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整体规划.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计单元整体规划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山市小榄镇盛丰小学统计教学概述:1什么是统计观念 标准认为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简单地说,统计观念是统计意识、统计技能和统计评判质疑能力的统一体。2各学段总体目标第一学段: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
2、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第二学段: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一、单元教材分析1、具体内容本单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统计。这部分内容分三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复式统计表,包括例1和练习二十;第二段,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3、,包括例2和练习二十一;第三段,是本单元的整理练习与实践活动。2、教材地位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安排的。与简单的统计图表相比,复式统计图表的信息量大,结构复杂。通过复式统计图表的教学,学生收集信息,表达数据和应用统计数据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这里的教学,应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脉络。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搭建一个平台。3、教材编写特点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复式统计表,后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经常联系统计表。本单元的最后是实践活动了解周围的家庭。教材编写上有以下显著特点。第一:教学素材有意
4、义。选择反映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提高的数据,如年我国耕地的分布情况,年城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增加数量,江南某市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情况等真实的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在教学统计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教育和鼓舞。第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数据。教材前后次安排学生在班级里、学校内、自己家庭周围收集有关学生人数、喜爱的电视节目、家庭电话数量、体育成绩的数据,在整理以后,用统计图表呈现出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另一方面凸现统计数据源于实际,必须真实可靠。这是十分重要的统计态度。第三:让学生经历不同难度的统计活动,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为帮助学生
5、切实掌握填写复式统计表和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方法,教材注意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收集和整理数据的难度。第四:恰当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制表、制图练习。二、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如果是单纯的填表、作图、根据统计图填写统计表,这些基本的知识技能是难不倒学生的。单元教学过程也只是机械的传授过程,学生学起来兴趣不高,也没有达到养成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习惯,也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统计的观念。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就从四各方面入手:1、找准知识的生成点,不管是复式统计表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都从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入手,让学生体会这并不是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延续,“跳一
6、跳就能摘到果子”。2、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需求是最好的内驱力,在复习就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单式的统计表、统计图具有局限性,内发地产生并表、并图的需求,并随之发挥学生的自主性。3、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实用价值。对比以往的教学我们更多的把重点放在数据的分析、随机性的预测上面,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息息相关,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4、由于复式统计表的内容较多,学生容易张冠李戴,容易忽略表头信息,计算合计时容易出错,导致统计数据有误。在教学时注意填写数据要清晰、正确、客观反应情况,有序填写,不重复、不遗漏,数位对齐,整齐、美观。教学的重点统计思维的培养以及根据统计表分析为题的能力,所以遇
7、到较大的数据统计时,可以选用计算器来完成,避免学生在计算上花太多的时间,而忽略统计学习的根本所在。三、总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3、使学生根据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需要,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发展统计观念。4、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忠言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四、教学重
8、、难点与关键:1、教学重点: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2、教学难点:能对统计表及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加以分析,提出问题予以解决。3、教学关键:根据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需要,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在这个单元中,教材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和编写的统计活动,既有片段的活动,也有全程的活动。梳理这些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先提供整理好的数据,让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填写复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图的方法。这些活动,是完整统计活动的一个片段
9、,着重是进行数据的整理。第二层次,让学生围绕身边一些熟悉小问题进行简单的调查,并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复式统计表或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第三层次,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或稍复杂的点查活动收集,整理,描述数据,进而解决问题。五、模块设计思路:统计教学,我们关注的是学生统计知识的学习,统计方法的掌握,统计观念的发展。统计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是统计观念发展的基础;而发展统计观念又必须扎根于循序渐进的统计知识与方法当中。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我们借助学生对单式统计表的认识,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表和分析的方法。复式统计表相对于单式统计表,在表的结构上有着较大的差异,但相互之间又有
10、联系,如何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我们让学生尝试把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并在比较中完成认识。当学生的认识完成了从单式统计表到复式统计表的跨越,那么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相对于复式统计表来说,无论是对结构、特征的认识以及如何读图等,都没有太大的困难。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也是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入手,同样产生拼图的需求,进而进一步对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交流学习,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里,我们重点突破作图的方法。经验告诉我们,要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不难,难在作图,于是,我们在新课里单独抽取一个时段进行作图的细致指导,从而既突破了作图及读图,又培养
11、了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然而,统计观念的发展具有过程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形象地说它“一直在路上”,所以落实好统计的知识教学就要落实好统计活动的开展。我们在把握活动要求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既放手,又及时指导,保证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关注学生获得的数据是否真实,是否乐意与同伴一起合作,是否做到有序思考,能否提出合适的问题加以解决等等。最后要指出的是,这一单元的教学我们注意恰当控制教学要求,避免了不必要的制表、制图练习,这样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意义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更加关注统计的全过程,更全面地理解统计的方法。六、教学措施: 让学生把四张单式统计表里的数据汇集在一张统计表里
12、,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构造,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例教学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构造比较复杂,像例题这张统计表的栏目有组别、性别和人数。表里的每一个数据都有“什么小组”“男生还是女生”“多少人”三方面的内容。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讲给学生听还是让他们自己体会?教材选择了后者。例题的教学分三段进行。第一段根据四幅图里的信息和数据分别填写四张单式统计表,学生完全有能力,会比较轻松地完成这一段的学习活动。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填表时感受组别、性别、数量的内在联系,把单式统计表作为教学复式统计表的平台。第二段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要求:把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填在一张统计表里。让学生在填表时体会,表里的每一格都有相应的组
13、别、性别;每个数据填入表格,都要根据它的组别、性别,找到相应的位置。这一段是例题的教学重点,应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交流。交流的内容包括:第一,怎样找到各个数据在统计表里的位置?如航模小组有男生人,“”应该填在哪一格,怎么知道的?第二,表里的“总计”指什么,它与“合计”有什么区别?“总计”与“合计”交叉的那一格里是什么数?第三段说说从统计表里知道些什么,要着重说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它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单式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地反映了青云小学五年级个兴趣小组的活动人数,便于组与组之间的比较。 让学生独立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图中的信息,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例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分两段进行
14、,先让学生读图,交流从图中看到的信息。再把数据填入统计表,并进行数据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都用直条表达数据。在单式条形统计图里只表达一组数据,只用一组长短不同的直条表示一组大小不等的数据。在复式条形统计图里同时表达两组数据,需要两组直条分别表示。为了在图上清楚地区分两组数据,要给两组直条做不同的记号。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教材认为,通过看图学生能够理解。交流在统计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一组浅色直条表示了什么,深色直条表示了什么,怎么知道的。把统计图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再次仔细读图,有序地从图中提取信息;二是巩固复式统计表的
15、知识和填表的方法。统计表下面的四个问题,看着条形统计图回答比较方便,从而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上既能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也能对一组数据进行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形象直观地显示了数据间的大小关系。“练一练”对上海、海口两城市年国庆期间空气质量进行分析,可以参考例题的这几个问题进行。 让学生开展小型实践活动,用数学的方法研究科学学科里的知识,反映城乡人民生活、生产情况。许多植物,在阳光下生长速度快;经常得不到阳光,生长速度就慢。第页第题研究这种现象,定期测量在两种不同环境下生长的两盆蒜叶的长度,从而得出结论。这道题通过数据反映两盆蒜的生长情况和差异,结论的得出有数据的支持,体现了数学有定量刻画客观事物特
16、征的功能。了解周围的家庭为城、乡学生各设计了一项调查内容。城镇居民一般都要支出电、水、电话、燃气等费用,农村家庭一般都种植农作物。城镇学生进行前一内容的实践活动,只要选择户家庭逐一调查获得数据。如果部分家庭没有某项支出,可以在统计表的相应格子里写“”。农村学生进行后一项内容的调查统计,考虑到部分地区的农民仍以“亩”“分”为土地单位,教材在“你知道吗”里告诉学生亩大约平方米,只要把亩为单位的数“乘”,就换算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如有需要,在换算上可以多给学生一些帮助。另外,如果农民以“斤”为产量单位,也要告诉学生斤是千克,可以通过“除以”把以斤为单位的产量换算成以千克为单位的产量。七、课时安排(
17、共6课时):第1课时:例1和练一练。第2课时:练习二十。第3课时: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第4课时:练习二十一。第5课时:整理与练习。第6课时:了解周围的家庭。八、课时教学目标与思路: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目标是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特点,能根据搜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统计观念。并通过经历实际的调查活动,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感。新课开始,以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18、、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让学生由比较四组数据的不便,真正从内心产生合并统计表的需求。引导学生填表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使学生经历由单式统计表过渡到复式统计表的统计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讨论、填写、分析、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也是解决问题的需要,这也是学生统计方法的一次飞跃。最后通过说一说、比一比,使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是前面几个同类单式统计表的综合,在这张表里能同时反映四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加深对复式统计表特点的认识,同时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的情感。还通过
19、让学生在空白表中讨论“表头”如何设计,巩固学生对“表头”的认识。引导学生说说从表中了解些什么,还能想到些什么,奥运会能在我国举办,说明我国国力强大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借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在回忆中总结全课,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课时:复式统计表的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
20、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学生曾经参与过的体育活动,创设出数学活动的情境,引起学生对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熟悉的素材入手,统计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既让学生感到数据的亲切可感,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完成统计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与特点。学习和掌握知识不应该局限在课堂内。学生对有关复式统计表的知识掌握后,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选择题材,共同合作制作统计表,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促进学生相互间的情感。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说说从统计表中了解些什么,借此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
21、质的意识。最后通过回顾整理,畅谈学习收获,相互交流分享,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三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环节通过外出旅游的谈话情境,既复习巩固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又产生了学习新知的内在需求,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
22、热情,为学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拉开成功的序幕。同时,让学生体会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通过观察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通过相互交流信息学会了合作互助。学生在观察和信息交流中对新知建立了表象,初步了解和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知识的形成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揭示知识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逐渐加深、不断完善、水到渠成。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搭桥铺路”、巧设“阶梯”中,学生在学习和思维训练上“拾级”攀登与自主探索。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性循环之中进一步完善了新知,加深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获取新知后,内心产生了亲身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本
23、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体验数据的统计过程,分析统计信息,加深对复式统计图的认识和内化,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第四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其制作方法,能根据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根据数学课程的标准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经验制定此目标。希望通过练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巩固同时,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
24、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应该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唤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的状态。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突出利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的优越性。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突出利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的优越性。第五课时:复式统计表整理与练习结合常见事例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便更好地发展统计观念。使学生熟练地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填写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通过数据
2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说说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明确填写复式统计表以及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让学生经历不同难度的统计活动,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使学生从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沟通了统计与概率的联系。第六课时:了解周围的家庭教材在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后,专门安排了“了解周围的家庭”这一简单的社会调查活动反馈课。教材考虑到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可能有一定的差别,特意设计了两项调查活动:一是调查10个家庭最近一次水费、电费、电话费以及燃气费的交纳情况;二是让学生走访附近的10家农
26、户,了解他们去年耕种土地的面积以及农作物的收成情况,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后填表,并要求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初步体验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价值。“你知道吗”介绍了农民惯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亩”和“分”,以及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以便学生能够顺利地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意识。提高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在调查活动中与人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还要回到生活中去的道理,充分感知数学的实用性。通过回顾以前的调查活动,以及获得的一些信息,让学生感受到调查活动的实用
27、性和价值,唤醒学生小组调查周围家庭情况的全过程,激发起学生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的欲望。教师将10个家庭各种费用的调查表,用投影仪出示给学生,一则让学生以比较公证的方法选出最优秀的,以便作全班分析;二则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作准备。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分析表中数据,逐步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而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一则是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参与的力度,让学生巧妙地从统计表一过度到统计表二;二是运用学生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模仿表一的分析过程,对统计表二作详细地、系统地分析,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通过学生提建议,让我们的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从而达到指导生活的最终目标。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