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3、 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502班和504班,每班学生均为5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6、 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8.29~9.2
种子发芽实验(一)
2
9.5~9.9
种子发芽实验(二)
3
9.12~9.16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
9、19~9.23
蚯蚓的选择
5
9.26~9.30
食物链和食物网
6
10.3~10.7
做一个生态瓶
7
10.10~10.14
改变生态瓶
8
10.17~10.21
维护生态平衡
9
10.24~10.28
光和影
10
10.31~11.4
阳光下的影子
11
11.7~11.11
光是怎样传播的
12
11.14~11.18
光的反射
13
11.21~11.25
光与热
14
11.28~12.2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15
12.5~12.9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16
12.12~12.16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7
12.19~12.23
地球表面的地形
18
12.26~12.30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9
1.2~1.6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20
1.9~1.13
我们的小缆车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交流实验设计,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对象
教学难点
记录实验全过程和时间的能力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师: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
二、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让学生说一说:绿豆怎样才能发芽
师进行小结学生说的绿豆发芽的条件
师:如果我们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
三、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
选择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
选择需要改变的另一个条件,请学生按五个方面加一说明
四、确定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计划
学生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调整学生选择的课题,
学生阅读资料,着手写实验计划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交流实验设计,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对象
教学难点
记录实验全过程和时间的能力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一、交流实验计划
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
师简要记录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依次报告其他两项实验的计划
大家发言,补充完善
二、配备实验装置
对照教材,了解方法,然后动手做。
让生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
三、猜测实验结果
让学生猜猜绿豆播种以后到发芽,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发生变化可能要多长时间,几天后可以看到绿豆长出叶
讨论:种子膨大的时间怎样算,怎样即时发现变化
四、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汇集实验组获得的数据和对照组获得的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难点
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师:“哪个同学愿意说说记录了哪些数据?”
二、探究内容:
1. 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
(1)汇集各组数据。
(2)看看收集的时间数据是否一样?
(3)讨论数据为什么会不同,该怎样处理?
2.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各实验小组报告实验数据,每人在表格中做记录。
(2)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3)“实验结果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吗?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4)综合说明光、温度和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3. 扩展与思考。
(1)让学生说说P7的四项内容。
(2)填好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三、全课总结。
师生评价各小组的数据记录。
四、课后拓展。
继续观察绿豆的生长并做好记录。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4、蚯蚓的选择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实验,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一、提出问题 你是在什么环境中采集到蚯蚓的?采集来的蚯蚓主要分布在容器中的什么地方?这与光线有关系吗?根据你的经验和初步判断,提出的问题是。
二、作出假设
针对你的问题,作出假设 。
你作出这个假设的依据是 。
三、制定计划
(一) 实验装置的设计:
在解剖盘内铺上湿布,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纸板或书,在盘内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思考:为什么要在解剖盘内铺上湿布?
(二) 将蚯蚓放入实验装置,静置2分钟。
提示:想想看:下列放置蚯蚓的方法中,哪种最科学?
(三) 2分钟后,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蚯蚓,统计3次。
(四) 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
讨论与思考
1. 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
2.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四、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5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中的关系
教学难点
提高归纳综合思维能力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一、 谈话导入
今天参与我们课堂活动的嘉宾是蚜虫、瓢虫、麻雀、蜜蜂、花、树叶(出示这些动植物的图片,并依次显示图片)这些动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之间有怎样的食物关系?
二、 探究过程:
1、 讨论:他们谁被谁吃?
1)平时有许多习惯性说法,我们在科学课上统一按照“谁被谁吃”顺序说一说,(板书:谁被谁吃)据生回答贴卡片。
2)分析这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
问:想象一下,他们的食物关系象一个个什么连在一起?(链环)你能给他们起一个形象的名字吗?能说说什么叫食物链吗?
3)观察这三条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暗示:起点、结束)
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发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出例子吗?
3、水田里的食物网 清楚了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之后,我们来个小竞赛,有信心获胜吗?竞之前,先来热热身:写食物链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拓展与思考:
课件演示 例如,五十年代,我国农村曾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人们发现,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粮食大量减产。农民伯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谁给农民伯伯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
四、本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请你观察身边的环境,画出一个包括植物、动物、人在内的食物网。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6、做一个生态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制作一个生态瓶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了解制作一个生态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地参与讨论做一个生态瓶的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共同协作制作一个生态瓶
教学难点
能在课后坚持观察,关注生态瓶的变化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一、观察池塘生态系统。
1.出示池塘生态群落的挂图,学生根据图片简要记录池塘里的生物与非生物。
2.讨论池塘群落中各部分的作用。
二、设计建造生态瓶的方案。
1.我们可以在教室或家里模拟建造一个生态瓶来研究池塘群落。
2.先让我们来设计一个建造方案。设计方案之前,教师播放水族
3.讨论:在我们的生态瓶里可以放养哪些生物?
四人小组讨论,并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交流各组的想法。明确以下几点
用什么材料来建造生态瓶?
瓶子里放什么水?
要放泥沙吗?如果放,需要放多少?
动物什么时候放进去合适?放多少动物?
动物的食物怎么办?
5.填写做生态瓶的方法和步骤,交流。
三、做一个生态瓶。
1.分发相应的材料。
2.根据 设计方案和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
四、课后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用什么材料来建造生态瓶?
5.填写做生态瓶的方法和步骤,交流。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7、改变生态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能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添加动物或植物后,引起生态瓶变化的原因分析活动
教学难点
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生态瓶,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得好,然后选择下面两个实验中的一个进行实验活动。
二、向生态瓶里添加动物的实验。
1. 先观察准备添加到生态瓶中去的 5 条小鱼的状况,按教材的要求操作。
先取生态瓶里的一些水滴到杯子里,加少量的水到杯子的一半处,再把 5 条小鱼放到杯子中进行观察,然后把小鱼连同杯子里的水倒入生态瓶里。
2. 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观察添加小鱼后生态瓶内的情况,作好观察记录。
3. 预测生态瓶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鱼的数量增加两倍、四倍,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三、向生态瓶里添加植物。
1. 先观察准备添加到生态瓶中去的 5 棵水草的状况,按教材的要求操作。
2. 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观察添加水草后生态瓶内的情况,作好观察记录。
3. 预测生态瓶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水草的数量增加两倍、四倍,生态瓶中又将会是一种什么现象 ?
四、讨论。
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生态瓶里动物和植物的生长 ? 请大家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思考这个问题。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8、维护生态平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到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难点
为维护生态平衡,明确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图片(播放动物图片)。
师:如果我把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交换一下,老虎到北极去,斑马到大海中去,海豚到草原上去生活,行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精彩极了,确实动物们适应一个环境需要很长的时间。世世代代啊!通过长时间适应,形成了当地独有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扮演着自己不可替代的角色。
二、研究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师:草原上生活着鹰、兔、草,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 ? (生自己到黑板上绘食物链)
三、分析自然现象 师:请你分析一下,下面这种情况可能是什么引起的?(课件)
四、课外作业 师: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野生动物和植物的一些资料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9、光和影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探究影子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教学难点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1、引入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
3、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影子的特点
5、回顾和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10、阳光下的影子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探究影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探究影子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教学难点
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1、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
3、整理我们的记录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
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4、日影观测仪
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11、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过程与方法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光是直线传播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1、引入
1)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2、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1) 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
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
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
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
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2)2人一组自行操作
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
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提示注意用眼
2)书上资料的介绍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12、光的反射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
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1、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
2、照亮目标
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
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
1)汽车反光镜(凸镜)
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
3、做一个潜望镜
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
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
1)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
4、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
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13、光与热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教学难点
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1、导入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
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2、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 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14、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
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
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1、导入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
1)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
3)学生实验、记录
3、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1)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案
1) 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2) 学生实验记录
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
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
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
刻度值是多少
点和线的颜色要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画
2)分析
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15、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过程与方法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教学难点
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1、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
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的构造怎样?它是如何工作的?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3)教师介绍(最好有课件、图片)
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控制系统
工作过程
设计的细节
2、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学生阅读书上的提示与要求
思考:为了使热水器尽快地升温,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应该包括哪两部分?
选用什么材料做?
2)阅读书上的设计方案后,学生分组自行设计
3)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设计金点子
3、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案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16、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过程与方法
检验学生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实际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按照活动的要求检验太阳能热水器,并做好数据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难点
体会到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乐趣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1、展示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让学生到各组参观
2、检验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讨论检验标准 装水200毫升 在15分钟内,使水温上升
2)学生按要求检验,填写书上的效能评价表
1)小组之间交流各组的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此次评比活动
3、完善、改进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六、作业设计
继续改进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17、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1、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
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3、了解家乡的地形。 4、小组交流,统计地形。
5、汇报、小结。
三、观察地形图
1、引入(师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
2、初步观察地形图。
3、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4、小组观察地形图
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并注意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
5、汇报、小结。
四、拓展延伸
1、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交流、讨论。
2、小结并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18、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过程与方法
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教学难点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吧!
二、了解火山和地震
1、知道火山和地震吗?能把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2、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
3、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学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
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
1、教师介绍。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学生阅读资料。
3、教师课件演示地表分裂形成六大板块,以及六大板块间的相互碰撞、分离、平移等运动方式。
4、指导学生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
5、小结。
四、总结延伸
1、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
2、地壳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五、课后活动 注意继续收集并和同学交流火山和地震的事例和相关资料。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19、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1、岩石都很坚硬,除非我们用锤子敲,否则它们不会轻易破碎、断裂。可是在野外,山上的岩石都布满了裂缝,山脚下往往堆着不少的碎石和沙,河道和海滩上的岩石都是圆圆的很光滑。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吗?
2、学生猜测引起岩石模样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根据学生的猜测来选择实验。
1、冷和热的作用。
2、流水的作用。
3、植物的作用。
⑴ 演示实验:向杯内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
⑵ 出示豌豆发芽后的石膏(提早准备的)。
⑶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⑷ 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4、小结,延伸。
三、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
1、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杰作吧。
2、出示海南第一山和云南的路南石林的有关图片和资料,师生共同欣赏分析成因。
四、课外拓展活动 我们的家乡有没有特殊的地质景观呢?形成原因是什么呢?
( 科学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20、我们的小缆车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
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师课前准备
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提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二、安装小缆车
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
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