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关于由来春节作文七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6144485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关于由来春节作文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关于由来春节作文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关于由来春节作文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关于由来春节作文七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关于由来春节作文七篇由来春节作文 篇1听,大广场上在放鞭炮呢!我今日来考考大家,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但你们知道春节是怎么来的吗?那今日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吧!传闻中,中国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头长触角,猛烈异样,它的名字就叫“年”,年长年深居在海底,每年除夕就出来,到村里吃人害人,人们只有逃去了深山,这样才能保住性命。有一年除夕,从远处来了一位老爷爷,村里的人没有人搭理那位老爷爷,都匆忙地往山里逃,只有一位老奶奶给了它一点食物告知他,赶快去山里躲避年兽。而老爷爷告知老奶奶,自己有驱逐年兽的方法。晚上年又出来害人了,老爷爷在门口,贴上了对联,挂上红灯笼,这时年不敢再往前走了,突然老爷爷身穿

2、红色外套,手拿鞭炮冲了出来,年吓得跑回了水底,再也没有出来,原来年最怕红色和巨响呀!从那时起,每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放鞭炮。大年初一,大家都会走亲访友,相互问好,渐渐就成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百节年为首,春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最浓重的节日,在古代民间,人们从年末二十三和二十四的祭灶便起先“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节日沟通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人们增深感情的重要节日,是个快乐祥和,亲朋好友团聚的传统佳节。听了我的讲解,大家明白了吗?由来春节作文 篇2迎着喜庆的钟声,我

3、们迎来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那春节是如何来的呢?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年的大怪兽,每年在农历30就会出来吃人,村民们只能逃跑。在那一天一个道士,光顾了这个小村庄,望见村民们慌张地向大山里逃跑,道士也没问些什么,只是朝村庄里面赶去,遇到了一个青年,青年把他带到了屋子里面,对他说,他的妈妈生病走不了了。老道士叫他们去村长家躲避,他自己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在房子外面挂上红色的布,年兽果真来了,望见了村庄里面一片宁静,就冲进村庄,望见了红色的布,听见了爆竹的响声,望见了一个身穿红色衣服的道士,年兽非常的胆怯转身就跑,再也没有回来过。村民回来望见屋子一点都没有被破坏过的痕迹,就惊奇地问老道士:“你用什么方

4、法吓跑了年兽呢?老道士回答,只须要用红色的布,点燃爆竹就可以吓跑年兽,这个习俗就保存到今日,渐渐变成了看春晚,包饺子,燃放烟花,爆竹等等在浓浓喜庆的春节里,我希望大家可以带着祝愿学习努力的精神为幻想加油!由来春节作文 篇3春节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实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祀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将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

5、一年生活的美妙祝愿。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的传闻有许多种版本。版本一: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猛烈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竞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抓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很多抵挡它的方法,于是渐渐演化成今日过年的风俗。版本二: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6、是中国最盛大、最喧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猛烈异样。“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损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损害。后来人们发觉“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客家人的传闻),从今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不仅传闻奇妙,由来更加奇妙。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季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准备。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

7、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觉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精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状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望见天坛边的石壁

8、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探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于是,春节,就这样来了。由来春节作文 篇4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妙祝福的一种方式。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拜年的“包装”日渐更新换代,但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拜年的习俗和在这传统与习俗中蕴含的对亲友的祝愿、对新年的期望,并未随着公元纪年数字的增加而削减、淡化。在道贺中丰富春节

9、习俗“拜年”是通俗的讲法,此外尚有“见节”、“贺正”、“贺岁”等雅称。“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庆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人们外出相遇时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欢乐”等祥瑞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消遣。古时,倘如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运用佣仆持名刺代往”。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拜年与除夕夜的团聚饭一样,是

10、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依次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则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挚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宋岁朝图:这幅宋人绘的岁朝图,重在显示正月初一的拜年活动。主子送往迎来,家中设酒待客,儿童在园内燃放鞭炮烟花,大门上贴着门神,构成了深厚的节日气氛。在礼规中实现人文教化仪式所强调的是对同一血亲的认同,而拜年正是从今起先。给家人拜年,对于重构家

11、族或家庭成员内部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给亲朋好友、同事领导等拜年,明显是在重新梳理亲朋好友间的人际关系,增加密切程度;还有些地区在正月初八之后要耍社火,人们都会扭着秧歌,踩着鼓点,到旁边的村寨拜年,而这些活动的真正意图,就是重建一个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民国春节拜年祭祖。正月初一清早,穿戴一新的晚辈要给家中的长辈(如父母、祖父母等)叩首拜年,以尽孝礼;长辈则端坐受礼,对未成年的晚辈还要给一些“压岁钱”。旧时,拜年是老北京人过春节很重要的一项活动。除自家庆贺外,亲戚、挚友、同事、邻里等从这一天起要相互拜年。过去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依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一是走亲戚。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

12、、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二是礼节性的探望。如给同事、挚友拜年。三是感谢性的探望。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四是串门式的探望。对于左邻右舍的邻居,到了年禧,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首都博物馆探讨员、民俗专家沈萍认为,年的文化属性,除了辞旧迎新外,就是通过各种仪式重构人际关系。晚辈给长辈拜年还包含着“感恩”意识的培育。长辈对晚辈的爱通常是自然而然地传递,而晚辈缺乏回报长辈的人性自觉。拜年不但是提升亲情亲密度的民间礼规,也是民间社会精神操练、人文教化、道德修养的自治活动。在现代社会实现文化归属辞旧迎新始终是过年也是拜年的主题

13、、核心。拜年说的话、送的礼,甚至吃的东西,无不体现出对新一年的期盼和祝愿。此时人们心中充溢对将来的希望,对过往的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摩擦、不悦等,多会实行一种宽容、化解的看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拜年的现实意义集中地体现在调适人际关系方面。可以说,中国人凭借着新年中的各种拜年仪式,建立了友情,增加了互信,完成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心民族高校教授祈庆富认为,中国文化推崇含蓄,有些平日不便表达或不好意思表达的情感,均可借拜年之机抒发一下。人们抱一抱拳、拱一拱手、道一句“给您拜年”,一切都很简洁,事实上却是一种仪式。在这种简洁的仪式中,平日里的误会、不满化作祝愿、赞美,舒缓过往的冲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14、“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时人们更看重的是“情”。北京师范高校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萧放认为,人是群居的社会动物,寻求文化的归属与心灵的安排。奉祀家族祖先,亲人聚会快乐,人们的精神在亲情的浸润交融之中得以升华。今日是网络化时代由来春节作文 篇5春节,是农历地岁首,也是我国古老地传统节日。古代过“年”不是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而是在“腊日”,既后来地“腊八”。南北朝以后,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年叫“春节”,因为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春节是我国盛大、最喧闹地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根据我国农楞,正月实一古称无日、元辰、元、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

15、日、正朝、三、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地起先。春节,顾名思义就是起先。起先来了,万象更新,愚意着新一轮地播种收获季节又要到来。人们没有什么理由不来欢快乐乐地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日来临之前就早早地在门帘上贴上红纸黄字地新年寄语,期盼着节日地来临。春节地另一个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给人们带来灾难地想象中地怪物。“年”一来。树木凋谢,百草不生,但“年”一“过”却恰恰相反,会万物生长,鲜花遍地,生气勃勃。“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用红纸照,于是有了燃鞭炮,贴春联地习俗。春节是个亲人团聚地节日,这一点和西方地圣诞节很相像,离家地孩子这是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

16、家里,真正过年地前一夜叫“除夕”,又叫“团聚夜”、“团年”。传统地庆祝则以除夕始终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扫除污秽,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放鞭炮,除夕“守发”等仪式,正月初一晚辈要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等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相互庆贺。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喧闹地一个古老传统节日。由来春节作文 篇6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贴起了红春联,刮起了红灯笼,放起了烟花爆竹,五彩缤纷,喧闹非凡。相传中国古代有个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触角,异样猛烈。常年居住在海里,只有除夕才上岸,吞噬牲口和损

17、害人命。因此每当到了除夕,村子的人们就携家带口逃亡,躲进大山,躲避“年”的损害。这年除夕,村子里的人们又拖夹带口地逃跑,村外来了一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拄着拐杖,银须飘逸,目若郎星。乡亲们有的锁门,有的整理东西,有的牵牛牵马,到处是恐慌,没有人搭理老人。只有一个老婆婆给了他一点食物并劝他早点离开躲避“年”的损害。那位老人笑着说“老婆婆,只要你让我在这里呆一夜,我肯定能够赶走“年”兽。”老婆婆多次劝他离开,但老人笑而不语。老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走了。半夜时候,“年”闯入村子,它发觉这里的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怒视片刻后,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18、突然院子里传来“霹雳啪啦”的声响,“年”浑身战栗,在也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个时候,婆婆家的门开了,只见院内有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而逃。其次天正是大年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发觉村里安稳无恙非常惊异,老婆婆才茅塞顿开,连忙向乡亲们说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拥向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院内的有堆未燃尽的竹子还在“啪啪”响。屋内的红烛还发着余光于是人们都知道了驱除“年”的方法。所以这个方法就始终流传了今日,家家户户都在过年的时候贴红对联,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早就走亲访友,道喜问好。春节的由来是这么好玩。由来春节作文 篇7中国

19、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盛,对将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许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xx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今,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样: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吩咐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

20、,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始终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xx年。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始终叫“元旦”或“元日”。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并确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

21、旧历即夏历,仍在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有鉴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7月,由当时北京政府任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季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起先施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纳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

22、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依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时(十二点)过后,春节就算正式来到了。接近春节,人们采办年货,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贴年画、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春节庆祝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不仅保留了过去民间习俗,剔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春节具有新的时代气息。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聚,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富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相互祝愿。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祥瑞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