趣味性、娱乐性的学习软件,创设寓教于乐的实践环境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一些需要学生反复实践操作才能掌握、形成技能的教学内容,更应创设寓教于乐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有趣,自然就教得轻松。三、运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形成,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物质条件。计算机技术集声音、图像、动画等为一体,同时还能进行超文本、超媒体链接等。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并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从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出发,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一项学生的作业,作为学生自我学习并完成的任务。这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
5、地位,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训练与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如:学习Flash动画制作,制作逐帧动画,可设计一个自己完成的逐帧动画作品的任务,自己独立完成;学习Word文字输入时,设计写作自我简介、插入图片、图文混排等的操作任务等;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学生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采用分层次教学,发扬学生个性能力。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如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学生数学逻辑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强等等。
6、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分层等方式来实施有个性化的教学,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比如将学生按实际计算机水平分为高低A、B两组。对A组(大多数的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基本的要求;对B组(程度高的少数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较高的要求。例如:在学习绘画软件时,A组学生要求掌握绘画软件界面的基本操作,了解其功能;对B组学生要求在熟练地掌握了界面操作的基础上,熟悉功能后,可自己学习绘画一个景物。五、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要在相互讨论中使学生提
7、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可以在讨论中,使每个人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渗透“合作”与“协作”的教学方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任务,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合作协调的技能。例如:对于Flash动画制作中,可设计制作一个情节完整、画面优美的小动画小山的故事,要求学生五人一组分工合作完成,由组长负总责,相互协调,但要注意:分组时一是要求自愿,这样可以保证协作的效果好;另一方面要求各组尽量搭配协作,这样可以促进能力较差学生的进步。六、即学即用,通过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
8、,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学生们痴迷网络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能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和朋友们相互联络;会发帖子,就可以和许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立竿见影。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计算机由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计算机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Word的使用,就可以用Word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微机原理,更无需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
9、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七、积极创设实践环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在网络信息时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可以说,不会使用网络计算机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今天,走向明天。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普及网络文化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信息采集、加工、发布(表达)
10、等信息处理的实践技能,并能够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生活的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观念。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掌握网络文化知识,提高他们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收集、处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呢?我认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网络文化知识去完成一定的工作,实现他们的创意。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如果不掌握信息技术,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总之,信息技术课程着重于学生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以“活动”的方式展开,注重学习方法的策略引导,努力创设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等多种学习环境,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能,逐步培养学生形成适应信息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