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出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方案课程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任一年级数学课程。本班共有24人,其中男生有11人,女生有13人。虽然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教学难点: 1、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约59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2课时 3.5、4、3、2加几…………………………………………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九、总复习………………………………………………… 4课时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一 8.19—8.23 一、准备课 二、位置 1. 上、下、前、后 2.左、右 2 1 1 机动一节 二 8.21—8.30 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 1 4 三 9.2—9.6 1.1~5的认识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2 3 四 9.9—9.13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四、认识图形(一) 1 2 2 五 9.16—9.20 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6和7的认识 1 3 中秋节放假 六 9.23—9.27 2.6和7的加减法 3.8和9的认识 4 1 七 10.1—10.7 国庆节放假 八 10.8—10.11 3.8和9的认识和加减法 4 九 10.14—10.18 4.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 十 10.21—10.25 6.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 3 2 十一 10.28—11.1 六、11~20各数的认识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 3 十二 11.4—11.8 数学乐园 七、认识钟表 1 3 机动一节 十三 11.11—11.15 八、20以内进位加法 1.9加几 2.8、7、6加几 2 机动一节 十四 11.18—11.22 3.5、4、3、2加几 4.用数学 2 2 机动一节 十五 11.25—11.29 第八单元整理和复习 3 机动一节 十六 12.2—12.6 总复习 5 十七 12.9—12.13 全册复习及期末考试 15 十八 12.16—12.20 十九 12.23—12.27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 “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 2.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1.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单元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课件出示美丽校园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①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 (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②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 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 怎样表示秋千的架数?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③ 探索:什么物体的数量用7个点子表示? 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物体的数量?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 10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物体的数量? 三、寓教于乐,兴趣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校园中去玩吧!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校园) 1、找找数娃娃。 美丽的校园里藏着许多数娃娃,你们愿意去找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2、说说数娃娃。 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从课本第2、 3页上找到的物体及其个数。 3、练练用点子表示数。 学生尝试用点子表示刚才所说的物体的个数。 四、课堂演练 练习一 1、2题 五、小结提升,兴趣延伸 谈话:写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数学王国的每一个成员都眨着智慧的眼睛在看着我们呢!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吗?你们打算今后怎样做? 学生自由谈论。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数数方法进行数数。 第二课时:比多少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的内容,以及第7页"做一做",第8页练习一的第3、 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理解“多”“少”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难点:会比几个物体的多、少。 教学用具:将第6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小朋友们爱看动画片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 2、学生讲故事。 兔妈妈看到小兔们一天天长大了,就决定盖一间大房子,小猪也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它们终于盖了新房子! 你怎么知道是小兔要盖房子? 〔从房子上面的头像知道的) 你观察得真仔细!你们看水中的小鱼也在为它们加油呢! 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物体的个数。 2、小组交流。 (我知道有4个萝卜,3个苹果;我知道有3只小猪,4只小兔;有4根木头,4个小凳;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没有多余的砖或兔子) 同学们说得很好,兔子和砖是一一对应的,这时我们就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 (板书:同样多) 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谁愿意说说? 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我还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还剩1根木头) 你发现了谁多谁少吗?(木头多,小猪少) (板书:多 少) 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知识。I (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桌互相说一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与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少?什么比什么多?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① 一个同学先摆,同桌需摆得和他同样多。 ② 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 (数一数,写上数。对齐摆,长的表示多,短的表示少,一样长的表示同样多) 他们的方法都好,你们是怎样摆的呢?我们应该多动脑,多思考,讲究方法。 2、说说生活中1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谁能用"同样多""多些""少些"说说生活中的事? (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我家女的比男的多,男的比女的少……)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说得这么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拿出一串红、白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① 生在组内说说。 ② 小组交流汇报。 (用数的方法比较:数出红、白珠子各有几颗,再比较。用找朋友的方法比较:一颗红珠子和一颗白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还可以这样比较:因为这串珠子是按一颗红珠子,一颗白珠子,一颗红珠子,一颗白珠子的顺序串起来的,如果最后一颗是白色的,那就可以说两种珠子同样多;反之,就比红珠子多) 4、课堂演练。 ①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②练习一第3、 4题。 第3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判断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公鸡和鸭子虽然摆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得密的鸭子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第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A、用数的方法:先数出红珠子有几颗,黄珠子有几颗,再比较。 B、. 一颗红珠子和一颗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可真聪明,说得妙极了!这节课大家学得很好.其实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同样多 多 少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选孩子喜欢的活动,给孩子质疑的空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以活动方式激发学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 1.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单元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主题图以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 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 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交通情景挂图,十二生肖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 (画面一: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画面二: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 (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清楚, (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我们的身体上呢? ②练习。 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①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 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⑦练习。 a.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b.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的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 在另一个同学的 (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还可以问:从前往后数,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1)师生一起玩“做一做”的游戏。然后同桌两人出座位玩边说方向位置边拍手的游戏。 (2)做“说反话”游戏。 四、质疑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师指着板书) “上” “下” “前” “后”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例子说明吗?学会了“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请小朋友回家后结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巾的“上、下、前、后”。 板书设计: 位置 上下 前后 教学反思: “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可能很多老师都会觉得,既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经常接触,应该懂得了。然而在课前我尝试对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发现学生掌握的并不如想象中的好,他们只是表面上的感知,理解得较为浅显,尤其是参照对象不同时,学生很容易做出判断。 第二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主题图以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 “左、右”的相对性。 (2)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自 己的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经历“左、右”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 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簧关系,能正确确定“左、右”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用具:教师:课件,水果。学生:铅笔、橡皮、铅笔盒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1)活动一:认识汉字“左”“右”。 ’ ①教师:老师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好多字了,对不对? 出示汉字:左、右 ②教师:谁认识这两个字?认识的同学请把手举得高高的。 ③教师:你们真棒!那么多同学都认识!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你用右手做什么? (2)活动二:介绍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①教师提问:谁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 ②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眼、耳、脚……) (3)活动三: “找朋友”游戏。 ①教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②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们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你们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③放《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开始,教师由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说出: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右耳、左耳…… (4)活动四:找位置。 过渡语:你们爱吃水果吗?桌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请把它们轻轻倒出来。 师迅速摆好三种水果。 ①看见什么了? ②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 (苹果、橘子、梨) 教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 ③拿出香蕉,把香蕉挨着放在苹果的右边;再拿出西瓜,让西瓜和梨挨着,放于梨的左边。教师:你们说说,橘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5)活动五:找同学家。 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 (出示图片) 教师:小龙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小龙只知小明家在中心医院的左边,到底是哪一栋呢?他犯难了,你们能不能看图再帮帮他 三.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 (1)活动一:讨论。 ①指名学生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游戏。 ②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右手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③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④为什么? 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 (2)活动二:帮一帮。 ①出示图片:上学路口 教师:小明上一年级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学。于是,妈妈同意了。妈妈把上学的路线告诉了小明。到了路口,小明却被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②指名学生上台来指一指。让学生像小明那样站好指右边。 (3)活动三:上下楼梯。 ①出示图片:少年宫。 ②教师提问: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 ③展开讨论。 ④学生体验。五人模仿上楼,五人模仿下楼。想想靠哪边走。 a.提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b.提问: (问亲自体验上下楼的同学)你们都是靠右走的吗? 那你们的右边怎么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在那边呢? ⑤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之外,还在什么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 (4)活动四:找球。 游戏规则:先找一个同学,蒙上他的眼睛,再找一个同学,让他拿好球站在教室的某一个位置。游戏开始,全体学生开始把行走路线告诉给被蒙眼睛的同学。 教师:如果你们把行走路线说得特别清楚,让他能顺利地找到球,我就把球送给你们。 四、课堂小结 你喜欢上这节课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位置 左右 教学反思: “左、右”的教学内容是排在“上、下、前、后”之后。对于左、右,一年级的学生其实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但在描述上学生很容易将左右混淆。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动,以游戏形式融入教学环节中,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来感悟左右的相对性。 第三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二1、2、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用具:挂图或投影 教学过程: 一、第1题。 教师组织学生游戏,游戏当中教师提出要求,如小东的前面是谁,小云在小华的 面。 组织学生看教材第11页,或出示投影,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说一说。 二、第2题 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 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三、第3题。把附页中的小兔和乌龟贴在图中,再看图讲故事 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四、第4题。 (1)教师出示第四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2) 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 (3) 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一节数学练习课如何把它上生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难把握。考虑低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教师在练习课的设计中应该安排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对本节练习课更加投入。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3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 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1~5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完成第18页的第1题―第2题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点:   掌握1―5各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掌握1~5各数的基数含义和数的排列顺序。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像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像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18页的第1――――2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1~5                    1 2 3 4 5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对1~5各数的认识早在幼儿园及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并能认读。因此,从他们的实际经验出发,在这节课中我没有在认识数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而是有序地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并随之在数一数中出示了1~5各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这节课的重点是写数字的教学上,把每个字的关键点讲出,用简短的话帮助学生记忆,并范写、讲解写数字的要领和书写位置。             第二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完成第18页的第3、8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的数比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及其含义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18页的第3——8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课堂小结: 说说你这节课学了什么? 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