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三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三课时).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清平乐.村居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明快质朴的作品。这首词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对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之情。编者将这首词安排在本单元“人物篇”这一专题下,目的是让我们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行为,体会人物情感。同时,这篇作品也是学生认识古典文学名著的一扇窗户。 四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可能从不同的渠道接触过词,但对词的的特点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课堂上应引导学生认识词的特点。在这篇课文之前,学生除古诗之外
2、,还没有在课内接触过文言文,所以学生对词作中的字词,在理解上会有一些难度。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联想、综合判断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思考、自主理解字词的意思是可以做到的,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字词所表达的情感,也是可行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想象全词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村居”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想象全词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词作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板书
3、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教师指着板书“清平乐(yu)”,请再齐读一遍“清平乐”,读了这个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 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用它作词牌的词一般给人一种宁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 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
4、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 7.讨论交流。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 (“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公”字,“翁”指老公公。“媪”左边是一个“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媪”就是指老翁、老妇。) (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锄豆”这个词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你们能猜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吗?“锄豆”就是锄豆田里的杂草。) 三、再读课文,
5、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小”“草”“媪”(课件闪烁),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练习读) 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 1.品读乡村美景。 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
6、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其实“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能带给我们美的感觉呢?(老师简介: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里去。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一齐朗读。 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画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紧靠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
7、了碧绿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当地方言,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老翁、老妇?) 2.品读人物画面。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 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亡赖”同“无赖”,实际上是说小儿顽皮、淘气。) 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从“卧”字可以看出小儿可爱。) 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 (学生想象:小儿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还可能仰着,高兴了就打个滚,摇头晃脑
8、,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师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就侧着,愿意趴着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通过你们的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吧。 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画面:茅屋外,老夫妇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趴在溪边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师讲解:诗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同学们来仔细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
9、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 1.带着感情来朗读。 (1)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2)在小组内展示朗读。 (3)选代表全班展示朗读。 2.师生合作引读。 喜欢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地说着话,聊着家常,读出他们的“相媚好”。 喜欢大儿,读出他的勤劳。 喜欢中儿,读出他的心灵手巧。 六、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样?(温馨幸福、美好)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来读一下吧: 师引读茅檐
10、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吟诵这首词。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遍! 2.延伸补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资料吧。 (补充资料:辛弃疾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那时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但是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却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于主和派的排挤、打压,辛弃疾被发配到江西上饶等偏僻的小乡村。在小乡村,辛弃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这二十年里,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铁蹄的践踏下生活,辛弃疾很想救民于水火,却无法施展抱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杀贼!杀贼!”然后愤然离世。) 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恬静优美 平和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