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点拔解析】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25959231 上传时间:2022-07-14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点拔解析】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点拔解析】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点拔解析】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点拔解析】 .pdf(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 36 07-11 年高考真题汇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 小题)1( 2008 年上海高考25 题) 19 世纪 70 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答案】 A 【点拨】 B项日本明治维新时,实行的是“文明开化”政策,学习西方文化;C项早在唐朝时日本就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就涉及到儒家经典;D 项不符合史实,因为日本刚刚摆脱民族危机,算不上世界重要强国。答案选A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近代化道路。2( 2008

2、年上海高考A12 题)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 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答案】 D 【点拨】 A 项是指清军入关;B 项是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禁烟;C 项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族地主势力提升;D 项中指的是戊戌政变被镇压时在菜市口慷慨就义的“戊戌六君子”。选D项。3(2018 高考安徽文综20 题) 19 世纪 80 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

3、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答案】 D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6 页2 / 36 【点拨】本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政策,国营企业转让私人,发挥企业的自主独立的积极性。4(2018 年高考重庆文综16 题) 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 B早

4、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答案】 B 【点拨】阅读材料,号召商战,争夺利权,主张商战,挽回利权的主张是早期郑观应的主张。5( 2018 年高考安徽文综17 题)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B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答案】 A 【点拨】本题考查宗教宽容的相关内容,1598 年,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赦令,宣布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

5、为宗教宽容,这与题干“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的信息吻合。所以选A。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的提法与题干“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的信息不吻合。排除B。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与题干“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的信息不吻合,排除C。1598 年,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赦令,宣布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但仍然把天主教作为法国国教,可见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所以选A。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6 页3 / 36 6( 2008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20 题)在 187

6、8 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 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答案】 D 【点拨】 1878 年的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的时代,儿童拍球游戏用的新事物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表明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全面改造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题中涉及10 种新事物的出现是在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向西方学习的结果。10 个新事物,大多和

7、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例如照相机、电报、报纸、学校、信箱等等,不是简单的经济,而这些内容又不足以确定全盘西化。富国强兵固然是明治维新的目的,但和这份材料还有些距离。文明开化指的是明治维新时期,西洋的文明传入至日本,引致在制度及文化上出现巨大转变的现象,其实质反映的是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对日本封建文化的改造。10 个新事物,大多和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例如照相机、电报、报纸、学校、信箱等等,不是简单的经济,而这些内容又不足以确定全盘西化。富国强兵固然是明治维新的目的,但和这份材料还有些距离。文明开化指的是明治时代,西洋的文明传入至日本,引致在制度及文化上出现巨大转变的现象。答案:D。不过, 10 种新事物

8、的一一列举,并不能彻底否定A 和完全吻合D。存疑。只能说题干问的是“主要”反映了,比较而言,D 比 A 要更为贴切一些,而且材料本身体现的也是儿童广泛地接受新事物,这也属于文明开化。7( 2008 年高考天津文综14 题)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青苗法募役法免役收庸法方田均税法A B C D【答案】 D 【点拨】纳庸代役是唐代实行的政策,和王安石变法无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6 页4 / 36 8(2018 年海南高考

9、历史15 题) 1864 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 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答案】 D 【点拨】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康有为的文章,排除A,材料中撑西方列强为欧洲诸邦,不是沿袭传统的夷夏观念,排除B,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排除C. “变局论”是王韬在1864 年代上苏抚李宫保书中提出。主张同外国进行商战,进行变法。9( 2018 年高考上海单科17 题)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

10、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 1861 年改革 D1861 年改革圈地运动【答案】 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各国土地政策。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日本明治维新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废除土地私有制的只能是十月革命,因此只有B项对应正确。10(2018 高考广东文综13 题)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

11、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 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答案】 C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6 页5 / 36 【点拨】题眼: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次的使用更普遍的原因。考点:均田制与“庄园”的关系土地兼并解读: 庄园 是一个自给自足程度相当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单位。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地主依旧圈占的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现象。11( 2009 年高考浙江文综)“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 分 )阅读下列

12、材料: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 使其 ) 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 分)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4 分) 【答案】( 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

13、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点拨】12 (2018 年上海高考历史16 题) 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6 页6 / 36 【答案】 D 【点拨】测量目标:材料处理/ 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明治维新。分析:民富则国强,要民

14、富就要增加私产,这是题干材料的主旨。而增加私产的最佳途径就是鼓励民众从事工商贸易。此题考察第4 分册第17 课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在经济上鼓励工商,嘉奖贸易。材料并不是新材料,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多次使用过这一材料。13 (2018 年上海高考历史7 题) 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答案】 D 【点拨】此题考察第1 分册第14 课王权与教权的关系。测量目标:材料处理/ 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世界三大宗

15、教/ 基督教(下)/ 中世纪教会与西欧社会。分析:图中,君主手执宝剑,教皇手握权杖,一前一后,坐在同一权力宝座之上。这不是相互利用,又是什么?14( 2008 年高考四川文综16 题) 1904 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6 页7 / 36 “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A日败俄胜 B 日俄俱败 C 日胜俄败 D 日俄休战【答案】 C 【点拨】该题考查提取和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涉及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16、”这一新增加的考点。立宪派反对革命,也反对清朝统治的现状,要求清政府向他们开放政权,从1903 年起公开呼吁实行君主立宪,日俄战争爆发后,立宪派希望立宪的日本打败专制的俄国,以推动清朝推行宪政。立宪派是20 世纪初,随着“新政”和“预备立宪”而崛起的资产阶级上层及其政治代表所组成的政治派别。代表人物:国内为从事实业的大资本家和绅士(如张謇),国外为已沦为保皇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基本主张:召开议会,建立责任内阁,以便上层民族资产阶级参政。同时当时康有为和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也希望学习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当时立宪派希望日胜俄败,正确答案为C。15( 2008 年高考四川文综21 题)

17、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答案】 A 【点拨】该题考查对俄国农奴制度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分析能力。俄国只废除了农奴制,沙皇的专制统治依然存在,所以BC项错误,改革前两国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通过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所以D 项错误,其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故选A。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是使农奴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因此排除B。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19 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因此D项说“开始发展资本主义”错误。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

18、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因此排除C。16( 2018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5 题)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6 页8 / 36 “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 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答案】 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后,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班废除。本题实则考查了百日

19、维新中变法的内容,变法中文化上: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联系本题某历史事件后,各类各级科考得到恢复,经济特科被“停罢”,此事件应指戊戌政变,戊戌政变后各项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被保留,其他全部被废除,据此本题选B项。 C项 1901 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涉及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无科举考试相关内容;D项预备立宪是清政府1911 年搞的一个骗局,也和科举制无关。17( 2008 年高考上海文综9 题)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

20、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答案】 D 【点拨】联系中世纪欧洲的状况,我们可以知道,宗教改革前,教权大于皇权,甚至皇帝的权力需要经过教皇的认可才具有合法性。材料中也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前,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而我们知道月亮的光辉胜不过太阳,而且依附与太阳;改革时,可以看出教权和皇权相对独立了,皇权在一定程度上不再依附与教权。综合这些可以看出皇权上升,教权下降;所以D. 18( 2009 年上海高考16 题)“ 1895 年,适逢

21、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6 页9 / 36 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答案】 C 【点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联络的是在京参加应试的各省举人,不是各省官员。19(2018 高考安徽文综19 题)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 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

22、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答案】 C 【点拨】本题考点有两个,一是近代化的概念,二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近代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说明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B,D 不符合史实。 A仅仅是从经济一个角度来说。20( 2009 年高考宁夏文综26 题)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答案】 C 【点拨】均田制下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所以是个体农耕这一形式。2

23、1 (2018 年海南高考历史9 题) 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6 页10 / 36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答案】 B 【点拨】梭伦是在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出任最高执政官。其改革的具有很强的折中色彩,因此选B。22( 2008 年高考四川文综14 题)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

24、,该法令是A青苗法 B 均输法 C 免役法 D市易法【答案】 D 【点拨】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理解、准确把握的能力。材料要求回答直接损害商人利益的法令,A项限制了高利贷的盘剥,B项均输法教材没有讲到, C项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D 项限制了商人对市场的控制。青苗法内容是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以后偿还。均输法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以及需要供办的物品,存储备用,既保证了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又节省了购物钱钞和运费,还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但均输法只在局部地区试行。免役法规定,各行商铺依据赢利的多寡,每月向市易务交纳免行钱,不再轮流以实物或人

25、力供应官府。市易法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从而防止商人垄断的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23( 2009 年上海高考17 题)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 C 【点拨】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茶室是日本传统的休闲场所,能剧和狂言属于日本四种古典戏剧形式之列。它们与西服、酒吧和西洋歌剧并存,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化的多元化。精选学习资料 - -

26、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6 页11 / 36 24(2018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0 题) 19 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 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答案】 C 【点拨】此题体现世纪中世纪初“日本新词”的变化,由来自中国到影响中国,这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自身的发展并为亚洲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考查在比较中得认识,描述和阐释事

27、物的能力。测量目标:历史阐释/ 用比较的方法解释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变迁。考试内容:大众传媒的发展(近现代报刊)?分析:参考答案选C。B呢?假如中国的洋务运动的成效也很显著,甲午之役,中国并没战败,那么题干材料提供的20 世纪初年的这一现象会不会出现呢?甲午之役是近代中国由学习英德转向学习日本的转折点,这个可从甲午前后中国留学生的流向可以看出。且20 世纪初大量“日本新词”传入中国,主要也是这些留日学生的功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3 小题)25( 2009 年高考山东文综33 题)( 10 分)【历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

28、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 年 11 月 25 日)(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 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 分)(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 分)【答案】(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29、 -第 11 页,共 36 页12 / 36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点拨】第一题第一问难度为中,通过比较发现中日改革最主要的区别在政治方面,也可以结合明治维新的特点“除旧布新”理解材料话的含义。但答案部分我觉得应该表述为“必须较彻底地改变旧的政治制度”似乎更科学。第二问难度为易,考查了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该题的设问在烟台市二练中已有类似表述),根本原因应从内因的方面加以考虑,即自身的软弱性。但该题的设问上似乎不很严谨,如果改我“戊戌变法未能“打破

30、鸡蛋”的原因是什么?”才能使学生答出所谓的标准答案。第二题难度为易,考查了基本知识中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第一问可以结合明治维新的特点“除旧布新”理解材料话的含义,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应从内因的方面加以考虑,即自身的软弱性。第二问注意限定词“政治方面”。26( 2008 年广东高考31 题)( 9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 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二太和九年( 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

31、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 分)(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3 分)(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4 分)【答案】 (1) 按人口分配土地。 (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36 页13 / 36 (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

32、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点拨】( 1)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计口授田”和“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看相同之处是按人口分配土地。(2)可依据所学知识,回顾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涉及服饰、姓氏、语言、婚姻、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改变。(3)溯源可从汉族文化的先进性与鲜卑族传统。对后世的影响可从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加速民族融合方面思考。27 (2018 年高考江苏历史25 题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 分)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

33、人! 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结束克里M亚战争的宣言(1856 年 3 月 19 日)材料二然而到了19 世纪 60 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请回答:(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 分)(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34、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 分)【答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36 页14 / 36 (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战败。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点拨】(1)此题考查的是对克里M亚战争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目的对外争霸,对内维护统治;结果:战败;影响:激化矛盾,导致国际地位下降。(2)

35、此题考查的是对俄国浓浓制改革的评价。第一问: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第二问:可以从经济、生产关系等方面考虑;第三问可以从措施内容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8( 2007 年高考宁夏文综42 题 A)( 15 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 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 吾中国国土之大, 人民之众 , 变法三年 , 可以自立 ,此后则蒸蒸日上, 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 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

36、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 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朝野震骇 , 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回答下列问题。(15 分)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5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37、- - -第 14 页,共 36 页15 / 36 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10 分)【答案】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点拨】结合材料中西方以及日本变革而强大的事实以及甲午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来分析背景。认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材料一中三年对于三十年和三百年而言,太快;材料二中变法内容过于繁杂,很难一下实现,维新派内部意见不一致;材料三体现的是变法触动了

38、许多既得利益者。这些都是变法失误的地方。29( 2007 年高考江苏单科25 题)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宋史材料二陛下 ( 宋神宗 ) 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 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 也称募役 ) ,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 (王安石 )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 ,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材料四 ( 司

39、马光 ) 请更张新法,曰 : “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36 页16 / 36 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1 分 ) 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4 分 ) 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2 分)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40、,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3 分 ) 【答案】冗官。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 ;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主要原因 : 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其他原因 :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持肯定意见 : 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持否定意见: 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

41、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点拨】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在于“三冗”,阅读材料容易看出材料已经指出了“冗费”和“冗兵”两点,还有重要一项当然就是“冗官”了。第一问调动、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第二问通过细读材料,可以从“民”和“国”两个方面概括。本问理解材料需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和阶级分析的观点,苏辙和司马光反对变法都是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的阶级立场上的。本问设问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做到史论结合即可。30( 2008 年上海高考34 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36 页17 /

42、36 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他们是否还长久地买卖人口,把人当牲畜?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是谁授予他们贵族的权利?又是谁让他们骑在我们穷人的头上,挥舞着鞭子?(1) 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制度?(l 分)(2) 作者对这种制度持什么态度?为什么?(2 分)(3) 诗中所说的“人民”的地位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 分)【答案】(1)农奴制。(2)批判的,农奴制是极其落后、残酷的制度。(3)1861 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人(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拥有财产、改变职业、参加选举的权利(或享有财产、职业和选举等公民权利),地主不能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买卖、

43、赠送和典押,不得干涉他们的生活。【点拨】考察了农奴制及俄国1861 年改革相关史实。第一问从材料“俄罗斯”以及诗中人民的地位可以看出是落后的农奴制度。第二问作者的态度通过诗中作者的感情色彩可以看出作者持批判反对态度。第二小问答出农奴制的落后。第三问主要联系后来的1861 年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获得种种权利。31( 2009 年江苏高考25 题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 分 )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44、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36 页18 / 36 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范仲淹 ) 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南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 ( 苏轼 ) 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 ) 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

45、 ) 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谙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丰张 ?(4 分) (2)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 分) (3)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 分 ) 【答案】(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 );司马光:主张考经义

46、,论、策。(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点拨】此题比较简单,以这几年的教育改革为大背景,以北宋改革科举考试为切入点,考查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第、问考查考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第问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36 页19 / 36 32( 2007 年高考山东文综33 题)( 10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

47、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4 分)(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6分)【答案】( 1)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

48、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点拨】( 1)对“士”的改革措施是指官僚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措施即可,其他几个方面容易理解。(2)司马光作为保守派的代表,政治思想很显然不主张变法改革,所以反对王安石变法;而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当然主张变法维新,因此借用王安石变法来阐述自己的变法思想。33( 2018 年江苏高考24 题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 分) 19 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

49、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36 页20 / 36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 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

50、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M 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3 分)(2)19 世纪 80 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5 分)(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2 分)【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