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自给自足的相对均衡价格(equilibrium-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in isolation):在生产和消费那一点上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公切线的斜率。
贸易条件下的相对均衡价格(equilibrium-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with trade):两国贸易平衡时贸易双方共同的均衡价格。
不完全分工(incomplete specialization):一国并不是花费所有的资源和技术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是同时生产一部分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提供曲线(offer curve):反映了一国为了进口的某一需要的商品数量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
量。它具备了需要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在两国条件下,一国的贸易条件是另一国贸易条件的倒数。在不止两种商品的贸易世界中,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ies):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要素丰裕度是一国的资源拥有状况,即一国的要素禀赋状况。
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终产品会作贡献。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chscher-Ohlin theorem):一国应该出口该国相对便宜和丰裕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该国相对昂贵和稀缺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要素比例或要素禀赋理论(factor-proportions or factor-endowment theory):一国应该出口该国相对便宜和丰裕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该国相对昂贵和稀缺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H-O-S)theorem):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绝对和相对收入。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劳动的实际收入和资本的实际收入将与要素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特定要素模型理论(the Specific-Factors Model):贸易对一国流动要素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同时将有利于用于该国出口商品的非流动要素,不利于用于该国进口商品的非流动要素。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工人所拥有的能提高其劳动生产率的教育、工作培训、健康状况等一系列性状。
要素密集度的颠倒(factor-intensity reversal):指生产的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规模报酬经济(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产出水平增长比率高于要素投入比率的生产状况。
相似偏好理论(preference similarity):一国应当生产其国内具有巨大市场的制成品,以便获得以后向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出口这类商品的经验和效率,然后进口国内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的少数人需要的商品。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许多厂商生产同一种差别产品,且进出该产业都比较容易的一种市场组织形式。
技术差距模型(Technological Gap Model):把技术作为独立于劳动和资本的第三种生产要素,探讨技术差距或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由于技术变动包含了时间因素,技术差距理论被看成是对H-O理论的动态扩展。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Cycle Model):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资源定向型产业(Resource-Oriented Industry):指那些倾向于靠近其生产所需的原材产地的产业。
市场定向型产业(Market-Oriented Industry):指那些倾向于靠近其产品的销售市场的产业。
流动型产业(Footloose Industry):指那些在生产过程中既没有大量重量损失又没有大量重量增加的产业。
环境标准(Environmental Standard):一国允许的水污染、空气污染、热污染和垃圾堆积的污染程度。
比较优势理论(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
自由放任主义(laissez faire):自由放任主义或无干涉主义,源自法语的“laissez-faire”(“让他做、让他去、让他走”),意思就是政府放手让商人自由进行贸易。
劳动价值论(law of labor):劳动价值论是认为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理论。
完全专业化(complete specialization):是指一个国家耗费本国所有的资源和技术,生产其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该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贸易所得(gain from trade):一国的行业间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会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中进行专业化分工,并且把产品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而获得利益,这就是一国的贸易所得。
贸易基础(basis of trade):指能够使两个国家进行相互贸易的条件。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编辑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边际转换率是指企业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这种产品,会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多少。它就是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
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odity indifference curve):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每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都代表一定的社会效用水平,其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都表明社会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边际替代率。每条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福利水平相等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种组合。位置越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福利水平越高。
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商品X的消费时与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Y的消费数量的比,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提供曲线(offer curve):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
一般均衡模型(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用于研究当整个经济体系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值,它们的产出和供给,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量的模型。
劳动密集型产品(labor—intensity commodity):劳动密集型产品又称为劳动集约型产品,是指那些在生产过程的要素投入比例中,劳动力投入比重相对较高的产品,它是相对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而言的。
技术密集型产品(capital—intensity commodity):类似上。
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所有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变动时,产量(收益)变动的状态.。
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指那些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的市场。
相对要素价格(relative factor price):
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生自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里昂惕夫悖论(Leontief paradox):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但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W Leontief,1906-) 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H-O理论预测相悖。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亦称“非物力资本”。
替代弹性(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指的是在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投入比例的相对变动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相对变动之比。
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类似上规模报酬不变。
垄断(monopoly):一般分为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卖方垄断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买者垄断则刚刚相反。垄断者在市场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调节价格与产量。
寡头垄断(oligopoly):只有少数几家厂商供给该行业全部或大部分产品,每个厂家的产量占市场总量的相当份额,对市场价格和产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国际经济规模(international economies to scale):国际经济规模,又称国际经济总体规模,是一个反映整个世界经济总量的指标。
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y):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因而有时也称为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y of Scale)或范围经济(Economy of Scope)。
差别产品(differertiated products):产品差别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外形、包装、品牌、服务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是指有许多厂商在市场上销售近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
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有许多厂商在市场上销售近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
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主要是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要素市场上供求变动或政府政策对本产品价格、产量以及直接涉及到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进口关税(import tariff):进口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口货物和物品征收的关税。
出口关税(export tariff):出口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出口货物和物品征收的关税。
从价关税(ad valorem tariff):以商品价格为标准征收的关税。
从量关税(specific tariff):是以货物的计量单位(重量、数量、体积)为计征标准而计算征收的一种关税。
混合关税(compound tariff):亦称“复合关税”。是指对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订出从价、从量两种税率,分别计算出税额,以两个税额之和作为该商品的应征税额的一种征收关税标准。
关税消费效应(consumption effect of a tariff):因为关税而使国内消费减少。
关税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 of a tariff):因为关税而带来的国内生产的增加。
关税贸易效应(trade effect of a tariff):由于关税导致的进口的减少。
关税收入效应(revenue of a tariff):指关税带来的政府的收入。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 阴影部分为生产者剩余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供给曲线之上和市场价格之下的那块三角形面积。
租金(rent):租赁业务中出租人向承租人收取的转让资产使用权的补偿款。
关税保护成本或净损失(protection cost or deadweight loss of a tariff):是指一国由于关税的征收而导致的国内福利的损失。
名义关税(nominal tariff):是指海关税则中的法定税率,它一般是根据国内外的商品差价制订的。名义关税只考虑进口商品尤其是制成品因征收关税而提高了在市场上的价格,从而减少进口商品的消费需求,对本国同类商品生产起保护作用。
有效保护率(rate of effective protection):指整个关税制度(和有效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给予净重增值的影响。
最优关税(optimum tariff):是指这样一种税率,它使一国贸易条件的改善相对于其贸易量减少的负面影响的净所得最大化。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产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下降。
配额(quota):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敏感商品的进口或出口进行数量或金额上的控制,其目的旨在调整国际收支和保护国内工农业生产,是非关税壁垒措施之一。
非关税贸易壁垒(non—tariff barrier):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新保护主义(new protectionism):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
自动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出口的数量或金额的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措施
国际卡特尔(international cartel):其主要内容是各个最大垄断组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协定划分销售区域,规定市场价格和销售限额,交换技术发明和共同享有专利权等。
倾销(dumping):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持续性倾销(persistent dumping):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一方面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而大规模地进行生产,另一方面为了维持国内价格结构而将其中一部分商品长期地低价向海外市场销售。
掠夺性倾销(predatory dumping):指一国在其他国家市场倾销商品,在打垮了所有或大部分竞争对手,垄断了这个市场之后,再提高价格的行为。
偶然性倾销(sporadic dumping):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避免存货的过量积压,于短期内向海外市场大量低价销售该商品。
出口补贴(export subsidies):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
科学关税(scientific tariff):指一国为达到某些政策目标,而又使社会为此付出的成本最低时的关税或关税结构。
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de):政府机构等出于某种经济目的,以其独立的经济活动为基础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输出入、政府和私人的援助与赠款、侨民汇款等经济活动。
单方面转移支付(unilateral transfers):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国际投资头寸(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一国对外的金融资产与负债存量的余额。
官方结算余额(official settlement balance):是指经常项目余额、资本项目余额以及金融项目余额中的非储备资产部分以及统计误差的总和。
官方储备账户(official reserve account):是统计一国政府持有的,可以随时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对外进行国际支付、干预外汇市场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资产总额的账户。
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经常项目指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包括对外贸易收支、非贸易往来和无偿转让三个项目。
复式簿记(double—entry bookkeeping):复式簿记是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时,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以相等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贷方交易(credit transaction):
借方交易(debit transaction):
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指为弥补自主性交易所造成的收支不平衡而进行的融通性交易。
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反映的是本国和外国之间以货币表示的债权债务在国际间的变动。
资本流入(capital inflow):
资本流出(capital outflow):
无抛补套利(un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又称有风险套利,即在即期外汇市场转换货币进行套利时,有意承担汇率变动的风险,而未在远期外汇市场进行抛补的套利行为。
外汇风险(foreign exchange risk):是指一个金融的公司、企业组织、经济实体、国家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金融、外汇储备的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
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所有买卖外汇的商业银行、专营外汇业务的银行、外汇经纪人、进出口商,以及其外汇市场供求者都经营各种现汇交易及期汇交易。这一切外汇业务组成一国的外汇市场。
外汇期货(foreign exchange futures):是一种在最终交易日按照当时的汇率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外一种货币的期货合约。
有效汇率(efficient exchange rate):有效汇率是一种以某个变量为权重计算的加权平均汇率指数,它指报告期一国货币对各个样本国货币的汇率以选定的变量为权数计算出的与基期汇率之比的加权平均汇率之和。
远期汇率(forward rate):远期汇率也称期汇汇率,是交易双方达成外汇买卖协议,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外汇实际交割所使用的汇率。
抛补套利(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是指将套利和掉期交易结合起来进行的外汇交易,套利者在把资金从甲地调往乙地以获取较高利息的同时,还在外汇市场上卖出远期的乙国货币以防止风险。
投机(speculation):指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进行买卖从中获得利润的交易行为。
即期汇率(spot rate):是指某货币目前在现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价格。
套利(arbitrage):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中,以有利的价格同时买进或卖出同种或本质相同的证券的行为。
套期(hedging):投资者为预防不利的价格变动而采取抵消性金融操作。通常在现货市场 和期货市场上进行两组相反方向的买卖。
交叉汇率(cross exchange rate):一种非美元货币对另外一种非美元货币的汇率,往往就需要通过这两种对美元的汇率进行套算,这种套算出来的汇率就称为交叉汇率。
风险溢价(risk premium):是一个人在面对不同风险的高低、且清楚高风险高报酬、低风险低报酬的情况下,个人对风险的承受度影响其是否要冒风险获得较高的报酬,或是只接受已经确定的收入,承受风险可能得到的较高报酬。 确定的收入与较高的报酬之间的差,即为风险溢价。
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当贸易开放且交易费用为零时,同样的货物无论在何地销售,用同一货币来表示的货物价格都相同。这揭示了国内商品价格和汇率之间的一个基本联系。
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在名义汇率基础上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
货币供给(supply of money):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货币需求(demand of money):指经济主体(如居民、企业和单位等)在特定利率下能够并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power parity theory):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relative purchasing—power theory):即期与远期之间的通货膨胀率差别必须等同于这个期限内汇率的差别。如果不一致,就会出现套利情况,直到汇率调整到两者一致为止。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absolute purchasing—power theory):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
局部均衡是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一般均衡是指在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或均衡状态。
联系有:1、两者都是研究市场上供求与价格的关系。
2、局部均衡是构成一般均衡的基础。
区别有:1、局部均衡是孤立的考虑市场均衡,假定市场是一个一个单个的独立的市场
条件下,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一般均衡是建立在市场之间是有联系和影响
条件下的所有市场均衡。
2、前者较为简单,后者分析起来较为复杂
3、局部均衡研究个体,一般均衡研究整体。一微观,一宏观,联系起来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市场均衡的条件,以及制约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