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入瓮——同底数幂的除法教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请君入瓮——同底数幂的除法教后感.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请君入瓮同底数幂的除法教后感(赵玉霞)【课堂教学片段】为引入同底数幂除法的法则:()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问题:已知自行车的速度是102m/min,汽车的速度是103m/min,飞机的速度是104m/min。请问飞机的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几倍?原先设计的解法为:(幂的定义) (分数的性质) (幂的定义)而学生的思维却跟我原来的设想大相径庭:学生1: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但心里同时在盘算如何把学生引到幂的定义上来,而要引到幂的定义上,必先体现这种算法的不科学之处,于是我把原题改成:,然后问,还能这样算吗?包括学生1都觉得如果再象刚才那样写就太繁了。时机成熟,赶紧问,还有什么办法?学生2: 这个想法
2、似乎比我的标准想法更好,但看来今天想得到标准算法比较难了,干脆就从这个式子再延伸吧。于是我又改了一下题:如果是呢?果然,有同学开始模仿上面的解法:学生3:=我立即发问,14是怎么来的?生齐声答:!OK,问题解决了!于是学生通过归纳得出了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教后反思】1. 不能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知识构架和老师肯定是有区别的,如果这节课我没有放弃原来的想法,而是执意把学生导入自己的想法上来,就失去了情境创设的意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本身就是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生成,而学生知识的生成是建立在他自己知识构架的基础上的,如果我偏要“拨乱反正”,就会打破学生原有的知识构建体系,成了知识的灌输。因此,我因势利导,把握这个情境创设的主要方向,达到了曲线救国的目的。2. 课前的备课越充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对于原来的解法设想显然是有局限性的,从我课堂上改的第一例就可以说明。如果在课前设定解法时能从深层次考虑,或多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考虑多种途径和方法,也许就不需要课堂上的“急中生智”了。但这样一来也就成就不了这一招“请君入瓮”法了! 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