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研究》
——数学课题实施方案
两城镇普车沟小学课题组
2012、2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研究》
——数学课题实施方案
两城镇普车沟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进入了误区,使情境创设 “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出现了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牵强的情境;出现了创设对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偏差的情境;出现了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情境等等。为使情境创设更好地发挥对数学教学的服务作用, 因此选此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条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之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对未来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能力。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能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不同的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也使老师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专家,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课题的提出:
1、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是学生自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3、是改变当前数学教学现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已引起普遍重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但遗憾的是,当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的差距颇大。如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过于华丽,“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课堂缺少数学思维含量;情境的设置过于牵强,有的数学教师为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甚至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图的运用缺少方法,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情境图,图中所出示的数学信息往往是比较零乱的,缺少连贯性,怎样让学生组织这些较为零乱的数学信息,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情境图,老师不知所措。可见,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亟需探究的课题。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 教学情境的新理念。
(2)教学情境的方法和策略。
(3)教学情境的评价标准。
(4)教学情境的应用及反思 。
我校选择了《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为子课题进行研究,是因为我们意识到提问是构成课堂教学教与学的信息反馈的最直接,最贴近师生心理的一个过程。课堂问题的设计对教与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各科教学中都会有不同形式的,不同类别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质疑,引发思考,完成每步教学目标。课堂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只有善于研究和掌握提问艺术,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作用,还会挫伤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的乐趣。所以我们要苦心研究,精心设计,尽力做好,努力提高,这样,我们所提的问题才具有真实的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现代教育设计理论。
新理念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的研究,将决定情境教学活动系统的基本要素为: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经验和需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顺序、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艺、教学评价、教学气氛情境和师生的态度等,它们在活动中相互联系、形成结构,并随着学习目标任务和学习者的变化而动态变化。课题研究将揭示优质课堂与教学技艺等教学活动过程中诸因素与学生学习素养形成之间具体的关系和规律,因此,研究必然丰富教师对新理念下情境教学设计的理性认识。在研究中获得的成果,既丰富了情境教学、教学设计和有效教学理论,又对新课程中相关理念的落实和完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新课程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课堂学习理论和原理。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唤醒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需要教师巧妙的创设情境,学生才能从被动转向主动,才能全身心的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使凝结在生活情境中的丰富的数学内涵、数学思想、数学的精神和美,随着教学的展开尽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四)教学设计理论。
“情境创设”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出符合本知识点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亲近等情绪,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发展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任务、内容、方法和形式,以及系统特征及其内外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学生的潜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挥,时间得到高效利用。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中,“最优的”一词并不等于“最理想的”、“最好的”。最优的是指现有条件来说,对学生和教师在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来说,以及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具体实施程序由以下六个步骤组成:①教学任务的具体化;②选择一定条件下最优组织教学过程的标准;③制定一整套该条件下的最优手段;④尽最大可能改善教学条件,以实施选定的教学方案;⑤实施规定的教学计划;⑥根据选择的最优化标准,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果。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明确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分类;
2、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使用和创设及方法和策略。
(二)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目的和类型。
(1)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实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等的课堂教学目标。
(2)根据以上课堂教学目标罗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情境。
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初步按课堂教学目标划分出以下小学教学情境: ①丰富学生感知,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等。 ②启迪学生探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操作情境等。③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可以创设模拟情境、冲突式情境等。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悬念情境等。⑤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模拟情境等。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实验情境等。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去寻找更多的教学情境,我们寻找的是教学中最常用的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加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数学教学情境,并不一定是越多越好。
2、不同类型的数学教学情境,其有效的标准。
关于有效的标准,我们认为作为一个数学教学情境来讲,它可能具有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归纳、总结,说明不同的数学教学情境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其有效标准也是不同的。如问题情境,可能必须包含一个问题,问题必须要清晰、明确,问题必须被学生接受、解决。其它教学情境也有待于我们去探索、研究。
3、达成数学情境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的探究。
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的关系,设计出有效教学情境的活动方案,进行实践操作,然后再通过调查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课后反思等形式进行衡量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否有效。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通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引导教师分析现有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优点及弊病,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研究过程
(一)研究思路。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全面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程改革中,实施滚动式推进,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集体(教研组、)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齐头并进。
2.以案例(个案)的形式开展行动研究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通过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创造性地设计出新的问题情境教学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实施、检验。
(二) 研究方法。
1、针对教学情境的分类的方法设计
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师课堂教学经验,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开设研究课深入分析情境教学的分类,并根据研究内容,选择有效的科研方法,如:实验法、案例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个案分析及行动研究等方法,通过教师评议、学生反馈情况提出改进方案,再次研究探索,逐步完善教学情境应用的新模式。
在总结完善教学情境的几种分类后,由课题参与老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并及时沟通交流,丰富完善。
2、达成情境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的方法设计。
针对教学研究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的关系,设计出每一种有效教学情境的活动方案,通过听评课等活动,教师进行实践操作,然后再通过调查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课后反思等形式衡量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否有效,搭建“发现现象——提出问题——设计整改方案——课堂实践——课后交流——研讨总结提升”的平台,从而提出整改意见与建议,为教师的再应用扫平道路,继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情境教学的效益。
(三) 技术路线。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全面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程改革中,实施滚动式推进,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集体(教研组、)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齐头并进。
2.以案例(个案)的形式开展行动研究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通过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创造性地设计出新的问题情境教学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实施、检验。
(四)研究过程
开题准备阶段: 2011年 9月—— 2011年 12月 (负责人:相洪军)
1、组建课题组,召开骨干教师会议,商讨研究课题,健全实验研究制度,进行课题组成员教科研方面的方法培训,加强课题相关理论的研究学习。
2、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聘请专家顾问进行初步论证,修订课题方案,填写、上报课题申请审定书。
3、完善实验条件,调查、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筹措实验经费与软硬设备,做好课题研究的物质准备工作。
研究实施阶段: 2012年 1月—— 2014年 1月(负责人:张洪荣)
1、优质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实验、讨论、修改、确定。
2、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教学情境”的研究的意见。
3、对学生进行个案研究
4、完成“优质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论文的撰写工作。
结题总结阶段: 2014 年2 月—— 2014 年 4月 (负责人:相洪军)
1、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分析数据,进行成果汇编。
2、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预审。
3、完成结题申请、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
4、课题成果鉴定。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①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都承担着第一线教学任务,均具备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能力,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教育理论已写出关于情景教学的的论文。
②课题组在近几年来,已经完成多项区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的研究。
③各学科都有一些公开课,并在各级各类讲课评比中取得好成绩。
(2) 主要参考文献
1、《新课程学习》
2、《李吉林文集》
3、《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李吉林
4、《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5、《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6、《情境中应注意的几点》梁松林
7、《情境式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 莫宝庆
8、《美国学校教学情境的策略与实践》 李钰
9、《发生认识论》皮亚杰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姓名
职务
任教学科
学历
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相洪军
校长
数学
大专
论文国家级发表
主持多个课题
张洪荣
教导主任
数学
本科
区优质课
论文国家级
厉栋
总务主任
数学
本科
区优质课
论文国家级
李春梅
教研组长
数学
本科
论文国家级
中央教科所优质课
卜凡红
教研组长
数学
本科
论文国家级
区优质课
陈祥玺
教师
数学
本科
论文国家级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完善的软硬件设施
我校建成校园网络,并逐年完善。中青年教师全部通过教师信息技术考核。
(2)、求实的教科研队伍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均为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具有较好的理论修养有较为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敢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课题组人员担任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有效的教科研机制
我校是常熟市首批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一贯全力支持,在教科研的组织管理、资金投入、考核奖励等各个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
五、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一)建章立制,强化管理
建立健全课题组织机构。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以确保课题的组织管理、经费保证、档案管理、成果展示、教师培训、学习等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分工负责,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落实课题组员的职责,参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诸行动,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载体,精心设计、关注非物质化手段的运用,关注细节对学生的影响。
(二)规范管理,确保课题顺利进行研究
坚持课题组例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课题研究会,组织参研教师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建立课堂教学为主载体的研究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辅导、检测六关。进行资料积累。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重要课题资料、学习资料及时整理好,在学期结束及时收集与归档。
(三)学习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我们要坚持把课题组成员培训提高放在首位,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着力提高课题研究人员整体素质。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主要包括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教育理论,教育科研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等方面。同时,注意抓好校本培训,规范和加强学校业务学习活动,要求学校课题小组每周组织一次不少于2小时的学习活动。在培训形式上,我们把学习、讲座、讨论、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网络、远程教育等先进技术手段的作用,使课题研究人员较快时间内掌握相关科研方法和理论知识,尽快入轨上道,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加快课题研究的进程。
(四)理论结合实践,在课堂中实施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体的内在发展的重要意义。创设典型的教学情境,就是要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激活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心态,使认知活动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每节课教师都要做好创境激趣工作。在长期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校课题组成员努力实践情境教学理论,并在交流经验成果时,抓住每一研究成果,总结升华,力争将实践检验的理论推广于全校教师中。
1、运用直观手段,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3、创设语言故事情境,引发求知欲。
4、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
5、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六、预期研究成果
依据新课标,如果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研究报告:包括调查报告、个案研究报告、中期结题报告、课题研究报告。
最终成果:
1.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2. 教学反思案例
3. 优秀教学设计论文
4.小学学科优质课堂教学模式
5.小学优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6.课题研究过程光盘
7.结题工作报告和成果报告。
预期完成时间为:2014年4月
七、主要参考文献:
1、《新课程学习》
2、《李吉林文集》
3、《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李吉林
4、《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5、《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6、《情境中应注意的几点》梁松林
7、《情境式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 莫宝庆
8、《美国学校教学情境的策略与实践》 李钰
9、《发生认识论》皮亚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