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区南京市2018年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举报
资源描述
_* 南京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__找到“桃花源”。不同的“桃花源”,________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A. 钟灵毓秀  按图索骥  映射   B. 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折射 C. 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折射   D. 钟灵毓秀  顺藤摸瓜  映射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在感受时,悲欢怨爱,两两相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际世界中处处都是牵绊冲突,在意象境界中尘忧俗虑都能洗濯净尽。 ①从感受到回味 ②在回味时 ③悲怨亦复有趣 ④欢爱固然可欣 ⑤从实用态度变为美感态度 ⑥是由实际世界跳到意象境界 A. ②④③①⑥⑤  B. ①⑥⑤②④③  C. ②③④①⑤⑥  D. ①⑤⑥②④③ 3. 下列情境中,语言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 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诸位朋友,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请柬) B. 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新闻) C. 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介绍信) D. 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上诉状) 4. 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B.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C.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D.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5.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如《史记滑稽列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B. “庐冢”,也叫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坟墓所盖的房舍。 C.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 《临川先生文集》、《柳河东集》和《昌黎先生文集》均是以作者的籍贯命名其文集。 二、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浮槎山水记 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故余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至于荫长松,藉丰草          藉:践踏 B. 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   厌:满足 C. 喜交贤士,敏于为政   敏:努力 D. 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俾:使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以此知其所失多矣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祭十二郎文》) B. 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张中丞传后叙》) C. 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   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D. 因游金陵,登蒋山   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欧阳修称赞李侯是个“贤达”的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李侯“贤达”的具体表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0~11题。 登原州城①呈张贲从事② 魏 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 ①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属当时的边疆地区。②从事:州郡长官的佐吏。 10.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作简要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千古登楼,几多情思。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借登楼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名句默写(8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翼若垂天之云,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 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3) ____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 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 ____________________,琅琊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 (8) 后生可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五、 现代文阅读(38分)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20分) 一个永久的歉疚——对震华法师的忏悔 施蛰存 民国二十六年二月间,我买到了一部明初臞仙刻本白玉蟾集。读了其中赠豫章尼黄心大师的一诗一词,不禁遐想。颇欲知道这黄心大师的详细事迹,可是找了一些书,也竟找不出来。既无载籍可求,何妨借它来作现成题材,演写为我的小说。因此在三月十日那天,就动手用近乎宋人词话的文体写了一篇《黄心大师》。当时恰巧朱孟实先生在创办《文学杂志》,驰书征稿,不遗鄙陋,即将此文寄去,遂得在是年六月一日出版的《文学杂志》第二期上发表了出来。关于这篇小说的文体,在我是一种尝试,实在也可说是一种摹仿,承朱先生的偏爱,在编辑后记中对我这种半文言半白话的文体给予了夸饰的奖借。如果说这篇小说曾经受到一些读者的注意,恐怕多半还是由于朱先生的吹嘘。 至于这篇小说里的故事,百分之百是虚构的。我在篇中曾经提起过在一个藏书家那里看到了无名氏著的《比丘尼传》十二卷的明初抄本残帙,以及明人小说《洪都雅致》二册,并且也曾引用了此二书中几段关于黄心尼记载,其实全出于伪造,正如莪相之诗与梅晴的古文尚书一样。一切都仅仅是为了写小说,从来没有人在小说里寻求信史的! 可是,出于我意外,当时竟有一位读者被我无意中欺哄了。而这位读者又正是虔诚地在编纂比丘尼的传记,有志于继承慧皎宝唱诸法师的伟业。于是我的荒诞无根的故事,却被采用为实录了。 这是一直到去年才知道的事。去年,民国三十五年,离我那篇小说的发表已经十年了,人们已经非但忘记了那篇小说,而且已经遍历了佛家所谓三中劫。我流浪回来,因给上海出版公司编《活时代》半月刊,所以常常到厦门路尊德里上海出版公司去。但那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因为《活时代》出了几期即告废刊,我也到徐州去了。在徐州的时候,收到家里给转来的一封信,是一位素昧平生的震华和尚写给我的。 我看了这封信,当下就感到很惶恐。一个在病中的老和尚,还在念念不忘于我虚构出来的明钞本比丘尼传,要觅得这部书来充实他的著作。这不是我已经欺哄了一个正直的人吗?我应该怎样复他的信呢?幸而我没有在尊德里,避免了直接与他的二位高徒见面,否则我是不是应该告诉他们,这一切都是臆想的故事呢?他送我的《续比丘尼传》没有一并寄到徐州,所以当时没有见到。我以为他也许没有把黄心尼编录进去,因为他还在等待那明钞本。我又庆幸他的《佛教人名大辞典》没有付印,让他可以有机会把黄心尼的名字删去,如果他已经编进去的话。 我不想使这位老和尚感到失望,所以我没有复那封信,一直到秋间。回到上海之后,我才看到了他的大著,《续比丘尼传》六卷三册,佛经流通处的刻本,镇江竹林寺藏板。在第二卷中,赫然有一篇南昌妙住庵尼黄心传,完全是依据了我的小说写成的!在卷尾的他的弟子超尘的跋语中,又记述了他对于那明钞本比丘尼传的惦念,以为“如能设法借得,余书将改制矣”。 我读了这两篇文字,简直不知如何是好。本想到玉佛寺去拜访他一次,因此却就拖延下来,踟蹰不敢。因为我的小说已经玷污了他的著作。昔刘向以齐女周妄入列女传,颇为刘子玄所识,谓之“广陈虚事,多构伪辞”。但齐女事出史记,周妾事具燕策,尚非虞初小说可比,今和尚撰比丘尼,乃征及鄙文,我虽无意欺世,然亦深负歉疚了。 今年三月十七日,太虚法师成佛证果,其次日,报纸上登载了太虚最后遗墨,赫然为震华法师封龛偈也。始知震华法师竟已寂灭,他永远没有知道那明钞本比丘尼传是根本没有的。他永远没有知道他的虔诚的著作里羼入了不可信的材料。让他安息在佛国里,确然永远怀着一个希望,但至少他无所失望。 而我呢?我将负着一个永远的歉疚,无法解除我的郁闷。今天我检出那《续比丘尼传》,第一册封面上写着:“蛰存先生惠存,编者病中书赠。”不觉又引起一种惆怅,我把那书面翻个身,重又放进了书橱。并且记下这一段因缘,我以为,这是我的小说所铸下的一个最大的错误。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3.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震华法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根据文中“我”的心理感受,请你推断震华法师写给作者信的主要内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试探究文章标题“一个永久的歉疚”的丰富意蕴。(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18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朱良志 ①不二法门的根本落脚点,就是“世界的意义只在其自身”,真即实,实即真。不二之法,乃是彰显生命意义之法,就是任由生命自由兴现之法。 ②世界的意义只在其自身,禅宗说:何不任由其自在圆成?!禅宗有“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一境,最当此理。 ③“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本是苏轼诗中的一联,后来被禅家借来说明禅的境界。禅家以“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韦应物诗)为第一境;以“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为第二境。认为,“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是由第一境(初境)上升而来的。 ④在第一境中,空山茫茫,落叶飘扬,四处寻觅,天地苍苍,目无所见,意态荒荒。在外境的强“夺”下,人的欲望意识如落叶飘零。但这是不是就是“空”的境界?禅家认为,这还不够。因为这还是个“分别境”,就是说,在这个境界中,人还是个清醒的观照者,还是个探求者,还是在“寻”,一“寻”就是有目的的活动,一有目的就是不自由的,不自由活动中的人,不能说是真实的人。 ⑤而第二境“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则是进入到不二之境中,“人”没有了,所谓“空山无人”,“人”到哪里去了呢?“人”与“境”冥然合契了,“人”丢失在“境”中。“人”没有了意识,没有了占有的欲望,没有了追求的念头,这就是意念的“空”,这是一片生命的清空。在这无所羁绊的生命世界中,“水流花开”——一切自在兴现,山是山、水是水的兴现。打开了生命的锁,世界没有了妨碍: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何碍白云飞。不二是空寂的,在不二中,有真机跃现,这又是活泼的。不二是至静的,在至静中有至动,这就是所谓在静穆的观照中有飞跃的生命的含义。陶渊明有诗云:“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在无云的澄明长天中,但有微风澹荡、天鸟翻飞,此得空寂中水流花开之意。 ⑥石涛在一幅画中题“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以赠友人。在一幅设色山水中有题跋道:“夕阳在山云在水,高歌人醉杏花天”。又有题画诗道:“茅屋无人到,云生谷口田。”风自起,云自飘,不劳人为,云在青天,水在溪流,就任它们自在兴起吧,一个画家所要表达的就是这世界的语言。戴醇士也是一位对禅有极高修养的艺术家,他说:“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东坡晚年乃悟此妙。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也。”他有题画跋道:“松影阑干,瀑声淙潺。何以怡颜,白云空山。”他的意思是,人还权力于世界自身,人的意识的淡出,人不说了,让世界去说。世界的说就是我的说,落英缤纷,水流淙淙,风轻云淡,春燕差池,那就是我。 ⑦韦应物《滁州西涧》是一首童叟皆知的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我在这里读出的正是自在圆成的思想。世界生机鼓吹,我抱琴来,何用弹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的这些小诗,传达的哲学智慧可不小,清逸的思理,淡远的境界,空花自落的圆成,在无声中,震撼着人的灵根。 (选自《中国美学十五讲》,有删改) 17. 请简要概括第⑤段的论述层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文章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通观全文,概括文中“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之境所包蕴的思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作文(70分) 20.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追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渔夫,是看不见水的。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密封线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密封线 ____________ 号学  ____________ 名姓  ____________ 级班  ____________ 校学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南京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附加题 第页(共2页)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南京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附加题一、 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允满,殆与元气相侔。至_长_韵_大_篇_动_数_百_千_言_而_顺_适_惬_当_句_句_如_一_无_争_张_牵_强_之_态_此_岂_捻_断_吟_须_悲_鸣_口_吻_者_所_能_至_哉!而世或以浅易轻之,盖不足与言矣。 (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 2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2. 乐天是唐代诗人________,他与诗人________共同推动了“________运动”。(3分) 23. 根据上面这段文字,概括作者推崇乐天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名著阅读题(15分) 24.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海明威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以写实手法叙写了捕鱼老人桑地亚哥一人在大海上捕捉马林鱼,和鲨鱼搏斗的精彩故事,展现在重压下的顽强和坚忍,塑造了20世纪文学长廊中著名的“硬汉”形象。 B.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是个极端的利已主义者和十足的拜金主义者。除了占有金钱,他不知道人间还有什么幸福,在金钱与亲情爱情之间他也掂量不出轻重,他的灵魂为金钱所迷失。 C. 《茶馆》中,人物安排很有特色: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D. 《子夜》写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三线作战,指的是:一有在公债市场上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争斗;二在裕华丝厂与工人罢工活动的斗争;三在双桥镇与农民运动的斗争。 E.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表现了哈姆莱特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思想搏斗。哈姆莱特感叹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等等,表现对人生的深切关注,体现出强烈的时代色彩。 25. 简答题(1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简述贾琏挨打的原因。(4分) 平儿笑道:“老爷把二爷打了个动不得,难道姑娘就没听见?”宝钗道:“早起恍惚听见了一句,也信不真。我也正要瞧你奶奶去呢,不想你来了。又是为了什么打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简述《三国演义》中“怒鞭督邮”故事情节并据此概括张飞的性格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文学批评上的“自然”一词,来自道家。“道法自然”,道家的“自然”是没有任何外在目的和意识,没有功利性,不经过人工雕琢的存在。 魏晋以后,“自然”被引入文学批评中,《文心雕龙原道》云:“傍及万品,动植皆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刘勰认为,“文”是天地万物本身固有的表现,有事物存在就有文采存在。“人文”就是辞藻华丽。纪昀评《原道》时认为刘勰提出自然之道,是为了纠正六朝文藻雕华之弊,这应该说是误解。在六朝人眼中,最能代表自然风格的,是后人认为“工巧”的谢灵运,大家都以“芙蓉出水”喻谢诗,即华丽而自然。 到了唐代,李白主张“以自然为宗”,把老庄“自然”的真正含义引入了文学风格批评中。不过,唐人的美学理想受六朝影响太大,从初唐、盛唐的个体创作来看,总体风格仍属高华壮丽之自然,而不是朴素之自然。 “文学经历了六朝的绮靡浓丽,初盛唐的高华壮丽,中晚唐的婉约秀丽,到宋代则由利返朴。”这个时候最有趣的现象就是“谢陶易位”。六朝以谢灵运为自然风格的代表获得评价最高,陶渊明靠边站,《诗品》列陶诗为中品,《文心雕龙》则根本不提及陶诗。在宋代,陶渊明完全取代了谢灵运,被誉为自然诗的典范,谢灵运则往往成为陪衬参照。宋人严羽的《沧浪诗话》也说:“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自然”风格的桂冠从谢灵运头上转移到陶渊明头上,这恰恰反映了一种美学趣味的变化。可以说,老庄“自然”说中质朴之义,在宋人观念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选自《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有删改) 26. 概述文中“谢陶易位”现象,并简析其产生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结合全文,分析“自然”作为“一种美学趣味”经历了哪些变化。(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南京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第页(共2页)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南京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 B 解析: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的优秀人物。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根据语境,应用“海市蜃楼”。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根据语境,应用“按图索骥”。映射:照射。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间接反映出来。根据语境,应用“折射”。 2. A 解析:该题考核语句衔接。由“句式一致”可知:②在第一个空,排除A、D两项;由③④“转折关系”可知④在③前。故选A项。 3. C 解析:“荷”常用于书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A. “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B. “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辞,意思是自己胜得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D. “忽悠”属于方言口语,司法文书要使用正规的书面语。 4. B 解析:B项是拟人,其余三项是借代。A. “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C. “干戈”代指战争;D. “蛾眉”代指杨贵妃。 5. D 解析:《临川先生文集》、《柳河东集》是以王安石和柳宗元的籍贯命名的,而《昌黎先生文集》是例外。昌黎韩氏于唐是一时望族,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昌黎先生”。 6. A 解析:藉:枕垫,这里指坐卧。 7. B 解析:均是连词,表转折。A. 代词,它,指《水记》/副词,表选择。C. 动词,认为/介词,用。D. 连词,于是/介词,趁。 8. (1) (试着)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于是对照地图记载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5分) (2) 取尽天下的万物,没有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3分) 9. ①实地考察,发现浮槎山泉;②走遍幽深隐蔽的地方,感受山林的乐趣;③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④勤勉政务,声名远播。(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浮槎山在慎县南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人叫它浮巢山,也有人叫它浮巢二山,这出自于那些佛教、道教之徒荒怪虚诞幻化的说法。山上有泉水,以前谈论水的人都没有提到过这里的泉水。 我曾经读《茶经》,欣赏陆羽擅长谈论水(的本事)。(我)后来又得到张又新的《水记》,这本书记载有刘伯刍与李季卿所排列的泉水的优劣等级,(张又新)认为他们的看法是从陆羽那里得来的,但是用《茶经》来考证这些说法,这些说法都不符合。张又新是个狂妄怪异的人,他所说的话很难让人相信,我很怀疑并非陆羽的说法。等到我见到浮槎山的泉水后,更加认为陆羽是了解水的人。浮槎山、龙池山均位于庐州界中,比较它们的水质,(龙池山的水)远远比不上浮槎山的水。但若张又新记载的,把龙池的水列为第十,浮槎山的水却弃而不录,从这里可以知道张又新有很多没有收录到的泉水。陆羽却不是这样,他论述说:“山水最好,江水中等,井水是最差的。山水中又以像乳汁一样喷流的泉水和石池里漫流四溢的泉水为最佳。他的言辞虽然简洁,但对水质的品论(已经)达到极点了。 浮槎山的水,是李侯发现的。嘉祐二年,李侯凭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兼任庐州太守。于是游览金陵,登上蒋山,并饮蒋山的水。随后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发现山上有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可爱,大概就是陆羽所说的乳泉、石池漫流那类的水。(试着)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于是对照地图记载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我给他回信说:李侯可以称得是个贤达的人呀。 取尽天下的万物,没有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至于荫蔽在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清澈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对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让他们动心的。或许在心里有那种想法,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不可达到就不再强求了,于是能够隐居在山林中中并在这里获得乐趣。那些富贵者能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不可能同时获得的是隐居山林乐趣。只有那些富贵的时候不能二者兼得,之后变得贫贱的人,才能由此自得其乐并超脱世俗。如果两样都得不到,这也是情理和权力地位使然。现在李侯生长在富贵之家,既满足了耳目的快乐,又感受到了山林的乐趣,至于他攀登高山,走遍了幽深隐蔽的地方,到达了常人不能到达的地方,他同时获取的东西可以说是很多的了。 李侯能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从政勤勉,所到之处有非凡的名声。有些东西不会自己出现,却等到人们发掘才得以彰显出名,这种情况是有的;有的东西不一定珍贵却依靠别人的发现而得以贵重起来,这种情况也是有的。所以我把这件事记下来,使世人知道这浮槎泉水是李侯最早发现的。 10. 描绘了幅凄寒、萧瑟(1分)的边塞(1分)风光图。诗人登上城楼,耳边传来几声时而高昂时而呜咽的号角声,放眼远望,是早已结冻、小再流淌的泾河。(3分) 11. 同:身处异地的孤寂、思念之情。(2分) 异:①魏野作客异乡,借登楼所见的“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描绘了边塞的凄苦之状,由此引发思乡之情。(2分)②柳宗元被贬柳州,借登楼所见之景感叹仕途险恶,流露出对同被贬谪的友人的思念之情。(2分) 12. (1)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2) 吾尝跂而望矣 (3) 嘈嘈切切错杂弹 (4) 猿猱欲度愁攀援 (5) 樯倾楫摧 (6)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7)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8)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3. 治学求真、正直执着、虚心求教、立志传承(3分)的得道高僧形象(1分)。 14. ①请求“我”帮助找到《比丘尼传》的明钞本,并表达惦念之情。②知道“我”在尊德里,可能派两位弟子来“我”这儿探访商谈。③已完成《续比丘尼传》,说要送“我”一本,并表示随时改制。④他的那本《佛教人名大辞典》还未付印。(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5. ①照应标题“一个永久的歉疚”。②表明文章的写作缘由。③表达自己忏悔的心情。④点明主旨,提醒为人做事应求真、求实。(每点1分) 16. ①“我”杜撰的内容成了老人著述的依据,并且“我”有机会让法师了解真相,但却没有说出,内心感到歉疚。②老人离世后,“我”再也无法说出真相,无法弥补歉意,成为永久的歉疚。③表达了对先生的敬意,以及“我”内心背负的永久歉疚而带来的郁闷和惆怅之情。(每点2分) 17. ①首先指出进入不二之境中的“空”就是“人”与“境”冥然合契,是生命的清空。②然后指出“水流花开”就是一切自在兴现。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