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四年级科学实验活动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 日期:2017年9月5日
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9月5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认识空气的性质——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证实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实验器材:水槽、注射器、塑料袋、透明杯子、纸、空饮料瓶、气球等。
实验过程:
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
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
提示:纸团应紧塞杯底,防止落下;杯子压入水中要慢并保持竖直,要压到水槽里的水面淹没杯底为止;提起杯子时动作也要慢,并要把杯子外壁和杯口水擦干,然后再取出纸团。
实验中,尽量避免水槽里的水溢出来。吹气球时,用不要用力捏塑料瓶。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把瓶里的气球吹大,重视求异思维培养。
实验结果:空气存在,空气占据空间。
四年级科学实验活动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 日期:2017年9月6日
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9月6日星期三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证明空气有质量的实验及压缩空气活动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认识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器材:细木棍一根、空气充得同样多且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一根、支架一只(演示用)
实验过程:
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再用手压“气球”(或用塑料袋充满气)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
提示:压塑料袋时,不要用力过大,以免破裂。
实验结果:空气是有质量的;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四年级科学实验活动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 日期:2017年9月12日
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9月12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热空气的流动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纸蛇、每组一套
实验过程:
将手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感觉热空气在哪里?
将纸蛇吊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
实验现象:纸蛇转动。
提示:提醒学生手和纸蛇都不能离烛火太近,以免燃着。
实验结果:热空气上升。热空气上升的原因是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四年级科学实验活动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 日期:2017年9月13日
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9月13日星期三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冷热空气对流实验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
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板、透明水槽、线香、火柴等
实验过程:
1.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设法使它变冷,另一个设法使它变热。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板将瓶子盖上。
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板,观察烟的流动。
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
实验现象: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后,热瓶中的烟上升流动到冷瓶里,朝各个方向流动,然后下沉流向热瓶,接着再上升,如此循环流动,使冷瓶和热瓶都充满了烟雾。
实验结果: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在冷瓶内流动的过程中受冷,因此下沉,这样就形成了冷热瓶内空气的循环流动。
四年级科学实验活动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 日期:2017年9月19日
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9月19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研究空气的成分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研究空气的成分,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空气,瓶内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判断空气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
实验器材:固定在玻璃片上的蜡烛、去底塑料饮料瓶、水槽或大碗、红色水、火柴、长竹签等。
实验过程:
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饮料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观察有什么现象
2.先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饮料瓶的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要考虑蜡烛长短和水槽里的水量。不要打湿烛芯,尽可能把蜡烛罩在瓶子中央;罩住蜡烛后要立即拧紧瓶盖,实验结束时,不要撤除装置;拧开瓶盖前,要先向水槽里倒入水,水略高于瓶内的水面。
实验现象: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说明燃烧只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瓶内还有气体。拧开瓶盖迅速插入燃烧的火柴,火柴立即熄灭,说明瓶内剩下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结果: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四年级科学实验活动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 日期: 2017年9月26日
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9月26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认识温度计——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学习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过程: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实验结果:实验用温度计的刻度范围一般是从-20℃到104℃。
四年级科学实验活动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 日期:2017年10月10日
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10月10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测水温及热水变凉实验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
实验过程: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把数据记录下来,在老师指导下画出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提示:测量前做出预测,为获得准确数据,各小组一拿到热水后就要将温度计放入杯中,记下第一个最高点的数据。此温度记在0分钟格内,并从此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的液泡一直放在水的中央,而且不要将温度计拿出水杯读数。
热水降温记录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温度℃
63
57
52
48
44.5
41.5
实验结果:常温下一杯热水的温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且降低的温度越小。
四年级科学实验活动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 日期:2017年10月17日
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10月17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
实验器材: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酒精灯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在金属汤匙柄前端、中端和末端分别滴上蜡,等其凝固。
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汤匙,用酒精灯分别在汤匙前端、中端加热,观察不同位置上蜡熔化的情形。
提示:要注意安全,先预测后做实验,画出热传递的示意图。
实验结果: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四年级科学实验活动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 日期:2017年10月24日
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10月24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正确使用酒精灯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学习使用酒精灯
实验器材:酒精灯
实验过程:
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实验结果:正确使用酒精灯。
四年级科学实验活动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 日期:2017年10月31日
班级:四年级
时间:2017年10月31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热对流实验——热在液体中的传递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等
实验过程:
把木屑放入装适量水的烧杯中加热,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实验结果: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四年级科学实验活动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 日期: 2017年11月7日
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11月7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热胀冷缩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认识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器材:铜球、酒精灯
实验过程:
1.铜球刚好从铁圈通过
2.给铜球加热
3.观察铜球能否通过铁圈
4.铜球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提示:先预测结果,安全教育,使用酒精灯教育
实验结果: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四年级科学实验活动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 日期:2017年11月14日
班级:四年级
时间:2017年11月14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液体、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认识液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器材:烧瓶、细玻璃管、红水、胶塞、吸管、热水、冷水、气球皮、空饮料瓶
实验过程:
1.给定量的红水加热,观察水位的变化。
2.用胶塞塞住空烧瓶,加热(瓶口禁止对人),胶塞蹦出。
实验结果:液体和气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四年级科学实验活动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 日期:2017年11月21日
班级:四年级
时间:2017年11月21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了解水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两只大小不同的盘子、以及水、湿抹布或纸巾等
实验过程:
1.往两只大小不同的盘子里倒同样多的水,放在阳光下晒,观察水的变化。
2.在黑板上用水涂出两块同样面积的水迹,用扇子扇其中一块,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水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四年级科学实验活动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 日期: 2017年11月28日
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11月28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振动的概念,认识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器材:尺子、小鼓、绿豆、鼓槌、干净的透明瓶子、细盐、钹
实验过程: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
3.空瓶里放些细盐,吹瓶口。
4.用手摸喉部,发出啊的声音,终止发音后,感觉有什么变化。
5.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实验结果: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四年级科学实验活动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 日期: 2017年12月5日
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12月5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比较三种物质传声效果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发现沙子、水、空气能传播声音。知道物质的传声效果存在差异。
实验器材:三只封好口的塑料袋,分别装有沙、水和空气,一支带橡皮头的铅笔。
实验过程:
1.准备三只可封口的塑料袋,分别装进沙子、水和空气,封口
2.把桌面整理干净,将其中的一只塑料袋平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袋子上,捂住另一只耳朵。
3.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敲桌子或摩擦桌子
4.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的效果最好?用哪个袋子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提示:橡皮头敲桌子要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教室内一定要安静。
实验现象:发现隔着空气、水和沙子都能听到声音。其中,隔着沙子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隔着空气听到的声音比较小。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
实验结果:说明物质可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四年级科学实验活动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 日期:2017年12月12日
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12月12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研究声音传播方向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对声音传播介质和传播方向的认识
实验器材: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两根牙签棒
实验过程:
1.找两个纸杯,在每个杯底戳一个小洞
2.找一根长线,穿过两个杯底的小洞,在线头处捆上一小段牙签或打个结。
改变土电话的方向,可以认识到声音可向不同的方向传播。
实验结果:声音传播是有方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