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第一章导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之一:长期经济增长 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既GDP的增加或人均GDP的增加。 研究内容之二:经济周期 短期经济活动的急剧收缩和扩张。一个国家会出现经济增长加速和增长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等周期性现象。 研究内容之三:失业 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研究内容之四:通货膨胀 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大规模上升的现象。 研究内容之五:国际经济 研究内容之六: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组成。 货币政策:主要指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把经济行为主体综合成三类:家庭、企业和政府;研究三类经济行为主体如何在上述三类市场中发生行为并相互作用。 第二,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行为分析基础上。如果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与微观经济个体理性行为不相一致,则就缺乏其微观经济学基础。 第三,宏观经济学在观察现实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加上必要的假设,建立起理论模型,然后再用现实世界中的数据来检验理论模型。 ★经济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与外生变量(一个模型视为给定的变量) ★经济模型往往是用数学术语说明 ★经济模型具有多样性,但一个模型仅仅适用于解释经济的一个方面。 宏观经济模型的关键特征:价格伸缩性与黏性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流量: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经济总量。例如,我国在2010年内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 存量:一国在某一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经济总量。例如,我国2010年12月31日所拥有的人口总量。 流量与存量之间的关系 流量的积累会形成存量。今年的资产(存量)等于去年的资产(存量)加上今年的投资(流量)。 某一时期内存量的变动就是作为流量的投资。每一个时期的储蓄是流量,但是,各时期储蓄的累加结果却形成存量。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与国民帐户体系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 指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以前普遍采用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由前苏联首创,认为只有物质产品的生产才是生产,是一种以限制性生产为指导思想的核算体系。 国民帐户体系(SNA) 指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统计范围既包括物质生产领域,又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 相同点 不同点 对国民收入核算时皆以货币为单位,将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换算成价值单位,并进行加总和平均。 采用范围不同。改革以前的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用MPS;SNA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核算 理论基础不同。MPS的理论基础则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SNA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 统计结果皆进行必要的结构和动态调整。 统计范围不同。MPS统计范围不包括第三产业,统计口径包括中间投入品; SNA统计范围既包括物质生产领域又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统计口径只包括最终产品和劳务。 GDP和GNP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定时期内,利用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家领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联系 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本国投在外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减去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之差。 GDP = GNP-NFP 国民生产净值(NNP):表示一国一年产值的净增量。 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即:NNP = GNP-折旧 国民收入(NI):一国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 NI=NN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个人收入(PI): 一国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收入。 PI =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缴纳个人所得税后留下的可为个人所支配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即:DPI = 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支出法 ⊙四大类支出 ★ 消费支出(C) ★ 投资支出(I) ★ 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G) ★ 净出口(NX) 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投入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的各种收入加总来计算国民总值的方法,称收入法。 ⊙五大类收入和三大类其他项目 部门法:按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了国民收入的来源,亦称生产法。 计算GDP的规则 ⊙用币值体现 ⊙二手货的出售并不包括在GDP中 ⊙存货的处理方式要确保GDP是现期的 ⊙GDP只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因而GDP也是所有企业的总增加值。 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一定时期内以当年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造成不同年份名义GDP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物质产量的变化;二是市场价格的变化。 实际GDP: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消费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是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相对于某个基年同样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 为何CPI可能夸大通货膨胀 替代偏误: CPI 采用固定加权, 不能反映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消费替代. 新产品引入:新产品引入使消费者福利变好,可增加货币实际价值。但不会减低 CPI, 因为CPI采用固定加权。 不能反映质量的变化:质量的改进能够增加货币实际价值, 但却不能衡量。 CPI与GDP平减指数差别 ⊙GDP平减指数衡量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 ⊙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即:GDP不包含进口品,CPI却包含进口品。 ⊙CPI是用固定的一篮子产品计算的,而GDP平减指数是用 可变的一篮子产品计算的。 GDP不是反映一国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 ★ 非市场经济活动得不到反映。 ★ GDP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 GDP的数值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内容的实质。 ★ 生活质量的改善不能得到体现。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配置:表明经济活动参与者——家庭、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货币如何通过经济中的各种市场在这些经济活动参与者之间的流动。 ★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由要素价格决定的 总收入被划分为工资、资本收益和经济利润 ★挤出——政府购买的增加和税收的减少引起利率上升投资减少。 一个社会的总产出决定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 竞争企业雇佣每一种要素,直到该要素的成本等于其边际产量时为止。在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中,劳动收入与资本收入之和就等于总收入(总产出)。 第3章经济波动导论 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被定义为经济活动水平的波动 理解经济周期的要点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与根源; 经济学家将区分名义和实际变量的决定因素的方法称为古典二分法 货币中性: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实际变量 古典经济理论认为价格是弹性的,供给决定需求(萨伊定律) 凯恩斯经济理论认为价格是粘性的,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律) 总需求量:是指一个经济在一段时期内以一定的价格水平所愿购买的当期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AD由四个部分构成: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 总需求(AD)是指:在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处于一般均衡状态下,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The aggregate demand curve):描述了价格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价格水平的变化对于实际GDP需求量具有三种不同的效应: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时间替代效应 •国际替代效应 ⊙总供给 总供给量: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中所有企业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所愿生产和出售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AS):是总供给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长期与短期的AS曲线不同。 有效需求:是指满足均衡条件的总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是指有效需求低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需求。 凯恩斯AS-AD模型中可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 古典AS-AD模型中不可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三大基本心理因素: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引起消费不足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引起投资不足 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投资不足 外部冲击 需求冲击: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冲击。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投资活跃度的变化;消费意愿的增减…… 供给冲击: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冲击。 自然灾害;技术进步;石油价格的暴涨;工资水平的普遍提高;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 稳定政策(Stabilization policy):试图降低短期经济波动的政策活动被称为稳定政策。 总需求和总供给: 一个分析经济波动的理论框架。 古典AS-AD模型是价格调整分析模型,适用于资源充分就业的经济状态。 凯恩斯AS-AD模型是数量调整分析模型,适用于萧条经济状态。 第4章IS-LM模型及应用 ⊙凯恩斯交叉图 计划支出PE——是家庭、企业和政府想花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数额。 实际支出Y——是家庭、企业和政府花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数额。 政府购买乘数(government-purchases multiplier)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Y与引起这一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G之比值。 税收乘数:一元税收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量。税收乘数=MPC/(1-MPC) 投资乘数=1/(1-MPC) 转移支付乘数=MPC/(1-MPC) 平衡预算乘数BK:指政府税收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减时,△Y与引起这一变动的政府收支变动量△T或△G之比。平衡预算乘数= △Y/△G= △Y/△T=1 IS曲线:表示与产品和服务市场相一致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结合。 LM曲线:表示与实际货币余额市场的均衡相一致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结合。 IS-LM模型:是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 货币需求: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的数量。 货币供给:现金和存款的总和。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增加一元所引起的货币供给的增加。 第5章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它取决于离职率和再就业率。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找工作需要一段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工人有不同的技能与偏好 工作有不同的技能要求 工人的地域流动并非瞬间可以完成 找工作者与工作岗位之间的信息流并不完善 部门转移:行业或者地区间的需求组成变化。 奥肯定理: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失业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将上升2个百分点,反之,亦然。 周期性失业:在经济社会对劳动的总需求下降时发生的失业,因而也称需求不足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工资刚性导致的,实际工资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水平时,结构性失业就产生了。工资刚性由以下原因导致: 最低工资、工会、效率工资。 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大规模上升的现象。 货币周转的速率:给定时间内,每一美元货币换手的次数。 实际货币余额:货币供给的购买能力。 通货膨胀税:印制钞票来提高收入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就像对持有钞票的人征税一样。 名义利率i:没有经过通货膨胀调整。 实际利率r:经过通货膨胀调整。 费雪方程式:i = r + π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 鞋底成本:为避免通货膨胀税而减少持有货币余额而带来的成本与不方便。 菜单成本:改变报价的成本。 相对价格扭曲 税法 进行通胀调整的种种不便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 财富的任意再分配 更高的不确定性 古典二分法:在古典模型中,对名义和实际变量的理论划分,意味着名义变量不影响实际变量。 实际变量:实际变量用物质单位来衡量,包括数量和相对价格,如,产出水平、实际工资、实际利率等。 名义变量:名义变量利用货币单位来衡量,如,名义工资,名义利率,价格水平等。 货币中性:货币供给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被称为货币中性。 总供给方程: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取舍关系叫菲利普斯曲线。 适应性预期:人们根据最近观测到的通货膨胀来形成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 理性预期: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 通货膨胀的两个原因: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冲击导致通膨胀,对总需求正的冲击将导致失业率低于自然水平, 并“拉动”通货膨胀上升。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供给冲击造成通货膨胀,不利的供给冲击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促使企业提价格,“推动”通货膨胀上升。 牺牲率:是每减少一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必须放弃的一年实际GDP增长百分点。 无痛苦的反通货膨胀的条件: 第一,降低通胀的政策在预期形成之前宣布; 第二,这些政策是可置信的。 滞后作用( Hysteresis ):描述历史对自然失业率有长期持续影响的术语。 长期均衡:产出和实际利率等于它们的自然水平,通货膨胀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等于通货膨胀的目标值,名义利率等于自然利率加上目标通货膨胀。 动态总供给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DAS) 动态总需求曲线:描述通货膨胀率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泰勒原理:为了稳定通货膨胀,对于通货膨胀的上升,中央银行必须通过将名义利率上升得更快来应对。 第 6 章 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 名义汇率:是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一国的货币可以兑换的其他国家货币的数量。 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一国的产出可以兑换的其他国家产出的数量。 对于给定的实际汇率水平,名义汇率的变动百分比与外国和本国的通胀率之差相等 直接标价法:一单位外币的本币价格。 间接标价法:一单位本币的外币价格。 一价定律:该定律说明同样的产品在同一时间在不同地方不能以不同的物价出售。 购买力平价:相同产品在所有国家都应以相同价格(通货调整之后)出售的理论。 国家风险:是指由于政治或者经济骚动引起的债务人违约拖欠借款的风险。 汇率应该浮动还是固定? 支持浮动的观点:允许货币政策的调整来达到某些既定的目标(如稳定的增长,低通货膨胀等等)。 反对浮动的观点:更多投机和预期的波动性 支持固定的观点 1)避免不确定性, 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便利。 2)规范货币政策,以防止过度货币增长和恶性通货膨胀。 反对固定的观点 1)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是维持宣称汇率水平。 2) 可能引起收入和就业的更大波动 货币局:是通过法律规定的基础货币有100%外汇储备支持的一种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 美元化:一国政府让美元取代本国货币在本国行使货币职能,并最终自动放弃货币或金融主权。 不可能三角: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第 7 章 消费理论 边际消费倾向:额外一美元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数额,MPC。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之比,APC。 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 跨期预算约束:它衡量了可获得的可用于现在与未来消费的总资源。 无差异曲线:表示使消费者获得同样满足的第一期与第二期消费的组合。 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用第二期消费替代第一期消费的比率。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消费平滑化:无论收入的增加发生在第一期还是第二期,消费者都把它分摊到两个时期的消费上。 借款约束(流动性约束):消费者不能借贷使现期消费不能大于现期收入。 现期收入可分为永久收入和暂时收入两部分,永久收入是收入中人们预期持续到未来的那一部分,暂时收入是收入中人们并不预期持续的那一部分。永久收入是平均收入,暂时收入是对平均值的随机偏离。 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消费也是稳定的。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纳为三部分内容: 1. 从长期来看,消费支出取决于持久性收入 2. 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的区分与联系 3. 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消费函数也是稳定的 第八章 投资理论 企业固定投资:企业在用于生产的设备和建筑物上的支出,它在投资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也最大。 居民住房投资:对新住房的购买(包括自己住和房东买来用于出租) 存货投资: 存货变动,(存货包括最终物品,原料以及加工中的物品半成品),存货投资的波动比其它投资的波动大。 合意资本存量:企业在长期中愿意保持的资本存量规模,是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在资本的收益与成本既定的条件下,企业为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理想的企业固定资本存量。 资本的边际产品价值=资本的租金价格 影响投资的两种最重要的税收 ①公司所得税 ②投资税减免 有效市场假说:给定有关公司商业前景的现行信息,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就是公司的完全理性价值。 融资约束: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能够筹集到的资金数额的限制。 持有存货的原因: 持有存货可以使生产平稳化(销售具有波动性,但很多企业发现生产平稳化更经济) 存货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使企业更有效地运转(存货可作为零售样品/库存备件以备机器损坏) 持有存货可以避免脱销 存货时生产过程中的储备(半成品也会计入存货) 第九章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 1、经济增长集中体现在商品供应量的不断增长。 2、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3、制度和意识的调整 ——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 经济增长率:本时期的GDP相对于上一个时期的GDP所增加的百分比。 萨缪尔森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 经济发展:一国人民的经济福利处于长期增加的状况,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表现了在给定技术条件下应该怎样充分利用投入要素的均衡条件,这个条件揭示了资本-产出比率(v)、储蓄率(s)和经济增长率(G)之间的内在联系。 均衡或有保证的增长率( Gw ):使厂商满意并准备继续维持下去的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Gn):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长期的最大增长率。 均衡增长:在均衡状态,技术进步导致人均产出、人均资本、实际工资等变量以技术进步的速度增长。 索罗模型显示长期中一国的人均生活水平 正相关与储蓄率水平 负相关与人口增长率 储蓄率增加会导致 长期中更高的产量 更高的瞬时增长率 但是对稳态的增长率没有影响 考虑技术进步的索罗模型:稳态的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仅仅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率; 提高储蓄率的方式 减少政府预算赤字来增加公共储蓄 税收激励增加私人部门储蓄 内生增长理论: AK模型与两部门模型 对索罗模型所假定为外生给定的技术进步率给与解释 可以解释研发如何创造知识 第10章宏观经济政策争论 内部滞后:冲击发生和政策反应之间的时间差,特别是财政政策。 外部滞后:政策实施对经济产生影响需要的时间,特别是货币政策。 自动稳定器:一些政策设计,这些政策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自动的刺激或者抑制经济,而不需要进行刻意的政策变动。(收入税,失业保险) 规则:决策者提前宣布,在不同的经济状况下,应该采纳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并且随后遵循上述规则行事。 相机抉择:当冲击发生和经济环境变化后,决策者根据他们的判断,决定采纳当时看起来合适的政策措施。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有自己的特点: ①它们的猛烈程度不同,例如,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法定准备率的调整作用都比较猛烈;税收政策与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都比较缓慢; ②政策效应的时延不一样,例如,货币政策与可以由中央银行决定,作用快一些,财政政策从提案到议会讨论,通过,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③政策发生影响的范围大小不一样,例如政府支出政策影响面就大一些,公开市场业务影响的面则小一些; ④政策受到阻力的大小也不同,例如增税与减少政府支出的阻力较大,而货币政策一般说来遇到的阻力较小。 相机抉择财政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汲水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 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上调节经济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积极政策的倡导者认为 频繁的冲击导致产出和就业不必要的波动 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稳定经济波动 消极政策的倡导者认为 货币和财政政策固有的长期和变动的滞后效应能够降低其有效程度,并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无效政策加剧了产出和就业的波动 相机抉择的政策倡导者认为 为了对意料之外的事件作出反应,相机抉择能够赋予决策者更多的灵活性 政策规则倡导者认为 对决策者的不信任;相机抉择政策的前后不一致问题。 货币政策规则 货币供给增长率保持不变 确定名义GDP的增长目标 确定通货膨胀率目标 泰勒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