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小黑马系列特级教师教写作文六年级(上)
第十一册
第一单元学写一个故事或一件事
习作要求】
听老师讲一个故事或一件事情,注意要点,先扼要复述,再写下来。
【习作指导】
这是一次听、记、说、写的综合训练。进行这种训练,对于提高自己的 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进行练习。怎样才 能很好地完成这次练习呢?要完成这次练习,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专心听。听是完成这次习作的前提。如果我们不认真听清楚老师 讲的内容,那么,就无法完成这次习作。因此,在老师讲的时候,首先要集 中注意力听懂老师讲的内容,弄懂老师讲的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 情。
二要认真记。记是完成这次习作的基础。只有认真地记,才能有重点 地、完整地记住老师讲的内容。因此,在老师讲的时候,我们要边听边记, 不仅要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还要记住故事的细致描写部分,这样才能把故 事完整地记下来。
三要深入想。想是完成这次习作的关键。只有边听边想,才能领会故 事的中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对我们练习扼要复述和写作,就能抓 住中心。
四要抓住要点。要点是故事的基本内容的分层概括。一般来说,叙事 性的内容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住要点,如《田忌赛马》一文,就可以抓住下 面的要点:①田忌喜欢赛马;②首次赛马失败;③好友孙膑献计;④再次赛 马得胜。对写人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人物的特点去抓住要点,即人物有哪 些特点,这些特点是通过什么事情表现出来的,等等。还有的可按照问题的 不同方面的特点去抓要点,如《给颜黎明的信》一文,可按照谈读书、谈桃 花、谈发表、谈署名四个不同的方面去抓要点。抓准要点,在复述和写作时 以这些要点为提纲,展开叙述,补充细节,完成这次习作就不难了。
【例文点评】
狐狸、猴子、兔子和马
狐狸在树林里很不得人心。他欺这个,骗那个,以占便宜过日子,还专 以捉弄人为消遣,街坊四邻没有一个没吃过他的苦头,可是谁也想不出个办 法惩罚他一下。
林子里有一个猴子,他坐在树上想了又想,想得脑瓜皮上尽是皱纹,到 底想出一个办法来了。他想好了,心里憋不住,就翻身跳下树来,把他的办 法告诉住在树下草窝里的兔子。兔子一听,直眨眼睛。猴子见他眨眼,知道 他不大相信,就说:“走!我这就去找他,你在那边山头上瞧着吧!”
猴子找到了狐狸,就晃了晃脑袋,说:“狐狸大哥!你知道世界上什么 东西最好吃?”狐狸一听“好吃”,就把耳朵竖起来了,说:“这是个很有 兴趣的问题。什么东西最好吃,你知道吗?”猴子说:“我今天才听说,世 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马屁股上的肉。可是,就是很难吃到嘴。要吃马屁股上 的肉,必须先把自己的尾巴和马的尾巴牢牢地系在一起。” “那为什么?” 狐狸急忙问。“不系结实的话,马一跑,不就追不上了吗?”接着,猴子又 压低了声音说:“哎,我刚来的时候,看见马正躺着睡觉呢!”
听完猴子的话,狐狸动了下脑筋。但是他脸色还是淡淡的,装作无所谓 的样子,慢条斯理地说:“什么东西最好吃,这还要再访问访问,不能冒失, 咱们改日再谈。不过,你最好不要跟别人说。”说完,摇摇他长长的尾巴, 走了。猴子见他走了,只好也走了。
狐狸走了没有多远,回头看看猴子走了,赶忙又轻轻溜回来,去找猴子 所说的马。
不一会,找到了。马劳累了一天,正睡得很熟。狐狸蹑手蹑脚走过去, 悄悄地把自己的尾巴和马的尾巴系在一起,然后对准了马屁股,狠狠地咬了 一口。马正睡得又甜又香,忽然觉得屁股上痛得钻心,他一个蹦子立起来, 来不及弄清是怎么回事,撒开腿就往前跑。马一跑,就把狐狸狠狠摔了一下。 狐狸的尾巴紧紧地系在马尾巴上,一时又解不开,只好被马拖着在地上滚。 哎呀,哎呀,这个滋味可不大好受。哎呀,哎呀,狐狸不知道该顾惜自己身 上的皮肉好,还是心疼自己漂亮的尾巴好。
猴子跟狐狸分手之后,并没有走多远,他爬在一棵树上看动静呢。一看 狐狸给拖得这样狼狈,就高兴得拍手打掌,两腿直跳。一不小心,跳失了脚, 就从树上摔下来,把个猴子屁股跌得通红通红。兔子看见狐狸被拖,猴子摔 跤,在山顶上哈哈大笑,由于笑得太猛,把嘴笑豁了。
所以,直到现在,猴子的屁股是红通通的;兔子弄了个豁嘴;马因为吃 了那次苦头再也不敢卧着睡了,总是立着,再累也只是打个滚,马上就爬起 来;狐狸的身上总是黄一块灰一块的,很少看见一色毛的狐狸一一那是被马 在地上拖的。 【简评】
这篇作文是小作者听了老师讲的童话故事《狐狸、猴子、兔子和马》以 后,经过回忆,扼要复述写下来的。
从内容来看,作者理解了故事的内容,抓住了故事的五个要点:①狐狸 不得人心,街坊四邻都想惩罚他;②猴子想出了惩罚的办法,兔子不相信; ③猴子教狐狸怎样去吃马屁股肉,狐狸装作无所谓的样子;④狐狸咬马屁 股,被马拖着在地上打滚;⑤猴子、兔子看到这个情况后的表现。在抓住了 这五个要点之后,作者确定了文章的重点:一是猴子教狐狸怎样去吃马屁股
肉;二是狐狸咬马屁股被马拖在地上打滚。在写这些重点时,作者将故事里 的人物形象描写得相当生动具体,猴子的机智聪明顽皮、狐狸的贪婪狡猾虚 伪这些特点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还注意对故事情节转换衔接处作了适当的 处理,使文章写得自然流畅,很有看头。
【佳作欣析】
石榴的故事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妈妈说这棵石榴树是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带 着我栽的。现在她已经长得很高很高了,茂密的绿叶中镶嵌着红红的大石 榴。
有一次,我望着挂满枝头的石榴,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情:那是中秋 的一天,邻居刘阿姨带着她的女儿帅帅,来我家串门,妈妈顺手摘下一个石 榴递到帅帅手中,帅帅接过石榴,高兴的张开大嘴就要啃。我见了非常生气 地说:“妈妈,谁让给她的,我还要吃呢!”说着我伸手夺走帅帅的石榴。 帅帅“哇”的一声哭了,妈妈一把拉过我说:“把石榴给妹妹,妹妹来咱家 玩,你要好好和妹妹玩。”说着妈妈把我手中的石榴还给帅帅,我生气得快 要哭出来。我不顾妈妈的阻拦,把手伸过去,想再次夺回帅帅手中的石榴, 可是妈妈却是用力地拉着我。我没有夺回石榴,就顺手在帅帅脸上抓了一 把,帅帅的脸上立即出现了一道血迹,帅帅一哭,一边叫着“妈妈”。这时 帅帅的妈妈赶紧抱起帅帅说:“好帅帅,把石榴给姐姐,妈妈给你买糖。” 说着抱着帅帅走了。
阿姨抱着帅帅走了以后,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
小树一天天在长,我也上学了。在学校里,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尊老 爱幼,团结友爱。我回想起我和帅帅夺石榴的事情,觉得太不应该了。
有一天,我正在给石榴树浇水,忽然听见帅帅的哭声,我放下水桶朝帅 帅家跑去。我一进门,看见帅帅的妈妈满脸通红地躺在床上,帅帅坐在地上 “哇哇”大哭。我问阿姨怎么了,阿姨无力地说:“慧慧,我感冒了,在发 烧,帅帅真不懂事,还要我抱她,我自己都顾不了自己,哎……”这时妈妈 也来了,邻居家阿姨也来了,有的阿姨一边安慰帅帅的妈妈,一边用湿毛巾 盖在她的头上,有的阿姨也过来哄帅帅,可帅帅非要她妈妈抱不可,她妈妈 急得眼里流出了眼泪。这时我觉得眼前一亮,急忙跑回家,在树上勾下了两 个又红又大的石榴,送到帅帅手中,帅帅看见石榴果然不哭了,脸上带着泪 花说:“石榴,石榴,我要吃石榴。”阿姨们看见帅帅不哭了,都说:“还 是慧慧能干,哄得帅帅不哭了,慧慧真懂事!”妈妈也说我长大了。
听了妈妈和阿姨的夸奖,我心里像吃了石榴一样,甜滋滋地回到家里。 我觉得这棵石榴树更可爱了,不禁对她说:“可爱的石榴树,你也长大了, 今天哄小帅帅也有你的功劳,希望你明年结出更大更多的石榴,我要让所有
的小朋友都尝尝我种的甜石榴。” 【简评】
以石榴为线索,小作者写了抢石榴和送石榴两件事,前后对比,说明了 要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道理。
作者首先回忆了小时候的一件事,为了抢夺石榴,把邻居小朋友帅帅的 脸抓破了。中间写了上学以后在老师的教育下,懂得了尊老爱幼,团结友爱 的道理。最后写了一件帮助阿姨哄帅帅,主动送石榴的事,说明自己的转变, 长大了,懂事了。
结尾写听到别人的夸奖,自己的感受:“像吃了石榴一样,心里甜滋滋 的”,表达了自己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高兴心情和美好愿望。
文中几次写石榴树长大了,暗示自己的成长。说明作者构思时动了一番 月脑筋。
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
去年12月24日,寒冷的西北风刮得呼呼直叫。我一进学校,听传达室 的杨大爷说有我一封信,交给班主任了。我感到有点迷惑不解,暗中想:“究 竟是谁给我来的信?”
下课后,老师把信交给我。我连忙拆开信看。啊!原来是市委领导为了 我的事而操心,对我所提的意见,作了答复。事情是这样:
入冬以来,气候越来越冷,我的脚被冻得又红又肿,非常难受。妈妈为 了给我买一双三十六号棉鞋,跑了十几家大小商店,也没有买到。我又急又 气,心想:“为什么偏偏没有适合我穿的棉鞋? ”当天晚上,我就给市委领 导写了封信,反映买棉鞋的难处,请领导关心这件事。我在信中说:“这几 天的天气更冷了,星期天妈妈几乎把郑州市的大商店都转遍了,可还没有买 到我穿的那号棉鞋……”
第二天,在发信之前,我征求大人们的意见。妈妈说:“这点小事,何 必惊动市委领导!”经过一番议论,大家的意见才统一:让领导了解下面情 况,对于解决存在问题是有好处的。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把信 发了出去。
一天天地过去了,我想领导很忙,是不会关注我这件小事的。不料,回 音竟然来了。市委领导得知此事后,委托市第二轻工局杨、王二位同志处理, 并给我写了信。信里除了解释为什么缺少我所需要的棉鞋的原因外,还介绍 给我一种呢子面、驼绒里的棉鞋,并注明出售的商店地址。真是认真负责极 了!
这件事在学校传开后,老师和同学们都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呀!有的 同学不相信有这回事,我让他们看看信件,他们连声称赞“难得!难得!” 现在,我穿着新棉鞋,虽然已是隆冬腊月的“三九”天,但心中却感到
异常的温暖,就像生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里一样。因为,我 个小学生,
一个少先队员,生活在党的关怀下,我是多么幸福呀!我们这一代,不正在 党的光辉照耀下,茁壮成长吗?
【简评】
如果问你,冬天最怕什么?你也许会回答:“冷”;如果问你,隆冬腊 月最需要什么?你会高声回答:“温暖。”但是,如果有人在你最冷时送到 了温暖,并且,送来温暖的恰恰是市委领导,你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
本文就写了 “发生在冬天里” “雪中送炭”的“故事”。小作者真实地 刻画了 “我”的心理活动,恰好与市委领导接到一个普通小学生来信后的认 真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烘托出市委领导对一件小事的“认真负责”态度。 由于“气候越来越冷,我的脚被冻得又红又肿,为买了双棉鞋,妈妈跑 了十几家大小商店也没买到。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只为了让领导了解下 面情况而大胆地写了一封信给市委领导。随着一天天地过去,我便以为领导 很忙,是不会关注这件小事的,但是市委领导委托市第二轻工局二位同志处 理,又写了信,并打听了出售呢子面、驼绒里的棉鞋的商店地址。”难怪当 我听传达室的杨大爷说有我一封信时,竟迷惑不解。
本文语言流畅,刻画心理活动细膩,中心思想深刻,确实给人一种暖融 融的感觉。
爱迪生的故事
这天清晨,爱迪生拿了一个面包,走出了房门。晚上,天色已黑,还不 见爱迪生的影子。“爱迪生!爱迪生!”妈妈急得满院子喊起来,这么小的 孩子会跑到哪里去呢?
原来他在“孵小鸡”,他看见家里的白母鸡叭在鸡蛋上孵出了小鸡,觉 得很新奇。他想,多有趣啊!鸡蛋变成了小鸡,我也来试试看。于是,他学 着母鸡的样子,把鸡蛋放进自己的怀里,然后坐在鸡笼边,整整一天一动也 没动,等待小鸡孵出来。妈妈见了,怜爱地摇摇头。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爱 学、好问、喜欢思考的孩子。
为了负担家庭生活,爱迪生12岁那年,当了火车上的报童。当时,爱 迪生已经自学了科学辞典和许多科学书籍,迷上了化学试验。他把妈妈给的 零钱,一点一点积攒起来,买了一些化学药品和做实验用的瓶瓶罐罐。他想 利用在火车上的空闲时间作实验,经过一番苦苦的哀求,车长点头允许了。 爱迪生高兴得跳了起来。他把家中的一部分实验用品搬到一节行李车上,在 一个小角落里建立了一小小的实验室。每天,他都在这里做各种有趣的实 验。
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天。火车在行驶中突然震动了一下,震翻了小实 验室里装黄磷的玻璃瓶,顿时,车厢里燃起了大火,幸亏大家赶来相救,才 没有闯下大祸。可是,车长大发雷霆,把爱迪生狠狠打了一顿,并把他的全 部实验用品抛下车。从此,爱迪生的右耳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
但爱迪生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回到家里在父亲的帮助下,又建立了实 验室。
在以后20年的时间里,爱迪生四处流浪,多次受到挫折,但只要有机 会,总是继续做他的实验和研究。无论生活怎样艰苦,他的科学实验从没有 停止。
爱迪生顽强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为了研究出一种节电的实用电灯,他 常常连续工作24至36小时。实在太累的时候,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室里 瞌睡一会儿。1879年,在他32岁的时候,做出了第一只电灯泡。起初电灯 里的灯丝是用白金的,价钱太贵,很少有人买得起。后来改用竹子烧成的碳 丝做灯丝,价钱便宜了,但光线不强,而且灯泡容易发黑。为了寻找合适的 灯丝,爱迪生曾经试验过1600种各色各样的材料,前后花了近20年的功夫, 直到1906年才用钨丝来做灯丝,同时把灯泡里的空气抽净,这就是我们今 天用的电灯。
爱迪生在一生辛勤的劳动中,有1300多项发明。留声机、灯泡、电车、 幻灯、电影,这些同学们十分熟悉的东西,都出版在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之手。
同学们,在发明家成功的后面,你看到了什么?你一定会看到数不清的 失败,流不完的汗水。这里蕴含着一种多么深沉的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啊!
【简评】
这篇文章讲的是爱迪生怎样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的故事。他勤奋、好 学,喜欢思考:他不怕流汗,不怕失败,顽强地从事科学实验工作,因而取 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家。
要点可概括为:
①孵小鸡
②建实验室
③实验室着火
④发明电灯
⑤功绩
⑥成功的原因
【习作提示】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提示:听老师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篇童话,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然后具体地写下来。
^《雷锋叔叔的故事》
提示:听长辈讲《雷锋的故事》,扼要复述,或自己阅读《雷锋的故事》 这本书,然后简要复述给邻居的小朋友听,然后抓住要点,具体地写下来。
第二单元写一篇读书笔记
【习作要求】
从读过的课文或课外读物里,选一篇或一本你最喜欢的,仔细阅读后, 按第二种写法,写一篇读书笔记,印象最深的部分写详细些。 【习作指导】
写读书笔记好处多,它不但能帮助我们记住书的内容,而且能提高我们 的认识能力和语文水平。因此,我们在读完一本书或一篇好文章后,应认真 写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有三种:一是编提纲;二是写体会;三是摘录句子。 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的是一篇体会(即读后感〉。怎样写好读后感呢?要写 好读后感,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读的内容。认真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只有认 真读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才能写出有所知,有所感 的读后感。
2仔细思考,分清写作的主次。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体会和感想 往往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认真思考一下,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找 出主要的、印象深刻的,抓住几点具体来写,其他方面略写。
3联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读后感写的是自己读了文章后的感受。这 种感受常常是由原文的内容所触发,引起对现实生活或自己的学习、工作、 思想等方面问题的思考所得,所以读后感要联系实际,对阐述的道理要符合 实际,列举的例子要具体,用词造句要恰如其分,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例文点评】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一一读《伤仲永》一文有感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 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 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 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扬名邑中。到了十 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 人矣”。
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每天带着四处拜访本县的 人,而不让他学习,使得“神童”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这能叫 人不扼腕叹惜吗?神童泯然众人,责任在于他父亲,原因是“不使学”。像 方仲永这样的天才,由于后天没有好好学习,尚且要成为普通的人,那么, 那些本来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连一个普通的庸人还不如
吗?
所以说: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 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 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休息,常常 通宵达旦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爱因斯坦不是神童,中学成绩并不好,大学也是考了两次才被录取,学 习也并不出众,后到瑞士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在这7年里,爱因斯坦 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爱迪生不是神童,甚至连初小还未念完但他努力自学,总是以无比坚强 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自己不懂的问题。由于他工作时间比一般人长得 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79岁的时候,宣称自己已是135岁的人 了。
不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不论是谁只要付出和他们 同样艰辛的努力,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 的成功同样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简评】
这篇读后感提出了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这一中心论点,围绕这一论点, 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展开论证,落笔先指出“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 才’也是不存在的”,接着提出中心论点:“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 来自勤奋学习。“为了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作者先从反面举例,引出王 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叙述了神童仲永由于后天没有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了个 普遍的人这一事实,从反面说明中心论点的正确。作者从读《伤仲永》中得 到启示:“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 的成就。”
紧接着,作者用一个过渡段,使论证由反面过渡到正面,重点列举了牛 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的例子,指出他们原来不是“神童”,但由于后天的 勤奋,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正面举例论 证,更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文章最后指出:“不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简略 以狄更斯、巴尔扎克为例,这就使论点更具普遍性的意义,避免论述的片面 性。纵观全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缜密、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具 有较高的说服力。
【佳作赏析】
读《卖油翁》有感
《卖油翁》这个故事向人们揭示了 “熟能生巧”的道理。
古代有个叫陈尧咨的人,善长射箭,以此自矜。而卖油翁只略表赞许。 卖油翁把一个油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把油通过钱孔灌 入葫芦中,钱孔却不曾溅上一滴油,真是神妙极了。陈尧咨的超人本领和卖 油翁的绝技,是天生就有的吗?不是的,卖油翁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的确,世事都如此。老农能辨认云,善于治理田地;演员翩翩起舞,表 演精彩动人;雕塑家的作品玲珑精巧,形象逼真;诗人的作品脍炙人口,耐 人寻味;……人们总会向他们发出各种赞叹,了不起啊,了不起!岂知所有 这些,哪一样不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日夜苦练的结晶!当今,有一些青年人 自暴自弃,既不钻研业务,又不虚心求教,他们总是这样叹息:“我太笨了, 能混碗饭吃也就够了。”他们真的笨吗?不是的。他们谈起服装发式来,头 头是道;织的毛衣,简直称得上是艺术品;玩起扑克来,谁也比不过他们机 智灵活。这也可谓:“无他,惟手熟尔。”可惜呀,若是他们把这些精力都 用在学习上,为四个现代化去钻研,那结果该怎样呢?
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经过勤奋钻研才能获得,此所谓:“业精 于勤”。年青人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钻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 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应用自如的。这也是《卖油翁》给人的启示。
【简评】
读了这篇文章,深感作者见解的精到,对生活洞察的敏锐。古人说“文 章合为时而著”,作者从读《卖油翁》感想出发,针砭时弊,指出一些青年 人“既不钻研业务,又不虚心求教”,而把精力浪费在谈发式、织毛衣、玩 扑克等类事情上,玩物丧志。作者叹道:“若是他们把这些精力都用在学习 上,为四个现代化去钻研,那结果该怎样呢?”
作者指出,卖油翁的绝技,其实只在于熟能生巧罢了,老农、演员、雕 塑家、诗人,他们都各自掌握了某种技能和绝招,但这些技能或绝招,都是 “长期经验的积累,日夜苦练的结晶”。最后,得出结论:“本领不是天生 就有的,它需要经过勤奋钻研才能获得。” “青年人……只要肯下功夫钻一 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应用自如的。”
文章针对性强,发挥适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且思路清晰,文字简 洁,说理有力,确是一篇精短的读后感。
读《赶花》有感
学了《赶花》一课后,我有很多感触
这篇课文通过叙述养蜂工的生活,说明了“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 的道理,启示我们:在学习、工作上也要有“赶”的精神,赶了就会有收获; 反之“等”,今天等明天,明天等后天,时光流逝,将一事无成。
我对这个道理感受挺深。众所周知,骄傲的同学最终会落后,而持之以 恒勤奋学习的同学学习成绩必然会领先。骄傲的同学总觉得自己觉得差不多 了,所以就“停”了下来,不去向前“赶”。相反,学习虚心的同学总觉得 自己学得太少,所以就不停地往前“赶”,成绩也就不断地上升,就像养蜂 工那样,一年四季不停地赶花,才得到更多的花蜜。
我自己在学习中虽然没有“等”,但是向前“赶”的那种劲头却不足。 从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我下决心从明天起,不!从现在起,用养蜂工那种 “赶”的精神鞭策自己,使自己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我衷心希望大家在学习上不停地“赶”,同学与同学之间不停地“赶”, 班级与班级之间不停地“赶”。让我们的班级成为先进集体,让我们每个人 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简评】
读后感一般分为三部分,一是阐述引发自己感想的原文;二是对自己的 感想进行论述,讲道理;三是总结全文,强调结论。这篇习作基本达到了上 述要求。
先引述自己所读的《赶花》一文,点出了 “只能人赶花,不能花等人” 的道理,从而联想到在学习工作上也要有“赶”的精神,联系自己的学习实 际,摆出了 “赶”与“不赶”的两种结果,告诉大家应用“赶”的精神去对 待自己,鞭策自己。
层次清楚,道理讲得也比较透彻。
幸福在哪里? 一一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想到的
我一口气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不知不觉,我已泪流满面,成了泪人儿,苦涩的泪水不断地往外涌,往外 涌……
啊!世界太不公平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一个比我还小的小女孩啊! 你充满神奇的幻想,你应该有烂漫的童年,应该去上学、去游戏,去坐电动 滑车,应该有鹅黄的绒帽,浅红的羽绒衫,枣红的手套,洁白的跑鞋。然而 你没有,什么也没有!那个有圣诞树的国家不给你这一切,你只能拥有饥饿、 寒冷,痛苦和不幸,你只能带着幻想,带着幻象在饥寒交迫中早早地…… 幸福在哪里?小女孩啊!你向往的地方在哪里啊? 我,一个中国小姑娘,我不知道你们国家的事情,我不能理解卖火柴的 小女孩的生活!我只知道我上过幼儿园,每天早晨像小鸟一样,蹦蹦跳跳去 上学,老师教我“3、0、6”,阿姨给我蛋糕吃。记得也是冬天,天气特别 冷,我穿了毛线衣,羊毛衫,像个铁爆竹,妈妈还怕我冷。给我穿上驼绒大 衣,我把它脱下,噘着嘴要穿滑雪衫。要知道,那是流行的,穿上多帅!妈 妈不让买,我就坐在地上假装哭鼻子,奶奶连忙掏钱硬是让妈妈去买了件, 爸爸怕我迟到,赶忙跨上自行车,把我送到校门前。
我只知道我家有洗衣机,大彩电……尤其是那大彩电,金星的,比火柴 盒大上百倍,可有意思呢!一按键盘,“米老鼠唐老鸭”就给我表演了,有 唱有说,有音乐,那么滑稽,我有时捧腹,有时前仰后合,有时又那么紧张!
我也只知道在上学时做作业,做游戏,想着“三好学生”奖状;在假日 里逛公园,逛新街道,想着银幕上霍元甲打洋人的威武雄姿。
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不在了,远离我们而去了。但是在你们的国家里, 还有无数像你一样的孩子。我希望他们能来看我们国家参观。来吧,看看我 们千千万万小女孩的幸福,看看我们七彩的生活吧!啊!卖火柴的小女孩的 幻想与我们的生活相比,是多么单调,多么狭小!来吧,放心地来吧,我们 国家的大门敞开着。但你们不能流连忘返,你们要回去把我们美好的现在和 更美好的未来告诉所有的孩子,让所有的孩子也大开眼界:啊!幸福在东方 的中国!
【简评】
这篇习作很感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曾引起多少人的同情与不 平啊。小作者便是其中之一。她以自己动情的笔触,满怀深情地道出了自己 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她想到了自己欢乐的童年,想到爸爸、妈妈、奶奶对 自己的疼爱,想到自己家里的洗衣机、大彩电,想到上学的幸福学习、游戏, 这些无一不与书中的小女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对小女孩的深切呼唤 中,引出了 “幸福在东方的中国”的主题,既回答了题目“幸福在哪里”, 又将全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语言流畅,描绘有声有色,是篇不错的习作。 【习作提示】
^《读〈田忌赛马〉有感》
提示:《田忌赛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善于观察、勤于 思考是做好每一件事的主要条件。抓住这个要点,联系生活实际去谈自己的 体会。体会深刻的方面写具体些,其他方面略写。 ^《读赖宁的事迹以后》
提示:赖宁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光辉榜样,他的事迹是感人的。认真阅读 他的事迹,抓住几点,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体会。体会深刻的,写具体些, 其他方面写简单些。
^《我喜欢读的一本书》
提示:书是我们的精神粮食,书会给我们的知识和力量。平时,我们应 饱览群书,多读名著,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请你选择你最喜欢 的一本书认真读一读,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印象深刻部分写具体些, 其他部分写简略些。
第三单元写一篇就事论理的文章
【习作要求】
写一篇作文,通过一个事物说明一个道理。重点部分写详细些,其他部 分写简单些。
【习作指导】
这次作文训练要求有两点,一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具体形象的描写来说 明一个道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二是在 写的时候要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要写好这次习作,我们应 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目的,说清道理。我们写一个事物,不单纯是客观地把它介绍 给读者,还要表达我们对这些事物或赞美,或喜爱,或欣赏,或感动的思想 感情。因此,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明确目的。我们不是为了介绍事物而写, @是通过它来说明一个道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写出文章才有教育
意义。
2要选定事物,找出特点。要说明一个道理,必须选择你十分熟悉的事 物去写。因为只有了解这个事物,才知道它的特点,才知道这些特点能说明 什么道理。我们所选的事物的特点与要说明的道理之间要有比较明显的关 系,这样才能有说服力。比如,蜡烛有照明别人,牺牲自己的精神,可以比 喻无私奉献精神的人。青松具有耐寒的特点,可以说明不怕困难、意志坚强 的道理等。
3抓住主要部分来写,集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一个事物,总有主 次之分,根据你要说明的道理,对于能充分说明道理的事物特点部分要重点 写,其他部分略写。这样使说明的道理更加明确。如《落花生》一课重点写 了 “议花生”,以花生的好处说明做人的道理,而“种花生”和“收花生” 则写得很简单。这样文章的中心思想更突出了。
【例文评点】
叶
春天是你的童年,在这百花齐放的春天,你悄悄伸出了嫩绿的笑脸,每 个枝头都有你弱小的身影,你虽然是那么的渺小,但同样也给大自然带来了 春的光彩一这就是你,叶。
你渐渐长大,长绿,夏天时你已成年,那茁壮的身躯,像一把巨伞,遮 挡阳光,阻挡风雨,你虽然默不做声,不像鲜花那样美丽,不像松柏那样傲 雪,但同样也受到人们的喜爱。
你的晚年是秋天。看,你已经变得枯黄憔悴,微风一吹,摇摇欲坠。即 使你飘然落下,人们也会把你收集起来,经过加工,又成了很好的农作物生 长的肥料。
你的一生是那样光辉:春天充满生机,夏天送来凉爽,秋天你又奉献出 你的全部,成了很好的肥料……
夏天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千千万万个和树叶一样默默无闻地为祖国。为 别人贡献一切的我,看,马路上那些臂戴红章的爷爷、奶奶为维护社会治安 发挥着自己的余热;瞧,我们的老师在灯下备课了,他是为了我们才不知疲 倦地工作的呀!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享福”,只知道为后人“造福”。 你的精神使我深深地感到:做人,不能时刻总是看自己,要多为别人想 一想。如果人人总想着自己,那世界怎么会发展,人类怎么会进步呢?
【简评】
这篇习作通过对绿叶的赞颂,说明了 “做人,不能时刻总是想着自己, 要多为别人想一想”的道理。
文章条理清楚,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小作者由于观察仔细,所以把叶 的特点和作用概括得十分准确,在春天,叶“悄悄伸出了嫩绿的笑脸”,“给 大自然带来了春的光彩”;夏天,叶“长大,长绿”,“遮挡阳光,阻挡风 雨”;秋天,叶“变得枯黄憔悴,微风一吹飘然落下”,“变为农作物生长 的肥料”。叶的一生是那样的光辉,小作者以此象征千千万万默默无闻地为 祖国、为别人贡献一切的人,这种象征手法运用得非常恰当,使文章的思想 性和艺术性增色不少。而且小作者还能够把状物和议论紧密结合,使物的描 写和说理恰到好处,融为一体。
【佳作欣析】
野菊花
你见过那生长在山坡野地上的野菊花吗?你喜欢那满山遍野的野菊花 吗?也许,它不惹人注目,因为它只不过是一朵朵普普通通的小花。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我小时候住在南方的外婆家。一年秋天,外公 外婆带我到野外去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坡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 花,它那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它那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当它没 有开花的时候,人们以为它们是一棵棵小草。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 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没有迷人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荣华富贵。但它生 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还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 滑了一跤,脚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下几朵盛开的野 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 外婆说,野菊花有消毒止血的功能。解放前穷人家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 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又说,野菊花还是一种中药,能清热败 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有这么多用途。
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是惦记着野菊花,一下子摘了不少带 回家。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喝。我喝过红茶、绿茶,可从来没喝 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 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我喜爱它的 平凡,它的朴素,它的顽强。我觉得人不也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要 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不求索取,只是给予,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简评】
普普通通的野菊花,平平凡凡不起眼,怎样将它写好呢?作者着重从两 个方面来写,一是野菊花朴实自然的美;二是野菊花的多种用途。在写第一 点时,作者突出了野菊花的绿色小叶片,黄茸茸的花朵。百花凋谢,它却依 然开放。它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写第二点时,作者 突出了野菊花广泛的用途:治外伤、治感冒,还能泡茶喝。然后,作者将野 菊花的这些突出的特点与平凡、朴素、顽强的品格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自然而 然地联系起来,说明了这样一个做人的道理:要像野菊花那样默默地生长, 不求索取,只是给予、给予……
由于文章写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描写得生动具体,运用以物明理、借 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因而文章给人的印象既真切,又感人。
我爱西湖的藕
我的家乡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一杭州。她不但山青水秀,而且有着 许多驰名中外的特产:西湖绸伞,龙井茶叶……但我最喜爱的,却是那并不 引人注目的西湖的藕。
我爱西湖的藕,是因为它无私地为那满湖的荷花提供丰富的养料,默默 无闻地为西湖的美作出贡献。夏天,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那亭亭玉立、楚 楚动人的荷花,常常引得游人赞不绝口。可是,当你在欣赏这高雅清秀的荷 花时,可曾想到正是藕深深地扎根在污泥里,为荷花吸取必需的养料:才能 使荷花开得更艳、更美。当你赞扬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时,可 曾想到终年埋藏在淤泥里的藕,竟也保持着洁白的身躯?
八、九月,荷花谢了,一枝枝莲蓬老了,正是采藕的好季节。这时,玉 色的藕上市了。西湖的藕,又大又白,一节连着一节,切开一看,许多小孔 均匀地排列着,像是艺术家精心设计过的。切口有着缕缕藕丝,似春蚕吐出 的银丝一般,使人不禁想起了 “藕断丝连”这个成语来。
藕还是一种人们喜爱的食品,它可以做成许多美味佳肴,我最喜欢吃的 是藕炒肉丝,每逢妈妈烧藕炒肉丝,我总迫不急待地夹上一大筷,往嘴里塞, 吃得津津有味。还有藕丁、藕片,都那么脆嫩可口,使我百吃不厌。特别值
得一提的是寻有清凉消暑作用的西湖藕粉,它又凉又甜,而且还有一股淡淡 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常常一口气吃上三大碗。 我爱西湖的藕!
【简评】
文章的开头清楚地表明:“我最喜爱的,却是那并不引人注目的西湖的 藕”。结尾也明确地表达了 “我爱西湖的藕”。这样的开头和结尾都反映出 作者对藕的赞美之情。
文中写藕的品质一段,作者把藕与荷花进行了对比,用荷花的美丽来衬 托藕的“无私奉献”。用荷花的“高雅清香”来衬托出藕的“出污泥而不染” 的高贵品质,立意深刻,别具一格。
文章的思想感情融在所记叙、描写的事物之中,从而加深文章的思想意 义。这是一种比较高的要求,也是我们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昙花
院子里,朱老师跟刘老师家各种了一盆昙花。
今年,朱老师家的那盆昙花先后开了五次,每次都开十几朵。那紫红色 的花骨朵张开时有着十几片雪白的花瓣,花瓣中露出七棵黄色的花蕊,站在 一旁不时可以闻到一阵阵清香,来观赏的人们个个赞叹不已。
这一天,昙花又开了。朱老师看到天气慢慢冷了下来,以为这是今年最 后一次开花了,又见它开得这么多,于是就叫我们一家去照像。这时我才发 现昙花是长在叶子上的,非常美丽。倒挂在叶子边缘上的昙花就像一盏盏莲 花灯一样,美丽极了。我们在昙花旁做着各式各样的姿态,拍下了一张又一 张的彩照,别提多开心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这盆花居然又开了一次, 开得更多、更美,四朵四朵的在一起,其中一组,一朵向上,一朵向下,一 朵向左,一朵向右,就像一个花的环子,更是引人注目。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刘老师家的那盆昙花,今年 只开了两次,每次都只开一朵。有几个花骨朵都已快要开了,又慢慢地谢了 下去。
我心里老在想:这是两盆一样的昙花,又在一个院子里,为什么差得这 样多呢?我只好去问朱老师。
朱老师面带微笑地告诉我说:“要说我们家的这盆昙花呀,我可没少费 心。平时我把洗肉、洗鱼的油水倒进花盆里,还注意给它常松土,下大雨时 把它抬进屋,出太阳进便抬出来晒太阳。你看,这盆昙花开得多好!”
我带着同样的问题又去问刘老师。刘老师却是以一种很平淡的口气告诉 我说:“因为工作忙,家务事又那么多,就常忘了给花浇水,也没时间常松 土,更谈不上增加什么‘营养’了。下雨也在外面放,晴天也在外面放……” 是的,我记起有一次放学回来,当时正下着大雨,我一进院子门就看到刘老
师家的那盆昙花还在雨中淋着呢!
听了朱老师和刘老师的谈话,我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 情,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有很好的收获!我们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 呀!
【简评】
这篇习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